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太极拳》详解

合集下载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预备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一、起势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

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

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二、左右野马分鬃(一)左野马分鬃1第1/20页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

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

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三、白鹤亮翅2第2/20页(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

四、左右搂膝拗步(一)左搂膝拗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要领之第一式起势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要领之第一式起势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第一式预备式起势
起势面向正南
1、左脚开立:首先使左膝放松,身体重心大部份落在右脚上。

提左脚向左侧迈出时,其高度以不超过右踝骨的高度为宜,右腿也不要弯曲。

要“轻起轻落”。

2、两臂前平举:两臂边旋转慢慢向体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关节微屈,肘尖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有如要把一根下端踩在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注意腕关节不要过于松软,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

3、屈膝按掌:
(1)下按的用力和用意,有如要将水面上漂浮着的木板按入水中一样。

(2)两臂、两掌不要只是被动地随屈膝而下落,要有主动下按的动作。

(3)按到终点时需展掌,舒指,避免手指向上的“坐腕”。

本式定势时,要配合呼气下沉,使之有一种沉稳的感觉。

24式太极拳简化太极拳详解教学 ppt课件

24式太极拳简化太极拳详解教学  ppt课件
10
四: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步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 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 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 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 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 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 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14
六:左右倒卷肱
(一)右倒卷肱 1.退步卷肱:上体稍右转,两手翻转向上,右 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上举至肩上耳侧,左手 停于体前;上体稍左转;左脚提起向后退一步, 脚前掌轻轻落地;眼视左手。
2.虚步推掌: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后移,成 右虚步;右手推至体前,左手向后、向下划 弧,收至左腰侧,手心向上;眼视右手。
11
(二)右搂膝拗步 1.收脚托掌:重心稍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 上体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右手经 头前划弧摆至左前肩,掌心向下,左手向左上 方划弧上举,与头同高,掌心向上;眼视左手。
2.弓步搂推:同前弓步搂推,惟左右相反。
12
(三)左搂膝拗步 动作与右搂膝拗步相同,惟左右相反。
学练要点:两手划弧时要以腰带动;推掌时要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8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
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 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 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注意:抱球是太极拳每一势动作中的一个节点,
它作用就是在步法的配合下;运用螺旋折叠劲,化 解对手的进攻;以杠杆力;螺旋力将彼旋转而起, 使其失去重心,打开彼门户;为发劲冲击扫清障碍。
6
一: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 腹前。

最全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资料讲解

最全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资料讲解

最全24 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预备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一、起势1. 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2. 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3. 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

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岀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二、左右野马分鬃(一)左野马分鬃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岀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二)右野马分鬃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

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

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三、白鹤亮翅(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

四、左右搂膝拗步(一)左搂膝拗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岀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岀,右臂自然伸直。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程(图文)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程(图文)

第三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拳术之一,在我国广为流传。

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太极拳以它独特的运动风格和显著的健身效果闻名于世。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组织有关专家,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原有的套路而创编的。

它不仅简单易练,而且保留了杨式太极拳的技术精华,具有极佳的健身功能和丰富的技击招法。

第一节太极拳基础知识一、概述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它采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的。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就是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

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

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

太极图是我国古代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产生了太极拳术。

关于太极拳的缘起,据考证是于明末清初逐渐形成的。

据《温县志》记载:在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陈王廷任温县“乡兵守备”,明亡后隐居家乡,晚年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

陈王廷是卓有创见的武术家,他研究道家的《黄庭经》,并参照戚继光的第三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67-《拳经》创编了太极拳。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三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

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武术家、抗倭名将,他总结和整理了明代十六家民间著名拳法,并吸取了其中三十二势编成拳法套路。

陈王廷吸收了其中二十九势编入太极拳套路,甚至陈氏的《拳谱》和《拳经总歌》的文辞也仿照戚氏《拳经》,可见其影响之深。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

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

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引气,以气运身”,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主宰发力于全身。

各式传统太极拳也都以太极阴阳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动作分解口令

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动作分解口令

一、起式1 、左脚开立,与肩同宽。

2 、两臂掤举,达于肩平。

3 、沉跨按掌,落掌跨旁。

二、野马分鬃1 、旋跨揽掌,丁步抱球。

2 、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3 、坐步翻掌,扣步揽园。

4 、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5 、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6 、坐步翻掌,扣步揽园。

