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一(1.1.3 血糖的调节)
生物:1.1.3《血糖的调节》课件(老人教版选修)

那么远去买他们的货。
(4)AC (5)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胰岛素 讨价还价一番之后,作坊掌柜的居然同意以便宜两成的低价成交。
她吩咐弟弟去楼下不远的早餐店买一斤油条回来,自己则麻利地炒了一个豆芽菜,做了一锅西红柿鸡蛋汤。
”耿正说:“如果能便宜一成,还是挺合算的。
耿正边吃着油条边对爹说:“昨儿个听东弯村王家米面作坊掌柜的说,往南十里远的南头庄有一家香油作坊,他们生产的石磨香油不
26、(1)130 (2)①②③ 但品质上乘,而且价格非常便宜。
对于保证人体各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
④
(3)肝脏、脂肪、肌肉 进入细胞 (80~120mg/dL)
协同 拮抗 19、B 20、D 21、D 22、A ”转身摸摸小儿子的脑袋,说:“今儿个要和哥哥跑远路了,多吃点儿啊!
她吩咐弟弟去楼下不远的早餐店买一斤油条回来,自己则麻利地炒了一个豆芽菜,做了一锅西红柿鸡蛋汤。
”半下午时分,耿正兄弟俩赶着驴车回来了。
23、C 24、D 25、B 3《血糖的调节》课件(老人教版选修)
耿正收拾好床铺后,看到爹爹还在高兴地欣赏窗外的景致,就说:“爹,我下楼伺候咱们的驴子去了!
油条买回来了,耿老爹和耿正也照顾好了驴子上楼来。
(4)减少 (5)减少 耿正把驴车赶回后院儿里卸了,然后出来把院门儿锁上,从前面进门面铺里来。
如果合适,就多进一些,跑一趟不容易呢。
; 开奖记录
vbg48wev
”耿英说:“也是,咱店里香油的存货已经不太多了。
D D C 26、(1)130 (2)①②③ ④
记着多带点儿水,顺路再买些吃食带上。
1.1.3 血糖的调节

2 \ 2ml
6 结论
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有糖
如果某人持续出现糖尿,是否就能肯 定他是糖尿病患者?
不一定,如肾脏功能发生障碍的人, 其肾小管不能有效地将葡萄糖重吸收 回血液,他的尿中就会出现葡萄糖。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如何诊断糖尿病?
只有当血糖超过了肾糖阈(160~180mg/dL) 时,才可能出现糖尿。所以诊断糖尿病时,既要 验血,又要验尿,只有同时出现了高血糖和糖尿 时,才患糖尿病。
血糖的主要调节方式:激素调节
胰高血糖素
强烈促进肝 糖原分解; 促进非糖物 质转化成葡 萄糖; 使血糖含量 上升 A细胞
胰岛素
B细胞 促进血糖进入细 胞,并在细胞内 合成糖原、转化 成脂肪和氧化分 解; 抑制肝糖原的分 解和非糖物质转 化为葡萄糖; 胰岛细胞的分布 使血糖含量下降
血糖降低
+
_ +
胰岛素分泌
D
D
血糖含量/mg· -1 dL
230 220 右图分别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 200 a 患者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 180 的变化曲线。请根据此图回答 160 140 下列问题: 120 1、曲线___为正常人;曲线 b 100 b 80 a ____为糖尿病患者。 1 2 3 2、b曲线在1~2h时间下降的原因 0 t/h 摄取葡萄糖溶液 胰岛素 主要是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增加 此时肝糖元的含量应该________;2~3h基本稳定,此间 减少 肝糖元的含量会______。 3、a曲线在1~2h间仍然上升,与b相比,肝糖元合成量 减少 应明显________;2~3h间a 曲线有所下降,与b相比, 减少 组织细胞中糖的氧化会________,而脂肪及蛋白质分解 增加 形成糖尿 则________,a曲线下降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
《三血糖的平衡》教学设计

《三血糖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血糖的定义、功能和平衡的重要性。
2.掌握血糖平衡的途径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维持血糖的平衡。
教学重点:1.血糖的定义、功能和平衡的重要性。
2.血糖的平衡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1.血糖平衡的途径和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血糖平衡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血糖测试仪器。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0分钟)教师展示一张血糖检测报告,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血糖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关注血糖的平衡。
让学生简单交流讨论后,教师给出血糖的定义和功能,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Step 2:知识讲解(20分钟)Step 3:血糖测试实验(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血糖测试仪器,并进行实验演示。
教师选择两名学生进行测试,一名健康的同学和一名糖尿病患者或低血糖患者。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血糖测试的过程,并观察不同血糖水平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Step 4:血糖平衡的途径和方法(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血糖平衡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资料和案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以下内容:-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保持饮食均衡;-控制食物的糖分摄入,如限制糖、甜食和饮料的摄入;-分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不进食;-合理安排运动,增加体力活动和锻炼,提高葡萄糖代谢率;-注意精神压力和情绪管理,避免长期紧张和焦虑。
Step 5: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维持血糖的平衡。
教师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合理安排饮食,适量摄入各类食物,并选择低糖、低脂的食品;-培养规律的饮食习惯,固定三餐,并适量加餐;-均衡营养,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等食物;-增加体力活动和锻炼,保持适度的运动;-注意休息和调节心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血糖调节教案》

《血糖调节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糖的概念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2. 掌握血糖调节的生理机制,包括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作用。
3. 了解糖尿病的成因、类型和治疗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血糖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血糖在人体中的作用:提供能量、维持大脑功能、保持正常血压等。
