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博物馆参观报告
参观地质博物馆研学报告

参观地质博物馆研学报告1. 引言1.1 概述地质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地球演化历史和地质知识的重要场所,通过陈列丰富多样的矿石、化石、岩石等展品,向公众普及地质学知识,增强人们对地质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本次报告旨在分享我参观地质博物馆的体验和收获,并总结对于未来地质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介绍。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了解地质博物馆的历史与背景,包括其成立时间及地点以及馆藏展品的概况,并探讨该博物馆在地质领域中的意义和影响。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将分享参观地质博物馆的体验,介绍展览内容并分享我个人的感受与收获,同时探讨互动活动与教育意义。
然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会总结自己从这次参观中学到的新知识与启发,并评价该博物馆在地质科普普及方面的效果,并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出期待。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将得出结论,阐述参观地质博物馆的价值体现,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升研学活动的效果并促进地质教育的发展。
1.3 目的本次参观地质博物馆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地球演化历史、掌握基本的地质知识,并通过参与互动活动和教育解说获得更具体和实践性的经验。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旨在分享我的参观体验,总结所学内容,并对地质教育发展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
同时,希望借此文档推广并鼓励更多人参观地质博物馆,加深对地质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2. 地质博物馆的历史与背景2.1 成立时间及地点:地质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和保护地球科学遗产的重要场所。
我参观的地质博物馆位于市中心,成立于1985年。
它是为了向公众提供地质知识和信息而建立的,也是促进地质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重要机构之一。
2.2 馆藏展品概况:该地质博物馆拥有丰富多样的馆藏展品。
其中包括化石、岩石标本、矿石和珍稀化石等。
这些展品来自全球各个时代和不同地理区域,展现了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各种生物与环境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该博物馆还有许多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特色收藏品,如罕见的恐龙化石、珍稀的宝石以及保存完好的古生物遗体。
地质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地质博物馆作为展示地质科学成果、普及地质知识、弘扬地质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地质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地质博物馆的社会实践价值,我们组织了一次地质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1. 地质博物馆的社会实践价值地质博物馆是地质科学研究的窗口,也是地质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变过程,认识各种矿物、岩石、化石等地质现象,提高公众的地质科学素养。
同时,地质博物馆还可以弘扬地质精神,激发人们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2. 地质博物馆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地质博物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部分地质博物馆存在展示内容单一、科普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加强地质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提高其社会影响力。
三、实践目的1. 了解地质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和科普功能;2. 分析地质博物馆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3. 探讨如何提升地质博物馆的社会实践价值。
四、实践过程1. 参观地质博物馆我们选择了我国某知名地质博物馆作为实践地点。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认真听取了馆内讲解员对各个展区的介绍,详细了解了地质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和科普功能。
2. 问卷调查为了解参观者对地质博物馆的满意度,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对参观者进行了现场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参观者的年龄、职业、参观目的、满意度等方面。
3. 访谈我们与地质博物馆的负责人和讲解员进行了访谈,了解地质博物馆在组织社会实践、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等方面的举措和经验。
五、实践结果与分析1. 地质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和科普功能地质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矿物、岩石、化石、地质景观等。
在科普功能方面,地质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地质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2. 地质博物馆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地质博物馆在社会实践中具有以下作用:(1)提高公众科学素养: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公众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变过程,认识各种地质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地质博物馆参观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地质博物馆,以期通过这次实习,巩固所学知识,开阔视野。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10月15日实习地点:XX地质博物馆三、实习内容与过程XX地质博物馆是一座集科普、教育、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
博物馆内设有序厅、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玉石厅、生命演化厅、土地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等展区。
(1)地球厅: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发展历程、地壳构造、地形地貌等知识。
