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著名建筑解读

合集下载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1、1920年,勒柯布西耶创办杂志《新精神》。

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为现代建筑运动提供了一系列理论依据,表明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运动的到来。

城市集中主义者,拟建巴黎市中心区。

第一个几乎全部以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是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

其尺寸系统是根据“模数理论制定的。

2、法古斯工厂是格罗皮乌斯早期重要成就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是一个里程碑,被西方成为第一做真正的“现代建筑”。

3、格罗皮乌斯从美国的建造方法中得到启发,提出了改进住宅建设的建议。

远在1910年,就设想用预制构件解决经济住宅问题,这是对建筑工业化最早的探索。

4、包豪斯前身魏玛公立建筑学院。

5、1926年,密斯设计了德国共产党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采用立体主义的构图手法。

1926年,担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副主席,1927年在斯图加特魏森霍夫区住宅展览会规划主持。

30年后,巴特宁设计主持了国际住宅展览会。

6、阿尔托无疑是现在建筑最杰出与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派的理性和美国有机建筑的诗意,更有他独有的抒情,即对使用者在人情上的诚挚考虑。

普兰顿曾把他的作品称为是异质共存的建筑。

也有人把他称为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建筑的联系人。

7、巴西利亚的规划方案——科斯塔;城市中心的三权广场与总统府为尼迈耶。

巴西教育卫生部大厦——勒柯布西耶、尼迈耶。

8、前川国男的10层晴海公寓为日本住宅公团主板的东京港湾工业区住宅建设的著名实例。

丹下建三设计的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与纪念券门。

前川国男设计的京都文化会馆与东京文化纪念会馆。

林昌二设计的皇居旁大楼被认为是具有“战后日本现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建筑”。

9、战后城市重建,华沙模式——恢复以前的原样进行重建;鹿特丹模式,另起炉灶进行重建。

保护历史性城镇——威尼斯宪章。

世界近现代建筑风格

世界近现代建筑风格

布来顿的皇家别墅
英国国会大厦与大本钟 国会大厦的大厅
浪漫主义建筑
3.折衷主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美流行的一种创作思 潮。为了弥补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局限性, 主张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自由组合各种 样式,并没有固定的风格,讲究权衡的推敲,沉 醉于“纯形式”的美。也称为集仿主义。 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美国1893年芝加哥 的哥伦比亚博览会。
法国巴黎万神庙
法国巴黎凯旋门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
德国勃兰登堡门
柏林宫廷剧院
美国国会大厦
2.浪漫主义始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表现 分为两个阶段:
①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 调。 如: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来顿的皇家别墅。 ②后浪漫主义,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又叫哥特复兴。 如:英国国会大厦。
巴黎歌剧院 立面是晚期巴洛克风格,加上洛可可的装饰。
巴黎圣心教堂
曼彻斯特市政厅
圣吉尔斯教堂
(二)工业大生产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工程师成为新建筑 思潮的促进者。出现初期功能主义。
初期功能主义代表作品: 巴黎国立图书馆、水晶宫、埃菲尔铁塔、机械馆
三种新结构方法,材料成为推动现代建筑的动力。
水晶宫
水晶宫
1936年11月30日晚毁于火灾
水晶宫特点:
①新材料的大胆应用、②造价和时间的节省、③新奇简洁的造型,这些特点 后来都变成了现代建筑的核心。
2.埃菲尔铁塔——现代建筑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的一个宣言。
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艾菲尔铁塔,创 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的新纪录。由工程 师埃菲尔设计建造,采用高架铁结构,突破了古 代建筑高度;使用了新的设备水力升降机。新结 构和新设备体现了工业化初期大工业生产的强大 威力。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三大复古思潮(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1.古典复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1)古罗马:法、美;法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代表建筑有巴黎万神庙、星形广场凯旋门;美国国会大厦2)古希腊:英、德;代表建筑: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国家剧院2.浪漫主义(18世纪下—19世纪上)1)先浪漫主义(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在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甚或在园林中出现东方建筑小品;代表建筑:丘园、英国布莱顿皇家别墅2)后浪漫主义/哥特复兴(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建筑潮流的时期,以哥特风格为主;代表建筑:英国国会大厦3.折衷主义/集仿主义(19世纪上—20世纪初)1)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式样2)代表建筑: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1.探索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与革新建筑的设计理念,这是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领域的发展主题,最初以铁建筑拉开了序幕2.代表建筑:伦敦水晶宫、埃菲尔铁塔、机械馆●对新建筑的探求(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建筑创新活动的共同特征:1.手法趋向简洁,抽象造型;2.注重功能、经济性、工业化生产特征加强;3.探索解决机器化生产与艺术之间的矛盾。

