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博物馆布展大纲2—岩石厅
张家口地质博物馆空间组合方法

张家口地质博物馆空间组合方法
张家口地质博物馆的空间组合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种:
1. 主题展区组合:根据地质博物馆的主题设置不同的展区,如矿石展区、化石展区、地震展区等,将相关的展品和展示内容集中在一起,形成主题完整的展馆。
2. 时间序列组合:根据地质演化的时间序列,将不同年代的地质现象和地质历史进行顺序展示,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质变迁的过程和规律。
3. 空间分区组合:根据展馆的布局和面积,将不同主题的展区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区域,通过不同的空间布置和展陈手法来展示地质知识和展品,增加观众的体验感。
4. 互动式展示组合:为了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可以设置一些互动展示区域,如模拟地震体验区、化石挖掘区等,让观众能够亲身参与到展览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地质知识。
5. 多媒体展示组合: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投影、虚拟现实技术等,将地质知识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在展馆中设置多媒体展示区,让观众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交互等方式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地质知识。
需要根据具体的展馆特点和目的来确定最适合的空间组合方法,在设计展馆时可
以结合以上几种方式,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教育性的地质博物馆展览。
中国地质博物馆楼层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楼层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国内知名的科技博物馆,集展览、科学研究、
教育和旅游于一体。
其中,楼层介绍是游客必要了解的,下面我们来
逐一介绍:
一、地质科普馆
地质科普馆位于一楼和二楼,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地质科学的机会。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内部结构、各种岩石、矿物和化石等。
展览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模型、标本、图片、动态展
示等。
二、生命馆
生命馆位于三楼,主要是介绍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
游客可以了解到
生命起源、进化、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展览内容涉及到
单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动物等生命形态。
三、矿物馆
矿物馆位于四楼,向游客介绍了世界各个地区的矿物资源和珍贵矿石。
在这里,游客可以观看到生动、形态奇特、色彩斑斓的矿物标本,并
了解到世界各地有哪些矿产资源以及其开采和利用。
四、地震馆
地震馆位于五楼,主要介绍地震科学方面的知识。
在这里,游客可以
看到地震的发生机制、地震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国的地震防灾措施等方
面的内容。
同时,游客还可以体验模拟地震的机器,了解地震的实际
情况。
综上所述,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一个科学、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
地方,每个楼层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展示形式。
如果您对地质科学、
生命科学和矿产资源等方面感兴趣,不妨来中国地质博物馆一探究竟。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博物馆设计说明

设计分析说明——解读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建筑设计者:李亦农建筑师简介:李亦农,出生于北京。
1989至1997年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专业,获得建筑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
1999年进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2000年成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006年获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现任6-A-3建筑工作室室主任。
自从业以来建筑师一直保持着对建筑事业的热爱,在实践中不懈追求,并逐步树立自己的建筑观,认为建筑师及其作品应以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为根本宗旨,在设计中始终追求原创性,追求作品的高完成度。
工作范围涉及办公、科研、商业等各类公共建筑及居住区规划设计,尤其在办公建筑设计方面,成功完成了多个作品,并总结归纳出对于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主要设计作品:北京燃气集团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工程,北京佳汇国际中心办公综合楼,金国际大厦—包括商业、办公、酒店共计441,600㎡等。
最新作品是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文脉背景:北京市房山区拥有丰富独特的地质遗迹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是一处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地区。
于12006年9月18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并授牌,成立“世界地质公园”。
此园位于北京市西南约40公里,地跨北京市房山区和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涞源县。
公园总面积953.95平方公里,划分为八个园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园区、石花洞园区、十渡园区、百花山-白草畔园区、云居寺-上方山园区和圣莲山园区属地为房山区;野三坡园区和白石山园区属地为保定市的涞水县与涞源县。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它展现了中国华北地区数十亿年以来地球演化发展的历史画卷,记录了自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个地质年代的动荡变迁,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而实现开园必须具备内容充实完善的博物馆。
