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综述

合集下载

白蛋白

白蛋白
卵白蛋白包括卵清蛋白和伴清蛋白,主要从卵白中提取。 乳白蛋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牛、山羊、骆驼、马、荷兰猪和兔等)和人 的乳汁中是由乳腺腺泡上皮合成的特殊蛋白质。 麦清蛋白和豆白蛋白等统称为植物性白蛋白,从植物种子中提取。 血清白蛋白主要来源于动物血液。
二、白蛋白的来源
பைடு நூலகம்
白蛋白的提取工艺
动植物组织或 细胞,细菌细 胞裂解破碎
色;碳原子-灰色。
重叠人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十四 酸复合物的结构显示脂肪酸结合显著地
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
为什么白蛋白可以作为许多药物的载体?
其机理何在?
①它是内源性物质,不会产生毒性或免疫反应。 ②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③白蛋白独特的空间结构可增加难溶性药物在血浆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药物毒 性,且对于易氧化药物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Ⅰ、化学键偶联: 白蛋白具有很多活性氨基、羧基,应用白蛋白表面的活性基团与药物偶联,在体内酶的作用下
链接的化学键缓慢断裂,可以实现缓释、提高药物溶解性、靶向等目的。
以表面活性氨基可供结构修饰做较为详细的介绍:
ⅰ.共价偶联改变表面性质(如PEG修饰提高亲水性,避开巨噬细胞的吞噬) ⅱ.结合细胞特异性受体(如半乳糖化修饰提高肝靶向性) ⅲ.叶酸修饰(提高对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的靶向性) ⅳ.免疫抗体欧联(抗体-抗原介导系统) ⅴ.磁性化 等措施实现药物的主动靶向性。
• 优势:避免原药不良反应;快速靶向到靶点,起作用。
五、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的优缺点
• Fiehn等人通过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arthritis,CIA)的小鼠模型研究了MTX与 MTX-HSA的疗效。结果表明,两者如要达到相同的疗效,MTX-HSA的给药量仅为MTX的 20%,且在治疗后期,仅MTX-HSA组显示有效。

常用白蛋白

常用白蛋白

常用白蛋白常用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它在人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功能。

本文将从结构、功能和应用等方面介绍常用白蛋白。

一、结构常用白蛋白是一种球状蛋白质,由单一的多肽链组成,分子量约为66-69千道尔顿。

它由5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常用白蛋白的结构是非常稳定的,能够在各种条件下保持其功能和形态的完整性。

二、功能1. 载体功能:常用白蛋白在体内起着重要的运输和传递功能。

它能够与多种物质结合,如药物、激素、脂质等,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2. 维持渗透压:常用白蛋白能够维持正常的渗透压,防止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导致水分从血管内渗透到组织间隙,保持血液循环的稳定性。

3. 缓冲作用:常用白蛋白在体液中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能够稳定细胞内外的pH值,维持酸碱平衡。

4. 免疫调节:常用白蛋白可以激活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5. 抗氧化作用:常用白蛋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三、应用1. 药物运载:常用白蛋白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将药物包裹在其内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2. 临床治疗:常用白蛋白可以用于临床上的补充治疗,例如在肝功能不全、创伤、烧伤等疾病中,通过输注常用白蛋白来补充蛋白质和调节体液平衡。

3. 生物工程:常用白蛋白也被广泛用于生物工程领域,例如制备生物材料、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分离技术等。

总结:常用白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具有多种功能和应用。

它不仅能够在体内起到运输和传递的作用,还能维持渗透压、缓冲作用、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功能。

在临床上,常用白蛋白可以用于药物运载和临床治疗,同时在生物工程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常用白蛋白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结构和功能,为其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白蛋白名词解释

白蛋白名词解释

白蛋白名词解释
白蛋白( Albumin)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它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约占血浆总蛋白的(50%。