7 、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8 、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三、白鹤亮翅1 、跟步抱球,合气化一。

2 、重心后坐,分靠列採。

3 、左脚点地,虚步亮掌。

四、搂膝拗步1 、旋跨摆掌,收脚举臂。

2 、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3 、坐步转跨,收脚举臂。

4 、猫步曲臂,弓步搂推5 、坐步转跨,收脚举臂。

6 、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1 、按掌跟步,坐步捋带。

2 、转腰拧跨,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1 、翻掌展臂,虚步开跨。

2 、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3 、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4 、翻掌展臂,虚步开跨。

5 、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6 、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7 、翻掌展臂,虚步开跨。

8 、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9 、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10 、翻掌展臂,虚步开跨。

11 、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12 、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七、左揽雀尾1 、转腰展臂,丁步抱球。

2 、猫步前探,弓步掤臂。

3 、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4 、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5 、坐步分掌,沉跨採按。

6 、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八、右揽雀尾1 、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 、丁步抱球,实左虚右。

3 、猫步前探,弓步掤臂。

4 、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5 、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6 、坐步分掌,沉跨採按。

7 、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九、单鞭1 、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 、丁步抱球,猫步勾手。

3 、转腰绷臂,弓步推按。

十、云手1 、后坐翅脚,扣步右采。

2 、收脚掤园,并步合臂。

3 、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4 、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十一、单鞭1 、丁步云摆,猫步勾手。

2 、转腰掤臂,弓步推按。

十二、高探马1 、跟步翻掌,坐腿曲臂。

2 、卷收按掌,虚步沉跨。

(完整word版)最全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完整word版)最全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预备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一、起势1。

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

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

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二、左右野马分鬃(一)左野马分鬃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1。

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

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

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三、白鹤亮翅(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

四、左右搂膝拗步(一)左搂膝拗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24式简化太极拳拳谱(现用现用图解)

24式简化太极拳拳谱(现用现用图解)

24式简化太极拳图解24式太极拳,因其是太极专家从杨式太极拳中精简而来,又仅24个招势,故常被叫做“简化太极拳”。

24式太极拳虽然动作不多,但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与传统的太极拳法相比,内容更精炼,结构更合理,动作更规范,在满足太极拳爱好者锻炼身体需要的同时,又便于掌握,易学易懂,费时少,收效快,所以流传极广,尤其为太极拳初学者所喜爱。

24式太极拳共分八组第一组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第二组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第三组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第四组9单鞭10云手11单鞭第五组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第六组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第七组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第八组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24式太极拳套路名称1. 起势2. 野马分鬃3. 白鹤亮翅4. 搂膝拗步5. 手挥琵琶6. 倒卷肱7. 左揽雀尾8. 右揽雀尾9. 单鞭10. 云手11. 单鞭12. 高探马13. 右蹬脚14. 双峰贯耳15. 左蹬脚16. 左下势独立17. 右下势独立18. 玉女穿梭19. 海底针20. 闪通背21. 转身搬拦捶22. 如封似闭23. 十字手24. 收势一、起式1234 5二、左右野马分鬃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三、白鹤亮翅212223四、左右搂膝拗步2425 262728293031323334353637 38五、手挥琵琶3940 41六、左右倒卷肱424344454647484950515253七、左拦雀尾555657585960616263646566 67八、右拦雀尾68697071727374757677 78 79 80 81 82九、单鞭838485868788十、云手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十一、单鞭104 105 106 107 108十二、高探马109110十三、右蹬脚111112113114115116十四、双峰贯耳117118119120十五、转身左蹬脚121122123124125126127十六、左下势独立128129130131132133 十七、右下势独立134135136137138139 140十八、右左穿梭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 150十九、海底针151152 153 二十、闪通臂154 155 156二十一、转身搬拦锤157158159160161162163164 165二十二、如封似闭166167168169 170二十三、十字手171172173174 175二十四、收势176 177 17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第一节初学太极拳的注意事项太极拳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个体育项目,是一种较好的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的手段。

