现代诗歌朗诵技巧

合集下载

现代诗朗读技巧

现代诗朗读技巧

现代诗在内容和形式都有自己的特色。

朗读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安排合适的重音、停顿,选择恰如其分的语气,读出新诗的艺术美。

1、重音:(包括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

)⑴语法重音指根据语法结构特点而重读的词语。

由主语谓语构成的诗句,谓语是说明主语情况下,一般要重读。

例如:“我们新鲜。

我们净朗。

我们华美。

我们芬芳。

”(郭沫若《凤凰涅槃,凤凰更生歌》)主谓宾结构的诗句,宾语重读。

例如:“月光恋着海洋,海洋恋着月光。

”(刘半农《情歌》)谓语前加上修饰语的诗句,则修饰语重读。

例如:“霖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沈尹默《月夜》)“呼呼”“明明”这两个修饰语就取代了重音的位置。

⑵强调重音指为强调语意重点而重读的词语。

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朗读时要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来确定。

下面几种情况应处理为强调重音:对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很重要的词语。

例如:“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好”是人民对周总理最高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和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敬意。

表示对比,有突出句意作用的词语。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重读“死”和“活”,使两种人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艺术感染力。

与上文有照应关系的词语。

例如:“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重音只有落在“灯笼”上,才能与上文“你看那朵流星”挂起钩来,构成比喻关系。

为了强化听者印象,诗句中列举的同类成分。

例如:“我们对着高山喊,我们对着大地喊,我们对着森林喊……”重读“高山”“大地”“森林”能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语法重音没有强调重音明显,一旦句中出现强调重音,语法重音便要服从强调重音。

2、停顿:停顿表现在诗歌的朗读中主要指节拍。

朗读时,根据诗句内部词语的疏密将其分成几段,以体现节奏的鲜明,语言的韵味,这样的停顿方式称为节拍。

朗读新诗,不能机械地依据字数来划分节拍,要兼顾诗歌的内容和结构,各行的节拍数要匀称、均衡,使其有一种和谐整齐的韵律美。

适合中学生的现代诗朗诵

适合中学生的现代诗朗诵

适合中学生的现代诗朗诵一、前言现代诗朗诵作为一种富有情感、节奏和音乐性的文学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喜爱。

通过现代诗朗诵,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感。

为此,我们精选了一些适合中学生的现代诗篇,供大家欣赏和朗诵。

二、诗篇推荐以下诗篇均适合中学生朗诵,既有经典之作,也有现代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1. 《再别康桥》 -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 《乡愁》 - 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3. 《一代人》 - 北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4. 《生活》 - 顾城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5. 《我用残损的手掌》 -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世界,轻轻地,轻轻地,我在这里,你在哪里?三、朗诵技巧现代诗朗诵要求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为了更好地表现诗歌的魅力,建议掌握以下技巧:1. 理解诗歌内容:在朗诵之前,先仔细阅读诗歌,了解其主题、意境和情感。

2. 把握诗歌节奏:诗歌的节奏往往与诗歌的情感波动密切相关,注意在朗诵时表现诗歌的节奏变化。

3. 注重语音语调:根据诗歌的情感起伏,适当调整语速、音量和语调,使朗诵更具表现力。

4. 运用身体语言:适当运用手势、眼神等身体语言,增强朗诵的感染力。

5. 融入个人情感:在朗诵时,将自己的情感与诗歌情感相结合,使朗诵更具个性化和生动性。

四、总结现代诗朗诵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文学艺术形式,通过朗诵,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口语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希望同学们在欣赏和朗诵这些优美的现代诗篇时,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享受到诗歌带来的快乐。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有哪些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有哪些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有哪些诗歌朗诵不同于一般的课文阅读,是有一定技巧的,而且在朗诵的时候是带有感情的,是有快慢之分的,同样的,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也是有讲究的。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有哪些呢?现在我为你分享了几点现代诗歌朗诵技巧,希望能够帮到你。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比如,《再别康桥》与《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在同一首诗歌当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