房山区作为北京远郊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地方政府对这个博物馆的建设寄予厚望,希望它不只是科普宣传的窗口,同时能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乃至成为整个区域产业再定位的标志建筑。
山西地质博物馆分四个主题陈列

山西地质博物馆分四个主题陈列:穿越时空——地球厅,远古物种——古生物厅,大地宝藏——矿产厅,物华天宝——矿物厅。
还有两个专题陈列厅:测天绘地山西测绘科技厅、衣被天下——山西土地资源厅。
通过四大主题可以亲自感知山西地质资源的博大精深,体味山西地质历史的沧桑魅力。
山西地质博物馆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开馆,两大镇馆之宝:山西鳄化石和华夏金蟾“狗头金”全球独有。
山西地质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毗邻,总面积约31000平米,整体形态-天圆地方,全国最大首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球形"穹幕影院"遨游太空。
还有传闻已久的山西恐龙就要和大家见面啦!山西地质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汾河西畔,北临太原市图书馆,南临山西博物院,总建筑面积31000㎡。
主入口在建筑物东侧,主要参观路线:从滨河西路进入建筑东侧的入口门厅,经竖向交通系统到达4层的展览空间,进行旋转式参观。
山西地质博物馆的建筑理念是“天圆地方”,下部方形建筑如自然巨石砌成的“百宝盒”,外披网格状“珠帘”,上部扁圆形展厅外形似“玉璧”横空,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与地质元素有关的“珠联璧合”。
更奇妙的建筑设计是大厅中央巨大的球形“穹幕影院”,内部可以容纳百人同时观看高科技全景科幻电影。
这是目前国内首个混凝土结构的球形影院。
山西地质博物馆由山西省政府投资兴建,是山西文化强省的重点工程之一。
现有古生物化石、陨石、矿藏标本等藏品10000余件,其中“山西山西鳄”化石,是在建馆过程中于2010年在黄河边三叠系地层中新发现的,为目前全世界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具骨架,不仅提供了头骨和脊椎的解剖学信息,而且扩展了该类群的古地理分布区域,修正了山西山西鳄的鉴定特征,也进一步分析了它的系统发生关系,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而在左云县的鸭嘴龙化石,经研究命名为大同云冈龙,是山西地质博物馆在建馆过程中首次命名的恐龙。
山西地质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观众凭有效证件(身份证、军官证、学生证等)领取门票。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及内容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及内容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及内容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5号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地质博物馆之一。
馆内展示了丰富的地质资源,展览内容涉及地球演化史、地质资源、地质灾害等方面。
一、地球演化史展区
地球演化史展区是博物馆的核心展区之一,以地球演化史为主线,通过地质标本、模型、影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地球的起源、地壳形成、大陆漂移、地质构造、地球变化等过程。
包括“地球诞生”、“地球地壳形成”、“地球大陆漂移”、“火山地震”、“海洋演化”、“冰川变迁”等展区。
二、中国地质资源展区
中国地质资源展区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地质资源,包括煤、油、气、铁、铜、铝等非金属矿产和金、银、钨、锡、钼等金属矿产。
通过多媒体技术和3D影像展示,生动地介绍了地质资源的形成、开采、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三、地震灾害展区
地震灾害展区是博物馆的一大特色,以地震为主题,展示了地震的成因、震源、地震波、地震测量和地震预测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仿真装置,再现了汶川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等历史地震的情景,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了解地震对人类的影响。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一个科普、教育、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地质科学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
它向人们展现了地球的历史、地质资源的丰富和地震灾害的可怕,引起了人们对地球和自然的关注和研究。
太原地质博物馆讲解

太原地质博物馆讲解
太原地质博物馆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是一座以地质学为主题的博物馆。
以下是关于太原地质博物馆的讲解内容:
太原地质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馆址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长风
街119号。
该博物馆展示了地球的演化过程、地质资源、地质科学技术以及矿物、岩石等相关内容。
馆内主要分为四个展厅,分别是地质演化展厅、地质资源展厅、地质科学技术展厅和矿物及岩石展厅。
地质演化展厅介绍了地球的演化历程,包括原始地球的形成、大陆漂移、地壳构造等内容。
展厅通过模型、图片和文字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地球的变化过程。
地质资源展厅展示了山西省丰富的地质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铜矿石等。
展厅中展示了不同类型的矿石标本,让观众了解矿物的特点和用途。
地质科学技术展厅介绍了地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仪器设备。
通过展示地震仪器、钻探设备等,让观众了解地质科学是如何研究地球的。
矿物及岩石展厅展示了各种矿物和岩石的样本。
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到美丽的宝石、彩色的水晶以及各种各样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此外,太原地质博物馆还举办一些临时性的特展,如地质新发现和地质科研成果展等,以便观众了解最新的地质科学研究成果。
通过参观太原地质博物馆,观众可以增加对地球演化和地质资源的了解,提高对地质科学的认识和兴趣。
山西地质博物馆分四个主题陈列---文本资料

