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地质博物馆心得

合集下载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山西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去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参观,真的是一次很有趣又长见识的经历。

一进博物馆,那种浓厚的地质氛围就扑面而来。

看到馆里那巨大的古生物化石骨架的时候,我感觉特别震撼。

那个场景让我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远古时代,看到这些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的庞然大物。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恐龙化石,它高高地站在那里,虽然只剩下骨架,但是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生前的那种威严和强大。

当时我就想到,在远古的时候,它们才是地球的主宰啊,而现在我们只能通过这些化石来想象它们的样子。

馆里还有各种矿石的展示。

那些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矿石就像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一样。

有一块里面像是有液态流动的矿石,我就在想这是怎么形成的呢,是经过了多少漫长的地质过程才有这样神奇的模样,很是好奇。

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的矿石,特别美丽。

在这里我看到了大自然神奇的创造能力,能用最简单的物质创造出这么千奇百怪又精美的东西。

还有一些展示地质地貌形成的区域。

看着那些模拟的地理场景,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很多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山山水水,背后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地质演变历史。

看完后我明白了,脚下的这片土地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历史,每一寸土地都是经过漫长岁月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对了还记得那段专门讲煤炭形成的解说。

山西是煤炭大省,了解到煤炭是由远古的植物深埋地下,经过亿万年的沉积等过程才形成现在我们开采利用的煤炭,就觉得自然资源真的很珍贵,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自然资源,并且在开发利用它们的时候要采用可持续的办法。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之行,让我对我们生活的地球和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真可谓不虚此行。

精选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7篇)

精选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7篇)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一上周六,我和班级里边的同学一块参观了河南博物院,里面陈列着出土的古代的历史文物,上至秦汉,下至民国的东西,都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看过之后,我对我们的中华历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灿烂!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

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刻造像、钱币、书画等,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绝伦、玲珑剔透之作。

尤其是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是目前时代最早的一件。

馆藏的古代雕刻艺术品赭如汉画、佛教造像、砖雕和其他浮雕、圆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艺人智慧的结晶。

其中著名的戏车画像砖、田延和造像碑、刘根造像碑、鲁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观音像、盘龙石砚等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精典之作。

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笛,有"中华第一笛"之美誉,是中国最早的乐器。

与之同出的刻符龟甲、龟腹石子,与我国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金银器中,河南登封出土的武则天除罪金简、邓州福圣寺塔地宫中出土的金棺银椁,堪称稀世珍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

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它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

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教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文明都有重大影响!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身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西周晚期器物。

伊春地质博物馆观后感悟心得

伊春地质博物馆观后感悟心得

参观伊春地质博物馆让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参观伊春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悟和心得:
1.地质学的魅力:地质博物馆展示了地球的历史和演变,让我感受到了地质学的魅力和神秘。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了地球的构造、地壳运动、矿产资源等方面的知识,这让我对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自然界的奇妙:博物馆中的各种岩石、矿物和古生物化石,让我惊叹于自然界的奇妙和多样性。

这些展品不仅让我对地球的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3.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参观地质博物馆让我更加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们。

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参观地质博物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普及的重要性。

通过展品的展示和讲解,我了解到了许多科学知识和原理,这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让我更加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同时,我也意识到科学普及应该面向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科学。

总之,参观伊春地质博物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了解了更多的地质学知识,也深刻认识到了自然界的奇妙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感悟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精选9篇)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1博物馆的外面有一片很大的场地,场地里有只很大的模型恐龙。

博物馆的内部很丰富,我们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只非常大的模型恐龙站在很高的台子上,体内好像发出一种声音。

