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

合集下载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怀揣着满心的好奇与期待,踏入了那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地质博物馆。

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仿佛瞬间穿越到了远古的地质时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恐龙化石,它高高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那尖锐的牙齿、粗壮的骨骼,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沿着展览的路线,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和矿物标本。

其中有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我凑近仔细观察,发现它的内部有着细腻的纹理,就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还有一块色彩斑斓的孔雀石,那绿色和蓝色相互交织,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忍不住用手轻轻触摸,感受着它那光滑而又独特的质感。

在博物馆的一个角落里,摆放着一组化石。

这些化石记录了远古生物的形态和生活场景。

有一片三叶虫的化石,那小小的身躯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我凝视着这片化石,脑海中浮现出亿万年前三叶虫在海洋中畅游的画面。

它们或许在寻找食物,或许在躲避天敌,那生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继续往前走,我来到了一个展示地质构造的区域。

这里有巨大的沙盘模型,展示了山脉的形成、地震的原理以及火山的喷发过程。

看着那起伏的山脉和断裂的地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地球内部的强大力量。

突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模拟地震的装置前,围满了小朋友。

他们兴奋地跳上跳下,感受着轻微的震动,脸上洋溢着好奇和惊喜的笑容。

我也忍不住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当那震动传来的时候,我的心也跟着颤抖了一下,仿佛真正经历了一场地震。

在博物馆的另一个展厅里,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宝石。

有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等,它们被精心地镶嵌在展示柜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其中一颗巨大的钻石吸引了我的目光,它那完美的切割工艺和无与伦比的光泽让人惊叹不已。

我不禁想象着,如果能把这颗钻石戴在手上,那该是多么耀眼的一刻啊!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关于地质灾害的展区。

这里展示了泥石流、滑坡、海啸等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地质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地球演变历史和地球资源的重要场所。

最近我有机会参观了一家地质博物馆,并且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期待来到这里。

在这次的参观中,我对地球的奥秘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深刻的观后感。

一、展品多样,介绍详细踏入地质博物馆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震撼人心的展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恐龙化石,它栩栩如生地树立在展厅的中央,让人仿佛置身于百万年前的恐龙世界。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矿石和化石,它们丰富多样,展示了地球不同年代的变化和生命的进化。

每一件展品旁都附有详细的解说说明,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意义。

二、科普知识有趣易懂地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我还通过一系列的科普活动了解了许多关于地质学的知识。

工作人员耐心地讲解地球的构造、板块漂移以及火山、地震等地质现象的形成原理。

他们还通过模型、影像和互动展示等形式,让观众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地质学的奥妙。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三、展览氛围浓厚地质博物馆充满了浓郁的展览氛围。

展厅内的照明设计恰到好处,使观众能够专注于展品的观察和感受。

同时,展品的陈列也非常有序,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不会感到信息过载。

此外,博物馆内还播放着悦耳的音乐,让观众更加放松愉悦地参观。

这种细致周到的布置,让整个参观过程更加舒适和愉快。

四、启发思考参观地质博物馆不仅仅是一次欣赏美景的体验,更是一次关于地球历史和环境的思考过程。

通过观看展品和了解地质知识,我深深地体会到地球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系统,我们人类在这个系统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此外,地质博物馆还向我展示了地球资源的宝库,让我意识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这次参观让我对自然界产生了更加敬畏和珍惜的态度。

总结起来,参观地质博物馆是一次非常有收获和意义的经历。

通过观赏展品、学习科普知识和思考地球的奥秘,我深深地被地球的伟大和美丽所震撼,也对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范文(精选20篇)看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篇1今日,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

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

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

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

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

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

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

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篇212月15号早上,地质工程专业的卓越班、1班和2班全体学生搭乘校车赴中国地质博物馆进行了一次实习。

而这也是我第一次进入这种博物馆参观。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地质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地质学知识和珍贵化石的场所。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家地质博物馆,并对此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非常出色。

不同的展厅按照地质时代的顺序展示了各种化石、岩石和矿石。

通过这种有序的陈列方式,参观者可以循序渐进地了解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历程。

此外,展品的布置和展示手法也非常巧妙,例如,在展示一块巨大的恐龙化石时,展示柜的内部全是透明玻璃,并配有特殊的灯光,使得参观者可以近距离观察,并感受到恐龙的魅力。

整个陈列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令人沉浸其中,不愿离开。

其次,地质博物馆的导览服务非常周到。

博物馆雇佣了一批专业的导游,他们对地质学的知识了如指掌,并且热情地解答了我们的问题。

导游们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球的构造。

他们还介绍了一些地质学上的重要理论和发现,让我们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导游们的专业素养和热情服务为我们的参观体验增添了许多色彩。