通过参观地球仪、地形模型等展品,我们对地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矿物岩石厅:这个展厅展示了各种矿物岩石的标本,让我们对这些天然物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矿物和岩石,并了解了它们在地质作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3)宝玉石厅:这个展厅展示了各种宝玉石的标本,让我们对这些珍贵宝石的成因、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鉴别宝玉石的真伪。
(4)生命演化厅:这个展厅展示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各种化石标本,让我们对生命演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各种变迁,以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5)土地资源厅:这个展厅展示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让我们认识到土地资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们学会了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6)地质环境厅:这个展厅展示了地质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让我们认识到地质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了解了地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7)矿产资源厅:这个展厅展示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我们对矿产资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我们学会了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了许多矿物岩石,学会了如何鉴别宝玉石的真伪,对生命演化、土地资源利用、地质环境等方面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叙事】参观地质博物馆

【叙事】参观地质博物馆今天,我去了地质博物馆参观。
地质博物馆是一座展示地球演变和地质资源的科研、科普、文化、旅游综合性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恐龙骨架和地质标本,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地球的演变历史和丰富的地质资源。
我首先参观了地球演变馆。
在这里,我看到了地球演变的历史,从地球的形成到生命的起源,再到地球上不同时期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都在这里得到了展示。
震撼的地质标本和详细的文字解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了解到了地球的演变过程是如此的漫长和复杂,也更深刻地意识到了珍惜地球资源的重要性。
接着我来到了地质资源馆。
这里展示了丰富的地质资源和各种矿石标本。
我看到了各种珍贵的金属矿石、宝石和岩石,了解到了地球上的资源是如此的丰富多样,也更加珍惜地球资源的宝贵。
我还在这里了解到了地质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我还参观了地质灾害馆。
这里通过模型、图片和视频生动地展示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看着那些被地质灾害摧毁的居民区和道路,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灾难。
我也意识到了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只有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才能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救灾工作。
我参观了地质科研馆。
这里展示了地质科研的成果和进展,我看到了地质科学家们在各种岩石、地层和矿石上的研究成果,了解到了地质科研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地质科研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也更加了解到了地质科研对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参观完地质博物馆后,我对地球演变和地质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地球资源和环境,意识到了地质科研的重要性。
地质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展示地理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激发人们对地球的关注和保护的教育基地。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地质知识,为保护地球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

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第一篇: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8月19日,我和同学们来到南京地质博物馆参观。
在博物馆门口,一块形似海螺的巨石映入我的眼帘。
这是一块叠层石,形成于新元古代,距今已有8亿年的历史了。
这真是一块巨大的“古石”啊!我们走进“恐龙生态园”展厅。
有一具身高8米,体长28米的恐龙化石模型,它叫“炳灵大夏巨龙”。
在这只恐龙下方,有一具炳灵大夏巨龙的真骨化石,真是难得一见啊!我们来到“行星地球”展厅。
厅里陈列着许多岩石和矿石标本,并展示了宇宙的起源、恒星的演化、太阳系的形成等,这些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让我流连忘返。
我们又来到“生命演化”展厅。
这里展示了凝固的生命、生命起源、海洋家园等主题,让我们领悟了生命进化的奥秘。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岩石,它们都形成于几亿年以前。
有形态各异的火成岩,它们是在火山喷发时由地壳里喷出的岩浆或被融化的岩石形成的。
有富含矿产的沉积岩,它们是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
还有具有结晶结构的变质岩,它们是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改变而成的。
在众多岩石标本中,我被那鲜艳闪亮的紫水晶迷住了。
紫水晶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它呈现出亮丽的紫色是因为它含有铁、锰等矿物质。
它的表面好像镶嵌着许多不规则的光滑晶体,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烁出美丽的紫色光芒。
我爷爷有一副眼镜就是用紫水晶制作的,戴上它,眼睛就不会被太阳辐射伤害了。
虽然紫水晶有着美丽的外表和众多的作用,但是那些普通的岩石却有着更重要的用处。
它们可以提取种类繁多的矿物质,我们只要通过研究化石,就能了解更多生物进化的知识。
我可喜欢收集石头了,我以前只会给它们简单分分类。
我以后要更深入地观察、研究它们,发现它们更多的奥秘。
许奕杨三(2)班第二篇:参观地质博物馆参观地质博物馆星期四下午,老师带我们去郑东新区——地质博物馆参观。
刚进大门,我们就看见两只用石头做成的恐龙,这两支恐龙可真大呀!老师说:“这两支恐龙是母子俩。
商丘地质博物馆考察报告

商丘地质博物馆考察报告商丘地质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地质资源和独特的地质遗迹而闻名。
博物馆分为四个展厅,展示了地球变迁、地层、动物化石、矿物晶体和矿石等内容。
首先进入的是“地球变迁”展厅,展示了地球的演化历程和地质历史。
在这里,我看到了巨大的地球球体模型,上面标示着重大的地质事件和变迁过程。
通过这个展览,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地球的变化和人类在其中的微小。
接下来,我参观了“地层”展厅,了解了地球的地壳结构和不同地层的形成过程。
