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涎腺

合集下载

涎腺之腮腺的超声解剖

涎腺之腮腺的超声解剖

涎腺之腮腺的超声解剖每天一个超声知识点!涎腺又称唾液腺,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涎腺以及位于口咽咽部鼻腔和上颌窦粘膜下层的小涎腺组成。

口腔的小涎腺按其所在解剖部位分别称为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等。

它具有分泌唾液,湿润口腔黏膜,协助消化、杀菌、调和食物,便于吞咽等作用。

因涎腺位置较表浅,随着超声仪及探头性能的提高,目前涎腺高频声像诊断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色血流显像(CFM)等已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显示其重要的使用价值。

接下来我们先学习一下腮腺的解剖以及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

腮腺(parotid)位于两侧耳垂前下方和颌后窝内,外形类似倒立的锥体形,浅面为皮肤和皮下脂肪覆盖,深面与咬肌、下颌支、咽后壁相邻,后面紧贴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及茎突,上极达颧弓,居外耳道及颏下颌关节之间,下极达下颌角下缘(图1)。

图1在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形成腮腺咬肌筋膜,筋膜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二层,包被腮腺,形成腮腺鞘,腮腺鞘浅层特别致密,超声下其被膜较薄,但其深层薄弱。

因此,在声像图上腮腺深层的边界不清晰(图2)。

图2 正常腮腺声像图,腮腺鞘浅层被膜清晰、深层边界不清,内部回声细密均匀腮腺作为涎腺中最大的腺体,大小约5cm x 3.5cm,腺实质分为许多小叶,由分支的导管及末端的浆液性腺泡组成,声像图上呈规则、均匀、细密的实质性低回声,回声水平较周围的肌肉或脂肪组织回声相对强(图3),其内可见较腺组织回声稍强曲线样短小带状回声,该带状回声相互平行,其间的最小距离为1.4~2.0mm,病理表明该带状回声为叶间的纤维组织,而其间的低回声则为腺叶组织。

腮腺不同于颌下腺、甲状腺,其后方回声衰减明显。

图3 正常腮腺声像图,腺体回声高于周围肌肉和脂肪组织腮腺以下颌骨后缘和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分为浅叶、峡部和深叶(图4)。

浅叶位于外耳前方,表面覆以腮腺鞘浅层,其深面由前向后接咬肌后部浅面、腮腺峡部和胸锁乳突肌前面的浅面,峡部前邻下颌支后缘,后为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与腮腺深部相接。

颌骨中心性涎腺类恶性肿瘤放射特征及文献回顾分析(附10例病例报告)

颌骨中心性涎腺类恶性肿瘤放射特征及文献回顾分析(附10例病例报告)

86・ 4
实 用 口腔 医 学 杂 志 ( rc S m t )0 8N v2 ( ) JPat t ao 2 0 o ,4 6 0 1
颌 骨 中心性 涎腺 类 恶性 肿 瘤 放射 特பைடு நூலகம்征及 文 献 回顾 分析
( l 附 0例病 例 报告 )
张治 勇 邝玷
I 摘要 】 目的 : 6 对 2例颌骨 中心性涎腺类恶性肿瘤 ( s .) cMr 的临床资料 、 J x线特点及病理类 型进行 分析研
Hi 00 ia 1 s i ain o aia y G a d Tu r tn a d a d 1 a e fCS Tw r l m a g o g P 0 i — s l gc l a s t C c t fS l r l n mo s s d r n 0 c s s o MT e e f0 Gu n d n r v n o v a r
究, 并对其 x线特点进行分型 , 旨在更 有效地诊 断此类疾病 。方法 : wH 按 0涎腺肿 瘤组织学 分类 标准在 国
内数据库 中进行检索 , 总结分析文献报道 的 5 2例病例和本院确诊的 1 0例 c Mr 的临床表现 、 s. J x线特点及病
理类型。结果 : 研究发现 C 删 s 的上颌骨/ 下颌骨发生 比约为 l17 C MU 中以黏液表皮样癌 最多见 , 次 :. ,S 其
f m t d a Icrso p tns fh t nl aaakacri ew0l H a h0 gnztn ( r emei leod f aet o ei e a dtbn c0 n t t r el r i i 0 h c i t nr d g0h d t a ao wH0)
ceien i cIio a0 ej s( MC )w stem s cm npto g a tp n escn a et l 0p n o a n m fh w C J a h ot o mo ahl i l yeadt e0dw scnr d d ℃ t a oc h a