3. 血糖调节机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4. 糖尿病的成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抵抗。
5. 糖尿病的类型:1型、2型及其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血糖的概念、作用、调节机制及糖尿病的成因和类型。
2. 教学难点:血糖调节机制中激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展示血糖调节的过程。
2. 案例分析:介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血糖调节机制及糖尿病的成因,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血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血糖的作用:阐述血糖在人体中的功能,如提供能量、维持大脑功能等。
3. 讲解血糖调节机制:介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4. 讲解糖尿病的成因和类型:分析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区分1型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
5. 案例分析:介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血糖调节机制及糖尿病的成因,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血糖概念、作用和调节机制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糖尿病成因和类型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血糖调节知识点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糖尿病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教案血糖调节

学过程III新授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资料分析,归纳,概括性描述,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通过提问需注意问题,强调肌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并非双向。
二、调节血糖的主要激素观察胰腺图片并介绍,使学生对胰腺,胰岛有初步认识。
理解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
讨论分析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介绍肾上腺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三、血糖调节的过程学生演示血糖调节过程,共同归纳调节过程示意图。
分析协同与拮抗协同作用就是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的作用.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反馈调节(正反馈与负反馈)四、血糖异常引起的疾病打个比方,胰岛素的作用好比是开启细胞大门的钥匙,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摄取葡萄糖数量减少,大量葡萄糖被滞留在血浆,成为高血糖症。
长时间会出现尿糖,引起糖尿病。
分析糖尿病病人三多一少的原因学生讲述糖尿病带来的其他危害,防治办法IV小结,布置作业通过图文并茂的知识讲解,使学生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有了初步了解通过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同学们更加生动形象的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
通过简图辅助同学们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步步推理,启发到位。
归纳总结,形成图形印象。
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表达能力8分8分15分5分1分板书设计血糖平衡的调节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三、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图解略图解略二、调节血糖的激素四、血糖异常引起的疾病胰岛素高血糖症(糖尿病)胰高血糖素低血糖症肾上腺素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这是机体进餐时血糖的主要来源,也是体内血糖的根本来源;②肝糖原的分解,这是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也是维持血糖恒定的重要机制; ③肝脏的糖异生,在长期禁食、肝糖原耗尽的情况下,糖异生也参与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葡萄糖的代谢过程根据机体的需要而定低血糖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血糖浓度常低于3.36mmol/L(60mg/dl),严重而长期的低血糖症可发生广泛的神经系统损害与并发症。
血糖调节的教案

血糖调节的教案教案标题:血糖调节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血糖调节的重要性和机制。
2. 掌握血糖调节的关键因素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血糖的定义和作用。
2. 血糖调节的机制和关键因素。
3. 血糖调节的方法和实践。
教学难点:1. 血糖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
2. 血糖调节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白板和标记工具。
2. 血糖调节相关的图表、图像或视频素材。
3. 血糖监测仪器和试纸(可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关于血糖调节的图表或图像,引起学生对血糖调节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血糖?血糖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探究(15分钟):1. 介绍血糖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血糖在身体中的重要性。
2. 解释血糖调节的机制,包括胰岛素和葡萄糖的相互作用。
3. 探讨影响血糖调节的关键因素,如饮食、运动和药物等。
展示(15分钟):1. 展示不同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的图表或图像,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2. 演示如何使用血糖监测仪器和试纸来测量血糖水平(可选)。
实践(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设计一份血糖调节计划,包括饮食和运动建议。
2. 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血糖调节计划,并互相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
