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坐标图像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C、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溶质变少。过一会儿后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其溶解度会恢复到原来的量。但由于氧化钙溶于水时消耗了水,所以溶液中的能溶解的溶质一定比原来要少,加入生石灰量较多,溶质可能为零。图象不能反映该过程。C错误;
D、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D错误。
常温下,向烧杯内的甲物质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曲线从0点出发,逐渐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不再增大。
【详解】
A、向稀盐酸和硫酸钠混合液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且该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反应开始时就有沉淀产生,当硫酸钠反应完时,沉淀的量不再增加,与曲线相符,不符合题意;
A. 加水稀释氯化钠溶液
B. 在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C. 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答案】C
C、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消耗340份质量的硝酸银,就会生成188份质量的银,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溶液的质量也会逐渐减少。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无限的趋近于7。D正确。
故选B。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D. 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A正确;

(完整版)初中化学图像题大全

(完整版)初中化学图像题大全

初中化学图形题大全例1下列四个图像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氢气C 在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 某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例2某温度时,有W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溶解,有部分固体剩余。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例3 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中二氧气化碳的分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例4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可将下列图像中符合事实的是(m为水的质量,PH表示酸碱度)()例5 向足量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锌粉,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其变化情况的是()例6 下列四组溶液,当后一种溶液加入到一定量的前一种溶液并稍过量,其溶液的导电性(用电流强度I表示)与后一种溶液的质量(m)的函数关系符合右图的是()A 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B 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C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D 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例7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情况右图,试判断A物质是,B物质是。

例8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正确表示反应情况的图像是下图是,A表示的反应情况,B表示的反应情况。

例9在A、B试管中,装入等质量的氯酸钾后,在B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充分加热致反应完全,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质量和时间的关系图为:理由,。

例10下列溶液中通入气体或加入物质,溶液P H值与通入气体或加入物质质量(M)的关系图相符的是:A氯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B 澄清石灰水不断通入二氧气碳C 盐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钠D 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例11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生成+2价的硫酸盐,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A 三种金属原子量是A<B<CB 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A>B>CC 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D 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最慢的是B例12 下列四个图像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氢气C 在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 某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稀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例1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在同一温度下,A和B能不能配制成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理由。

初中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

初中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过程中,氯酸钾开始由于温度较低,不能分解,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质量不断减少,最后为零,氯化钾的质量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不再增大,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保持不变,图像与事实相符,故B正确;
C、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碳酸氢钙。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沉淀质量不断增大,后不断减小,最后为零,图像与事实相符,故C正确;
10.将等质量且形状大小相同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等质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
B.甲可能是镁,乙可能是铝
C.反应结束时,甲一定无剩余,乙可能有剩余D.甲的相对原子质量 Nhomakorabea定小于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
【分析】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可以认为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钡反应。
【详解】
A、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不是一段时间后才有沉淀生成,故错误;
A、从图象中不难看出,金属甲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快,即金属甲的金属活动性强,金属甲比乙活泼,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反应方程式, ,54:6=18:2,即等质量的金属,镁产生的气体比铝少,且镁比铝活泼,镁产生的气体速率比铝快,故甲、乙两种金属可能分别为镁、铝,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水,向与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由于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零,硫酸过量后,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由于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水,最后溶质质量分数在小于起始的溶质质量分数,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D。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C.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在密闭容器中镁条与充足氧气反应时,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A、一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子总数逐渐减小,待反应完全后,分子总数不变,也不为零;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锌,镁产生的氢气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粉末状碳酸钙产生的气体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在密闭容器中镁条与充足氧气反应时,产生固体氧化镁,则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B.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C.向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D.向硝酸钡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

所以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铁生成的氢气多。

A正确;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

B错误;C、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溶质变少。

过一会儿后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其溶解度会恢复到原来的量。

但由于氧化钙溶于水时消耗了水,所以溶液中的能溶解的溶质一定比原来要少,加入生石灰量较多,溶质可能为零。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将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对应浓度的盐酸中,反应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实验中,a曲线所用盐酸浓度最小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C.当加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主要是Na+ Cl- H+ OH-D.当溶液pH=7时,a、b、c曲线中分别加入的溶液体积相同【来源】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在加入相同较少体积的氢氧化钠后,a中pH最小,说明酸的浓度较大,无法被氢氧化钠较快中和,所以a曲线所用盐酸浓度最大,选项A错误;B、开始反应时,溶液pH小于7为酸性,酚酞不变色,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超过25mL以后,才开始显碱性,酚酞使溶液变红色,所以是由无色变为红色,选项B错误;C、当加入20mL溶液时,三者的pH都小于7,说明酸过量,不会存在碱,所以没有氢氧根离子的存在,选项C错误;D、当pH=7时,三者相交于一点,此时加入溶液体积相同,选项D正确。