涎腺

涎腺

涎腺涎腺由三对腺体组成: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一、腮腺腮腺是涎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外耳的前下方、下颌骨升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下颌后窝内,前达咬肌后方的前面,分浅、深两叶,长度为6cm,宽3~4cm,厚度约1cm。

二、颌下腺颌下腺位于颌下三角内,椭圆形,核桃大小;分浅、深两叶,以分泌浆液为主。

三、舌下腺最小位于口底粘膜下,舌系带的两侧,是分泌唾液的混合腺体,以粘液为主。

正常声像图涎腺正常声像图为一低回声区,非常表浅,位于皮下方。

其边界不甚清楚,但结构与周围组织不同,偶见内部呈点状回声或似网状回声。

横切时,可见一增强的管状结构影,为腮腺管。

正常腮腺超声扫查时,厚度约1cm。

颌下腺及舌下腺用同法进行。

常见疾病混合瘤【临床概述】又称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全部涎腺良性肿瘤90%,85%发生在腮腺内。

肿瘤由肌上皮细胞、软骨样组织和粘液样物质组成故名,肿瘤大小不一,从蚕豆样~儿头样大小。

除因肿瘤过大影响咀嚼或吞咽及呼吸外多无自觉症状。

【超声表现】肿瘤的声像图表现为腮腺内见圆形、椭圆形或分叶形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欠均匀,如粘液成份较多也可见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呈散在分布为多,晚期可有钙化光点出现,包膜反射光带呈间断型即不完整为主,也可缺如,以呈逐渐移行变化为其特点,后方回声稍增强。

CDFI大部分见中等量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的收缩期峰值速度一般〈50CM/S,阻力指数为0.61~1.0。

腺淋巴瘤【临床概述】又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 氏瘤,几乎全发生在腮腺,其中90%位于浅叶或下极,男性好发,男:女之比为5:1,多见于中年男性。

一般生长缓慢,通常直径<3cm。

质软可活动。

【超声表现】声像图表现为于腮腺下极见一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周界清晰,包膜光带薄而大多完整,内部因充盈稠厚粘液大部回声极低,回声强度低于混合瘤,其间可被强回声带分割成“网格状”,大部分后方增强。

CDFI的表现的血流极为丰富,多为内部分支状血流型。

口腔颌面外科(医学高级):涎腺疾病知识学习五

口腔颌面外科(医学高级):涎腺疾病知识学习五

口腔颌面外科(医学高级):涎腺疾病知识学习五1、多选患者男性,43岁。

双侧腮腺反复肿大4年,与进食有明显关系,有时按摩腺体自觉有咸味分泌物。

临床及腮腺造影检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关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造影(江南博哥)表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早期可见少数末梢导管扩张,逐渐增多B.有主导管分层状改变,并有末梢导管扩张C.可有造影剂外逸D.晚期有萎缩状改变E.可有肿瘤样型表现正确答案:B, D2、多选涎石多发于下颌下腺,与下列因素有关()A.下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黏蛋白,较腮腺分泌液黏滞B.下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唾液钙的含量高,钙盐容易沉积C.下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腺体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动D.下颌下腺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程较曲折E.下颌下腺为纯黏液腺,分泌的唾液富含黏蛋白,较腮腺分泌液黏滞正确答案:A, B, C, D3、多选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穿破腮腺包膜后,可引起以下间隙的蜂窝织炎或脓肿()A.脓肿经外耳道的软骨与骨交界处,即Santorini裂,进入外耳道B.经翼上颌裂可进入翼腭窝C.穿破腮腺深面的包膜进入咽旁或咽后间隙D.沿着颈部间隙往下扩散到纵隔E.向上可通过颅底扩散到颅内正确答案:A, B, C, D, E4、多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临床检查的常见体征有()A.患者有进食肿胀史B.挤压腺体,腮腺导管口流出混浊液体C.有时在颊部可触及索条状导管D.腮腺造影显示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呈腊肠样改变E.腮腺区压痛非常显著正确答案:A, B, C, D5、单选咬肌间隙感染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主要鉴别点是()A.有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冠周炎B.有牙痛史C.无传染接触史D.一开始即表现为咬肌间隙感染而无牙痛E.肿胀中心及压痛点位于下颌角部,张口受限明显,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分泌清亮正确答案:E6、单选与面神经关系最密切的唾液腺是()A.下颌下腺B.舌下腺C.腮腺D.腭腺E.唇腺正确答案:C7、多选大唾液腺临床基本检查应包括()A.两侧对比B.腺体扪诊C.导管扪诊D.叩诊E.导管口分泌情况正确答案:A, B, C, E8、单选患者女性,33岁。