总结(5分钟):1. 总结血糖调节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血糖调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人士或医生来学校进行血糖调节的讲座或座谈会。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医院或健康机构,了解更多关于血糖调节的实践和研究。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讨论情况。
2. 评估学生设计的血糖调节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收集学生的问答练习或小测验结果,检查他们对血糖调节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实践血糖调节计划,并记录他们的体验和结果。
2. 组织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血糖调节重要性和方法的短文或报告。
血糖的调节教学设计

《血糖的调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是《血糖的调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这部分内容取自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中的“糖类代谢”及选修课本“血糖的调节”,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是一堂基础性很强的复习课。
一、教学思想和理念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重视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既要全面兼顾又要重点突破。
针对这种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安排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争取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真正地达到第一轮复习查漏补缺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及处理1.分析:“血糖的平衡”这部分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它涉及到人们的一些常见疾病如低血糖、糖尿病等,因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而且这部分内容总体来说学生理解掌握起来并不是很困难,所以在单一的知识点上不需要教师做过多的处理,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自主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复习。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
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其中涉及的激素种类很多,最重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于胰岛素传统的制备方法是从动物的胰腺中提取,而现在则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等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获得,这样对这部分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展。
2.处理: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大,但是知识零散、涉及面广、跨越度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相应的处理,把高中阶段学到的有关糖的知识有效地整合到一起,列出复习提纲,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先掌握零散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容易忽略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通过“如何维持血糖平衡”这条主线穿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
三、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掌握,具备了独立分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
2021年高中生物《血糖调节》教案1中图版必修3

2021年高中生物《血糖调节》教案1中图版必修32021年高中生物《血糖调节》教案1 中图版必修3 a1、知道:糖类是能量物质、人体的正常体温2、识记:血糖的调节过程中两种激素的作用、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温3、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和意义、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意义4、应用:糖尿病及其防治5、通过对血糖调节的理解,能够分析一些糖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
b1、血糖的2、血糖的调节c1、糖类代谢糖类代谢是以血糖为中心进行的。
血糖是供给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血糖浓度的正常变化范围是80mg/dL ~120mg/dL ,如果血糖浓度低于这个范围,就不断地将葡萄糖补充分到血液中,此时血糖的来源可以是消化吸收来的,也可以通过肝糖元分解释放,还可以通过其它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补充到血液,提高血糖的浓度。
如果高于这个范围,则血糖通过血糖的氧化分解,血糖转化成糖元或血糖转化成其它物质,降低血糖的浓度。
血糖的这个变化过程是受多种激素调节的,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
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是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糖中,抑制血糖分解,促进糖的异生,提高血糖浓度。
在人体内,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下降,促使血糖浓度降低。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素的分泌量下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使血糖浓度增高。
通过这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使血糖浓度稳定在一个正常的范围。
2、低血糖如果一个的血糖浓度长期过低会得低血糖症,临床表现为: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严重时还引起人休克,称为低血糖休克。
原因是人的脑组织一般不贮存糖元,必须不断地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氧化分解供给能量,当血糖浓度过低时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低血糖症状。
急救的办法是及时给患者补充糖。