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一些互动展示和实验区。

在这里,我们能够亲身参与一些地质实验和趣味活动,例如制作模拟地震实验、挖掘化石和观察火山喷发。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还让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更直观地了解了地质现象和过程。

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朋友和家人互动的机会,使参观不再枯燥乏味。

最后,地质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工作也相当出色。

博物馆不仅定期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和培训班,还开设了地质学科普课程和亲子活动。

这些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对地质学产生兴趣,并了解到地质学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同时,博物馆还与学校、社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科普巡展和社区义工活动,将地质学知识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总之,地质博物馆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观赏展品、参与互动活动和接受科普教育,我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对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相信,这次参观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精选21篇)

中国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精选21篇)

中国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1听说中国地质博物馆有很多好看的石头,还有很多没有见过的化石,所以蛇年的初七一大早,妈妈就带着我和几个同学早早的来到中国地质博物馆参观。

当我们走进静静的博物馆展厅,就被一层地球展厅一个转动的蓝色大地球吸引住了,在这个转动的大地球上,我看到了海洋、高山还有我们中国。

这个展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科学的小游戏,这个游戏是用来测试自己用积木搭的房子可以抗几级地震。

我和同学一共测试了好几次,最后我总结经验是搭建的房子底部积木越多,房子越矮越结实,我搭的房子可以抗8级地震。

在宝石展厅参观时,在那些五彩缤纷的宝石里,我最喜欢的是月光石,因为它发出一种像月亮一般淡淡的光芒,让人的内心感觉很平静。

另外在矿物岩石厅里,我们还发现了很多岩石里面有闪闪发光的水晶晶洞,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对妈妈说:“我长大了也要去山上凿洞,说不定也会发现很多的水晶。

”妈妈笑着说:“你好天真啊!不过只要你好好学习长大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探宝”。

展厅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互动游戏,通过这些游戏也增加了我们很多的自然知识和辨别真假水晶的常识。

在三楼古生物厅,我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恐龙化石,还看到了一些昆虫、小鱼、青蛙、树木的化石,发现以前的生物比现在的生物要小,通过一段影片我也知道了古生物化石形成的过程。

不过最让我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四楼的国土资源厅,妈妈说那个展厅展示了长江黄河的地质地貌,可惜我没有看到,不过我希望有一天我会看见真的长江和黄河!在楼外的广场,我们还发现地上刻着地球的结构图,看起来形象易懂,我们站在上面跳来跳去,并说出我们所在的位置,可有趣了,这也算一个意外的小收获!这次来地质博物馆参观,让我懂了许多关于地球、矿物、化石等知识,真是太有意义了。

精选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7篇)

精选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7篇)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一上周六,我和班级里边的同学一块参观了河南博物院,里面陈列着出土的古代的历史文物,上至秦汉,下至民国的东西,都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看过之后,我对我们的中华历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灿烂!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

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刻造像、钱币、书画等,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绝伦、玲珑剔透之作。

尤其是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是目前时代最早的一件。

馆藏的古代雕刻艺术品赭如汉画、佛教造像、砖雕和其他浮雕、圆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艺人智慧的结晶。

其中著名的戏车画像砖、田延和造像碑、刘根造像碑、鲁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观音像、盘龙石砚等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精典之作。

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笛,有"中华第一笛"之美誉,是中国最早的乐器。

与之同出的刻符龟甲、龟腹石子,与我国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金银器中,河南登封出土的武则天除罪金简、邓州福圣寺塔地宫中出土的金棺银椁,堪称稀世珍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

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它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

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教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文明都有重大影响!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身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西周晚期器物。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怀揣着满心的好奇与期待,踏入了地质博物馆的大门。

这一踏,仿佛走进了一个跨越亿万年的时光隧道,让我领略到了地球的神奇与奥秘。

刚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恐龙化石,它高高地矗立在展厅中央,仿佛在诉说着远古时代的辉煌。

那尖锐的牙齿、粗壮的骨骼,还有那长长的尾巴,无不展现出恐龙曾经的霸主地位。

我站在它的脚下,仰望着这庞然大物,心中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沿着展厅往里走,各种各样的矿石让我目不暇接。

有晶莹剔透的水晶,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有色彩斑斓的玛瑙,红的、绿的、紫的,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还有那乌黑发亮的煤炭,看上去普普通通,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我忍不住伸手去触摸这些矿石,感受着它们不同的质地和温度。

有的光滑细腻,有的粗糙冰冷,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在一个角落里,我发现了一组展示地质构造的模型。

通过这些模型,我清楚地看到了地球内部的结构,从地壳到地幔,再到地核,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物质和特点。