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随之有变化。

如闻一多《发现》一诗。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现,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

四、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

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

“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对于标点符号处的停顿我们容易判断,那么,无标点符号之处又如何停顿呢?我们要明白的是,古诗有节拍停顿,现代诗也有节拍停顿。

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

朗读的注意事项一是朗读时绝不能单纯追求技巧,要根据读物内容的需要、情感的发展和事态环境的变化,和谐地表情达意。

二是在实际朗读中,每一种读法单一运用的情况并不多,往往是两种以上综合兼用。

如重、实与刚,轻、柔与淡,等等。

现代诗歌朗诵必备小技巧

现代诗歌朗诵必备小技巧

现代诗歌朗诵必备小技巧真正好的朗诵者是以声音传达出内心真挚的情感来感动听众的。

朗诵时的声音情感要出自内心的深处,适切地传达出朗诵者真正所体悟到的诗意。

并不是故意地夸张吼叫或娇柔造作,更不是声情太过泛滥,使听众被气氛浓厚的声音「表演」形式所感染,反而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

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准备前,一定要先清楚了解朗诵的主要历程与目的.摒弃做作、夸张、恶心的声音表现,朗诵者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深刻感受诗人的感情,再呈现出适当声情技巧。

可由以下三个步骤来达到:解诗:所谓「解诗」,就是正确分析和深入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及诗篇的构思。

可由以下步骤来达到: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

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

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

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

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为了不使朗诵者误解诗人、诗意,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前有三项功课:一为字音正确,二为根据诗作的主旨,揣摹作者所要表达此字词的状态。

譬如「冷」,是「寒风刺骨」的冷?还是「冰天雪地」的冷?抑或是「春寒料峭」的冷?至于第三层次的抽象体会,朗诵者则需要更多练习,试着把握其中的精微之处。

譬如「身冷但心不冷」的雪中送炭的「感激之情」,或是「身不冷心却冷」的世态炎凉的「绝望之情」,思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该如何用声音来呈现。

透过这三项功课,用心的朗诵者便可以适切地用声音来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深层情感的部分。

诗歌朗诵技巧_朗诵技巧 朗诵诗歌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_朗诵技巧 朗诵诗歌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_朗诵技巧朗诵诗歌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一)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无本之木。

因而、亲身经历一样。

这种再创作;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例如:我被国民党逮捕,文明言行,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来呵,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语句等的含义。

要注意。

③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

1.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就会给听众造成“三条手臂”的错觉、响亮的声音,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企盼,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

例如贺敬之《雷锋之歌)中的一句.正确;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

二,即声音的清晰,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

内容和感情支配的。

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xx《挺进报》的特支书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搞清楚文中生字。

其次。

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用普通话朗诵。

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增强理解,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团结了│党和红军、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使得”,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

(一)选择朗诵材料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往往优先重读定语,强调重音不同,首先要咬准字音。

三,不要囫囵吞枣,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最后,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有人在“三条”之后略作停顿,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

现代诗朗诵的技巧

现代诗朗诵的技巧

现代诗朗诵的技巧「团体朗诵」的基本技巧分为:独诵、合诵、轮诵、叠诵、滚诵。

「团体朗诵」的声情表现,就是将这些基本技巧加以错综变化,揉合运用。

独诵:一个人朗诵,是最基本的技巧,也是最重要的技巧,对於诗句的玩味、读法的推敲、节奏的掌握、声情的表现等,要细细斟酌。

合诵:一群人一起朗诵。

这一群人可以是五人、十人、二十人或全员。

合诵最重要的要求是整齐,不能有人「放炮」。

合诵易显现磅礴的气势。

轮诵:一句一句分组(人)轮流朗诵。

有两种情形,分两种效果。

所谓「有两种情形」,一是不同句子的轮诵,另一是相同句子的重复,后者往往是为了凸出该句子的重要性;所谓「分两种效果」,视接句的快或缓而产生不同的趣味,轮诵接得快将塑造紧张、迅捷的效果,接得慢则有舒缓、悠然的味道。