口腔医师- 涎腺与涎腺疾病练习题及答案

口腔医师- 涎腺与涎腺疾病练习题及答案

口腔医师- 涎腺与涎腺疾病练习题及答案一、A11、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的是A.闰管B.分泌管C.小叶间导管D.排泄管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分泌管与闰管相延续。

管径较粗,管壁由单层柱状上皮所组成。

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

胞浆丰富,呈强嗜酸性。

在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所以分泌管又称纹管。

上皮细胞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并转运水,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

所以答案为B。

【该题针对“第四单元颌骨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2、连接着腺泡的导管是A.闰管B.分泌管C.小叶间导管D.排泄管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闰管:是导管最细小的终末分支部分,连接腺泡与分泌管。

光镜下,管壁上皮细胞为矮立方形,胞质较少,染色较淡,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闰管细胞有可能发挥干细胞作用,或分化为分泌细胞,或分化为肌上皮细胞。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涎腺及涎腺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3、位于腺泡和小导管,扁平状、有分枝状突起的细胞是A.浆液细胞B.粘液细胞C.闰管细胞D.分泌管细胞E.肌上皮细胞【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和小导管的腺上皮与基膜之间。

通常每个腺泡有一个肌上皮细胞。

也可以有二三个。

光镜下,细胞体小,形态扁平,发出4~8支分支状突起,该突起呈放射状包绕着腺泡表面,形似篮子,故又称篮细胞,其胞核较大呈扁圆形,几乎占据整个细胞。

电镜下,仅见散在分布的线粒体与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通常位于核周部分,微吞噬小泡位于胞浆膜内侧,有时可见脂滴。

【该题针对“肌上皮细胞”知识点进行考核】4、能形成半月板的结构是A.浆液腺泡B.粘液腺泡C.混合性腺泡D.闰管E.分泌管【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混合性腺泡由粘液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

前者组成腺泡之大部分,紧接闰管;后者呈新月状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又名半月板。

5、电镜下细胞内充满电子透明的分泌颗粒的细胞是A.浆液细胞B.粘液细胞C.闰管细胞D.分泌管细胞E.肌上皮细胞【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电镜下,粘液细胞内充满电子透明的分泌颗粒,这些颗粒比浆液细胞颗粒大,且形状不规则。

涎腺——精选推荐

涎腺——精选推荐

第六章涎腺涎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即唾液经导管系统流入口腔,,故涎腺又称唾液腺(salivary)。

除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大对大涎腺,还有很多小涎腺分布于口腔黏膜和黏膜下层,按其所在解剖部位而命名,如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等。

据统计,25%的唾液来自腮腺和60%来自下颌下腺,5%来自舌下腺,5%-10%来自小涎腺。

唾液有湿润黏膜,溶解食物和促进消化的作用。

第一节涎腺的组织结构涎腺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

实质即由分泌单位(secretory unit ),皮脂腺和肌上皮细胞组成,分泌单位包括腺泡与导管系统。

导管系统由闰管,分泌管(纹管)和排泄管三部分组成,闰管和分泌管位于小叶内,排泄管穿行于小叶间。

间质即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与叶间或小叶间隔,其中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一分泌单位(一、)腺泡腺泡连接于导管末端,由单层腺上皮细胞组成。

腺泡外周有一层薄的基底膜包绕,在腺细胞和基底膜间,有肌上皮细胞附于腺细胞上,它具有收缩能力,有助于腺泡分泌物的排出。

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质的不同,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混合性三种类型。

1浆液性腺泡浆液性腺泡(serous acinus)呈球状,由浆液细胞组成。

分泌物稀薄,呈水样,含唾液淀粉酶和少量粘液。

因此,更准确的名称应为浆黏液细胞(seromucous cells)。

光镜下,细胞呈锥体形,基底部较宽,紧附于基底膜上,顶端向着腔内。

胞核为圆形,位于基底部1/3处。

胞浆嗜碱性,含PAS阳性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zymogen granule),其直径约为1um。