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演化的过程,板块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发生,这些看似可怕的自然现象,其实都是地球生命的一部分。

继续往前走,我来到了一个关于古生物的展区。

这里陈列着许多化石标本,有三叶虫、菊石、鱼龙等等。

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块三叶虫的化石。

三叶虫是一种已经灭绝的节肢动物,它们生活在距今约 5 亿多年前的海洋中。

这块化石保存得非常完整,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叶虫身上的纹理和结构。

看着它,我不禁想象着在远古的海洋中,三叶虫们自由自在地游弋着,它们或许在寻找食物,或许在躲避天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了这些珍贵的化石,让我们能够窥探到那个遥远的时代。

在博物馆的一个小房间里,我还观看了一场关于地质变迁的 3D 电影。

戴上眼镜的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地球的内部,亲眼目睹了岩浆的涌动、山脉的崛起、海洋的形成。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前段时间,我有幸去了当地的地质博物馆参观,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地球演化的奥秘。

在这次参观中,我看到了各种珍贵的化石、岩石标本和地质展品,让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地球的演变过程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以下是我在地质博物馆参观后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地质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地质学知识和地球演变历史的场所,通过陈列展示各类地质标本和化石,向观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演化历程。

在博物馆的展厅,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珍贵标本,包括恐龙化石、古代植物化石、各种奇特的岩石和矿石等。

这些展品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让我领略到了自然之美和时间的长河。

比如,一个亿万年前的生物化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沧桑和强大。

在地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被展品所吸引,更是被地质学知识的丰富性所震撼。

通过展览的介绍和视频资料的展示,我了解到地球的构造和演变,并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比如,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的组成,揭示了地球的形成历史和演变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生存的环境。

此外,地质学还涉及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质灾害的防治等实际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地质学知识的学习,地质博物馆还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科学的尊重。

在博物馆内,我看到了很多地质学家和科学工作者为了研究地质现象和挖掘地质资源,不惜冒着风险和艰辛,进行实地考察和勘探。

他们用心灵的慧眼发现了自然界的奥秘,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综上所述,地质博物馆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启发。

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地球的演化历程和自然界的奥妙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地质学知识,努力保护环境,致力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感谢地质博物馆给我带来的宝贵经历和感悟,让我更加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
前几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四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进行了参观,通过此次参观,我有了许多的感想和启发。

当我们在博物馆门前排队进入时,我很兴奋,博物馆位于一个很热闹的路段,这里充满着老北京的风情,在博物馆外的石碑前我们集体与老师合影留念。

随着导游的引导我们首先进入了1楼的地球厅,在这里分为东西展厅,东展厅通过生动形象的模型将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及其原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我生动的体会到了地球内力作用的强大与奇妙,也了解到了地球内力作用对我们自然的重大影响。

西展厅以介绍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运用模型和多媒体设备向我们展示了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通过参观地球厅我感到了大自然力量的强大与神秘,并且了解到许多关于地质作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很好的和我们所学习的地球科学知识相结合,简单的说地球内力作用如同一个建造者,创造出大地山川,外动力地质作用如同一个造型师,通过精心设计和雕琢,塑造出秀美多样,变化玄妙的自然景观。

参观完了地球厅,我们来到了矿物岩石厅,在这里,通过导游的讲解与自己的观察,看到并了解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岩石,各式各样的岩石让我认识到了地质学的复杂
和博大精深,在这里我们还仔细的观察了这些岩石的纹理细节,学习到了不同地质构造出的岩石结构的异同。

在岩石厅中最令大家兴奋的要数宝石展厅了,玛瑙,红宝石,蓝宝石,翡翠,钻石,宝玉…满目琳琅,千奇百怪的宝石使大家发出一声声惊叹,其实在我们对这么多种类的宝石发出向往之叹时,更应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史前生物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动物的化石,在展厅里,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系统的介绍了地球史前生物产生,进化,灭亡的过程,并将这些过程分为大致最早期的生命,生物大爆发,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脊椎动物的出现,生物登陆,生物大绝灭,恐龙与鸟类,哺乳动物与人类8个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生动的体会到生物进化过程的艰难以及生物在大自然变化前的脆弱,当面对着这些从地球上消失的生物的化石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自然选择那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残酷规律。

通过这次参观,我的收获很大,不尽看到并学习到了原来地理科学教材上的知识,也获得了许多从未亲身了解的体会,我希望通过这次参观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阅历,努力学习和钻研知识,培养自己对专业学科的兴趣,在大学时光里,能够使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使自己在未来的奋斗中充满求知欲与热忱。

10资源本1 陈继龙031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