1.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19世纪50年代)1)概述:●“以功能为中心”●1.使用地方建筑材料;●2.采用当地建筑方法;●3.尽量减少装饰,装饰与建筑环境统一。

●这一派的艺术家们否定机器制造的产品,认为其粗制滥造,也反对当时盛行的复古思潮,在建筑上不抄袭历史的样式,崇尚自然,提倡用“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形式,主张建筑表现材料的自然美2)代表建筑:●韦布的莫里斯红屋2.新艺术运动[法]/青年风格派[德](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1)概述:●其主要目标是解决建筑的装饰问题,在本质上是一场装饰运动●1.源于自然;2.崇尚曲线;3.善于使用铁构件2)代表人物及建筑:●维克多.霍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安东尼奥.高迪—米拉公寓、圣家族教堂。

近现代外国建筑史资料

近现代外国建筑史资料

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

代表人物有凡•德•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霍尔塔(Victor Horta)等。

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

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表现主义建筑:(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工艺美术运动:亦称手工艺运动。

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

在建筑上主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

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

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

代表作品是伯设计的“红屋”。

折中主义:折衷主义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总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

以法国最为典型。

代表作巴黎歌剧院。

顶峰巴黎的圣心教堂。

装饰就是罪恶:1908年阿道夫·路斯出版了一篇文章《装饰与罪恶》,明确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畴,主建筑以实用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对于路斯来说,建筑去除掉装饰,是其精神力量的象征。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文档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文档

外国近代建筑史一、近代建筑现象1.复古主义古典复兴希腊复兴:柏林宫廷剧院,柏林勃兰登堡门罗马复兴:雄狮凯旋门,巴黎万神庙,美国国会大厦浪漫主义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国家浪漫主义)曼切斯特市政厅折衷主义:巴黎歌剧院哥伦比亚博览会——折衷主义建筑的大检阅,使新建筑思潮受到打击。

贡献:说明现代建筑使十分必要的,要发展现代建筑必须树立一个靶子,先推翻复古主义。

2.初期功能主义背景: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工业大生产的发展,促使建筑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新的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施工方法出现。

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上能够比较自由,因而影响到形式上的变化。

能从功能出发,但是对功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代表作:帕克斯顿水晶宫新材料:铁,玻璃,木的运用新方式建造:模数制(以玻璃的尺寸)缺点:将铁作成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意义: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拉布鲁斯特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地面与隔墙全是铁架与玻璃制成,这样既可以解决采光又可以保证防火安全。

埃菲尔铁塔(328m):高架铁结构,突破古代建筑高度。

机械馆:四壁为大片玻璃,结构上首次使用了三铰拱的原理。

贡献:主张使用新材料新技术,让建筑师看到铁,玻璃在建筑中的作用示范,提倡了建筑要走工业化道路展示了建筑的出发点是功能这一基本原则。

二.前现代建筑活动1.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下半叶,在拉斯金的设计思想影响下,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由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莫里斯红屋: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

2.新艺术运动比利时霍尔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新艺术运动的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盛的草形状的曲线,凡是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装饰莫不如此,装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

十大特色民居介绍及图片

十大特色民居介绍及图片

NO.1福建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NO.2开平碉楼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中国近现代建筑赏析

中国近现代建筑赏析
第二节 近现代建筑赏析
1. 汇丰大楼
汇丰号称“从苏伊士运 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 究的建筑”, 建筑面积 23415平方米, 是远东最 大的银行建筑, 也是世 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 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 行大楼。至今依然被公 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 漂亮的建筑。
汇丰大楼是仿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1921年 开工, 1923年建成, 主立面成横5段, 竖3段 的格式, 2-4层中部为艾奥尼克立柱, 圆形穹 顶为铜框架结构。
表现了从折衷主义向现代式建筑过渡的特