白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同时还具有运输营养物质、药物和代谢产物的作用。

白蛋白的分子量约为(66(kDa,由(5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它的分子结构呈心形,具有多个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和β-折叠。

白蛋白的分子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这使得它能够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如药物、金属离子和胆红素等。

白蛋白的合成和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营养状况、肝脏功能和激素水平等。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每天合成约(120-150(g(的白蛋白,以维持血浆中白蛋白的浓度。

当肝脏功能受损或营养不良时,白蛋白的合成会减少,导致血浆中白蛋白浓度降低,出现低蛋白血症。

白蛋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

此外,白蛋白还被用于制备疫苗、药物载体和生物材料等领域。

总之,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质,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白蛋白百科

白蛋白百科
关于白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滤过情况,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其量甚 微,约为血浆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计算每天从肾小球滤过液中排出 的白蛋白即可达 3.6g,为终尿中蛋白质排出量的 30—40倍,可见滤液 中多数白蛋白是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 白蛋白溶于水且遇热凝固的一种球形单纯蛋白。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 几乎存在于所有动植物中,如卵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乳白蛋白、肌 白蛋白、麦白蛋白、豆白蛋白等都属于此类。常用作培养基成分,也 可用于人造香肠、汤品和炖品中作粘结剂。



白蛋白偏高见于血液浓缩而导致的相对性增高,比如
严重的脱水和休克,严重的烧伤、肾脏疾病、大量出血等。

此外白蛋白偏高也可受到高热时急剧失水也可导致血清中白蛋白浓度增高,从而 引起白蛋白偏高。
肝功能检查时白蛋白的含量超过白蛋白正常值范围时,常见于血液浓 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 皮质功能降低减低症。
Encyclopedias of albumin

Contents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albumin,alb )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 的半衰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 的 40%—60%。其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 血浆中白蛋白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 含有微量的白蛋白。


白蛋白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一旦白蛋白含量偏低, 就会出现水肿。
肝功能检查时白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范围时,常见于肝硬化合并腹水 及其他肝功能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营养不良、 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出血肾病综合征等。当白蛋白降低至 25g/L以下,易产生腹水。

白蛋白和生理作用

白蛋白和生理作用

白蛋白和生理作用白蛋白,又称血清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水溶性蛋白质,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本文将探讨白蛋白的生理作用及其在人体内的功能。

白蛋白的结构和合成白蛋白是一种具有高度结构稳定性的蛋白质,它由单一的多聚体蛋白质构成,分子重量为66.5 kDa,具有三个构象状态:牵张态、原位态和弛缓态。

白蛋白具有较高的电泳迁移率,具有最高电泳迁移率的蛋白质之一。

它的结构主要由alpha-螺旋和beta-折叠构成,有三个注重缺氧的位点,这些位点很容易将过量的氧分配给其他细胞。

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通常以每秒生产2~3毫克的速度合成。

它可以在血液中以一定的速率稳定存在,同时还可以通过肝脏重新摄取,使失活的白蛋白被分解和再利用,从而减少了血浆蛋白的消耗。

白蛋白的生理作用白蛋白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维持血容量白蛋白对于维持血容量非常重要,它在胶体渗透压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

当血液中存在较多的白蛋白时,可以增加血液中的胶体渗透压,从而防止液体进入血管外,改善组织的缺血状态,增强组织的供氧能力。

2. 运输半胱氨酸和其他营养物质白蛋白具有高亲和性,可以与人体内其他重要的营养物质结合,从而使它们更容易被运输到身体需要的部位。

其中半胱氨酸是最常见的人体内共同存在的天然氨基酸,对于防止人体老化和代谢都有极为重要的贡献。

3. 缓冲作用白蛋白可以缓冲酸碱平衡,防止血液过酸或过碱,破坏酶的活性,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环境。