经常打太极拳,能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保持充沛的精力,以便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一般太极拳的特点,是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因此,要求打太极拳时做到:精神贯注,上下相随,虚实分明,连贯圆活,速度均匀,动作运行路线处处带有弧形,整套练习起来,好象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在学习和打太极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速度要均匀。

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好。

熟练以后,不论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

打一套简化太极拳,正常的速度是用四~六分钟的时间。

有的人慢练,可长达八、九分钟,但也不能太慢。

(二)架式不可忽高忽低。

初学时架式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除“下势”动作以外)。

体弱者最好采用高架式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架式或低架式。

(三)要适当掌握运动量。

太极拳运动虽然不如体操运动和其他长拳运动激烈,但是由于它要求上、下肢各关节都在一定的弯屈度下做慢动作,这就延长了身体有关部位的运动时间:所以,还是有一定运动量的。

特别是下肢的运动量比较大一些,因为打这种拳,一方面要求两腿分清虚实,身体的重量经常由一条腿来负担,而这条腿又是在弯屈情况下来支撑的,另一方面,由一个姿势转到另一个姿势、身体重心由一腿过渡到另一腿上时要求缓慢,用的时间较长,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负荷量。

所以,初学的人练完一趟太极拳,往往会威到两腿瘦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每次锻炼的时间长短、趟数多少、运动量大小,应根据工作和学习情况及自己的体质而定。

一般健康无病的成年人,每日可练习一小时左右,老年人最好在早晨练习。

初学者和体弱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调节运动量,可以连续打一趟或两趟,可以单练一节或几节,也可以专练一两个式子,如“揽雀尾”、“云手”等。

患有一般伤病的人要有所区别,如关节炎患者,每日练习的次数可适当多一些,但每次的运动量不宜太大,肠胃病患者的练习次数和运动量也可适当增加一些,以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等等。

此外,初学的人如果没有专人指导,可采用互教互学的办法,例如,先由一个人按照图解的动作说明,来指导其他的人学练,然后依次轮换。

这比一个人自己看图解学拳,要快一些,好一些。

第二节简化太极拳的动作说明和技术要点“简化太极拳”是一九五六年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科编写的。

这套拳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对已在群众中流行的太极拳进行改编、整理的,改变了过去那种先难后易的锻炼顺序,集中了原有套路中的主要结构和技术系统,便于群众掌握,易学易懂。

全套分为八个小组,包括“起势”、“收势”共二十四个动作。

练习者可连贯练习,也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单式或分组练习。

一、简化太极拳的动作名称第一组(一)起势(二)左右野马分鬃(三)白鹤亮翅第二组(四)左右搂膝拗步(五)手挥琵琶(六)左右倒卷肱第三组(七)左揽雀尾(八)右揽雀尾第四组(九)单鞭(十)左云手(十一)单鞭第五组(十二)高探马(十三)右蹬脚(十四)双峰贯耳(十五)转身左蹬脚第六组(十六)左下势独立(十七)右下势独立第七组(十八)左右穿梭(十九)海底针(二十)闪通臂第八组(二十一)转身搬拦捶(二十二)如封似闭(二十三)十字手(二十四)收势二、简化太极拳的套路介绍在文字说明中,凡有“同时”两字的,不论先写或后写身体的某一部分动作,都要求一齐活动,不要分先后去做。

动作的方向是以人体的前、后、左、右为依据的,不论怎样转变,总是以面对的方向为前,背向的方向为后,身体左侧为左,身体右侧为右。

图上的指示线(—→)是表明从上一个动作到下一个动作所经过的路线和部位。

(一)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

眼向前平看(图1)。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手心向下(图2、3)。

1 2 3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

眼平看前方(图4)。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屈,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突出。

两臂下落要和身体下蹲的动作协调一致。

(二)左右野马分鬃①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上。

同时右手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3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相对成抱球状。

左脚随之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

眼看右手(图5、6)。

4 5 6②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

同时左右手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眼看左手(图7、8、9)。

7 8 9③上体慢慢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跷起微向外撇,随即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重心再移至左腿上。

