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4《弯弯的月亮》教案

合集下载

弯弯的月亮-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弯弯的月亮-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弯弯的月亮-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弯弯的月亮》的歌曲魅力和文化内涵。

2.感受和掌握基本的山东民歌唱法。

3.理解音乐与词语的情感表达并能够进行表演。

二、教学内容1.《弯弯的月亮》这首山东民歌。

2.流传于中国山东半岛地区,因抒发恋人相思之情而广为传唱。

3.具有浓郁的韵味和地方特色。

4.兰花指、山东包子唱法。

三、教学重点《弯弯的月亮》歌曲的情感表达以及山东包子唱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活动1.教师播放山东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歌曲,让学生静听,感受山东民歌的独特韵味。

2.教师请学生大声朗读山东方言及其发音方法。

3.引入《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曲,询问学生对于歌曲的了解和印象。

第二步:教学学习1.请学生跟唱《弯弯的月亮》的歌词。

2.强化包子唱法的训练。

3.教师对歌曲情感表达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参照学习并进行模仿。

第三步: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歌曲唱法及情感表达。

2.小组内进行合唱练习。

3.教师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和点评。

第四步:表演展示1.学生在班内进行展示和表演。

2.学生可按自己的想法设计表演场景和细节,增加趣味性。

第五步:总结评价1.教师就学生的表演和唱功进行总结点评,表现出色者进行表扬。

2.学生可互相评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要求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保持积极、认真的态度。

2.学生应该注意声音的传递和表演中情感的表现。

3.教师应严格控制现场的环境并进一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纠正。

4.学生应该遵守礼仪规范,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美好愿望。

六、教学评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给予学生评估,以评估学生在唱和表演中的掌握情况和进步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日常教育,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丰富的知识并获得更多的启示。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整个过程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对今后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进。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信地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体会流行歌曲的风格特点,了解歌曲结构,正确表达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欣赏《故乡的云》,激发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感受音乐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积极自信地参与演唱。

2、歌曲ABA结构,其中A段的旋律音符较多,节奏复杂。

通过学唱,体会音乐风格,有效解决音准节奏的问题;在其基础上通过参与、感受音乐情绪。

3、《弯弯的月亮》B段“嘟……”的演唱,借助假声引导学生科学用嗓,唱出流行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激趣——欣赏美课件1萨克斯吹奏《回家》音乐片段循环播放(用音乐营造氛围。

在音乐背景中学生进入教室。

)师:同学们听到的这段音乐,能说一说是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绪吗?生:……师:有谁能说出曲名呢?生:《回家》师:对!《回家》。

同学们,有人说“家是一道港湾,家乡是一枚胎记,不管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这份深深的故乡之情。

”我记还得诗人席慕蓉写过这样一首感人的诗歌,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诵一下吧:(课件展示)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常在看月亮的时候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师:今天的这节音乐课就让我们走进第五单元《故乡歌谣》里推荐的一首歌曲《弯弯的月亮》,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浓郁的故乡之情。

二、自主探索,发现美聆听歌曲《弯弯的月亮》。

思考:1).为歌曲分段?(三部分)2).请学生讨论回答歌曲的音乐情绪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幽幽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的追忆。

)3. 简介演唱者刘欢(图片)及词曲作者李海鹰(图片)(1)、欣赏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视频片段,学生小声哼唱。

(2)、分句教唱。

提示注意:a.引导学生注意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及反复记号的运用。

b.注意“嘟”用“wu”和“a”来演唱。

c.气息控制,清晰含情的咬字吐字,音高节奏和发自内心的情感。

欣赏《弯弯的月亮》示范教案

欣赏《弯弯的月亮》示范教案

欣赏《弯弯的月亮》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流行歌曲,感受歌曲风格特点;2、能够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了解歌曲结构,正确表达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了解歌曲结构,体会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月亮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吗?学生回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师:在古诗中,作者借助月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学生:思乡之情。

师:同学们很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歌曲——弯弯的月亮。

【设计意图】通过积极互动,说一说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引出本节课主题——月亮。