4. 转运药物白蛋白可以结合某些药物,使它们更容易被转运到人体需要的部位。

目前,许多药物均通过注入白蛋白注射液进行转运,为人们生病带来方便。

5. 预测透析通量白蛋白的浓度可以作为透析的参考标准,大多数的患者可以维持正常的白蛋白水平,其在透析中的用量可以预测透析通量,帮助医生进行更加准确的透析计划。

6. 降低炎症反应白蛋白可以对机体的炎症反应起到缓解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白蛋白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信号传导途径,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降低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从而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人血白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人血白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人血白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人血白蛋白是一种在人体血浆中广泛存在的重要蛋白质。

它由肝脏合成,并且在许多生理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

人血白蛋白具有许多特殊的生化特性,使得它成为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

首先,人血白蛋白在体内具有维持渗透压平衡的重要功能。

血浆中的白蛋白通过与水分子结合形成解离态与结合态,因此能够吸引水分子并维持血浆的渗透压。

这种渗透压平衡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它确保了细胞内外的水分子在适当的平衡状态下,以维持细胞内离子浓度和营养物质的传输。

其次,人血白蛋白还具有携带和输送重要物质的功能。

白蛋白分子表面存在许多结合位点,能够结合和运输各种物质,例如脂肪酸、药物、激素和金属离子等。

这种特性使得白蛋白成为营养物质和药物在体内传输的重要载体之一。

它能够与这些物质结合并保护它们不被降解,从而确保它们能够在体内到达目标组织和细胞。

此外,人血白蛋白还参与了免疫和炎症调节过程。

它具有抗氧化和解毒作用,能够中和自由基并清除有害物质。

同时,它还能够调节炎症反应并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

这些功能使得白蛋白在维持机体免疫和抵抗疾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人血白蛋白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它通过维持渗透压平衡、携带和输送物质以及参与免疫和炎症调节等方式,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正常功能的进行。

因此,对人血白蛋白的研究和了解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清晰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展开对人血白蛋白主要生理功能的介绍和讨论。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其中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的介绍。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人血白蛋白这一生物学分子的基本信息,并指出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的介绍将列举本文的各个部分及其主要内容,以帮助读者把握全文的逻辑顺序。

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标,即深入探讨人血白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

白蛋白的种类

白蛋白的种类

白蛋白的种类白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血液中。

它具有许多种类,每一种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白蛋白种类的简要介绍。

1. 人类白蛋白:人类白蛋白是最常见的一种白蛋白,也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类型。

它是由一种叫做白蛋白基因的蛋白质编码,主要存在于人体血液和组织液中。

人类白蛋白在调节渗透压、维持血液稀释度和运输营养物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动物白蛋白:除了人类之外,动物也含有一些特殊种类的白蛋白。

比如,牛血清白蛋白是从牛血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质,被广泛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应用中。

马血清白蛋白也是类似的一种动物白蛋白,在研究和制备免疫相关产品时也经常使用。

3. 衍生白蛋白:衍生白蛋白是通过对已有白蛋白进行改造或变异产生的新型蛋白质。

这些衍生白蛋白根据其功能和特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白蛋白衍生物alpha-fetoprotein是一种胚胎时期存在的蛋白质,广泛应用于肝癌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而白蛋白变体recombinant human albumin则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型白蛋白,用于某些临床治疗和药物制剂中。

4. 工业白蛋白:除了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白蛋白在工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鸡蛋白蛋白是一种常用的工业白蛋白,被用于食品加工、制浆造纸和纺织等工业生产中的胶黏剂、乳化剂和稳定剂。

除此之外,蛋白质工程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改造或合成蛋白质的方式来制备更多种类和更具特殊功能的工业白蛋白。

5. 蛋白磁珠:白蛋白磁珠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质分离材料,它是通过将铁磁性纳米颗粒与白蛋白结合而成。

这种磁珠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能和高效的分离能力,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白蛋白磁珠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寻找新型疾病标志物、制备蛋白质药物等。

总之,白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类型和功能。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白蛋白的理解和利用将会越来越深入,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新型白蛋白的出现。

