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1汇编

合集下载

《乡愁》全文与赏析

《乡愁》全文与赏析

《乡愁》全文与赏析《乡愁》全文与赏析《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乡愁》全文与赏析。

原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品品析: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

一起来回味品读诗歌的语言美。

《乡愁》一诗语言的质朴之美在于如同口语,富于生活气息;典雅之美又在于精丽,富有独特的韵味,是经过锤炼加工的。

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2、名词的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3、数量词的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4、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方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6、另外,“乡愁是……”这一句式又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赏析:《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

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

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

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

余光中《乡愁》原文以及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以及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以及赏析余光中《乡愁》原文以及赏析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余光中《乡愁》原文以及赏析篇1——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赏析1、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乡愁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前三个小节为最后一个小节做铺垫。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感受: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落叶归根情结。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

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

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和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

《乡愁》原文与赏析

《乡愁》原文与赏析

《乡愁》原文与赏析《乡愁》原文与赏析《乡愁》虽是用白话写的,却有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乡愁》原文与赏析,希望有所帮助!《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赏析1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

一起来回味品读诗歌的语言美。

《乡愁》一诗语言的质朴之美在于如同口语,富于生活气息;典雅之美又在于精丽,富有独特的韵味,是经过锤炼加工的。

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2、名词的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3、数量词的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4、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方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6、另外,“乡愁是……”这一句式又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赏析2《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

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

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

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 余光中《乡愁》道出了多少华人的心声以及愿望。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余光中《乡愁》原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一 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

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关于余光中《乡愁》鉴赏,至今都还有人在细细品味和理解。

我们会慢慢的懂得乡愁是一本历史的巨著,它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沙漠甘泉,也给人间的旅人浇灌上心智的露水。

寄愿乡愁伴随人类思想者的新生而在精神的坟冢中重新复苏,不要再让我们人类丢失为数不多的几亩梦田。

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

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 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

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A、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

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B、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C、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

在许多古典诗歌中,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乡愁》是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乡愁四韵》《罗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风抒发乡愁的经典之作。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首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色;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用的表达手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复印余光中《乡愁》手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

(手迹和照片见百花文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书前照片页)印发本课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PPT投影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

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明确:这首诗一共4小节,共16行。

外观布局排列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

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用押韵的方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一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教师带领学生勾画诗歌每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明确:这首诗音律上的特点是回环往复。

正因如此,读起来有一种回环上升、层层推进、和谐悦耳、一唱三叹的音韵美感。

学生再读。

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_余光中《乡愁》原文

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_余光中《乡愁》原文

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_余光中《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于年4月22日上午,在福建泉州出席华光学院新校区“文化名人村”奠基仪式,在致词时则表示,自己的《乡愁》传颂海峡两岸,很高兴。

有人反问他,如果存有第五段必须怎么写下呢?他便在现场为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乡愁》缔造第五段:未来乡愁就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去那头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是台湾“乡愁”诗的典型的代表,他的《乡愁》是一首蕴含深刻、脍炙人口的诗,写出了台湾人民与大陆血肉相联的关系和思念家乡而产生心头的楚痛,传达出台湾亲人盼望祖国和平统一的迫切心情。

余光中新写的《乡愁》诗第五段,表达出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盼望祖国统一的美好前程。

余光中祖籍福建,长大在南京,母亲的故乡在常州,这三地都就是他的故乡。

余光中年随父母返回大陆,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深造,先后在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大学任教。

余光中出版诗集、散文等40余种,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

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余光中对故乡怀着浓厚的感情。

至台湾后经常想念故乡,正像鲁迅诗中写下的“梦魂常向故乡驰”。

他说道:“从21岁负笈飘泊台岛,至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至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就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谈及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他深情地说道,“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必须就是对包含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留恋。

”余光中在上世纪50年代赴美留学,但在那里,他始终是“无根的过客”。

余光中身居异国他乡,内心引发不可名状的压抑感和对祖国依依的留恋。

他在《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一文中深情地说道:“我也曾就是浪子,也曾誓言不要我爱你中国的海岸,但是现在我怀乡了,我已经启程东抵,虽然金足草中国的海岸。

余光中《乡愁》全诗 及赏析

余光中《乡愁》全诗 及赏析

余光中《乡愁》全诗及赏析乡愁作者: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品赏析】余光中是知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

他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从十岁开始,在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学习生活。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

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全诗共四节。

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四个意象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

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简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

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阊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

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和无尽的相思。

《乡愁》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

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

《乡愁》全文与赏析

《乡愁》全文与赏析

《乡愁》全文与赏析《乡愁》全文与赏析《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乡愁》全文与赏析。

