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专题练习(解析版)
高一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还要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减少【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AB.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2.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B.C.D.【答案】AD【解析】x-t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与x 轴平行的直线;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分别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可作出选择.【详解】A.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正确;B.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AD。
3.高速公路上用位移传感器测车速,它的原理如图所示,汽车D向右匀速运动,仪器C 在某一时刻发射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很短的一束超声波),经过时间t1接收到被D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过一小段时间后又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发出后经过时间t2再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为v0,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112v tB.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2v tC.位移传感器在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距离为0211()2v t t-D.测得汽车前进速度为02121()2v t tt t t-+∆-【答案】ACD【解析】【分析】【详解】AB.超声波是匀速运动的,往返时间相同,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112v t,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212v t,故A正确,B错误;C.则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的距离为()02112s v t t=-D .超声波两次追上汽车的时间间隔为1222t t t t '∆=∆-+ 故速度()021212v t t sv t t t t -=='∆+∆-故D 正确。
高一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A.3 ~ 4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C.0 ~ 2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 6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 2 m/s2D.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 8 m【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矢量的负号,只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参与大小的比较,所以3 s~4 s内质点的速度负方向增大,所以做加速运动,A错误,3s质点的速度为零,之后开始向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所以0~2 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s~6 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C正确,v-t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所以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0,D错误,考点:考查了对v-t图像的理解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v-t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围成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负面积表示负方向位移,2.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一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大【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由x—t图象可知,在0-t1时间内,b追a,t1时刻相遇,所以A错误;在时刻t2,b的斜率为负,则b的速度与x方向相反,所以B正确;b图象在最高点的斜率为零,所以速度为零,故b的速度先减小为零,再反向增大,所以C正确,D错误.3.甲、乙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
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 s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B.20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C.甲、乙加速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D.4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且相距900m【答案】AD【解析】【详解】A、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60s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前方,故A正确;B、40s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40s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40s时,甲乙相距最远,在20s时,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错误;C、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加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乙加速时的加速度,故C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4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都为40m/s,甲的位移,乙的位移,所以甲乙相距,故D正确;故选AD。
高一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1 s 内与第5 s 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 .第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C .OA 、AB 、BC 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BC OA AB a a a >>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A .第1s 内与第5s 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故A 错误;B .第1 s 内、第5 s 内的加速度分别为:2214m/s 2m/s 2a == 22504m/s 4m/s 1a -==- 1a 、5a 的符号相反,表示它们的方向相反,第1s 内的加速度小于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故B 错误;C .由于AB 段的加速度为零,故三段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BC OA AB a a a >>故C 正确;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均为正值,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为负值,速度为正值,两者方向相反,故D 正确;故选CD 。
2.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B.C.D.【答案】AD【解析】【分析】x-t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与x 轴平行的直线;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分别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可作出选择.【详解】A.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正确;B.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AD。
3.高速公路上用位移传感器测车速,它的原理如图所示,汽车D向右匀速运动,仪器C 在某一时刻发射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很短的一束超声波),经过时间t1接收到被D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过一小段时间后又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发出后经过时间t2再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为v0,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 的距离为0112v t B .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 的距离为02v t C .位移传感器在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距离为0211()2v t t - D .测得汽车前进速度为02121()2v t t t t t -+∆- 【答案】ACD【解析】【分析】【详解】AB .超声波是匀速运动的,往返时间相同,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 的距离为0112v t ,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 的距离为0212v t ,故A 正确,B 错误; C .则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的距离为()02112s v t t =- 故C 正确;D .超声波两次追上汽车的时间间隔为1222t t t t '∆=∆-+ 故速度 ()021212v t t s v t t t t -=='∆+∆- 故D 正确。