白蛋白综述

白蛋白综述

题目白蛋白的的制备及应用系别动物医学系专业动物药学2班年级2012级学号*************** 姓名甘存思成绩2014年12月8日白蛋白的制备及应用甘存思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 402460摘要:本文综述了白蛋白的理化性质,白蛋白的制备及应用,介绍了白蛋白在医学、药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字:白蛋白,理化性质,制备工艺,应用白蛋白(又称清蛋白,albumin,Alb)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

其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血浆中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1]。

白蛋白的分子结构已于1975年阐明,为含585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66458,分子中含17个二硫键,不含有糖的组分。

1.白蛋白的性质1.1溶解性可溶于水、稀酸、稀碱、稀盐和半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中。

1.2 稳定性对酸较稳定。

受热后可聚合变性,但仍较其他血浆蛋白质耐热,蛋白质的浓度大时热稳定性小。

氯化钠或脂肪酸盐可提高白蛋白的热稳定性。

利用这种性质,可使白蛋白与其他蛋白质分离。

1.3其他沉降系数(S20W)为4.6,电泳迁移率为5.92。

一般在60%的硫酸铵饱和度时析出沉淀。

1.4在体液pH7.4的环境中,白蛋白为负离子,每分子可以带有200个以上负电荷。

它是血浆中很主要的载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可以通过与白蛋白的结合而被运输。

这些物质包括胆红素、长链脂肪酸(每分子可以结合4-6个分子)、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如Cu2+、Ni2+、Ca2+)药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等)。

1.5目前从人血浆中分离的白蛋白有两种制品:一种是从健康人血浆中分离制得的,称人血白蛋白。

另一种是从健康产妇胎盘血中分离制得,称胎盘血白蛋白。

从动物血浆制备的白蛋白,称动物血白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高* 成都医学院2013级药学本科二班学号:1324300099怎么面对血浆白蛋白摘要:白蛋白(albumin,Alb)在临床上有广泛使用,同时也存在使用误区,它一直备受争议,本文是国内外专家的研究基础上我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白蛋白误区争议How to treat albuminAbstract: albumin (Alb) in clinical widely used, there is also the use of misunderstanding, it has been controversial,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ba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on my own vie ws. Keywords: albumin Mistakes dispute1.白蛋白是什么白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细胞或体液中的一类单纯蛋白质的总称。

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约45g/L,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1]。

人血白蛋白(human albumin solution,HAS) 是含585 个氨基酸非糖化单链结构的心型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约 66 500,在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的水分动态平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白蛋白的药理作用为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小分子物质及解毒等作用[2] 。

2.人体白蛋白的来源分为外源性白蛋白和内源性白蛋白。

肝脏是人类血浆白蛋白的主要合成场所,是内源性白蛋白的产生地。

一般情况下分解和合成保持平衡,,肝脏每天合成12g白蛋白,占肝脏分泌蛋白的50%。

目前我国临床临床所用外源性输注的白蛋白主要是血液制品产品,少有基因工程合成的白蛋白。

3.白蛋白的代谢白蛋白(albumin,Alb)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血浆中白蛋白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

白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滤过情况,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其量甚微,约为血浆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计算每天从肾小球滤过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即可达3.6g,为终尿中蛋白质排出量的30-40倍,可见滤过液中多数白蛋白是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

白蛋白在人体内的天然半衰期为15-20天。

热量和蛋白质缺乏可加速白蛋白分解;在应激、外伤活感染期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很快下降,可能与白蛋白在血管内再分布、合成减少、分解增加等有关[3]。

4.白蛋白的适应症维持人体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COP):白蛋白占全部血浆的50%以上,且白蛋白分子较小有效渗透颗粒多,因此是维持渗透压的主要因素。