这里展示了透明的模型和动态的影像,使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地层的形成和变化。
第三个展厅是“动物化石”展厅,其展示了各种古代生物的骨骼化石和标本。
这些化石标本展示了恐龙、古代鱼类、古代海洋生物等多样的古生物群落。
我被展品的逼真和多样性所吸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球的生命起源和演化过程。
最后一个展厅是“矿物晶体和矿石”展厅,其中展示了大量的矿石标本和矿物晶体。
这些宝贵的矿物资源让我对地球的宝藏和矿产开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参加了博物馆的科普活动和讲座。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和讲解,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地质知识和地质文化。
我还参观了博物馆的实验室和科研中心,了解了地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这让我对地质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兴趣。
总的来说,商丘地质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地质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我深入了解了地球的演化历程、地层结构、古生物和矿石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通过参与科普活动和讲座,我对地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这次考察中,我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考察和学习,我将对地质科学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学报告范文800字地质博物馆

研学报告范文800字:地质博物馆一、引言地质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地球演化历史和地质学知识的学习场所。
近日,我参观了我所在城市的地质博物馆,并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许多有关地质科学的知识。
本文将对地质博物馆的参观体验和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介绍和总结。
二、地质博物馆的参观体验1. 外观与环境地质博物馆位于市中心的一处风景优美的公园内,建筑外观独特而又现代化。
馆内周围花草树木环绕,空气清新,使人体验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2. 展览和藏品地质博物馆的展览内容非常丰富。
首先,我参观了地质历史展区。
在这个区域中,我看到了大量展出的地层标本、古生物化石等。
这些展品真实地再现了地球演化的历史,让我感受到了地球变迁的壮丽和无穷魅力。
接着,我参观了地球构造和板块运动展区。
通过展示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模型,馆内解释了地球板块运动的原理和影响。
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震时地壳发生的震动,以及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发的情景。
这些展示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活跃性和复杂性。
此外,地质博物馆还有地质资源和环境保护展区,关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环境保护的展示,让我了解到地球资源的重要性,并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参观体验在地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我不仅参观了展览区,还观看了多场地质科普讲座和实验演示。
这些讲座和实验演示不仅生动有趣,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地质学的知识,并增强了参观体验的实效性。
三、地质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地质科学的知识。
以下是我从地质博物馆学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地球演化历史:地质博物馆展示的地层标本和古生物化石,向我们展示了地球演化的历史。
我了解到地球从形成到现在经历了数亿年的变化,不同的地质时期有着不同的生物环境和地质特征。
2.地球板块运动:通过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模型展示,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并不稳定,板块运动是地球演化的重要动力。
板块运动引起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也塑造了地球的地理形态。
3.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地质博物馆的展示也让我更加了解了地球的矿产资源以及开采的重要性。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界的探索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提高我们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我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地质博物馆,以此作为我们实习的一部分。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地质博物馆是一个集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在博物馆内,我们首先参观了地球厅,了解了地球的形成、结构和演化过程。
通过观察各种地球科学标本,如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等,我们对地球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接着,我们参观了矿物岩石厅,了解了矿物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的矿物。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岩石的分类和形成过程,对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宝玉石厅,我们见识了各种宝玉石的美丽和独特,了解了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宝玉石的鉴定和评价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宝玉石鉴赏能力。
在生命演化厅,我们了解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观察了各种古生物化石,对生物的演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生物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对生物的适应性和演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其他展厅,如土地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等,了解了地质资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对我国的地质资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我们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我们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地球的历史和演化过程,对地球的结构和构造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识别矿物和岩石,提高了我们的宝玉石鉴赏能力。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地质资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对我国的地质资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总的来说,参观地质博物馆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也增强了我们对地质学的兴趣和热情。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博物馆参观报告
