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玲玲的画
25.玲玲的画 教案

25.玲玲的画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法: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生字的特点,再经过思考、讨论、读文等掌握本课的重难点。
学法:反复读课文,在文中识字。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
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
(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ɡ”,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ɡ”,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三、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
(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议。
四、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1.抄写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2.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5.玲玲的画

Zāng
弄脏
肮脏
Zàng
心脏
内脏
A、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
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B、“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 爸爸又在催她了。 C、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 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 来。
D、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
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 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 事。
名人名言: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 个力量无边的人。 ----(法 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 就向别人伸手。 ----(美 爱因斯坦)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 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 玲 哇地哭了起来 。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 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针对这件事是怎么教育 玲玲的呢?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 “看到了吧,孩子。好多 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 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 往能变成好事。”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 到了吧,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 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 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我会连
满意地 仔细地
兴奋地
观察 奔跑
端详
愉快的 灵巧的
亲切的
话语 双手
节日
②
③
①
再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 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 画 弄脏了 爸爸 ____,一不小心________ 。在 ___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 画了一只小花狗 地方___ ____________。在第 得了一等奖 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__ _____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仔细的近义词: 认真 细心 反义词: 马虎 粗心
《玲玲的画》课件1

‹页脚›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 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页脚›
小结: 生活中有些事情真有意思! 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 好事。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 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 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页脚›
拓展延伸
这样的事你也遇到过吗? 你是怎么做的?
‹页脚›
会写的字
玲
糟
‹页脚›
‹页脚›
怎么了,孩子?
我的画弄脏了,另 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页脚›
别哭,孩子。在这儿画 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页脚›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 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 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页脚›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页脚›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 用笔画出来。
‹页脚›
玲玲,时间不早了, 快去睡吧!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页脚›
玲玲满意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详着自己 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 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页脚›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 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收拾一下就去 睡。”
嗨,小朋友们好, 我叫玲玲!
‹页脚›
25 玲 玲 的 画
‹页脚›
lí ng 玲玲
jiǎng 评奖
xiáng 端详 一幅画
cuī bā 催人 叭的一下
fú
zāng jīn 弄脏 动脑筋
‹页脚›
玲玲 评奖
端详 催人
一幅画 叭的一下 动脑筋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
《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内容浅显,一读就懂。
但现在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就退缩了,只知道大哭大叫,或去求助爸爸、妈妈、他人,不知道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
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在生活中也会遇见这样的事或类似的事情,希望他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有所启发。
教学策略: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
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幅、奖、催、叭、脏、筋”8个生字,正确书写“肯、脑、筋”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1.认识“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肯、脑、筋”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ppt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了解第七单元的单元目标。
二年级《玲玲的画》课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玲玲的画》课文原文
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着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以下就去睡。
”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防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25《玲玲的画》教案

25《玲玲的画》教案教案:25《玲玲的画》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章节:第三单元第25课《玲玲的画》内容:课文阅读与理解,生字词学习,语法点掌握,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玲玲的画所传达的寓意,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玲玲的画所传达的寓意,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生字词卡片。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展示玲玲的画,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画的寓意。
2. 课文阅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通过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4. 语法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5. 文化背景知识:讲解玲玲的画背后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6. 课堂练习: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课文《玲玲的画》生字词:玲玲、画、寓意、审美、语法、文化背景教学重点:课文理解、生字词掌握、朗读练习教学难点:寓意理解、文化背景知识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玲玲的画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找一幅画,分析其寓意,并和家人或朋友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否能够理解玲玲的画所传达的寓意,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画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5.玲玲的画教 案

学生读课文
2、学生自学生字,
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学生相互评议、交流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学生读字、词,书写,同桌互相纠正。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过关展示案
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词语对对碰。(给句子中加点的词换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2.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地端详()地趴着()地思考()地欢呼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钟素欣
审核人
钟素欣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
序号
学习内容
21《玲玲的画》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
词语解释:
端详:仔细地看。
仔细;细心
分角色朗读,
学生说感悟
学生观察书写。
3.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画。()
4.玲玲满意地笑了。()
二、句子加工厂。
1.懒洋洋小花狗楼梯上地趴在(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2.玲玲把画笔收拾好了。(改成被字句)
25《玲玲的画》教案

25《玲玲的画》教案一、教学内容《玲玲的画》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涉及描述玲玲在绘画过程中的观察、想象和创造。
章节重点在于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创作的过程,理解通过观察和想象可以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够运用到日常会话中。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想象,学生能够创作出自己的绘画作品,提升表达和创造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中抽象概念的理解,如“观察”、“想象”等。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学习绘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将想象和观察结合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玲玲的画》故事课件,绘画材料。
学具:彩色笔、画纸,以及用于观察的简单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孩子的画作,引发学生对绘画的思考,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内容学习:a. 朗读故事,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玲玲是如何画画的。
b. 讲解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成语,确保学生理解其意义。
c. 分析故事中玲玲绘画的过程,讨论观察和想象在绘画中的作用。
3. 实践活动:a.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或物品,闭上眼睛想象并描述。
b. 学生根据观察和想象,动手绘制自己的画。
4. 例题讲解: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讲解其观察和想象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画作。
六、板书设计1. 《玲玲的画》2. 关键词:观察、想象、创造、绘画3. 玲玲绘画步骤图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要求:作品需体现观察细节和创意想象,颜色搭配合理,构图均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对绘画方法的掌握。
2. 拓展延伸:a. 邀请美术老师进行跨学科教学,深入讲解绘画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玲玲的画
学习目标
⒈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⒊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⒈谈话激趣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
(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⒉齐读课题: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自主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识字
⑴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⑶交流识记方法。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⒈组内读文,互评互纠
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⒉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⒊集体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⒋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
(好事)
⒌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写正确
“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
“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⒉写美观
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
“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
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
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
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⒈认读生字
⒉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⒈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⒉解决问题: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⑵交流:读出相关的句子。
①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②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③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师:爸爸最后说的话是从玲玲改画这件事引发出来的感想,是课文的中心句,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
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情,
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
注意这里的“坏事”是泛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
⑶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⑷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⒈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⒉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师: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四、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⒈词语积累。
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懒洋洋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地说
满意地笑了懒洋洋地趴
⒉对课后练习“读读抄抄”的句子,要读熟,再认认真真抄下来。
五、板书设计
坏事变成好事
肯动脑
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可能办成的事能办成
附:词语
端详—仔细地看
收拾—整理
懒洋洋(lǎnyānɡyānɡ)—没精打采的样子。
脑筋—指思考、记忆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