人体COP主要靠白蛋白,约占80%的作用。

当肝硬化和肾病时,可致低蛋白血症、水肿,外源性白蛋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4.1扩容:对各种原因所致低血容量患者(手术失血、创伤等或感染)输注白蛋白后可使3.5倍体积的水分吸收入血液循环,不可否认的是白蛋白是一种极好的血容量扩张剂。

4.2结合小分子物质结合胆红素、游离脂肪酸、阴离子、阳离子、活性物质和有毒物质,还可清除自由基结合胆红素、游离脂肪酸、阴离子、阳离子、活性物质和有毒物质,还可清除自由基,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当与白蛋白结合时,可以不表现其活性,而视为其储存形式,由于这种结合的可逆性和处于动态平衡,因此在调节这些激素和药物的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

白蛋白能与许多物质可逆性结合,能运输许多性能不同的物质并能结合有毒物质,运输至解毒器官,然后排出体外[4]。

4.3新进展人血清白蛋白还是理想的药物载体.作为延长药物半衰期的新技术,白蛋白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蛋白质工程技术,通过共价偶联、非共价偶联、纳米包裹和融合蛋白的方式可实现白蛋白与药物分子的偶联,使药物分子的药代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随着白蛋白和相关受体蛋白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基于结构的白蛋白融合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白蛋白融合技术在长效药物开发中的应用[5]。

5.使用误区误区一:白蛋白作为营养制剂。

近些天,在很多考生家长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人血白蛋白可以补充营养,提高智力,增强免疫力。

于是,宁可信其有的家长们四处打听,争相购买白蛋白,希望它能提高孩子的聪明度,为高考更添些把握。

其实,父母们的做法不但帮不了孩子,甚至还可能害了孩子。

白蛋白的半衰期长达16-21天,其输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分解为游离的氨基酸后,才能合成机体自身需要的蛋白质,同时,当日输入的白蛋白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

输注外源性白蛋白会抑制肝脏内源性白蛋白的合成,因此白蛋白并不适合于作为营养制剂[6];此时盲目地给正常人输注白蛋白,可能会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促进自身白蛋白的分解。

还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人血白蛋白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样反应、热原样反应、精神障碍、肾功能损害、喉头水肿、消化道出血、腮腺肿大等[7]。

误区二:纠正低白蛋白血症缺什么补什么,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然而有资料显示当机体白蛋白下降时,白蛋白的分解代谢会降低。

此时血液中极少量白蛋白半衰期从19 d 延长到38 d 。

有趣的是,如果给予外源性白蛋白,则白蛋白的降解速度恢复正常。

这时,其他蛋白的增加可能代偿了内源性白蛋白的缺乏,也就是说白蛋白水平降低时,机体有良好的耐受性。

因此,纠正低蛋白血症是否一定要输注白蛋白,到什么时候才应该输注白蛋白,应该输注多少,还需要严谨的实验加以证明。

误区三:提高机体免疫力由于人们普遍认为白蛋白很有营养,所以临床上应用白蛋白作为“强身剂”,用于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危重患者及术后患者。

但有文献指出,健康人群使用后,不但不能增强体力、改善记忆,反而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8]。

误区四:促进伤口愈合白蛋白不是伤口愈合的关键成分。

参与创伤修复的主要因素是:内因:1,细胞(PMN、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2,生长因子(IGF-1、TGF等); 3,纤维连接蛋白4,胶原合成,瘢痕形成,全身营养状态。

外因:精湛的手术技巧,无张力缝合(吻合),良好的微循环,充分的组织氧供。

偱证医学研究表明,尽管输注白蛋白可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但并没有改善病人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也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改善临床预后。

所以血浆白蛋白水平并不是伤口愈合的影响因素[9]。

6.白蛋白的争议白蛋白制品都经过加热处理灭活病毒,因而临床上应用较为安全,但同时白蛋白价格昂贵、有副作用而且在某些临床情况下疗效不佳,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对白蛋白的应用重新审视。