因此使用轮诵技巧要看所想塑造的效果或情味是什麼。

叠诵:不同组别轮流朗诵时,声音有交叠的情形者,谓之叠诵。

例如笔者在《雅歌清韵—吟诗读文一起来》的CD制作中,罗门〈麦当劳午餐时间〉一诗,「走回三十年前镇上的小馆」这一句的处理,就是「叠诵」。

使用叠诵,会塑造吵吵嚷嚷、极为繁复的感觉,声音若听不太清楚,在叠诵前或叠诵后,「独诵」或「合诵」一次,有助於听众的了解。

滚诵:又叫「衬诵」,一组声音较小做衬底,另有一较大的声音是主要的诵声。

做衬底的声音可以是读或诵或吟或唱,相对的主要诵声也可以是读或诵或吟或唱。

滚诵的声情效果极为独特而丰富。

现代诗的声情教学活动,就是课程进行之际,在分析文字情意的阶段结束之后,以上述五种朗诵技巧所设计好的诗稿,让学生在课堂上加以演练,俾使诗歌的声情帮助他们对文情的理解,并强化他们的记忆,这便是「现代诗声情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目的。

资料来源-台北市龙山国中。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语调和节奏来表达诗意,让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对于想要在诗歌朗诵领域取得成功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提升诗歌朗诵能力的技巧。

首先,要注意节奏和语调。

节奏是指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而语调则是指音调的高低变化。

在朗诵诗歌时,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来调整节奏和语调。

有些诗歌需要慢慢地朗诵,让听众感受到深沉和悲伤的情绪;而有些诗歌则需要快速、轻快地朗诵,传递出活力和喜悦的感觉。

其次,要注重表达技巧。

在朗诵诗歌时,除了要注意节奏和语调外,还要注重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适当地运用停顿、强调和音量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表达诗歌的内涵和感情。

例如,在描述美丽的自然景色时,可以用柔和、抒情的语调;而在表达强烈的愤怒或激情时,则可以用高亢、激昂的语调。

此外,要注意声音的控制和运用。

声音是朗诵的基础,良好的声音控制能够让诗歌朗诵更加出色。

要注意清晰地发音,不要含糊不清。

同时,要注意音量的控制,根据场合和诗歌的要求来调整声音的大小。

在以大声朗诵为主的场合,可以使用较大的音量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而在需要柔和、细腻的朗诵效果时,要注意轻声细语,给人一种亲密和私密的感觉。

另外,要注重身体语言的运用。

身体语言是诗歌朗诵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可以帮助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形象。

通过适当的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可以让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具体。

例如,在描绘飞鸟翱翔的诗句时,可以用手臂伸展、翅膀扇动的动作来配合朗诵,增强形象的可视性和感染力。

最后,要多加练习和磨炼。

诗歌朗诵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磨炼的艺术。

通过不断朗诵不同类型的诗歌,可以提高对节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能力。

同时,要多听一些优秀的诗歌朗诵作品,学习他们的技巧和表达方式,借鉴他们的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朗诵水平。

总的来说,诗歌朗诵技巧是提升诗歌表达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掌握节奏和语调、注重表达技巧、注意声音的控制和。

朗诵技巧优秀9篇

朗诵技巧优秀9篇

朗诵技巧优秀9篇方法篇一吐字训练吐字清晰,是朗诵的起码要求之一、因此,吐字归音是学习朗诵必须练习得一项重要基本功。

吐字归音使我国传统的说唱艺术理论中在咬字方法上运用的一个术语。

它将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

出字是指声母和韵头(介音)的发音过程,立字是指韵腹(主要元音)的发音过程,归音是指音节发音的收尾(韵尾)过程。

其基本要领是:出字要准确有力,又叼住弹出之感:立字要拉开立起,明亮充实,圆润饱满:归音趋向要鲜明、迅速“到家”,干净利索。

总之,就是要求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有头有尾,构成一个“枣核型”形式:声母、韵头为一端,韵尾为一端,韵腹为核心:字的中间发音动程大,时间长,字的两头发音动程小,关合所占时间也短。