4.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 大的政治家、伟大的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 山的陵墓及其附属纪 念建筑群。中山陵面 积共8万余平方米, 主 要建筑有牌坊、墓道、 陵门、石阶、碑亭、 祭堂和墓室等, 排列 在一条中轴线上, 体 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 风格。
当时, 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 墓设计方案。结果, 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 “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 从空中往下看, 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 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 半月 形广场是钟顶圆弧, 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 顶, 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8. 香山饭店
贝聿铭说: “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 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 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他还说“从香山饭 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香山饭店结合地形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 式的建筑, 将体积约15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 许多小块, 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 的目的, 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 室内室外都和 谐高雅。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 建筑产生了韵律。
3. 沙逊大厦
沙逊大厦(Sassoon House) 是英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 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40 万元, 在上海外滩20号(南京 路口)兴建的一幢10层大楼 (局部13层), 总高77米, 是 外滩最高的建筑物, 建筑面积 36317平方米, 由芝加哥学派 哥特式设计风格的建筑师设 计, 以一个海拔77米的绿色铜 护套屋顶为最大特色。外墙 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 由旋转 厅门而入, 大堂地面用乳白色 意大利大理石铺成, 顶端古铜 镂花吊灯, 豪华典雅, 有“远 东第一楼

国内外现代著名建筑赏析

国内外现代著名建筑赏析

国内外现代著名建筑赏析现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创意、创新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成为世界各地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文将带领您赏析国内外现代著名建筑,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一、国外现代著名建筑赏析1.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是法国的象征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建筑。

它由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1889年竣工。

埃菲尔铁塔高约33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和精湛的施工工艺,使其成为了现代建筑的典范。

2.美国的帝国大厦帝国大厦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是一座著名的摩天大楼。

它于1931年竣工,曾是世界第一高楼,保持了近40年的纪录。

帝国大厦以其典雅的装饰艺术风格和卓越的建筑技术,成为了美国现代建筑的代表。

3.沙特阿拉伯的麦加皇家钟楼麦加皇家钟楼位于沙特阿拉伯的圣城麦加,是世界最高的钟楼。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中的花朵,外观独特,充满现代感。

钟楼高约601米,是现代建筑技术的杰作。

二、国内现代著名建筑赏析1.上海的东方明珠东方明珠位于我国上海市,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它于1994年竣工,高约468米,是我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

东方明珠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灯笼”形象,融合了现代建筑风格,成为了上海乃至中国的建筑名片。

2.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体育场位于我国北京市,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外观呈鸟巢状,寓意着生命的摇篮。

鸟巢采用了大量的现代建筑技术和绿色建筑理念,成为了现代建筑的典范。

3.广州的小蛮腰广州塔位于我国广州市,因其独特的造型被誉为“小蛮腰”。

广州塔高约600米,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

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的“扭”文化,将现代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现了广州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风采。

总结:国内外现代著名建筑以其独特的创意、创新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成为了城市发展的见证。

这些建筑不仅是城市的名片,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清华大学吴焕加教授的《回顾20世纪的建筑》一文中用32个字所作的描述作为对上世纪建筑辉煌的概括:“推陈创新,全面跃进,百花争妍,百家争鸣;曲折演变,持续出新,同而求异,多而流行。

”建筑现代化发端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成熟及扩展。

尤应指出的是,20世纪有一批倡导改革的建筑师,屹立起无数建筑经典。

所以我们认为,创新与发展是20世纪建筑创作的主旋律,也应成为人类应特别把握并借鉴的建筑经典。

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它往往反映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及艺术品质,无论是科学与艺术结合好的,还是或科学或艺术的单体杰作,都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在清华大学吴焕加教授的《回顾20世纪的建筑》一文中用32个字所作的描述作为对上世纪建筑辉煌的概括:“推陈创新,全面跃进,百花争妍,百家争鸣;曲折演变,持续出新,同而求异,多而流行。

”下面针对近现代几个著名的建筑谈谈自己感想。

首先是英国的水晶宫,这是英国为了1851年在伦敦举行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而兴建的展览馆。