再往里面走一点,便能看到模型火山,火山几乎马上喷发出来了一样,“仿真还挺像的呢!”我不由地啧啧赞叹。

再往里在走一点就更有趣了:有一块块宝石和玉石,其中,我和爸爸妈妈看见了一块很奇特的石头:海蓝宝。

海蓝宝外面是似透明,而非透明的白色石块,白色石块里面好像裹着一块蓝色石块,非常漂亮。

博物馆里不仅有博物、文物,还掺杂着部分科技。

比如我们在最顶层看见的三个模型恐龙,我们去的时候就看见了最右边的一只恐龙在弹吉他。

我注意观察了一下,恐龙的脚下有一个播音器,所以才唱出这动听的歌曲来。

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去地质博物馆看一看,相信每次的收获肯定都不一样的。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2昨天,我们一起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历时三个多小时,勉强看完。

其间,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有不少外国人,他们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对着眼前神秘的东方神器,他们叹为观止。

作为炎黄子孙,谁不为自己伟大祖先创造的光辉成就而自豪?谁不感到我们的历史何其辉煌?可是,当我们仔细的、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待我们的历史时,我们会吃惊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却也有着令人诧异的遗憾!也许,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青铜器、陶瓷、雕刻、书法、绘画、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等等,其中的每一项成就都能让那些老外“喝一壶的”。

可是,当我们冷静下来细细的思考,就会发现,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遗憾,那就是他们没能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骄人的成就。

整个上海博物馆,没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的佳绩,所感受到的只是他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精深的艺术涵养。

我想,也许国内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是这样吧。

为什么他们没有能够在其他方面创造出可以与以上领域相媲美的奇迹呢?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南京地质博物馆观后感(范文5篇)

南京地质博物馆观后感(范文5篇)

南京地质博物馆观后感(范文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南京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南京地质博物馆观后感(一)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 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它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

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

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 3 层建筑物,占地面积约2500 平米。

展出标本 1 万余件,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 个展厅。

《地学摇篮》展厅包括中国古代的地质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他地质机构、地学院士风采等部分。

《中国石文化》展厅包括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观赏石文化等部分。

《矿产资源》展厅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部分。

《地质环境》展厅包括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江苏主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遗迹等部分。

新馆为玻璃质,共有“恐龙世界”、“地球星体”、“生物演变”、“临时展厅”四个展厅,内容丰富多彩,展品高科技化,值得一看。

作为一个具有70 多年历史的老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正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为落实国家《科学普及法》、建设江苏文化大省这一宏伟目标,同时向社会和公众宣传地学科普知识,建设一个相对完整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江苏省政府先后拨款 1.68 亿元,实施南京地质博物馆的改造和扩建工程。

南京地质博物馆的改造和扩建工程包括老馆(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属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改造(一期工程)与新馆建设(二期工程)。

在江苏省政府的关怀下,在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下,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先后进行了新老馆展厅内容设计编写、形式设计及招标,老馆建筑物加固工程招标及施工,2006 年10 月28 日,南京地质博物馆一期工程(老馆改造)全部完成,重新免费对社会开放。

参观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参观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参观地质博物馆观后感(8篇)可以一睹世界文化、艺术和自然的魅力,诚挚地感谢您的到访,希望您能够在本馆留下难忘和愉悦的回忆。

参观地质博物馆心得

参观地质博物馆心得

参观地质博物馆心得地质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地球历史和地质学知识的重要场所。

我最近有幸参观了一家地质博物馆,不仅深受启发,也对地球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感受和心得。

首先,地质博物馆的展品种类丰富多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地展示了地质学的各个方面。

博物馆内有各种岩石标本,从火山岩到沉积岩,从变质岩到镇压岩,构成一幅幅迷人的地质画卷。

我特别喜欢那些色彩斑斓的宝石展示,它们以其美丽的外表吸引了我的眼球。

同时,一些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也让我惊叹地意识到,地球上的生命存在已有数亿年的历史。

这些展品的陈列有力地向观众展示了地球演化的奥秘,也让我更加珍惜大自然的伟大。

其次,地质博物馆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观看地质过程的模拟视频、观察岩石的显微镜下细节展示,以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地质探索等,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质学的知识。

我在博物馆里体验了一个地震模拟器,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地震环境中,感受到了地壳运动的力量。