山西地质博物馆分四个主题陈列:穿越时空——地球厅,远古物种——古生物厅,大地宝藏——矿产厅,物华天宝——矿物厅。
还有两个专题陈列厅:测天绘地山西测绘科技厅、衣被天下——山西土地资源厅。
通过四大主题可以亲自感知山西地质资源的博大精深,体味山西地质历史的沧桑魅力。
山西地质博物馆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开馆,两大镇馆之宝:山西鳄化石和华夏金蟾“狗头金”全球独有。
山西地质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毗邻,总面积约31000平米,整体形态-天圆地方,全国最大首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球形"穹幕影院"遨游太空。
还有传闻已久的山西恐龙就要和大家见面啦!山西地质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汾河西畔,北临太原市图书馆,南临山西博物院,总建筑面积31000㎡。
主入口在建筑物东侧,主要参观路线:从滨河西路进入建筑东侧的入口门厅,经竖向交通系统到达4层的展览空间,进行旋转式参观。
山西地质博物馆的建筑理念是“天圆地方”,下部方形建筑如自然巨石砌成的“百宝盒”,外披网格状“珠帘”,上部扁圆形展厅外形似“玉璧”横空,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与地质元素有关的“珠联璧合”。
更奇妙的建筑设计是大厅中央巨大的球形“穹幕影院”,内部可以容纳百人同时观看高科技全景科幻电影。
这是目前国内首个混凝土结构的球形影院。
山西地质博物馆由山西省政府投资兴建,是山西文化强省的重点工程之一。
现有古生物化石、陨石、矿藏标本等藏品10000余件,其中“山西山西鳄”化石,是在建馆过程中于2010年在黄河边三叠系地层中新发现的,为目前全世界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具骨架,不仅提供了头骨和脊椎的解剖学信息,而且扩展了该类群的古地理分布区域,修正了山西山西鳄的鉴定特征,也进一步分析了它的系统发生关系,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而在左云县的鸭嘴龙化石,经研究命名为大同云冈龙,是山西地质博物馆在建馆过程中首次命名的恐龙。
山西地质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观众凭有效证件(身份证、军官证、学生证等)领取门票。
“精美的石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矿物岩石厅矿石览(一)

“精美的石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矿物岩石厅矿石览(一)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天鹅湖畔安徽省文化博物园。
其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 陈列面积16500平方米;新馆设有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六个常设展厅,附设中庭休闲区、4D科普影院、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及室外景观区。
矿物岩石厅位于南楼西一层,面积935平方米,层高6米。
展厅分为矿物学基本知识展区、常见矿物展区、宝玉石展区、观赏石展区等几个部分。
展厅是以“精美的石头”为主题,以矿物岩石学基础知识的介绍为起点,从美学角度出发,让观众欣赏自然界中各种精美的矿物和岩石。
这也是最吸引人的展厅之一,无论是展厅的陈设布置,还是展品所呈现出的美感都让人过目不忘。
直接上图,印象更深刻。
图片太多分两部分。
这么大的原矿,很震撼
第一次见到这么稀奇古怪的东西,特意网上查了下:臺灣雅石界將「大傘藻和所附著的海底石頭」合稱為「白髮石」或「頭髮石」。
其實大傘藻是綠藻的一種,所以活體全株是綠色,但由於它為石灰質的長柄和傘部所構成,所以當它死亡時,傘部便脫落,全株呈現出鈣化的白色。
臺灣在屏東枋山一帶大量採集白髮石,每年1到5、6月為生長期,尤其颱風過後到12月之間或大浪翻滾後上岸露出,都是採集良。
商人以每顆千元不等價格出售,枋山是台灣頭髮石的唯一出產
地,產量不多且具神秘感。
木化石
这不仅是矿标,还是一件艺术品。
丛生的辉锑矿,完全的重金属风格。
”美“是贯穿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岩石厅一、展厅概述展厅以“地壳岩石多样性”为主题,突出表现岩石的形成,岩石的演化过程,岩石的特征及用途,进而揭示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岩石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相互关系。
二、展厅设计展厅位置:展厅位于****展厅面积:面积约***平方米展厅设计:(附展厅设计平面图)三、展示内容(一)岩石简介1.知识点岩石概念、岩石成因、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2.展示形式展板/灯箱展示:采用文字说明、精美图片介绍知识点;3. 展示内容【岩石的概念】: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
岩石不仅是组成地球岩石圈最基本的要素,而且如同盔甲-般保护着她。
如果没有地壳表层的岩石圈,地球表面岩浆四溅,将会成为火球就更不可能有丰富多样的生命的延续。
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中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或喷出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岩石的发展】:46亿年前,地球形成液态岩浆覆盖了整个星球,此时的地球就像一个大火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碰撞与爆炸,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
但数亿年后,大量陨石造访地球的同时也带来了珍贵的水资源。
随着地球温度降低,沸腾滚动的熔岩也渐渐冷凝分异,首先生成了富铁镁的玄武质岩浆,冷却后形成了玄武岩。
玄武岩中的硅铝质矿物的熔点较低,受热后硅铝质的矿物首先熔化,形成富硅铝的岩浆。
硅铝质岩浆的密度低于地球的平均密度,所以在浮力作用下,硅铝质岩浆“漂”到了地表附近。
在大约40亿年前时,以硅铝质为主要成分的花岗岩诞生了,石英、长石以及暗色矿物构成了花岗岩的主体,其颜色由浅到深各不相同,取决于各类矿物的含量比例。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最初花岗岩的风化物质、火山碎屑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石。
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结构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
【岩浆作用】:地壳深部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的活动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