3、糖尿病如果一个人的胰岛(胰岛B 细胞)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量不足,血糖浓度过高,超过3、血糖平衡的意义: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人的体温:指人体的温度5、体温的测定:口腔温度(37.2℃)、腋窝温度(36.8℃)、直肠温度(37.5℃)寒冷环境炎热环境 6、体温的调节7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就会有部分葡萄糖进入尿液,因尿液中有葡萄糖,故称这种病为糖尿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范教案一(1.1.3 血糖的调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2.血糖平衡的调节。
3.糖尿病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认真的学习态度。
2.通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落实方案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落实方案和必修本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充分的联系,做好知识的迁移。
●难点·突破策略难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
2.糖尿病的成因。
突破策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分析,演示实验等加以突破。
●教具准备血糖的激素调节过程多媒体课件;血糖的平衡示意图投影。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复习高二课本有关内容。
2.指导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疑点,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提问。
3.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寻找科学的饮食理论依据。
●教法建议在讲授血糖平衡及意义部分时,利用投影,回顾糖代谢的有关知识,导出血糖的来源及去路。
在讲授血糖平衡的调节部分内容时,通过对课件的观察,理解激素对血糖的调节过程。
最后演示“尿糖的测定”实验。
●教学过程[导课]为什么有的同学常在上午第三节课后感到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这都与人体内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有关。
[教学目标达成]展示挂图:示血糖平衡的调节。
提问:1.人体内血糖的来源途径有哪些?(回答:来源途径有三:消化吸收;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2.人体内血糖的去路有哪些?(回答:去路有三: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和部分氨基酸等。
)讲述:人体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维持正常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体内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讨论:当机体的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出现什么症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再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得出结论。
)总结:当长期饥饿或肝功能不强时,血糖浓度会降低。
血糖含量过低时,体内细胞缺少能量供应,就会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
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血糖浓度过高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糖尿,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同样有损健康。
由此可见,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人体内的血糖是怎样保持平衡的呢?展示多媒体课件:示血糖的激素调节过程。
讲述: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含量,但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主。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可以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是惟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一方面能够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转化成脂肪,氧化分解;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总的来说,既增加了血糖的去路,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就使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强烈地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其过程可总结如图:上面讲述的是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方式对血糖平衡起到调节作用。
(1)激素接受神经系统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肾脏的调节作用:正常情况下,肾小管能将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所以正常人的尿中不含葡萄糖。
肾脏所能保持的最高血糖含量,叫肾糖阈。
只有当血糖含量超过了肾糖阈,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才会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
(3)肾上腺素的调节作用。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部分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过渡:当人体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正常调节血糖的平衡时,就会出现低血糖或糖尿病等症状。
提问:1.什么是低血糖?何为早期低血糖、晚期低血糖?2.什么是高血糖?什么是糖尿病?(要求同学们在复习必修本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回答:人体内血糖的正常值是80~120 mg/dL。
当低于50~60 mg/dL时,机体出现头昏、心慌、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属于早期低血糖症状。
当血糖浓度低于45 mg/dL时,机体会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低血糖症状。
空腹时,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属于高血糖,而高于160~180 mg/dL时才属于糖尿病。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下糖尿病的症状、发病机理及其防治。