当细胞分泌时,分泌颗粒减少;同时,细胞体积变小,胞核增大,核仁明显。

电镜下,浆液细胞具有合成、贮存和分泌蛋白质细胞的特征,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随着细胞的分泌周期而改变,分泌早期细胞核内主要是常染色质,分泌后期主要是异染色质。

粗面内质网发育良好,平行排列在胞核底部和侧方。

其间有许多棒状线粒体。

涎腺

涎腺

+
最长

+
面神经
舌下 腺
口底粘膜和 颌下腺 粘 液 下颌舌骨肌 导管 为 主 之间 舌下皱

+

发育 不良
+ -
面神经
位置
腺泡
混合性 (粘液为主)
混合性 (粘液为主)
唇腺
颊腺 腭腺
口唇
(上唇, 下唇)
半月板 润管 分泌管 有 短 + + + 有 有 有 短 短 短
颊粘膜 腭粘膜 舌尖
100%粘液
混合性
(3)肌上皮细胞(myoepithlial cells)
• Dardick [2]认为纹管特别是小叶间部分,可见有 •
肌上皮细胞环绕。有学者[1]报告排泄管周边也有 肌上皮细胞,呈立方形。 肌上皮细胞在腺泡和闰管外表面已得到公认,纹 管外周是否在未得公认。国内多数认为纹管特别 是接近闰管的一段,确有肌上皮细胞存在。
2、细胞
• (1)浆液性细胞 (serous cell , or
seromucous cells) • (2)粘液性细胞(mucous cells) • (3)肌上皮细胞(myoepithlial cells)
(1)浆液性细胞 (serous cell , or seromucous cells)