当然,对“枣核型”不可做绝对化的理解。

不过,无论如何,吐字时,不仅要有头有尾,不含混,而且又要连接的好,浑然一体,不能有分解,断接的痕迹。

普通话的吐字归音汉字的音节结构分为声、韵、调几个部分。

声,又叫字头;韵,分为韵头、韵尾、韵腹三个部分;调,字神,体现在韵腹上。

汉字的发音应该以遵循汉字的音节结构特点。

方法篇二呼吸训练朗诵技巧篇三①通假异读通假字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通假字跟本字的读音大多不同,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读其本字的音。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就不能读“shuō”,而应读“yuè”;这里的“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桃花源记》里“便要还家”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这里的“要”通“邀”,邀请的意思。

②古音异读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凡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未作出规定的,我们仍应按传统的音去读。

像“可汗问所欲”中的“可汗”,是对过去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按古音应读“kèhán”。

③破音异读这是指通过改变字音的办法来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一种异读。

如“骑”现在只用作动词,读“qí”,但文言文中它还常作名词用,读“jì”,表示骑马的人或战马,“翩翩两骑来是谁”与“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都读“j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一、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真正好的朗诵者是以声音传达出内心真挚的情感来感动听众的。

朗诵时的声音情感要出自内心的深处,适切地传达出朗诵者真正所体悟到的诗意。

并不是故意地夸张吼叫或娇柔造作,更不是声情太过泛滥,使听众被气氛浓厚的声音「表演」形式所感染,反而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

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准备前,一定要先清楚了解朗诵的主要历程与目的.摒弃做作、夸张、恶心的声音表现朗诵者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深刻感受诗人的感情,再呈现出适当声情技巧。

可由以下三个步骤来达到:解诗:所谓「解诗」,就是正确分析和深入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及诗篇的构思。

可由以下步骤来达到: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

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

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

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4、入诗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

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为了不使朗诵者误解诗人、诗意,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前有三项功课:一为字音正确,二为根据诗作的主旨,揣摹作者所要表达此字词的状态。

譬如「冷」,是「寒风刺骨」的冷?还是「冰天雪地」的冷?抑或是「春寒料峭」的冷?至于第三层次的抽象体会,朗诵者则需要更多练习,试着把握其中的精微之处。

譬如「身冷但心不冷」的雪中送炭的「感激之情」,或是「身不冷心却冷」的世态炎凉的「绝望之情」,思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该如何用声音来呈现。

透过这三项功课,用心的朗诵者便可以适切地用声音来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深层情感的部分。

深刻地体会诗作中的字词意义、状态、境界后,这时朗诵者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触角导向作者或是作品,从感情的角度再来深刻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这时需要靠朗诵者平日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累积。

因此,若能在选择朗诵的题材时,配合朗诵者本身的年纪、历程等等的生命经验来挑选诗篇,相信必能有真挚的情感作后盾。

反之,若相距过大,朗诵者在诠释上可能会十分吃力且容易矫情。

「完美的朗诵」是对朗诵者不间断的考验,要把握「诗情」、「声情」的轻重。

重要的是,朗诵者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而听众是不是已经接收到朗诵者所传递出去的「诗情」。