由于工业展览馆这种建筑类型以前从未有过,所以,英国特地在1850年举行了这一建筑的国际设计竞赛,以便寻找一个理想的建筑设计方案。

结果,欧洲各国建筑师送取了245个设计方案,结果无一被采纳。

原因是这建筑要求在一年内建成,而且需要有宽敞明亮的内部空间,以供展览工业产品之用,同时,又因展览会的会址定在伦敦的海德公园内。

公园内不可能永远保留这个建筑,要求这一建筑在展览会结束后能方便地拆迁。

对于这一建筑的这些功能要求,当时的建筑师们束手无策。

正当展览会准备者为此万分焦急的时候,英国一位熟悉用铁和玻璃建造园艺温室园艺师帕克斯顿(1801~1865)提出了仿照建造园艺温室的办法,用铁和玻璃做构件,利用预制装配的方法建造展览馆的设计方案。

他的这一方案很快被采纳了。

只用半年时间就建成了一座有巨大室内空间、光线充足的大型展览馆。

它的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长度为564米(合1851英尺,表示这一建筑建于1851年),高三层。

整个建筑大部分为铁结构,外墙与屋面均为玻璃,通体透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建筑形象,当时人称“水晶宫”。

展览会结束后,它被拆迁到伦敦市郊的赛登汉。

1936年不幸毁于火灾。

从现在来看,“水晶宫”只是一座功能比较简单的非永久性建筑,但它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一方面表现出金属与玻璃在建筑上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则表明建筑预制件和装配化在建筑工程中的优越性。

所以伦敦水晶宫成了欧洲近代建筑中的划时代的建筑。

埃菲尔铁塔是世界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建筑。

它是1884年法国政府为了庆祝17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举办世界工业博览会而兴建的一座永久性建筑。

当时参加这一建筑设计竞赛的方案有700多个,评委最后评定只有法国著名金属建筑专家居斯塔夫·埃菲尔(1832—1923)设计的铁塔完全符合要求。

铁塔于1887年11月26日动工,于1889年3月31日竣工,历时21个月。

铁塔占地12.5公顷,塔原高300米,1959年在塔顶,增设巨型天线后,高度增至320.7米。

除了4座塔墩是石砌的外,塔身全为钢铁结构,重达7000多吨。

整个铁塔的大小钢铁构件共有18038件,全靠250万只铆钉铆成一体。

由于设计周密(全套设计图纸有5300张之多),部件加工精细,组装时每个铆孔与铆钉都准确就位,未用一锉一锤。

铁塔底部有4条向外撑开的塔腿,在地面上形成每边长100米的正方形。

塔腿分别由石砌墩座支起,地下有混凝土基础。

整个塔身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形成优美的轮廓线。

在距地面57、115、276米处分别设置平台。

自底部到塔顶的步梯共有1710踏步。

建塔时安装了以蒸汽为动力的升降机,后改为可容50-100人的大电梯。

人们若想登塔眺望,或沿盘旋的1710级楼梯一步步攀登,或乘可容50-100人的大电梯升上塔的各层平台。

步入平台,整个巴黎尽收眼底。

天气睛朗时,从第三层平台上可以远眺80公里以外的自然风光。

埃菲尔铁塔的出现,预示着采用金属构件将大大增高建筑的高度。

但是,这一工程一开始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少贵族和文艺界显赫人物,联名写信给政府反对建造铁塔。

有些报纸也跟着推波助澜,群起鼓噪,说铁塔破坏了巴黎的美,损害巴黎的盛名等。

在信上签名的有著名音乐家古诺、小说家莫泊桑、小仲马等。

更有甚者,一位退休军官居然向法院提出控告,质问:“铁塔要是塌下来压了我的房子怎么办?”一位支持埃菲尔的记者嘲讽道:“先把你压在下面!”面对这种情况,埃菲尔毫不动摇,他愿意承担一切风险去完成这前人没有做过的但他对此充满信心的伟大事业。

事实证明埃菲尔的确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工程师。

为此,当时的法国政府就以他的名字命名铁塔,并在塔下建立了他的半身铜像。

令人深思的是,直到铁塔建成之后,依旧有人反对这一新事物。

如著名法国诗人保罗·马里·魏尔伦认为,这座铁塔根本“不屑一顾”,他恼怒地告诉人们说:“宁可每天绕一个大弯儿,也要避开这不伦不类的、丑陋可怕的魔王,因为看它一眼,整夜会不得安眠,尽做噩梦。