同时左手翻转向下,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放在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之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图10、11、12)。

10 11 12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脚跟后蹬成右弓步;同时左右手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放在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眼看右手(图13、14)。

⑤与③解同,惟左右相反(图15、16、17)。

13 14 15 16⑥与④解同,惟左右相反(图18、19)。

要点:上体勿前俯后仰。

两手分开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要以腰为轴,做弓步与分手的速度要一致。

做弓步时,迈出的脚脚跟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稍后蹬,使该腿与地面保持约45°角。

前后脚的脚跟在直线两侧,两脚横向距离(身体的正前方为纵轴,其两侧为横向。

下同)应为十~三十厘米。

17 18 19(三)白鹤亮翅①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在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图20)。

②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

同时两手慢慢地分别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头部右侧(偏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

眼平看前方(图21、22)。

要点:胸部不要挺出,两臂上下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微屈,体重后移和右手上提要协调一致。

20 21 22(四)左右搂膝拗步①右手从体前下落,由下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肩部外侧,臂微屈,手与耳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起由左向上向右下方划弧至右胸前,手心向下。

同时上体微向左再向右转。

眼看右手(图23、24、25)。

23 24 25②上体左转,左脚向前(偏左)迈出成左弓步。

同时右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

眼看右手手指(图26、27)。

③上体慢慢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跷起微向外撇,随即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上,右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点地。

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转体向上向左下划弧落于左肩前,。

手心向下。

眼看左手(图28、29、30)。

26 27 28 29④与②解同,惟左右相反(图31、32)。

30 31 32 33⑤与③解同,惟左右相反(图33、34、35)。

⑥与②解同(图36、37)。

34 35 36 37要点:手推出后,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松腰松胯。

推掌时须沉肩垂肘,坐腕舒掌必须与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

做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一般不少于三十厘米。

(五)手挥琵琶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膝部微屈。

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举,高与鼻尖平,臂微屈3右手收回放在左臂肘部里侧。

眼看左手食指(图38、39、40)。

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

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

右脚跟进时,前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落实。

体重后移和左手上起要协调一致。

38 39 40(六)左右倒卷肱①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之翻掌向上,左脚尖落地,眼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看左手(图41、42)。

41 42 43②右臂屈肘回收,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手回收经左肋外侧向后上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之再翻掌向上。

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左后侧方退一步,脚尖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重心在左腿上,成右虚步。

眼随转体左看,再转看右手(图43、44、45)。

44 45 46③与②解同,惟左右相反(图46、47、48)。

④与②解同(图49、50、51)。

⑤与②解同,惟左右相反(图52、53、54)。

47 48 4950 51 52要点: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手也不可直向回抽,仍走弧线。

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与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

退步时,脚尖先着地,再慢慢踏实,同时把前脚扭正,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避免使两脚落在一条直线上。

后退时,眼神随转体动作向左右看(约转90°),然后再转看前手。

(七)左揽雀尾①身体慢慢向右转。

左手自然下落经腹前划弧至右肋前,手心向上;右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

同时右脚尖微向外撇,左脚收回靠拢右脚,左脚尖点地(图55、56)。

53 54②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微向左转,右脚跟向后蹬,脚尖微向里扣成左弓步。

同时左臂向左援棚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左侧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放于右胯旁,手心向下。

眼看左前臂(图57、58)。

55 56 57要点:掤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分手与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凋一致。

③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之前仰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腕下方;然后两手下捋(注:掤、捋、挤、按的“捋”字,过去曾用“撮”字),上体稍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手手心向后平屈于胸前,同时重心移至右腿上。

眼看右手(图59、60)。

58 59 60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突出。

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

④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收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侧(相距约五厘米),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后,右手心向前,左前臂要保持半圆。

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变成左弓步。

眼看左手腕部(图61、62)。

61 62 63 64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动作要与松腰、弓腿相一致。

⑤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与左手齐,手心向下;左手翻掌向下,两手向左右分开,宽与肩同。

然后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跷起。

两手屈肘回收至胸前,手心向前下方。

眼向前平看(图63、64、65)。

⑥上式不停,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手腕部高与肩平,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