故选D。

2.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示意图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这两种物质的溶液都呈碱性,没有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的pH应该大于7,而图中曲线的起点pH﹤7,不正确,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先后和盐酸反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两种物质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应该等于7,滴加稀盐酸过量后,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应该小于7,选项A不正确;B、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稀盐酸加入后,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不断增加,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虽然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但加入的盐酸质量大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溶液的质量也是增大的,只不过是增加的幅度稍小,碳酸钠反应完全后,加入稀盐酸,溶液增加的质量等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因此溶液的质量应该继续增加,选项B不正确;C、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稀盐酸加入后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钠反应完全后,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加。

初中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中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故选:A。
3.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t2摄氏度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的质量甲<乙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C.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D. 向与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的质量甲<乙,图像与事实相符,故A正确;
故选D。
7.下列所示的图像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A.甲图可表示向pH=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不断加水稀释,溶液pH的变化
B.乙图可表示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
C.丙图可表示在40 ℃,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D.丁图可表示将等质量的镁与锌分别和足量稀硫酸混合时,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
初中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
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C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50 °C时,将30 g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可形成80 g溶液
C.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 °C降温至20 °C,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详解】
A、由图可知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A正确;
B、等质量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X在t2时间先反应完,Y在t3时间后反应完,说明X活动性强于Y,X和Y可能分别是镁和铁,正确;

中考复习化学反应的坐标图像问题(金属与酸反应专题)精品课件

中考复习化学反应的坐标图像问题(金属与酸反应专题)精品课件

能力提升 1.质量相等的镁、铝、锌、铁四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 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四种金属质量的关系
图像(如下图),正确的是 ( C )
产生氢气的能力由强到弱:Al>Mg>Fe>Zn; 与金属活动性无关。
2.将等质量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
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中可能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 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 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C.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 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 的稀盐酸
D.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 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课 一、解答反应图像问题应注意: 堂 (1)识标;(2)明点;(3)析线。 小 二、金属与酸的图像 结 1、横坐标为反应时间: : 类型一、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的
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成反比; 类型二、足量金属与等量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 量相等。
2、横坐标为金属质量: 比较等质量的金属消耗的酸的质量谁多谁少;
是( B )
A.先偏左后偏右
B.先偏右后偏左
C.一直偏右
D.一直偏左
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B
A.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且质 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B.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向生锈的铁钉中倒入稀盐酸 D.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 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5.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B )
A.将颗粒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 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质 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2021-2022初中化学真题汇编(全国)-坐标图像题(第01期)(解析版)

2021-2022初中化学真题汇编(全国)-坐标图像题(第01期)(解析版)

专题19 坐标图像题1.(2021·江苏盐城)将CO 和铁的氧化物Fe x O y 置于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至完全,反应过程中容器内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 的值为12.6B .铁的氧化物中x :y=3:4C .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6gD .当CO 2质量为4.4g 时,容器内CO 质量为14g【答案】D【详解】CO 和铁的氧化物Fe x O y 置于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至完全,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A 、由图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 ,根据碳元素守恒,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2100%(100%)8.4g 21213.248g 4⨯÷⨯=⨯,m 的值为8.4+8.4=16.8,说法错误; B 、由于m=16.8,即生成铁的质量为16.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Fe x O y 的质量为13.2g+16.8g -8.4g=21.6g ,根据x y 2Fe O +yCO xFe+yCO 高温,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Fe x O y ,Fe x O y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3213.2g 100%=4.8g 244⨯⨯⨯,Fe x O y 中铁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56x 21.6g 4.8g =16y 4.8g -,铁的氧化物中x :y=1:1,说法错误;C 、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3.2g+16.8g -8.4g=21.6g ,说法错误;D 、由以上分析知,该铁的氧化物为FeO ,设当二氧化碳质量为4.4g 时,消耗一氧化碳的质量为z ,则2FeO COFe CO 28444.4gz ++高温28=44 4.4gz 解得z =2.8g ;此时容器内CO 质量为16.8g -2.8g=14g ,说法正确。