原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品品析: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

一起来回味品读诗歌的语言美。

《乡愁》一诗语言的质朴之美在于如同口语,富于生活气息;典雅之美又在于精丽,富有独特的韵味,是经过锤炼加工的。

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2、名词的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3、数量词的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4、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方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6、另外,“乡愁是……”这一句式又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赏析:《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

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

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

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邮票”
“邮票”是书信往来的结果,它凝聚 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它象征着作者少 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 儿子想念母亲。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 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 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2020/10/23
17
“船票”
“船票”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它凝结
着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它象征着作
余光中
2020/10/23
1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 古今中外的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 话题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2020/10/23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李白)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四个人生阶段。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2020/10/23
15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个人思乡之情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逐层 推进
后来 ——坟墓——母子死别 家国之思
现在 ——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
2020/10/23
托物言志
16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8
A 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外出求学的少年
思念起母亲,但是路途遥远隔着万水千山不能
回到她的身边。只有在昏黄的灯下把这份依恋
和思念倾注在信笺间,再小心翼翼地贴上这小
小的邮票。因为只有它可让自己的心儿飞越万
水千山。李白是“我寄愁心于明月”,小作者
只能“唯寄愁心于邮票”。他仿佛又想到离家
船中,他不由想起家中操劳家务的新娘,美丽贤
惠的她一定在计算着他的归期,想起上次离家时,
她无限牵挂的含泪双眼,充满着无尽的牵挂,虽
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如
能长相厮守又该是多么的幸福,可是生活却使我
们分隔,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可又想到
即将见面,那时“共剪西窗烛”,再话两地相思
情,又是多么的温馨。一丝淡淡的喜悦又袭上心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2020/10/23
6
后来啊 (“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
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重读矮矮)
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
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
(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重读“浅浅”)
我/在这头
一,但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大陆一定会统一!正如
雪莱所说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到那
时,两岸骨肉团圆,让那喜悦的泪水肆意奔流
“顿做倾盆雨吧”!所以海峡浅浅,悲怆深深。
2020/10/23
12
课堂讨论:
在诗人漫长的一生历程中,那对故乡的绵绵 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 息不已,这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玉苦瓜》 、《灵河》、《石室
之死》等。
2020/10/23
4
听诵读,注意: ①读出节奏; ②读出重音; ③读出感情。
2020/10/23
5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重读“小小”)
我/在这头
(重读“这”,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 (重读“那”,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重读窄窄)
坟前! 冰冷的雨水就是他的泪水! 凄厉的秋风就
是他的痛哭。谁又想到这一去就几十年!总算回来
了,却不见了母亲,生死两茫茫,天人永相隔。
后悔当时为何要离开母亲,内疚自己没有尽人之
子孝,哀悼母亲凄凉的一生,痛恨隔断天伦的无
情世事。这一切的一切只留下浓浓的悲哀。所以
坟墓矮矮,哀痛浓浓。
2020/10/23
11
D 作者已是人生的暮年,白发苍苍、老态龙钟
了!他站在高山向大陆眺望,耳边仿佛传来人的
呼唤!想渡,却被那浅浅的海峡所阻隔!它阻断了
多少亲人的团圆的梦想,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
天人永隔;这海峡的浩荡之水啊,怎比思乡之泪
的多、深、重!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旷古的
乡愁之泪啊!他还在想:现在还没有实现祖国的统
时妈妈送他到小村外,关心的话儿说不完,那
温馨的春风多像母亲慈祥的爱抚,那三春的阳
光多像母亲眷眷的爱心,那风中依依的柳条多
像母亲那不舍的深情。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
2020/10/23
9
B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人也不能尽年少,
诚如春去夏迎,少年成长为青年,在一个夏季的
中午,一位青年手持一张窄窄的船票挤在拥挤的
头,而这一切又离不开这张窄窄的船票。真是船
票窄窄,相思殷殷。
2020/10/23
10
C 作者历尽千辛万苦,归心似箭地回到了朝思
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听不见母亲慈爱的唤儿声,
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再也感受不到母亲
温情的摩挲了。含辛菇苦的母亲由于年老体衰,
由于念儿成疾已经长眠于地下了,那“矮矮的坟
墓”便是明证,作者在冷风苦雨中直挺挺地跪在
大陆/在//那头
(“那头”拖长音,
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2020/10/23
7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 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2020/10/23
愁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2020/10/23
3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 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从事诗 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 为 自己写作 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
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
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
家、优秀翻译家。著名文集有《白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 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 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
2020/10/23
13
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 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它们分别 表达了怎样的乡愁?(思想感情)
2020/10/23
14
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 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 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