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卷(带解析)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参考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B . 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对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C . 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参考系,因为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D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某物体不动一定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2.“抬头望明月,明月云中行”,关于月亮的运动所选取的参考系是 ( )A . 月亮B . 云C . 地面D . 观察者自己3.关于速度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越大B .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加速度越大C . 物体的速度减小,其加速度一定减小D . 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其速度可能减小 4.监测“嫦娥三号”绕月运动,有时需要把它看成质点.看成质点时,我们关注“嫦娥三号”的主要参量是( )A . 质量的变化B . 姿态的变化C . 太阳翼展开的长度D . 太阳翼展开的宽度5.如图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实物图.对它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应使用交流电源供电,工作电压6 V 以下B . 开始工作时应先拉动纸带,后接通电源C . 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长D . 当使用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时,每隔0.1 s 打一次点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质点通过直线上某一点的速度是4 m/s ,指的是瞬时速度B. 质点通过某一段位移的速度是4 m/s ,指的是瞬时速度C . 质点在第1 s 内的速度是4 m/s ,指的是瞬时速度D . 质点在第3 s 末的速度是4 m/s ,指的是平均速度7.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B . 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C .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时,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 . 速度变化得越少,加速度就越小8.在2013年游泳世锦赛上,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中以3分41秒59的成绩夺冠,为中国游泳军团拿下本届大赛首金.孙杨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比赛中( )A .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 . 触壁时的瞬时速度大C . 平均速率大D . 任何时刻的速度都大9.目前我国高铁总里程已经达到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小王暑期乘高铁从娄底到北京旅游,全程1600公里只花了8个小时.对小王的此次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娄底到北京位移小于1600公里B . 娄底到北京位移大于1600公里C . 娄底到北京路程大于1600公里D . 去北京时的位移与回娄底时的位移相同10.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当时间t =t 0时,位移x >0,速度v >0,其加速度a >0,后a 逐渐减小,则它的( )A . 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B . 速度逐渐减小C . 位移逐渐减小D . 位移、速度始终为负值11.如图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C . 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B . 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D . 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 点出发,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行走,在C 点两人相遇,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两人在C 点相遇时速度相同B . 甲在D 点、乙在B 点时两人速度相同C . 两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位移相同,路程不相同 D . 两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二、填空题(共3小题)13.做直线运动的汽车,看到前面有险情,立即紧急刹车,在2 s 内速度从10 m/s 减小到0,则汽车的加速度为______ m/s 2.14.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29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1 s ,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3.0 cm ,分别求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15.一个皮球从6m 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地面后又反弹起到3m 高的地方,则皮球通过的路程是_____m ,该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m三、实验题(共1小题)16.某同学在研究被重物牵引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O 、A 、B 、C 、D 、E 、F 是纸带上的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用x 1、x 2、x 3、x 4、x 5、x 6表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在纸带的下方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零刻度线与O 点对齐),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那么,打下A 、B 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s ,A点读数为cm ;可计算出B 、C 两点间距离= cm ;C 点对应的速度大小是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 2.(上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共3小题)17.一物体以v 1=4 m/s 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 s 后到达A 点,在A 点停了5 s 后又以v 2=6 m/s 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5 s 后到达B 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18.如图所示,物体沿x 轴做直线运动,从A 点运动到B 点.由图判断A 点坐标、B 点坐标.19.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①,纸带上的a、b、c……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纸带①和①上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①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②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应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灵活选取,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某物体不动并不是一定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故A、D错误;对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B错误;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参考系,因为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C正确.2.【答案】B【解析】月亮的运动所选取的参考系是云,故选B.3.【答案】D【解析】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不一定越大,如速度很大的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故A错误.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加速度不一定越大,还与发生变化所用的时间有关,故B错误.物体的速度减小,加速度可能不变,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故C错误.物体的加速度不变,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减小,故D正确.4.【答案】A【解析】质点就是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因此当把物体看成质点时,不再关心它的形状,大小以及姿态变化,因此B、C、D错误, A正确.5.【答案】A【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6 V以下的交流电源,故A正确.实验过程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否则在纸带上留下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处理和减小误差,故B错误.因为T=,所以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C错误;当使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D错误.6.【答案】A【解析】瞬时速度指的是某一点或某一个时刻的速度,质点在第3 s末的速度是4 m/s,指的是瞬时速度,A对,D错;质点通过某一段位移的速度是4 m/s,指的是平均速度,B错;同理C错.7.