故选:D 。

2.(2021·四川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A .表示向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 2SO 4至过量B .表示发生的反应为:32CaCO CaO+CO 高温C .表示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硫酸反应D .表示向盛有MnO 2的烧杯中加入H 2O 2溶液【答案】D【详解】A 、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硫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 值变小,直至怡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 小于7,故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B 、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由反应的质量关系32CaCO CaO +CO 1005644高温可知,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56份质量的氧化钙和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故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C 、铁的活动性不如锌活泼,但相同质量的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与等质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都等于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即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故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D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只要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就有氧气产生,故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部分专题突破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
)
1.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
2.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C.反应的硫酸质量A<B D.反应的金属质量A<B
3.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将一定质量的镁带放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
B.将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与10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混合
C.将等质量的Mg 、Zn 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氯化钠并充分搅拌
6.下列四个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动趋势与对应的叙述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恒温条件下,将足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发一定质量的水
B.向久置在空气中已经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C.表示在一定温度
下,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足量的碳高温还原氧化铜
7.已知2KClO 3=====MnO 2
△ 2KCl +3O 2↑,右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 3和MnO 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O 2的质量
C .固体中MnO 2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8.向一定质量FeCl 2和CuCl 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粒至过量,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9.分析下列实验图像,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 .图1: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 未使用催化剂,b 使用了催化剂
B .图2:某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则y 轴可以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C .图3:分别向足量且等质量的盐酸中加入铁粉、锌粉,则曲线b 代表的是加入锌粉的情况
D .图4:溶质为a 、b 的两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 2降至T 1,分别析出不含结晶水的a 、b 固体,则最终两溶液质量相等
10.向一定量CaCl 2和HC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 2CO 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 2CO 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OE 发生化学反应:Na 2CO 3+2HCl=== 2NaCl +H 2O +CO 2↑
B .PF 有沉淀生成
C .G 点溶液的pH >7
D .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参考答案
1.B 【解析】A 项,向稀盐酸中加入水,酸性逐渐变弱,pH 应逐渐变大,错误;B 项,稀盐酸与硝酸银固体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前后酸性强弱程度不变,pH 不变,正确;C 项,向稀盐酸中加入浓盐酸,酸性增强,pH 应逐渐变小,错误;D 项,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水,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钾,显碱性,pH 逐渐变大,错误。

2.B 3.A 4.D 5.B
6.C 【解析】A 项,温度不变,KNO 3的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正确;B 项,久置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加入一定量盐酸后开始产生气体,待Na 2CO 3完全反应后气体的量不再增加,正确;C 项,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故有一部分氢氧化钙会析出,溶质的质量会减小,错误;D 项,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2CuO +C=====高温
2Cu +CO 2↑ 160 12 128 44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铜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铜的质量不再增加,正确。

7.A
8.D【解析】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Zn+CuCl2=== Cu+ZnCl2溶液增量
65 64 65-64=1
Zn+FeCl2=== Fe+ZnCl2溶液增量
65 56 65-56=9
A项,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锌,铜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不再增加,正确;B项,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前者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后者,正确;C项,当锌与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随着锌与氯化亚铁反应,氯化亚铁的质量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为0,正确;D项,原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锌,起始点应为0,错误。

9.C【解析】A项,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所以a应该是使用了催化剂,b应该是没有使用催化剂,错误;B项,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某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减小,错误;C项,等质量的铁和锌与酸反应时,铁生成的氢气多,所以加入锌的溶液增加的质量就大,正确;D项,溶质为a、b的两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至T1,分别析出不含结晶水的a、b固体,a溶液析出的固体多,所以最终两溶液质量不相等,错误。

10.D【解析】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并有气体放出,盐酸消耗完后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曲线最高点说明氯化钙反应完全。

A项,OE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2NaCl+H2O +CO2↑,正确;B项,PF段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B正确;C项,G点加入的碳酸钠是过量的,所以溶液的pH>7,正确;D项,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