这些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让观众既学习到了知识,又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

此外,地质博物馆也为观众提供了相关的教育活动和讲解服务。

专业的讲解员向观众讲解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学习相关知识。

我参加了一场关于板块构造和地震的讲座,讲解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地壳运动的原理和地震的发生机制,引发了我对地质学更深的思考。

此外,博物馆还组织了一些亲子活动,让大家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学习地质学知识。

这些教育活动和讲解服务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习的机会,使得参观更有价值。

在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过程中,我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我们一起参观展览,交流对地质学的兴趣和研究方向,互相启发。

这让我感受到了地质学领域的热情和活力。

通过与其他观众的交流,我开阔了眼界,了解到地质学的应用范围之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参观地质博物馆是一次充满收获和思考的经历。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范文(精选20篇)看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篇1今日,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

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

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

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

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

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

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

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篇212月15号早上,地质工程专业的卓越班、1班和2班全体学生搭乘校车赴中国地质博物馆进行了一次实习。

而这也是我第一次进入这种博物馆参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地质博物馆心得参观地质博物馆心得精选篇1期待已久的国庆假期终于到来了,我们全家踏去合肥的旅程。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天鹅湖畔的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站在馆前的广场上,一眼望去,博物馆的外观像是地质岩层一样,表达了人类希望解开地球奥秘的愿望。

尤其广场上的两只黄山龙雕塑更是夺人眼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进馆看看。

进入馆内我们一边走,爸爸一边介绍道:“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是全国最大的地质博物馆,馆藏标本约4.5万件,其中最珍贵的要数巢湖鱼龙化石,安徽陨石、黄山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蛋化石了!”听着爸爸的介绍,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层的矿物岩石厅。

在这里,我看见了会发光的萤石、形状各异的钟乳石、璀璨夺目的紫水晶。

同时,我还了解到了石头的硬度划分等级一共有12级。

最硬石头的是金刚石、最软的石头是滑石。

以前在工地上工人们都用滑石来做记号。

在晶石厅我还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宝石和钻石,他们也属于矿物岩石大家族哟!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地球厅和生命演化厅,那里系统地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结构、海陆变迁和生物演变的过程。

最后到了我最爱的展厅——恐龙厅。

大厅展示了有性的九具恐龙骨架。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山发现的黄山龙化石骨架了,它是个体中等的晰脚类恐龙,生活在中侏罗世时代,四足行走,以植物为食,完整体长为10-12米。

黄山龙是在安徽境内发现的第一个侏罗世也是第二个恐龙化石种。

黄山龙化石的发现出土,特别有意义,曾有研究学者猜想说也许黄山地区曾经是一个“恐龙乐园”。

一转眼参观结束了,爸爸给我在礼品商店买了一小盒矿物标本作为礼物,我喜欢极了!短短两个小时的参观,让我充分感受了地质与生命进化的魅力,也让我学到了不少的.自然知识。

亲爱的地质博物馆,有时间我一定会再来的!参观地质博物馆心得精选篇2经人推荐,上周日爸爸带我去参观了新建的位于南京市路的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我觉得也可以叫古兽博物馆。

我刚跨上地质博物馆的几级台阶,便透过玻璃墙看到展厅里有几个巨兽的骨架,这令我兴奋异常。

我一路小跑,冲进了展览馆。

喔!瞧,一条暴王龙的骨架霸气地站在草地,嘴张得好大,那爪一伸一缩,像要与一旁的三角龙搏击,企图吃食三角龙,虽只有一具骨架,但仍能从这上发现王者的凶悍之气。

那还有具梁龙骨架,四脚粗粗的,头伸得老高,嘴努着,像在嗅着树叶,又像在呼唤着同伴。

最有趣的是一个翼龙模型,它两条细腿站在山上最高处的岩石上,两只翅膀在不停地划动飞腾着,像马上要遨游太空一样,好玩极了。

接着,我们继续上二楼游览。

接下来,我们又观赏了美丽的矿石、化石和有趣的古代生物。

让我记忆最深的便是各种各样奇异的古生物,这里展览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远古动物模型。