地质学14-01班
5月30日,我们来到了合肥地质博物馆,作为地质专业的学生,我认为参观地质博物馆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便进入了地球厅,刚一进
入,便能看见一个地球悬于上方,展厅以
“地球--生命的摇篮”为主题,突出表现
地球形成、构造、演化的过程,进而揭示
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生命起源和
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介绍了地球产生的
“沧海桑田”变化以及形成多姿多彩的地
形地貌特征。
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告
诫人们“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进一步
提醒人们要爱护和保护“生命的摇篮--地
球”
接着,我们进了生命演化厅和恐龙厅,进入其中,我们仿佛真的到了亿万年前,看着生命一点一点的演化成型,仿佛看见凶猛的恐龙野兽在奔跑、在觅食。
然后,我们就来到了
与我们专业密切相关的资源与环境厅。
该厅以“富饶美丽的安徽”为主题,重
点围绕安徽省的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进
行展示,突出展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
水资源及测绘成果等安徽国土资源情况,让人们建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安徽境内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的情况。
尤
其是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各地的矿产,让我们对于课本中的知识加深了理解。
比如马鞍山市陶村的阳起石磁铁矿,怀宁县查山的镜铁矿,滁县琅琊山的斑铜矿,以及原油和无烟煤等
等,看到这么多的矿产我就会思考它们的
产出与安徽省本地的地质构造有什么必然
的联系吗?于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许
多方面的信息。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一些地质专业在野
外工作时要用到的一些工具及其发展的历
史。
有些在近期的工测实习里刚刚用到,
感觉特别亲切。
再之后就到了与我们专业课最贴切的矿物岩石厅,许多曾在实验室见过和没见过的矿物标本以及许多作为观赏的精美玉石都一一陈列在矿物岩石厅里。
不过博物馆是以美学和观赏的角度来展览,而作为学此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注重其内在,就像岩石的具体成分,性状,岩石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构造,层理等,比如水平层理,波痕,龟裂构造。
当然,在这个行业里,我们只是初学者,必不可少的就是查阅资料或百度。
下面有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矿物和一些查到的资料:
玄武岩,洋壳主要组成,属基性火山
岩。
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
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
玄武岩的颜色,常见的
多为黑色、黑褐或暗绿色。
因其质地致密,它的比重比一般花岗岩、石灰岩、沙岩、页岩都重。
暗色矿物,所以岩石的颜色比花岗岩稍深
一些,呈灰绿色或暗灰色深色矿物以角闪石较多,副矿物有榍石、磷灰石、磁铁矿、锆石、褐帘石、独居石等。
常见半自形粒状结构,似斑状结构花岗闪长岩其特点是斜长石的含量多于钾长石,一般是斜长石占长石总量的2/3左右,而暗色矿物则以角闪石为主,部分为黑云母。
石英含量一般比花岗岩略少,是花岗岩向闪长岩过度的一种中酸性岩石。
成分主要为石英、碱性长石与斜长石,有时含少量云母,不含其他暗色矿物。
SiO2含量达到75%左右,具花岗结构。
块状构造。
属花岗岩类变种之一。
碱性花岗岩以含碱性长石和碱性铁镁矿物为特征。
亦即含有碱性角闪石或碱性辉石的花岗岩。
砂岩是源区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在盆地中堆积形成。
岩石由碎屑和填隙物两部分构成。
碎屑常见矿物:石英、长石、白云母、方解石、粘土矿物、白云石、鲕绿泥石、绿泥石等。
填隙物包括胶结物和碎屑杂基两种组分。
按砂粒的直径划分为:巨粒砂岩(2~1mm)、粗粒砂岩(1~0.5mm)、中粒砂岩(0.5~0.25mm)、细粒砂岩(0.25~0.125mm)、微粒砂岩(0.125~0.0625mm),以上各种砂岩中,相应粒级含量应在50%以上。
辉石岩是超镁铁岩的一种,也是一种火成岩。
SiO2含量<45%。
主要由辉石组成,其辉石含量为90%-100%,含少量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铬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等。
深色,粒状结构。
易蚀变为纤维状蛇纹石(其变种为绢石)。
辉石岩根据辉石的不同可分为斜方辉石岩、单斜辉石岩和二辉岩。
根据次要矿物
的不同可分为黑云母辉石岩、角闪石辉石岩等。
有关金属矿产有铬、镍、钴、铂等。
辉绿岩: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浅成岩。
显
晶质,细-中粒,暗灰-灰黑色。
深灰、灰黑色。
含少量辉石(0—10%)及少量矿、铬铁矿、磁
铁矿、钛铁矿和磁黄铁矿、自然铂等。
深绿色、
褐绿色。
全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致密块状构
造。
大多数纯橄榄岩易蚀变,新鲜者极少,蚀
变后常成为蛇纹石,常与橄榄岩、辉石岩、辉
长岩等形成杂岩体
角闪石岩是一种超铁镁岩(深色矿物占优势)。
真正的角闪石岩中除普通角闪石外,几乎不含其他矿物,它们可能是辉石和橄榄石的蚀变产物。
变质的角闪岩是通过变质作用形成而分布相当广泛和变化很大的一组岩石。
闪长玢岩是闪长岩类的浅成岩或超浅成岩,具明显斑状结构,其斑晶多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偶见黑云母。
岩石整体颜色多为灰及灰绿色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泥岩又可分为:含粉
砂泥岩,粉砂质泥岩,钙
质泥岩、硅质泥岩、铁质
泥岩、炭质泥岩、锰质泥
岩,黄色泥岩、灰色泥岩、
红色泥岩、黑色泥岩、褐
色泥岩,高岭石粘土岩、
伊利石粘土岩、高岭石-伊
利石粘土岩。
主要由辉石
和基性长石(与辉长岩成分相当的浅成岩类)组成,含少量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等。
基性斜长石常蚀变为钠长石、黝帘石、绿帘石和高岭石;辉石常蚀变为绿泥石、角闪石和碳酸盐类矿物。
因绿泥石的颜色而整体常呈灰绿色。
对一些矿物进行比较,也能更好地认
识和区分矿物。
黄铁矿和黄铜矿是两种
比较相似的矿物,它们都是金属光泽,
而且无节理,断口都是参差状,它们之
间的主要区别是黄铁矿硬度更高但颜色
更浅,是浅黄铜色,而黄铜矿是深黄铜色。
自然金是比较疏松的,颜色是金黄色,一般呈现树枝状,纤维状,而自然铜颜色则浅得多,为铜黄色,形状为片状或是块状。
在地质博物馆里见到的
东西让人感觉到很精彩,看到那些精美的标本,让我们对这一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参观博物馆让我们接触到这些具体的实物,比在课本上看到的东西更加具体,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