(1) 闰管 intercalated duct
• 作用:
1、闰管细胞有可能发挥干细胞作用,或分化为 分泌细胞(腺泡细胞)、或分化为肌上皮细胞。 2、有的闰管内含分泌颗粒,可能参与分泌作用。
参考文献:Shirasuma K,Watatanik,et al .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ifferent clones including myoepithelial like variants from a clonal neopastic epithelial duct cell line of human salivary gland origin. Cancer Res,1986,46:1418-1421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Dissec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漆明
精选课件
1
口腔(oral cavity)是指由牙齿、颌骨及 唇、颊、腭、舌、口底、涎腺等组织
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
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是指上起额部 发际,下至舌骨水平,左右达颞骨 乳突垂直线之间的区域。
精选课件
17
(六) 腭 硬腭:腭嵴
切牙乳头 切 牙孔(腭前孔) 腭大孔(腭后孔) 软腭:
悬雍锤
舌腭弓
咽腭弓
精选课件
18
精选课件
19
(七)口底 舌系带;舌下肉阜;颌舌沟;舌下皱襞;
精选课件
20
三、乳牙、恒牙的萌出与标识
(一) 乳牙(deciduous teeth) 1. 乳牙的数目、名称、萌出时间和次序
口腔颌面部是口腔与颌面颈部的统称。
精选课件
2
• 口腔的功能 上消化道的起端
1. 牙齿 咀嚼食物 2. 唇、舌 吮吸、运送、吞咽食物 3. 涎腺 分泌涎液 润滑口腔和食物
淀粉酶初步消化食物 4. 舌体 多种感觉感受器 5.唇、舌、齿、腭的协调作用 发音
精选课件
3
口腔颌面部的特点及解剖意义:
(1)位置外露 (2) 血管丰富 (3)解剖结构复杂 (4)皮肤向不同方向形成自然的纹理 (5)先、后天性疾患导致面部形态变异 (6)与颅脑及咽喉毗邻
精选课件
10
(二) 颊 皮肤、浅表表情肌、颊脂垫、颊肌、粘膜
精选课件
11
(三) 牙齿
牙齿的组成:
1. 牙冠的形态
2. 牙根的数目和 形态
精选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病理变化: 1.郎格汉斯细胞呈灶状、片状聚集,细胞
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核圆形或分叶状, 核仁明显。 2.多核巨细胞,核位于中央或周边。
第44页/共98页
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勒-雪病中郎格汉斯细胞大量增生,但 无泡沫细胞。
• 汉-许-克病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嗜酸 性粒细胞较少。
嗜酸性肉芽肿 第52页/共98页
第十六章 涎腺疾病
第53页/共98页
涎腺疾病类型
发育异常
• 涎腺疾病
非 炎症
肿 瘤
涎石症
性 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
疾 病
舍格伦综合征
涎腺囊肿
肿 瘤
第54页/共98页
一、涎腺一般组织结构
实质
(上皮)
肌上皮
涎 皮脂腺 腺
腺泡 导管
浆液性 粘液性 混合性
闰管 分泌管
排泄管
• 病变:非化脓性渗出性炎 1.被膜充血; 2.腺泡坏死,腺泡细胞内病毒包涵体,; 3.导管上皮水肿,管腔内渗出物,; 4.间质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
第79页/共98页
(四)巨细胞包涵体病
• 巨细胞包涵体病:巨细胞病毒感染,以接 触感染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涎腺病毒病。
• 临床:2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大多无明显症 状,部分患儿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出血倾向。
脓肿形成(冷脓肿); (3)瘘管形成,骨质破坏。
第19页/共98页
结核性骨髓炎
4.病理 (1)骨髓腔内:结核肉芽肿;脓肿形成。 (2)死骨形成。 (3)结核结节周围的骨组织有骨吸收。 (4)继发感染,形成结核性脓肿。
第20页/共98页
结核结节 第21页/共98页
第22页/共98页
朗格汉斯巨细胞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颌骨骨膜、骨质和骨髓 的急性化脓性炎。
2.病原体:细菌 3.感染途径: (1)炎症局部蔓延 • 牙源性感染—青年,成年人,下颌多见。 • 口腔黏膜外伤 (3)血行感染—新生儿或婴幼儿。
第11页/共98页
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病理变化:
早期:一般化脓性炎--骨髓腔内血管扩张, 组织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
• 嗜酸性肉芽肿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第45页/共98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溶骨性破坏或穿凿性破坏
第46页/共98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第47页/共98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第48页/共98页
嗜酸性肉第4芽9页肿/共98页
嗜酸性肉第5芽0页肿/共98页
嗜酸性第5肉1页/芽共98肿页
第34页/共98页
骨纤维结构不良
(二)病理变化:
肉眼:颌骨膨胀,剖面骨密致变薄; 松质骨、皮质骨界限不清 。
骨髓腔被灰白色的结缔组织代替, 可见出血和囊性变。
第35页/共98页
骨纤维结构不良
• 镜下: (1)病变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中有
幼稚的骨小梁。 ( 2 ) 骨 小 梁 形 态 不 规 则 , 类 似 “ C” ,
(一)临床表现
1.幼儿期发病,男性较多 2.病变多侵犯下颌骨,呈对称性肿大,下颌 牙槽突膨胀。上颌也可被侵犯。常导致牙列 不整,乳牙移位。 3.X线显示颌骨对称性膨胀,有多囊性密度 减低区。
第27页/共98页
(二)病理变化
家族性巨颌症
1.肉眼:纤维结缔组织代替骨组织,剖面灰 白色,有点状红褐色区,质软。
第63页/共98页
混合性腺泡