先映入眼帘的是海洋生物,有巨型海虾、菊石一类,那碧蓝又深不可测的海,竟是生命的发源地。

在几亿年前,还有那么多奇形怪状的动物耶!接着馆内又如时空隧道,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动物世界,陆地上许多远古动物在玩耍着,有一只叫不出名的野兽全身铺着黑甲,布满了钢角,它摇着尾巴,正撕咬着长长的叶子呢!有种古代孔雀后背的屏儿比现代孔雀更加鲜艳夺目,红红的花纹,青青的边儿,精美极了。

此外,那些古河马、三趾马、古象、恐龙也都是十分奇异,牢牢吸引住我的眼球。

时代随着自己的脚步向前移动,许多猿人头骨、化石展现在我面前,这让我了解古代的猿人也像古兽一样有许多种类和他们的进化史。

原来,我以为远古只有恐龙这类生物,不料不论天上地下,还是海洋深处,都有那么多奇妙的生物称霸一方呀!离开博物馆前,我在留言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观后感:古兽时代真是奇妙哇!通过这次游览,我从浩瀚的宇宙到酷热的地心、从各类猛兽到花草树林中,了解了这个世界。

这个博物馆真好!参观地质博物馆心得精选篇3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文物古迹举世闻名。

尤其是河姆渡遗址,这是我们祖先创造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的摇篮,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漫步在博物馆广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还是爷爷亲笔题的呢!去发掘现场会使你大开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是当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兴修水利时发现的,先后两期共发掘2800方米,经专家们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学测定,确认河姆渡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总面积达4万方米,是属于我国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之一。

经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它由四个互相叠压,又有内在联系的文化层组成。

第一、第二层距今5000至5500年,属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层距今约六七千年,属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

每个文化层里,都有大量的文物、遗迹。

更使人惊叹的是,在河姆渡遗址的第三、四文化层中,发现了大片木构建筑遗迹,经古建筑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

这种已经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是我国所罕见,亦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

如果说发掘现场使人大开眼界,那么文物展览厅会使你叹为观止。

一跨进博物馆大门,展现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厅,这里陈列着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有鸟类、爬行类和类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参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鱼跃雁飞,一派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

走过通道,来到第二展厅,这里展示的是“稻作经济”,形象地反映了稻作农业及渔猎采集活动,令人称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

同时展出的还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盘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钵、釜、盆、罐等容器,不仅充分证明了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而且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饮食文化已很丰富了。

转弯进入第三展厅,让我们领略了创造了许许多多奇迹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艺,生动逼真的陶塑,优美的刻画装饰与绚丽的绘画,展现了河姆渡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在展出的众多艺术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为珍贵,作为遗址标志的“双鸟朝阳”碟形器最为醒目。

徜徉在遗址公园,目睹着河姆渡人各类生活、生产场景,面对着这些河姆渡人创造的原始文明,耳边仿佛传来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扬的曲调,在向你倾诉着那段历史,不由得使人思绪绵绵。

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劳的双手、非凡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原始文明。

身为河姆渡人的子孙,应该知道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们骄傲,也值得我们去更深入地研究。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刻苦学习,长大了,为祖国,为家乡创造出更伟大、更辉煌的奇迹。

这样,我们才不愧为河姆渡人的子孙。

参观地质博物馆心得精选篇4我的寒假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但是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次去博物馆参观。

那天早上,天气很糟糕,我们坐上公共汽车,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两座高大而又坚固的建筑物出现在我眼前,一个是关于地理的博物馆,而另一个是关于古代的博物馆。