【答案】A【解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故A正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一定为正,故B错误;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时,速度方向可以改变,如竖直上抛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一直向下,上升过程速度方向向上,下降过程速度方向向下,故C错误,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变化得越少,加速度不一定就越小,故D错误.8.【答案】C【解析】孙杨在400米自由泳中取得冠军,说明他游完400米的路程用时最短,所以他的平均速率最大,但并不表明他在某时刻的速度就一定大,C正确.9.【答案】A【解析】“1600公里”指的是路程,即娄底到北京路程等于1600公里,而娄底到北京位移小于1600公里,选项A正确,BC错误;去北京时的位移与回娄底时的位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位移不同,选项D错误;故选A.10.【答案】A【解析】因为a>0,v>0物体做加速运动,所以B错,根据x=vt+at2可知,x>0,所以C、D 错.因为加速度逐渐减小,说明速度增加越来越慢,即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11.【答案】B【解析】甲、乙两人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A错,B对;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择参考系,C错;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D错.12.【答案】B【解析】两个人在C点相遇时,他们的速度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瞬时速度不同,A错误;甲在D 点、乙在B点时两人速度相同,B正确;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他们的起点和终点都相同,所以位移相同,两个人经过的路线的长度均为半圆的弧长,所以他们的路程相同,故C、D错误.13.【答案】-5【解析】14.【答案】0.10 m/s0.27 m/s【解析】由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板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1==m/s≈0.10 m/s,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2==m/s≈0.27 m/s.15.【答案】9 6【解析】皮球通过的路程是9 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大小是6 m.16.【答案】0.10,0.70,0.080,0.20.【解析】每相邻两个计数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0 s,A点读数为0.30 cm;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出B、C两点间距x3=7.0 mm=0.70 cm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C=m/s=0.080 m/s,由于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根据运动学公式推论得:a==0.20 m/s217.【答案】平均速度的大小为m/s,方向水平向西平均速率为m/s【解析】物体全程的位移大小x=v2t2-v1t1=6×5 m-4×5 m=10 m,全程用时t=5 s+5 s+5 s=15 s,故平均速度大小v==m/s=m/s,方向水平向西.物体全程的路程s=v2t2+v1t1=6×5 m+4×5 m=50 m,故平均速率v′==m/s=m/s.18.【答案】A点坐标:x=-3 m;B点坐标:x=2 m【解析】A点坐标是-3 m,B点坐标是2 m19.【答案】(1)纸带①b、c两点间的距离为2.10 cm纸带①b、c两点间的距离为2.40 cm(2)纸带①c、e两点间的平速速度为1.13 m/s纸带①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1.25 m/s小于【解析】(1)因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读数要估读到0.1 mm,选①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6.00 cm-3.90 cm=2.10 cm.选①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6.50 cm-4.10 cm=2.40 cm (2)选①纸带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4.50 cm,相对应的平均速度①=≈1.13 m/s,选①纸带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5.00 cm,相对应的平均速度②==1.25 m/s所以平均速度①小于②.。
运动的描述(练习)(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B.该游客的平均速度为 30km/h
C.该游客相对于所乘列车的位移为 20km
D.该游客相对于所乘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30km/h
【答案】B
【解析】A.该游客的位移大小等于两站之间的直线距离为 20km ,故 A 错误;
B.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该游客的平均速度为
v=
x= t
202khm=
30km / h
A.题中“7 分 04 秒 412”表示时刻 B.题中“5000 米”表示位移大小 C.运动员在接力过程中,惯性不变 D.研究队员冲线细节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答案】C 【解析】A.题中“7 分 04 秒 412”表示时间,选项 A 错误; B.题中“5000 米”表示路程,选项 B 错误;
1 / 13
故选 B。
【题型二】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与计算
4.(2024·广东·二模)香海大桥为广东省重点交通项目,已于 2022 年全线通车,其与江珠高速公路有相交 点,可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内珠中江地区融合发展,已知大桥全长 29.8km ,其中主线长 20km ,支线长 9.8km ,
支线路段限速为80km/h 。若一辆汽车以加速度 4m/s2 从静止开始驶入支线,先直线加速到 72km/h 后保持匀
速率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加速时间为18s
B. 29.8km 指的是位移
C.80km/h 指的是平均速度
D.汽车通过支线的时间小于 9 分钟
【答案】D
【解析】A.汽车加速时间为
t1
=
v a
=
20 4
s=5s
选项 A 错误;
B. 29.8km 指的是路程,选项 B 错误;
C.80km/h 指的是瞬时速度,选项 C 错误;
人教版物理高一上册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1 s 内与第5 s 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 .第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C .OA 、AB 、BC 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BC OA AB a a a >>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A .第1s 内与第5s 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故A 错误;B .第1 s 内、第5 s 内的加速度分别为:2214m/s 2m/s 2a == 22504m/s 4m/s 1a -==- 1a 、5a 的符号相反,表示它们的方向相反,第1s 内的加速度小于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故B 错误;C .由于AB 段的加速度为零,故三段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BC OA AB a a a >>故C 正确;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均为正值,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为负值,速度为正值,两者方向相反,故D 正确;故选CD 。
2.某班同学去参加野外游戏.该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同时从营地A 出发,沿各自的路线搜寻目标,要求同时到达营地B ,如图所示为其运动轨迹,则关于他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B.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率大小相同C.乙组的平均速度最大,甲组的平均速度最小D.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答案】AD【解析】【详解】AC、三个质点从A到B的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时间相同;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段的比值,故平均速度相同,故A正确,C错误;BD、三个质点从A到B的过程中,路程不全相同,时间相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图象知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睛】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轨迹的长度,故从M到N过程中,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但路程不等;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段的比值.3.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3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B.t=3s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C.t=3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t=3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答案】AC【解析】【分析】解决本题要明确v—t图象的含义: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其运动方向,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的位移,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位移为正,下方表示为负.A.根据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可知t=3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故A正确;B.在2~5s内直线的斜率一定,说明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则t=3s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C.