6.1 Foley 的实验1990年Foley等首先对此提出了质疑:Foley等[10]将40例低白蛋白血症(<25 g/L)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在常规治疗之外,治疗组给予25%白蛋白并保持血清白蛋白>25 g/L,而对照组则仅予以常规治疗。

结果提示:无论是病死率、住院日、ICU停留日还是机械通气时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

6.2 1998 年的实验1998年7月Cochrane协作网创伤协作组做了输注白蛋白对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影响的研究并在BMJ上发表了题为<<危重患者接受人体白蛋白: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Meta-anaysis: the efficacy of Albumin(Br Med J 317: 235-240, 1998)”文章。

这篇文章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1,没有证据证明白蛋白可以降低低血容量、烧伤和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死亡率; 2,强烈暗示给危重病人使用白蛋白可能会增加死亡率; 3,多位评论员置疑白蛋白的输注;4,甚至有评论建议放弃白蛋白的使用,除非用于临床研究;5,文章发表后在英国国内和国际引起强烈的反响,同时也催生更多进一步研究;6.3 白蛋白与死亡危险降低相关美国红十字会支持的另一个基于RCT的系统评价在Ann Intern Med上发表。

研究指出:白蛋白治疗并不增加死亡风险并且与死亡危险降低有关。

2004年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白蛋白和生理盐水在容量复苏中的比较研究(SAFE)”,它触及到了重症监护治疗中最基本也是最具争议的问题。

这项主要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完成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包括16个ICU的6997例患者。

在为期28天的时间里,3500例患者接受生理盐水治疗,3497例患者接受4%白蛋白治疗,两组患者的基本背景相似。

在白蛋白组与盐水组的病死率没有差别[11];在两组中有新出现的单个器官和多器官衰竭的患者数是相似的;两组ICU住院时间没有显著差异;机械通气时间相近;肾脏替代治疗时间方面的比较也没有显著差异。

根据不同基础病症亚组进一步观察提示,在生理盐水组创伤患者似乎病死率稍低,而在严重感染患者中则倾向于白蛋白组有较低的病死率。

这些实验结果让人深思,到底该不该使用白蛋白呢?我的答案是:应该合理规范的使用,可以参照美国的《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科学合理的使用白蛋白。

7.总结:目前阶段来看,白蛋白在临床上不可或缺,我国目前白蛋白资源缺乏,临床工作者应该规范白蛋白的使用,改进健康观念,节约卫生资源。

同时,设计更多严谨、科学的实验证明白蛋白在某些症状上是否真实有效,加大血浆白蛋白替代物或相关产品的研发,开发新药,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1] 马海燕,王世聪,郄正刚, 重组人血白蛋白在药用辅料中的应用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Vol.27No.10[2] 杨敏,宁红,叶琳燕,饶友义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合理应用中国药业 Vol. 23,No. 6,March 20,2014[3] 陈骥孙小聪黄河严重脓毒症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相关因素研究·临床研究 2012年4月第50卷第11期 [4] 张敏人血浆白蛋白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1;33(1)[5] 郑炜,李杰人血清白蛋白融合技术研究进展长沙大学学报 2 0 1 3 年 9 月第 27 卷第 5 期 [6] 孙世光,余明莲,王建民,张国辉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误区及其对策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9年04月第25卷第4期[7] 赵喜荣, 郑永刚, 郝晓菁人血白蛋白的不良反应及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7 年第 1 期 [8] 吴国豪.白蛋白临床不合理应用及其使用指征 [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4):261-263. [9] 常花蕾,史涛人血白蛋白临床不合理应用及改进措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4年2月第11卷第1期[10] Foley EF. Borlase BC .Dzik WH. et al.Albumin supplement-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A prospec tive, randomized trial [J] Arch Surg , 1990 125(6):739742[11]Finfer S, Belomo R, Boyce N, et al.A comparison of albumin and saline for fluid resuscitatio 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NEngl J Med, 2004, 350 (22): 2247-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