因为我特别喜欢恐龙,所以便走进了地理博物馆。

一到里面,立刻便传来了几声“嗷嗷”的恐龙叫声,我不由地打了个哆嗦。

我轻轻地走着猫步,偷偷摸摸地走进一个玻璃房间,几只高大的恐龙出现在我眼前,其中一只恐龙的名字叫做“山西山西鳄”,它的骨头和石头连在一起,有两米多长,牙齿又粗又壮,其实和现在的鳄鱼没有多大区别。

旁边有两个大块头恐龙,都有十几米长,七八米高,脖子微微上扬,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听妈妈说,恐龙很久以前也是生活在海洋里,后来才慢慢转移至陆地生活。

走到博物馆的四层,里面有很多的宝石,还有一些金、银、铜和成千上万不知名的玉石。

五颜六色的宝石,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反射出各种颜色的光芒。

但是当把周围的灯关闭以后,原先那些发着七彩光芒的宝石,一瞬间便好像没有了光彩,变得和普通的石头差不多。

再往上走,到了五层,这里有很多关于铁和煤的形成方法的介绍,这让我大开眼界。

此次参观让我受益匪浅,原本我以为我的知识已经很渊博了,但现在才知道,我其实就像是刚上小学,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一样。

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多读书,多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参观地质博物馆心得精选篇5因为我以前是学文科的,因此对博物馆很多东西充满了好奇,更充满了不解,幸好有学理科的同学给我讲解,让我对此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下面谈谈我的游后感,并上对博物馆的大致介绍。

地质博物馆建筑新颖别致,独具风格,与河南博物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馆藏当然也异常丰富,让大家都很震撼。

刚进门,巨大的恐龙雕塑展现于眼前,十分壮观,好多人都在拍照。

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矿物厅、地质环境厅等。

我们进的第一个馆展厅是地球厅,在地球厅里,我们看到了地球在整个宇宙,整个太阳系中的位置,还有些立体动画元素,可以看到行星的运行等。

在地球厅,我们还看到了地球的演化,沧海桑田,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由于大家急于到恐龙厅,因此对地球厅没有太多的观赏。

在恐龙厅,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马门溪龙,足足有两层楼那么高。

进到厅内细看,你会看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因为有些恐龙小的难以置信,与想象中的霸王龙等是一个巨大的反差。

比如翼龙,还有世界上最小的恐龙---窃蛋龙。

在恐龙厅,我特意细看了一番,因为有好多标本来自我的家乡---洛阳,比如有洛阳栾川的有汝阳的。

这些珍贵的标本,见证了中原地区那个世纪的地理特征。

古象厅,我所看到的与想想中的不一样,与在电视上看的似乎也不同。

馆内所展现的大象骨骼并没有想想中的那么大。

出厅时看到了墙壁上的豫字,当然也就联系到了我们省,从中我们可以想想一下我们中原大地在远古时期竟有大象的踪迹,在现在看来固然是不可思议的。

再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着重观看了矿物厅、矿产资源厅和地质环境厅。

在矿物厅和矿产资源厅陈列了好多矿物质及矿产资源,形态各异,有液态的、粉末状、石块状,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等等。

还有些比较珍贵也很漂亮的岩石,比如云母、石英石等,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吸引了在观游人的眼球。

当然我对这方面不了解,都是同学给我讲解,收获颇大。

在地质环境厅,我们领略到了中原大地的各种地质遗迹资源。

而且,了解到了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影响。

比如,由于所处地区的地质元素的构成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某种化学元素含量大,会造成当地某种疾病高发或比其他地方多发。

通过对地区地质环境的了解,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地方性多发病。

另外,还可以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对于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十分有益。

在地质博物馆,我看到了以前在书上学到的地质地貌的标本,如同亲身触摸一样,也学到了许多以前听到过的或不了解的很多东西。

比如某些岩石的一些特征、作用,一些绚烂晶体的由来;了解到了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的一些知识;了解到了地球的演化和在宇宙中的运转;了解到了一些最原始的生物、海洋生物,也看到了它们的骨骼。

从中折射出了中原大地的万千气象,反映出了河南远古时期的地理环境,说明了河南的资源的丰富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