物体在前3s内沿正方向运动,3s后沿负方向运动,则t=3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C 正确;D.根据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t=3s时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在下列所示的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A.B.C.D.2.如图所示,足球比赛中,某运动员将向左冲来的足球向右踢回,踢球前后足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2m/s和5m/s,脚对球的作用时间为0.5s,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为()A.26m/s,方向向左6m/s,方向向右B.2C.214m/s,方向向左14m/s,方向向右D.23.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运动员110m栏比赛的跨栏技术时,其身体可看作质点B.研究地球的公转轨迹时,地球可看作质点C.研究火车通过隧道所需的时间时,火车可看作质点D.研究“嫦娥一号”在轨道上的飞行姿态时,“嫦娥一号”可看作质点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6m/s,经过10s速度变为反向的21m/s,则加速度的大小为()A.1.2m/s2B.1.4m/s2C.1.5m/s2D.2.7m/s25.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站交会对接的过程中()A.飞船可以看成质点,空间站不可以看成质点B.飞船不可以看成质点,空间站可以看成质点C.飞船和空间站都可以看成质点D.飞船和空间站都不可以看成质点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可将运动员看作质点B.研究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卫星的位置及其变化时,可将卫星看作质点C.“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运动所选取的参考系是“青山”D.“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中的“一秒”是时刻7.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百度地图的一张截图,表示了张同学从金陵中学步行到南京一中的导航具体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39分钟,2.5公里,关于这两个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B.39分钟表示到达目的地的时刻C.39分钟表示通过这段路程可能所需要的时间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8.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自转一周只需要9小时50分3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题中“9小时50分30秒”是指时刻B.由于木星体积和质量太大,研究木星公转时不能看作质点,研究自转时可以将其看作质点C.比较木星、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应当以太阳系为参照系D.木星公转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位移大9.2019年12月26日,昌赣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高一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1 s 内与第5 s 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 .第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C .OA 、AB 、BC 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BC OA AB a a a >>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A .第1s 内与第5s 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故A 错误;B .第1 s 内、第5 s 内的加速度分别为:2214m/s 2m/s 2a == 22504m/s 4m/s 1a -==- 1a 、5a 的符号相反,表示它们的方向相反,第1s 内的加速度小于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故B 错误;C .由于AB 段的加速度为零,故三段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BC OA AB a a a >>故C 正确;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均为正值,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为负值,速度为正值,两者方向相反,故D 正确;故选CD 。
2.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4s 末就是第5s 初,指的是时刻B .第5s 初指的是时间间隔C .物体在5s 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 末到第5s 初这1s 的时间间隔D .物体在第5s 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 末到第5s 末这1s 的时间间隔【答案】AD【解析】【分析】【详解】A.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时刻,故A正确;B.第5s初指的是时刻,故选项B错误;C.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零时刻到第5s末这5s的时间,故C错误;D.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故D正确。
故选AD。
3.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图象关于图中虚线对称,则在0~t1时间内,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B.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三次都是加速通过该位置C.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两次加速通过,一次减速通过D.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到达这一位置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0t时间内能两次到达的位置有两个,分别对应质AD、分析质点运动过程可知,质点在1点运动速度为零的两个位置,因此A、D错误;BC、如图,画出质点运动的过程图:在质点沿负方向加速运动的过程中,质点可三次通过某一位置,这时质点两次加速,一次减速;在质点沿负方向减速运动的过程中,质点可三次通过某一位置,这时质点两次减速,一次加速,故C正确,D错误.4.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B.由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质点始终做加速运动,速度一直增大,加速度减小,使速度增加的越来越慢(如图所示,v-t图图象斜率越来越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B正确,A错误;CD.由于速度一直增大,位移一直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以后位移继续增大,如图所示,v-t图象的线下面积随着时间增大一直增大,即位移一直增大,C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A.3 ~ 4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C.0 ~ 2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 6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 2 m/s2D.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 8 m【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矢量的负号,只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参与大小的比较,所以3 s~4 s内质点的速度负方向增大,所以做加速运动,A错误,3s质点的速度为零,之后开始向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所以0~2 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s~6 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C正确,v-t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所以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0,D错误,考点:考查了对v-t图像的理解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v-t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围成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负面积表示负方向位移,2.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还要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减少【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AB.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3.甲、乙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
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 s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B.20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C.甲、乙加速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D.4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且相距900m【答案】AD【解析】【详解】A、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60s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前方,故A正确;B、40s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40s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40s时,甲乙相距最远,在20s时,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错误;C、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加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乙加速时的加速度,故C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4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都为40m/s,甲的位移,乙的位移,所以甲乙相距,故D正确;故选AD。