”著名小说家莫泊桑,他对这座铁塔感到毛骨悚然,犹如芒刺在背。

他说:“这一大堆丑陋不堪的骸骨,真是令人神思恍惚,惶恐不安,我被迫逃出巴黎,远循异国了!”由此可见,一件新鲜事物的出现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到了20世纪初,随着无线电传送事业的迅速发展,埃菲尔铁塔多了一个功能,在塔顶上安装了强功率的天线。

50年代中期,塔顶又增设了一根20多米高的巨型天线;第三层上面还有一个完整的气象台,一盏辅助导航、旋转式的导航灯。

建于100多年前的埃菲尔铁塔还在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包豪斯是德语Banbans的音译,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包豪斯”最初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成立于1919年。

是由现代著名建筑师、现代设计教育家格罗皮乌斯任魏玛实用美术学校校长时,将该校与魏玛美术学院合并而成的。

这一学校专门培养建筑设计和工业日用品设计的人才,由格罗皮乌斯任校长。

1925年,包豪斯由于在学术见解上同当地名流发生分歧,学校迁至德绍,改名为“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

包豪斯主张新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生活,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并具有表现这个时代的能力为原则。

它强调建筑师、艺术家、画家必须面向工艺。

为此,包豪斯的教育把车间操作同设计理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手眼并用,劳作训练和智力训练并进,使学生获得高超的设计才干。

在教学方法上,包豪斯认为指导学生如何着手比单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教师必须避免把自己的手法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办法,同时强调设计中的集体协作。

包豪斯在开展教学的同时,注重设计研究和开发。

在十多年中设计和试制了不少便于机器生产的家具、灯具、陶器、纺织品、金属餐具、厨房器皿等工业日用品,大都达到包豪斯主张的“式样美观、高效能与经济的统一”的要求。

在建筑方面师生协作设计了多处讲求功能、采用新技术和形式简洁的建筑,如著名的德绍包豪斯校舍,从而奠定了它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的重要地位。

还有就是流水别墅,它是美国现代建筑大师F.L.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墅。

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

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F.L.赖特将别墅建在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

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力,伸出于溪流和小瀑布的上方。

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新使这个别墅就像从这个自然环境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一样,完全符合赖特提出的建筑应当从属于自然环境,就像自然界的植物一样,从它所在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有机建筑”理论。

此外,这一别墅的造型也很新颖别致。

它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挑能力,别墅的每一层楼板向各个方面远远地悬伸出来。

它们与那一道道横墙和几条竖向的石墙,组成一个横竖交错、极富变化的构图,加上光影的变化,使这座建筑的形体更富有变化而又生动活泼。

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

冰雪消融,春水上涨时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像一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当夏日流水涓细之时,倒像是让别墅进行一种动物冬眠前的肌体蜷曲动作。

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帘般垂现在切断北岩的花架与点缀出挑的冰凌之间。

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流紧密交融。

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汇成一体,交相衬映。

流水别墅不但是F.L.赖特本人作品中特别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流水别墅可以说是一种以正反相对的力量在巧妙的均衡中组构而成的建筑。

也可以说是水平或倾斜穿杆或近几年推移的空间手法,交错融合的稀世之作。

流水别墅的空间陈设的选择、家具样式设计与布置都独具匠心。

同时卡夫曼家人对这幢无价产业付出了爱和关切。

他们以伟大的艺术品、家具、勤快的维护工作以及他们私人的物品来陪衬它。

建筑永远是建筑师的作品,但却无法供给有关私人的物品。

显然而卡夫曼却能够办到,并能够珍惜赖特的一切努力。

欧洲近现代建筑对中国的建筑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以历史的眼光看待近代时期现代建筑的发展,现代建筑风潮的形成为此后中国现代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那些为数不多的现代主义作品对现代主义风格本质的触摸,为后人提供了参照和路径;而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中国建筑教育中的渗透,基泰、华盖等较大规模的中国建筑师设计机构的设计作品中现代作品比例越来越多的迹象,以及1949年之后社会稳定并面临大规模的建设前景,这些不能不使人们欣然看到现代主义建筑时代的曙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