二、新课1. 初听歌曲,说一说感受。

2. 歌曲介绍《弯弯的月亮》是李海鹰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创作于1989年,由刘欢演唱,是音乐电视片《大地情语》的插曲。

作者将古典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流行音乐中,是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代表作之一。

该曲创作的初衷就是描绘一个美丽的珠江三角洲。

李海鹰表示,是心中沉淀的情感记忆让他首先写出了旋律,想象着月光洒下来的朦胧画面,他填写了歌词。

在作词的同时,李海鹰还对已经做好的旋律做了不少修改。

从小在水边长大的李海鹰记得,儿时摆渡要坐上一条弯弯的小船,划船的是一位背着小孩的疍家妇女。

歌曲里的“阿娇”和船就是疍家人的形象。

3. 作者介绍李海鹰1954年生于广州。

他从小喜欢音乐,很早就显露出音乐才华。

1970年,他才16 岁就进入广州粤剧团,当上了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5年以后,他成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1982 年底到1997年3月,他在广东音乐曲艺团当创作员。

从1997年4月起,他担任了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

4. 再听歌曲思考:(1)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学生回答:三段。

师:该曲为ABA的三段式结构。

A段为陈述段,通过重复和变化重复加深印象,此段旋律由宫、商、角、徴、羽五个基本音组成,旋律朗朗上口、沁人心脾,颇具民族特色;B 段为歌曲的高潮段落,通过连接部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歌词中出现“今天的村庄、过去的歌谣、忧伤、惆怅”等意象,与A段中幽静和谐的意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段似乎是在呐喊,在反思。

弯弯的月亮-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弯弯的月亮-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弯弯的月亮-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辨认出音乐中的主旋律和节奏;
2.能理解并演唱许嵩《弯弯的月亮》;
3.能用自己的语言谈论这首歌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主旋律和节奏,演唱《弯弯的月亮》;
2.教学难点: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一个月圆之夜的情景,感受月光的美丽和神秘,为后面的歌曲学习创设情境。

2. 听歌分析
1.要求学生听一遍《弯弯的月亮》并注重描绘歌曲的气氛和情感;
2.第二遍听歌时,学生可以跟着曲子演唱,并注意主旋律和节奏;
3.第三遍听歌时,老师指导学生再次感受歌曲的情感。

3. 唱歌演绎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演唱比赛;
2.教师会根据乐感和情感选择优胜者。

4. 分享讨论
1.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月圆之夜的场景,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自己的情感;
2.注重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作业
1.完成自己的月圆之夜画作,并在课堂上展示;
2.在家中练习唱《弯弯的月亮》,做到发音准确。

五、教学评估
1.评估学生在听歌分析环节中对主旋律和节奏的辨认;
2.评估学生在唱歌环节的表现和情感传达;
3.评估学生在分享讨论环节中的语文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参与性和互动性中提高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自己的创造和表达,学生也更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不过,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

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

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亮的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月亮的形状和特征。

2. 学习和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

3. 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创作月亮相关的音乐作品。

4. 进行合唱和合奏练习。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月亮的形状和特征,引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弯曲形状,并与歌曲《弯弯的月亮》联系起来。

歌曲学习:1. 播放歌曲《弯弯的月亮》,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分段教学,逐句教唱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内容和发音。

3. 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一起唱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音乐创作活动:1. 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月亮相关的音乐作品。

2. 鼓励学生运用各种乐器和声音效果,创造出月亮的氛围和特色。

3.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编排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合唱和合奏练习: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音乐作品的演奏。

2. 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和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定期进行演练,不断完善音乐作品的表演效果。

总结:1. 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和月亮的感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创作的过程和体验,鼓励他们发展音乐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月亮和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对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发展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继续探索其他与月亮相关的音乐作品,拓展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范围。