演示实验:尿糖的测定提问: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原因是什么?回答: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还原糖存在,是由于其体内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原尿中的葡萄糖没有被完全重吸收的缘故。
讲述:糖尿病人之所以会出现高血糖或糖尿,是因为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这样就使得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而此时肝糖元分解释放的和非糖物质转化来的葡萄糖则增多,因而出现高血糖。
由于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多食;多食又进一步使血糖来源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继续升高,当血糖浓度高于160 mg/dL时,就出现糖尿。
病人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使得病人出现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三多一少)。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可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并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较轻的患者,可通过调节和控制饮食、配合口服降血糖药物,就可达到目的。
饮食要注意:一是不要吃糖、蜂蜜、巧克力等;二是少吃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如马铃薯等;三是多吃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如粗粮、蔬菜等。
对于较重的患者,除控制饮食以外,还应遵医嘱注射胰岛素治疗。
[教学目标巩固]1.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不是因为它能A.抑制肝糖元分解B.促进血糖进入细胞C.促进血糖排泄D.抑制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促进血糖转化为肝糖元和肌糖元,②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细胞中氧化分解,③抑制非糖物质(脂类、氨基酸等)转化为血糖,从而使血糖的浓度降低。
答案:C2.在胰岛B细胞受损时A.糖的来源增加,去路也增加B.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少C.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D.糖的来源和去路都减少分析:胰岛B细胞受损,则胰岛素分泌障碍,这样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的过程不受抑制,而血糖分解和转化为糖元的过程不再受到胰岛素的促进作用。
答案:B3.正常人血液中的C6H12O6稳定在80~120 mg/dL,血糖的来源不包括A.消化食物后吸收B.肝糖元分解C.非糖物质的转化D.肌糖元分解分析:肌细胞中的肌糖元不能再分解形成血糖,只能在细胞中利用。
答案:D4.糖尿病病人的典型症状是A.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过多C.多食、多饮、多尿且体重减轻D.有机物代谢障碍,分解缓慢分析:糖尿病是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病人因体内的血糖不能进入组织细胞中加以利用,因而细胞缺少能量,而引起多食。
因葡萄糖大量随尿流失,因而引起多尿,而水分大量随尿丢失,又引起口渴而多饮。
长期氧化分解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又引起体重减轻。
答案:C5.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办法是A.修复受损的胰岛B细胞B.调控饮食、结合药物方法治疗C.基因治疗D.口服胰岛素分析:胰岛素是蛋白质,用口服的办法会因消化道内蛋白酶的分解而失去效力。
而目前基因治疗和修复受损的胰岛B细胞等高新技术还都不能在治疗糖尿病中加以应用。
答案:B6.吃糖1 h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分析:吃糖类,血糖浓度升高,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答案:C7.某人多日来口渴多饮、多尿、容易饥饿而多食,而且日渐消瘦。
在医院尿液检查为糖尿,另作一实验检查:早晨空腹测血糖。
检查时一次口服葡萄糖100 g,然后每隔一定时间测血糖含量,与正常人标准比较,做曲线如下图所示:(1)图中表示该病人血糖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2)b曲线在1~2 h时间下降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调节的结果,此时肝糖元的含量应该________;3~4 h间基本稳定而略提高,此间肝糖元的含量会________。
(3)a曲线在1~2 h间仍然上升,与b相比,此间肝糖元合成量应明显________;2~4 h 间a曲线有所下降,与b相比,此时组织细胞中糖的氧化会________,而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则________,使a曲线有所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病人原尿中葡萄糖含量与血浆相比较应该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人尿液中有葡萄糖,是由于原尿中的糖浓度比肾小管能够________的糖浓度________。
(5)分析尿量明显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尿液丢失糖时也会________,口渴多饮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使血浆浓缩而引起,容易饥饿而多食是由于________使组织细胞能量供应不足而引起,身体消瘦的原因是________消耗过多所致。
答案:(1)a (2)胰岛素增加减少(3)减少减少增强形成糖尿(4)相同肾小球滤过作用不能阻止葡萄糖分子从血浆进入肾小囊腔重吸收大得多(5)丢失过多的水丢失的水多丢失的水多细胞利用糖障碍脂肪和蛋白质[布置作业]P11二、分析说明题。
[结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维持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板书设计三血糖的调节(一)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1.血糖的来源①消化、吸收②肝糖元分解③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血糖的去路①氧化分解②合成糖元③转变为脂肪,部分氨基酸血糖的相对稳定状态,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1.主要调节方式2.其他调节方式①神经系统通过影响激素分泌间接发挥调节作用。
②肾脏的调节作用。
③肾上腺的调节作用。
(三)低血糖(四)糖尿病及其防治1.发病机理: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2.治疗措施: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