第64页/共98页
▪ 导管(duct)
涎腺组织结构
闰管:单扁或矮立方;短而细
纹状管
单柱,胞质嗜酸性,核靠近细胞顶部 基底纵纹(EM:质膜内褶) 转运水和电解质(保钠排钾)
小叶间导管:假复柱
总导管:复扁
第65页/共98页
闰管和纹状管
第66页/共98页
腮 腺 (纯浆液性腺)三源自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是以郎格 汉斯细胞增生为主的疾病。包括嗜酸性肉芽 肿,汉-许-克病及勒-雪病三种类型。
• 病变主要由Langerhans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多核巨细细胞和其它炎细胞组成。
第40页/共98页
“V”,“L”等英文字母。 (3)骨小梁周围无层板状结构,排列紊
乱,周围有较厚的骨样组织。 (4)散在的成骨细胞。 (5)增生的纤维组织内富含血管,有时
可见软骨岛及破骨细胞。
第36页/共98页
骨 纤 维 结 构 不 良
第37页/共98页
骨纤维结构不良
第38页/共98页
骨纤维结构第不39页良/共98页
间质
被膜、小叶间隔
(纤维结缔组织)
第55页/共98页
涎腺组织学结构
分泌单位,肌上皮细胞 ,皮脂腺
▪ 腺泡 单立或锥体形
结构
肌上皮细胞 基膜
分类
浆液性腺泡:胞质着色深,核圆 粘液性腺泡:胞质着色浅,核扁圆 混合性腺泡 :
第56页/共98页
涎 腺 一 般 组 织 结 构 示 意 图
第57页/共98页
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三)病理变化: (1)骨组织--死骨,骨溶解吸收 (2)死骨周围炎性肉芽组织。 (3)反应性新生骨。 (4)骨髓腔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
噬细胞浸润。
第17页/共98页
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死骨形成和淋第18巴页/共细98页胞浸润
三、结核性骨髓炎
1.感染途径 (1)血行感染;(2)直接侵犯 2.临床表现 (1)儿童; (2)症状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上下颌骨内有
组织,相应部位的皮肤和粘膜发红,肿 胀。
第14页/共98页
• X线表现 发病后1-2周,出现境界不清的“虫蚀状”密
度 减低区。
第15页/共98页
二、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一)病因 1.急性治疗不当,慢性迁延 2.毒力弱的细菌感染 (二)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窦道、瘘管长期流脓;
局部、全身症状轻
第16页/共98页
炎症基本病理过程
变质 渗出 增生
血管反应 细胞反应
第1页/共98页
炎症血管反应
第2页/共98页
炎 症 血 管 反 应 和 细 胞 反 应
第3页/共98页
第4页/共98页
组织水肿
第5页/共98页
第6页/共98页
浆细胞 第7页/共98页
第8页/共98页
炎症类型
• 急性和慢性 • 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和增生性炎 • 渗出性炎的类型
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或形成淋巴滤泡。 (3)导管上皮增生,出现鳞状化生。
第77页/共98页
慢性涎腺炎
第78页/共98页
(三)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副粘液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播 的急性传染病。
• 临床:儿童多见,双侧腮腺,局部腮腺肿胀, 疼痛,进食加剧;导管口红肿;全身症状-发 热、头痛、呕吐等。
第24页/共98页
第二节 颌骨的非肿瘤性疾病
• 巨颌症 • 纤维结构不良 •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第25页/共98页
一、 家族性巨颌症 (cherubism)
又称家族性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或家族性颌骨多囊性病。
病因不明,有家族性,为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第26页/共98页
家族性巨颌症
浆液性 纤维素性 化脓性 出血性
第9页/共98页
第一节 颌骨骨髓炎
• 概述
1.颌骨骨髓炎:是指发生于颌骨骨膜、骨密 质及骨髓的炎症,常与颌面部软硬组的炎 症同时存在。 2.病原体:化脓性细菌 3.类型:急性、慢性、特异性(结核、放线) 4.临床特征:人群;症状
第10页/共98页
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第58页/共98页
腮腺
(Parotid gland)
第59页/共98页
腮腺的腺泡与导管(低倍)
第60页/共98页
腮腺的腺泡 与导管(高倍)
A:闰管
(Intercalated duct)
B:分泌管,纹管
(Striated duct)
第61页/共98页
浆液性腺泡和纹状管
第62页/共98页
粘液性腺泡
颌骨为境界清楚的密度减低区 第30页/共98页
巨颌症
纤维组织增生,多核巨细胞紧贴血管壁
第31页/共98页
巨颌症
第32页/共98页
二、骨纤维结构不良 (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
(一)临床表现: 1.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2.无痛性颌骨膨隆,颜面不对称,牙齿萌出异 常。 3.X-ray (1)囊样透亮区。(2)磨砂玻璃样区 。 (3)若细的骨小梁密集,形成境界不清的 不透光区。
• 病变:腮腺、下颌下腺 1.导管上皮细胞内病毒包涵体 2.间质血管充血,炎细胞围绕腺泡
第80页/共98页
巨细胞包涵体病
第81页/共98页
二、涎石病
• 涎腺管内结石,好发下颌下腺,其次为腮腺、舌 下腺等。临床表现:40-50岁男性多见,症状-早 期不明显;涎石阻塞导管发生进食性肿胀、疼痛, 进食后消失;反复发作。
生慢性涎腺炎。
第75页/共98页
慢性涎腺炎
2.临床表现: (1)涎腺局部肿大,有酸胀感。 (2)挤压患侧,导管口有少量粘稠而有咸
味的液体流出。 (3)涎腺造影显示主导管呈腊肠状,末梢
导管点球状扩张。
第76页/共98页
慢性涎腺炎
3.病理表现:
(1)腺泡萎缩,消失,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2)导管扩张,导管周围及间质中有大量淋
• 病变:
1.腺泡萎缩、变性 2.导管扩张、鳞化;导管内结石;导管 周围肉芽组织。 3.结缔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