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变质作用的类型主要有区域动力变质主要、热接触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变质作用和交代变质作用。
【沉积作用】:是指各类岩石经风化剥蚀产生的碎屑物等经搬运、沉积、固结和成岩的作用称为沉积作用,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
(二)岩石的分类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岩浆岩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将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火山岩两大类:火山岩:又称为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
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
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侵入岩:是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又分为浅成岩和深成岩两类。
浅成岩是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
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深成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
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2.变质岩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常见的变质岩有糜棱岩、碎裂岩、角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混合岩等。
变质岩具有板状、片理(片状)构造和片麻状构造等特征,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27.4%。
大理岩: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板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成原解理状的;片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片麻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质而成;石英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等。
3.沉积岩是指各类岩石经风化剥蚀产生的碎屑物等经搬运、沉积和固结作用形成的岩石。
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
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
主要类型有砾岩、砂岩、页/泥岩、石灰岩等等。
其特征是呈层状、层理发育,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常含古代生物遗迹或遗体化石;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4.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彼此都有一定的转化关系,当时间和地质条件发生改变以后,任何一类岩石都可以变为另外一类的岩石。
当原始物质经过热的作用或压力的减低,可产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浆。
岩浆沿著地壳的裂隙上升至地壳的浅处,或经由火山喷发至地表,冷却结晶形成岩浆岩。
已存在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变质岩,再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后,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经过长时间在地壳深部受高温和高压的作用,而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也有一部份的变质岩是由岩浆岩受了高温高压的作用而变来的。
在地壳深部的变质岩经过高温的作用后,可产生深熔作用而在被熔为岩浆。
有一部分的岩浆岩经过高温的作用后,亦可再熔融为岩浆,岩浆经结晶作用后又造成了新的岩浆岩,如此循环不已,形成地质大循环。
地质大循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如此复杂的过程不断地反覆进行,导致地壳体积的逐渐增加,同时组成地球的岩石与矿物,也不断地被破坏而再形成新的物质。
(三)岩石的特征1.知识点岩石成分、岩石结构、岩石特性、岩石用途2.展示形式触摸查询机展示:采用精美图片和文字说明介绍知识点;3. 展示内容岩石具有特定的比重、孔隙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物理性质,是建筑、钻探、掘进等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各种矿产资源赋存的载体,不同种类的岩石含有不同的矿产。
以火成岩为例,基性超基性岩与亲铁元素,如铬、镍、铂族元素、钛、钒、铁等有关;酸性岩与亲石原素如钨、锡、钼、铍、锂、铌、钽、铀有关;金刚石仅产于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铬铁矿多产于纯橄榄岩中;中国华南燕山早期花岗岩中盛产钨锡矿床;燕山晚期花岗岩中常形成独立的锡矿及铌、钽、铍矿床。
石油和煤只生于沉积岩中。
前寒武纪变质岩石中的铁矿具有世界性。
许多岩石本身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北京的汉白玉(大理岩)是闻名中外建筑装饰材料,南京的雨花石、福建的寿山石、浙江的青田石是良好的工艺美术石材,即使那些不被人注意的河沙和卵石也是非常有用的建筑材料。
许多岩石还是重要的中药用原料,如麦饭石(一种中酸性脉岩)就是十分流行的药用岩石。
岩石还是构成旅游资源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的名山、大川、奇峰异洞都与岩石有关。
我们祖先从石器时代起就开始利用岩石,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游、医……无一能离开岩石。
研究岩石、利用岩石、藏石、玩石、爱石已不再是科学家的专利,而逐渐变成广大群众生活的组成部分。
三大岩类岩石学特征展示:(四)岩石标本1.展示方式:高矮展柜展台陈列展示2.展示内容:见下表2表2 岩石标本展示目录(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表2-1 岩浆岩标本展示目录序号名称数量产地备注1 纯橄榄岩 12 橄榄岩 13 榴辉闪岩 14 二辉橄榄岩 15 蚀变透辉石岩 16 角闪石岩 17 金云母金伯利岩 18 斑状金伯利岩 19 角砾金伯利岩 110 金伯利岩 111 霞石岩 112 苦橄玢岩 113 钠长黝帘石化斜长岩 114 橄榄苏长辉长岩 115 苏长辉长岩 116 苏长岩 117 辉长玢岩 118 橄榄辉长岩 1表2-2 沉积岩标本展示目录表2-3 变质岩标本展示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