【点睛】速度-时间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由位移求相距的距离。
4.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B.C.D.【答案】AD【解析】【分析】x-t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与x 轴平行的直线;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分别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可作出选择.【详解】A.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正确;B.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AD。
5.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3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B.t=3s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C.t=3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t=3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答案】AC【解析】【分析】解决本题要明确v—t图象的含义: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其运动方向,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的位移,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位移为正,下方表示为负.【详解】A.根据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可知t=3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故A正确;B.在2~5s内直线的斜率一定,说明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则t=3s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C.物体在前3s内沿正方向运动,3s后沿负方向运动,则t=3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C 正确;D.根据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t=3s时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AC。
【点睛】图象由于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因此在物理中广泛应用,对于图象问题要明确两坐标轴的含义,图象斜率、截距、围成面积等含义。
6.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A.28.33米/秒B.13.60米/秒C.14.78米/秒D.14.17米/秒【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题图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1(0.320)s=0.16s 2t -=由s v t=可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11340m/s 0.16s=54.4m s v t ==⨯声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2 1.24 1.00s=0.12s 2t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22340m/s 0.12s=40.8m s v t ==⨯声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254.4m-40.8m=13.6m s s s =-=由题图可知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 ,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 末,超声波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 ,故汽车行驶的时间为1.12s 0.16s=0.96s t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3.6m 14.17m/s 0.96ss v t ==≈车 故选D 。
7.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 )A .在0~1 s 内,物体做曲线运动B .在1 s ~2 s 内,物体向右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C .在1 s ~3 s 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4 m/s 2D .在3 s 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左方【答案】B【解析】【详解】A .在0s ~1s 内,速度都是正值,说明物体一直向右做直线运动,不是曲线运动.故A 错误.B .在1s ~2s 内,速度都是正值,说明物体向右运动,速度大小在减小.故B 正确.C .在1s ~3s 内,物体的加速度2244m/s 4m/s 2v a t --==-= 说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4m/s 2.故C 错误.D .由图象的“面积”看出,前2s 内物体向右运动的位移大于第3s 内向左运动的位移,所以在3s 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故D 错误.8.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x ,用x 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x 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_____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即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更短,更接近瞬时速度,故A 正确;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可将运动员看做质点B .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D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考系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运动员看成质点,否则的话就没有人的动作可言了,A 错误;B.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时,汽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不能看作质点,B错误;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描述轻舟相对于“万重山”在运动,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C正确;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大地为参考系的,D错误。
【点睛】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注意区分研究对象与参考系的不同。
考查对参考系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判断能力。
10.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一定保持不变D.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减小,速度也不断减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变化大,但不知所用时间的长短,故不能说明加速度大,A错误;B.加速度反应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B正确;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时,速度方向可以改变,比如平抛运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改变,C错误;D.速度增加还是减小看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关系,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故加速度减小时,但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不断增大,D错误。
故选B。
t 时刻起,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图线0~1s 11.质点在Ox轴运动,0内为直线,1~5s内为正弦曲线,二者相切于P点,则()A.0~3s内,质点的路程为2m B.0~3s内,质点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C.1~5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7m/s D.3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2m/s【解析】【分析】【详解】A .根据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可知,0~2s 内,质点通过的位移大小为3.27m ,路程为3.27m 。
2~3s 内,质点通过的位移大小为1.27m ,路程为1.27m ,故0~3s 内,质点的路程为3.27m 1.27m=4.54m +A 错误;B .根据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知0~3s 内,质点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B 错误;C .1~5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0,平均速度大小为0,C 错误;D .3s 末质点的速度大小等于1s 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2m/s x v t∆==∆ 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