2. 组织音乐会或表演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和分享他们的音乐作品。

教学资源:1. 月亮的图片或实物。

2. 歌曲《弯弯的月亮》的音频或视频。

3. 各种乐器和声音效果器材。

4. 音乐创作的素材和工具。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针对月相现象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结合生活经验对月相成因提出猜想假设,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初步学会利用模型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参与月相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公转的特点;了解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教学准备:不同月相的图片、一半白一半黑的圆纸片8张、一半白一半黑的乒乓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切入新课:1、每当晴朗的夜晚,天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总能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请你说说你知道的有关月亮的诗词、神话。

古代及现代人之所以对月亮情有独钟不仅是月亮的美丽,还有她不断变化的形状,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充满秘密的月亮。

导入新课《弯弯的月亮》。

2、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上一次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们回顾,并画下来,让学生自己发现月亮的样子会变化,并且变化是有规律的。

3、你们知道这些月亮不同的样子在科学上叫什么吗?请看科学家的解释。

(出示课件:月相概念:从地球上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

人们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1、提出问题:关于月相,大家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吗?(归结为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2、猜想假设: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先猜测一下,你觉得月相为什么会变化?3、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月球的知识(表扬鼓励)。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知道月球和地球一样,本身不会发光,猜想一下:明亮的月光是怎么回事?(学生交流)4、师小结:我们所见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5、展示太阳、地球、月亮位置图,问:从地球上看,不同位置的月球是什么样子的?(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相形成的动画。

多名学生充分交流讨论)6、引导总结:月相是怎能样形成的?7、师小结:月球本身不会发光。

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

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

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教案标题: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儿歌《弯弯的月亮》的歌词。

2. 学生能够正确地模仿歌曲中的发音和节奏。

3.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表达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月亮的认知和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月亮?月亮是什么形状的?”歌曲学习:1. 播放《弯弯的月亮》的音频,让学生先仔细听一遍。

2. 分段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模仿歌曲中的发音和动作。

3. 教师逐句解释歌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4.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鼓励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

情感表达:1. 提问学生:“你们在晚上看到月亮的时候,有什么感受?”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月亮的感受,例如:“月亮真亮,像一盏灯。

”3. 学生自由发挥,可以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月亮的感受。

巩固练习:1. 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演唱。

2. 每个小组可以自由选择演唱方式,例如合唱、独唱、伴奏等。

3. 教师根据演唱效果评选出最佳小组,并给予奖励。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他儿歌,进行类似的学习和表达。

2.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月亮手工制作,展示给同学们。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模仿歌曲中的发音和节奏。

3.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月亮的感受。

教案扩展:1.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自然观察和感受,例如观察其他天体、四季变化等。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歌曲演唱活动,例如合唱团、音乐剧等。

教案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弯弯的月亮》的音频和歌词。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弯弯的月亮 音乐教案

弯弯的月亮 音乐教案

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亮的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月亮的情感和兴趣。

3. 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月亮的不同形状和特征。

2. 一段与月亮相关的音乐。

3. 音乐播放设备。

4. 学生绘画用纸和颜料。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PPT或图片展示不同形状和特征的月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在晚上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征?”探究:1. 向学生播放一段与月亮相关的音乐,让他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音乐。

2. 在音乐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联想。

3.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是否能够表达出月亮的弯弯形状和特征?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张纸和颜料。

2. 让学生用颜料在纸上画出他们心目中的弯弯月亮,可以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每个小组完成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小组成员猜测他们画的是什么。

总结:1. 请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分享他们对月亮形状和特征的新认识,以及他们对音乐和绘画的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和绘画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月亮的形状和特征?拓展:1.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下不同形状的月亮,并尝试用音乐或绘画表达出来。

2. 组织学生进行月亮形状和特征的比较研究,可以通过绘画、摄影或其他形式展示结果。

评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月亮形状和特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1. 确保音乐选择恰当,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确保活动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有害物品或工具。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音乐和绘画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表达月亮的形状和特征。

同时,通过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弯弯的月亮》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弯弯的月亮》,体会歌曲中幽幽的思乡之情,培养歌唱能力。