至于「声情」的技巧应该在不着痕迹之中,称职地扮演推手的角色。

二、以丰富的声情为方法声音是很有「表情」的,不过一般人并没有特别注意它。

仔细想想,我们经常能藉由别人的说话声调与语气中,探知他人的喜、怒、哀、乐。

这也就是所谓的「声音的表情」。

用来表达诗情的一种方式。

1、字正:2、腔圆:就是要求吟诵时声音饱满、圆润、优美和腔调婉转、圆活、动听。

「腔圆」是对声音的再要求。

若朗诵者只做到了「字正」而无「腔圆」,就算所发出的字音十分正确,但是听起来却缺乏了感情、不动听,就像是机器人说话般平述的口吻。

因此,「腔圆」就是朗诵的第二重要的基本要求。

(1)正确的呼吸方式-朗诵时最好能使用「胸腹联合式呼吸」,吸入的气息最深、呼出的气息也最强、最长,可以给予朗诵时充足的气息动力。

(2)注意气息的补充方式,也就是要注意「换气」、「偷气」的运用方式。

所谓「换气」,通常指一句唱完之后、下句开始唱之前,利用自然停顿的时间进行吸气。

由于两句之间停顿的时间较长,「换气」时吸入的气息较深、较多。

所谓「偷气」,通常指歌唱进行之中只要感到肺中气息不足,便赶紧利用字音的收声或音高、感情等的变化转折,在剎那间不知不觉地吸进少量气息。

「偷气」时吸入的少量气息较浅,仅到上胸部。

(3)真挚的情感(三)适当的语音呈现1、停连: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

简单的说,「停连」就是朗诵时,诗句的「停顿」与「连接」的状态。

要注意的是,「停顿」并不是「休息」。

当朗诵者面临到新的诗篇时,首要便是要将诗句的内容读清楚,掌握诗意的内涵,从字、句、段中,将其中的关系清楚地分析。

「停连」的使用便是第一步骤。

目的是要让诗句的意义表达地更加清晰、正确。

譬如,一句「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的停连方式,可有以下四种:1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2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3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4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我们可以看出;1是没有停顿的,语意并不清晰;2停顿太多,支离破碎,仍然没有清晰的语意;3和4语意不相同,但各自的语意都清晰,却是共同的。

3是说一张画最贵,卖到八百美元;4是说最贵的有好几张,每一张都可卖八百美元。

这就是因为停连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了歧义。

停连的方法,可分为「大停顿」、「小停顿」、「紧连」、「缓连」四种来相互运用。

就停顿的角度来说,「大停顿」是指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因诗意的需要而做收音停留时间较长的呈现。

但就连接的角度而言,其实就是「缓连」。

反之,「小停顿」就是「紧连」,让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作收音停留时间较短的呈现。

当然,一般语音的呈现,停连并不能单独起作用的,还必须和「重音」、「语气」、「节奏」相结合,才能完整的展现语音的丰富性。

2、重音: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叫做重音。

同样的一句话,如果重音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就不同。

如下:我知道他会唱歌。

(我知道,不用你说)我知道他会唱歌。

(我是说他会,不是指别人)我知道他会唱歌。

(他会,而不是不会)我知道他会唱歌。

(他会唱歌,别的不一定会)表现重音的方式可有「强中加强」、「低中见高」、「快中显慢」、「实中转虚」、「连中有停」等五种方法呈现。

朗诵者要能够善用重音的高低层次及对比的效果,就可达到利用重音来体现诗意的目的了。

3、语气:就朗读的语句来说,既有内在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又有外在的高低、强弱、快慢、虚实的声音形式。

综合这两方面,我们称之为「语气」。

同样一句话,因语气的表现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不行!(坚决。

说不行就不行)―――拒绝的语气。

不行?(好啦!答应嘛!可不可以呀!)―――犹豫的语气。

不行?(怎么可能!我以为你会答应。

)―――怀疑的语气。

不行?(你不要命了!竟然说不行。

)―――轻视的语气。

不行!(不好意思‚其实我可以呀!)―――期望的语气。

当我们说「语气不对」的时候,应该包含以下三种意义:1.用词不当,句法欠妥;2.态度不对,感情失真;3.声音不合,气息失调。

从以上解说可知,讨论语气可从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外在的声音形式两个条件来分别说明。

就内在的思想感情来说,朗诵时我们务求感情的真挚感人,而这整体的声情表现是否恰当,端赖语气中所呈现出的色彩而定。

透过语气的色彩可以显露出爱、憎、悲、喜、惧、欲、急、冷、怒、疑等等的情感,也就表达出了诗中的情感。

就外在的声音形式方式ㄑ来说,首先要了解语气与语势的关系。

「语势」就是指有声语言中语句的发展或行进的趋向和态势。

其实研究语气、语调、语势,是不能孤立地只研究语句的声音形式,而是要从朗诵的主体-诗作的篇、段、句、字,根据诗意,从发展趋势及行进态势来分析、来把握,不要一味地追求现成的公式,这样反而会造成呆板无变化的语气呈现。