2. 初步了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

选用不同的伴奏方法为歌曲配伴奏,发现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3. 欣赏《花好月圆》,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特点,风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唱乐、吟诗、赏画实践活动,对“月”之情结作一次深刻体验。

2. 用轻柔深情的音色演唱《弯弯的月亮》,较好表达歌曲意境。

3. 体会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月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欣赏《月夜》和《花好月圆》,了解外国艺术歌曲和中国民族管弦乐不同旋律的特点、表现方法以及风格特征。

教材分析
《月夜》是一首古典艺术歌曲,它体现了诗歌、旋律、伴奏三位一体的艺术特征。

舒曼在德国民间诗歌的原诗上,配上了朴素的音乐,歌曲在宽广宁静的旋律上展开,全曲几乎仅用同一旋律不断反复,而且对照乐句A和对照乐句B,乐句B也可说是A 的旋律的变形。

在第三节情感加强,推向高潮,在渐弱的和声中,全曲结束。

钢琴伴奏描摹月光的闪耀,手法很是写实的,具有独立表现意义。

其塑造了月光如水的情景,使音乐丝毫不显单调,引出月夜的宁静、安详的自然美丽夜空之景,抒发了作者思念故国、热爱家乡的心情。

《花好月圆》由黄贻钧作曲,彭修文编曲,演奏形式是管弦乐合奏。

这是一首采用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轻音乐作品,是ABA结构。

全曲在热烈的快板引子中开始。

A 主题柔和、轻盈,先由笛子以明亮音色呈示,然后转入高胡和二胡变化重复,描绘了一幅轻歌曼舞的画面。

B的主题先在扬琴和秦琴上出现,轻快活泼;然后由笛子和二胡、高胡的变化重复;通过一个切分节奏的变音,乐曲由G调转入C调,低音乐器以深厚的音色演奏出有舞蹈性的节奏型,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月下花丛尽情欢舞的场面。

最后,乐队以快速的加花演奏,变化再现A的主题,使乐曲在热烈欢腾的情绪中结束。

作品大意表现了圆月之夜百花盛开、人们欢悦的生活情景。

《弯弯的月亮》,曾经风靡了大半个中国。

歌曲采用bA大调,4/4拍子,结构为单乐段分节歌形式,由两个乐句组成。

这首歌曲旋律抒情流畅,节奏自由舒展。

歌词动人,内涵丰富,被音乐界公认为中国通俗歌曲的一首代表作品。

演唱时呼吸要用得
柔和均匀,与声带形成最佳配合,用柔美圆润的音色,表达对美好情感的追寻与回忆。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学唱歌曲《弯弯的月亮》
1. 月有阴晴圆缺,你最喜欢什么形状的月亮? (白玉盘般的圆月、弯弯像小船的弯月。

)
有这样一首歌,歌里有弯弯的月亮、弯弯的小桥和童年的阿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弯弯的月亮》。

2. 欣赏《弯弯的月亮》动画。

3. 请学生回答歌曲的音乐情绪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幽幽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的追忆。

)
4. 欣赏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视频片段,学生小声哼唱。

(1)学生对作品很熟悉,引导学生注意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及反复记号的运用。

(2)讨论演唱方法。

(教师提示:圆润优美的嗓音,训练有素的气息控制,清晰含情的咬字吐字,良好内在的音高节奏感以及婉转自如的运腔和心灵真情的抒发,其歌声一定是甜美抒情动人的。

)
5. 简介演唱者刘欢(图片)及词曲作者李海鹰(图片)。

6. 学生以各种形式演唱、表演《弯弯的月亮》,并评选出表现最为出色的给与表扬。

二、欣赏《月夜》
同学们的歌声,悠扬动听。

老师仿佛通过歌声,看到了一轮弯弯的月亮就在眼前,还有月亮下面美丽的阿娇……外国歌曲作品中也有一首歌唱月亮的,让我们对比欣赏一下,看看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1. 聆听艺术歌曲《月夜》。