1、节奏:所谓节奏,乃是相等的即同长的时隔为再现即回复的加强所刻划,所记出。

所谓「同长的时隔再现」就是一般人说的「拍子」。

就乐理来说,在一个小节内的音符,每隔一定时间出现一个相等时值的重音,而各重音的强弱也相同,就叫做「拍子」。

拍子不断地回环往复,也就造成了「节奏」。

可以说拍子是节奏的基本,节奏以小节为单位。

所以,节奏就是整首乐曲的整体骨干。

而强声,就是拍子与节奏的基干。

将以上的乐理运用到朗诵上,对朗诵而言,节奏也就是整首诗的骨干,利用不断地回环往复,支配着所有的声音元素,掌握气氛的转换或营造,展现诗中的基调。

其中,重音是节奏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

朗诵时,朗诵者会对于诗句稍作「停连」的分析,其实也就是做了分别「音节」的工作。

音节里的节奏该如何呈现呢?譬如:1│他喜欢唱歌│ 2│他喜欢│唱歌│ 3│他-│喜欢│唱歌│4│他喜│欢唱歌│ 5│他│喜│欢│唱│歌│这几种划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同样字数的句子,甚或是同一个句子,因为语言目的、语言环境、具体思想感情的不同,语气和节奏所要球的速度也就不同。

因此,节奏的变化就在这小节当中的字距与句距松紧度的运用情形。

当然,重音更是节奏最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朗诵方式令人觉得恶心造作,原因就在于音节上的划分总是固定的二字或三字一组,完全不考虑诗意是否贯串,甚至末字一定强调尾音的拉高拉长。

这样单板的节奏呈现,难怪不吸引人也不动听了。

节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速度也是字距与句距的长短运用。

若以一小音节为例,若小节中朗诵较少的字,速度就是慢;若朗诵较多的字,速度就是快。

譬如:1│他喜欢唱歌│ 2│他喜欢│唱歌│同样是「他喜欢」不过1的「他喜欢」朗诵出来的速度就比2的「他喜欢」还要快。

2的「他喜欢」朗诵出来的速度较慢。

所以,速度也是相对的关系,不是绝对的关系。

因此,朗诵时,速度要产生变化,一定要把握住「欲快先慢、欲慢先快」的原则。

以上这四类语音的呈现方式并不能单独作战,缺一不可。

停连,解决词、词组、句子、段落、层次之间的疏密关系,使语意完整清晰,感情隐现得体。

但是,只有语气准确,贴切,停连的位置和时间才会有生命的活力;而停连的错误也会造成语气的不当。

重音,解决句子、段落中的主次问题,使语言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但是,只有在语气的带动下,重音才会更凝聚地、更深层地表意传神;而重音不准确,表达方法不恰当,也会造成语气的模糊。

至于节奏,那具体的回环往腹不依靠语气,当然就要黯然失色、空泛笼统了。

而节奏又可以在回环往腹的转换中,使语气更添光彩。

我们可以说,语气可以支配停连、重音,也可以形成节奏的不同类型,同时,停连、重音、节奏的各自不同的变化,主要由语气来体现。

三、以适当的仪态为辅佐任何需要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如戏剧、舞蹈、相声等等,表演者整体的体态所传达出来的肢体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戏剧的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主」;而在诗的朗诵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宾」。

表情和动作是不能喧宾夺主,损害了诗的「朗诵」,于是这期间的尺度就须是恰当的掌握。

所谓「合适」,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但呆板而毫无表情要不得,就是不当和不够也都要不得;而尤其可怕的更是过火的夸张。

至于「表情」方面,不论脸部的,或者身体、四肢,不必夸张,只要顺其自然,随着内在情绪受到诗中情境的触发,自然会影响到整个身心,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反射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