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旋律流动平稳。

独立的钢琴伴奏,展现了月夜宁静、安详的自然美,也表现了一个热爱故乡、思念故国的人的心灵美。

2. 复听《月夜》片段,体会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教师弹奏钢琴伴奏。


(1)两遍乐曲在伴奏上有何不同?
(第一遍演奏简单的和声伴奏,[自己编配就可以];第二遍演奏歌曲原伴奏。


伴奏加强了钢琴伴奏内声部旋律的活跃性,更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及表现范围。

和弦的模棱两可的作用、意想不到的解决,打乱了我们对调性的感觉,突出了月光朦胧和神秘的意念。


(2)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钢琴引出月夜的宁静、安详的自然美丽夜空之景,钢琴伴奏使乐曲更加丰富,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塑造了月光如水的情景,使音乐丝毫不显单调,抒发了作者思念故国、热爱家乡的心情。

舒曼把艺术歌曲曲调与钢琴伴奏结合得天衣无缝,使钢琴伴奏更能体贴入微,有时钢琴部分甚至超过歌唱部分。


三、欣赏《花好月圆》
1. 欣赏《花好月圆》,请同学听完后,说说这首作品描写的是什么场面,是通过什么手段表现的?
2. 教师结合乐曲,说出该作品的演奏形式,复习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

(演奏形式是管弦乐合奏,它采取吹、拉、弹、打四个乐器组的多种配合与组织。


民族乐器分类代表性乐器
吹管乐器组笛子、唢呐、箫、埙等
拉弦乐器组二胡、高胡、板胡、京胡等
弹拨乐器组琵琶、古筝、扬琴(击弦)等
打击乐器组锣、鼓、镲、响板、木鱼等
3. 进一步思考:该作品体现了怎样的一种音乐风格?判断乐曲主题与表现内容。

(作品表现了圆月之夜百花盛开、人们欢悦的生活情景。

)(三段主题音频:《花好月圆》A主题、《花好月圆》B主题、《花好月圆》A’主题)
主题A 快速地加花变化再现主题段落,乐曲情绪热烈欢腾。

主题B 音乐节奏欢畅、舒展,描绘了一幅轻歌曼舞的画面。

主题A’舞蹈性的节奏型表现了人们尽情载歌载舞的场面。

四、唱乐、吟诗、赏画艺术实践活动(根据时间,学生回答,也可把这一环节,作为课后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自由探究。


《花好月圆》表现了圆月之夜百花盛开、人们欢悦的生活情景,把我们带到一幅轻歌曼舞的音画里。

在以“月亮”为主题的中外艺术作品中,有欢快的、含蓄的、抒情的、伤感的,它们是艺术家们“借月感怀”的心情写照。

同学们可以说出哪些和月亮有关的民俗活动,说出、唱出哪些作品?
1. 中秋活动:吃月饼,玩花灯,部分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韩国人在中秋节会吃松片。

2.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的《月光》,《月亮代表我的心》《月半弯》《月亮惹的祸》《春江花月夜》,凡高的《月亮升起》,课本上的《松溪泛月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3. 月亮里有音乐吗?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歌曲搭载“嫦娥一号”去探月啦?
回答:《半个月亮爬上来》……
4. 欣赏神州七号航天飞船的图片和宇航员杨利伟图片。

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完成任务,大家正沉浸在神七太空漫步的喜悦之中,航天人将继续载着国人的探月梦想,飞向太空。

5. 如果有一天国人能够成功实现探月的梦想,让我们准备几首和月亮有关的作品带到“月宫”。

同学们,你们会推荐什么呢?也许……但老师盼望会有同学们的作品,也在其中。

五、课堂小结
月亮是爱与美的象征,因为月亮光照大地的时候,让人感到月亮也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灵性和感悟。

特别是中秋夜圆圆的月儿,就是人们心目中团圆的象征。

中秋佳节才会代代相传,绽放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辉。

望月赏乐,孤单的夜晚会变得温暖,音乐与心情可以一同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