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气体分析》课件

《气体分析》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气体分析》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一起探索气体分 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什么是气体分析?
气体分析是研究气体成分和性质的科学与技术,通过分析和测定普通空气中的气体成分,以及工业过程、环境 监测、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气体特性,从而为相关应用提供支持。
测定气体成分的方法
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散射法等是常用的测定气体成分的方法。
测定气体性质的方法
压力测量、温度测量、流量测量等是常用的测定气体性质的方法。
气体分析的应用
气体分析在多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工业过程中的应用
气体分析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安全监测等方面。
2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气体分析的原理
气体分析基于不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旨在准确测定气体成分和性质。
1
基本原理
气体分析基于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等基本原理进行,通过测定光谱、色谱、质谱等信号 来分析气体成分。
2
分类Leabharlann 气体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
气体分析的方法
气体分析采用多种方法来测定气体成分和性质。
气体分析用于环境监测,帮助监测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现象,保护环境。
气体分析的未来展望
气体分析具有广阔的前景,有着许多发展机遇。
前景
气体分析将在新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
技术的发展趋势
气体分析技术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并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
结语
通过本课件,我们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气体分析的了解,并提高对气体分析 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欢迎大家来到《气体分析》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一起探索气体分 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什么是气体分析?
气体分析是研究气体成分和性质的科学与技术,通过分析和测定普通空气中的气体成分,以及工业过程、环境 监测、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气体特性,从而为相关应用提供支持。
测定气体成分的方法
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散射法等是常用的测定气体成分的方法。
测定气体性质的方法
压力测量、温度测量、流量测量等是常用的测定气体性质的方法。
气体分析的应用
气体分析在多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工业过程中的应用
气体分析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安全监测等方面。
2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气体分析的原理
气体分析基于不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旨在准确测定气体成分和性质。
1
基本原理
气体分析基于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等基本原理进行,通过测定光谱、色谱、质谱等信号 来分析气体成分。
2
分类Leabharlann 气体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
气体分析的方法
气体分析采用多种方法来测定气体成分和性质。
气体分析用于环境监测,帮助监测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现象,保护环境。
气体分析的未来展望
气体分析具有广阔的前景,有着许多发展机遇。
前景
气体分析将在新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
技术的发展趋势
气体分析技术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并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
结语
通过本课件,我们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气体分析的了解,并提高对气体分析 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气体状态变化图像课件

气体状态变化图像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气体状态变化理论基础 • 气体状态变化图像展示 • 气体状态变化的应用场景 • 气体状态变化图像的实验研究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气 体状态变化图像是物理学中的一
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气体状态变化图像,学 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气体状态变化
05
气体状态变化图像的实验 研究
实验装置与实验流程介绍
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的气体状态变化图像采集 系统由气体管道、加热器、光学相机 、温度控制器、压力传感器等组成。
实验流程
首先,将气体样品引入气体管道,并 加热到预设温度。然后,通过光学相 机记录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同时压力 传感器测量气体压力的变化。
04
气体状态变化的应用场景
工业制气过程控制
总结词
气体状态变化图像在工业制气过程控制中应用广泛,通过实时监测和调节,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气体状态稳定,提 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详细描述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气体产品的制备过程中,如氮气、氧气等,气体状态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 产量。使用气体状态变化图像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并调节气体状态的变化,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 控性。
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数据采集
本实验采用高分辨率光学相机和 压力传感器,以捕捉气体状态变 化的细节和实时压力数据。
数据处理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和数据处理软 件,对采集到的图像和压力数据 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果分析
通过对气体状态变化图像和压力数据的分析 ,可以得出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和压力对气 体状态的影响。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气体状态变化理论基础 • 气体状态变化图像展示 • 气体状态变化的应用场景 • 气体状态变化图像的实验研究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气 体状态变化图像是物理学中的一
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气体状态变化图像,学 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气体状态变化
05
气体状态变化图像的实验 研究
实验装置与实验流程介绍
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的气体状态变化图像采集 系统由气体管道、加热器、光学相机 、温度控制器、压力传感器等组成。
实验流程
首先,将气体样品引入气体管道,并 加热到预设温度。然后,通过光学相 机记录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同时压力 传感器测量气体压力的变化。
04
气体状态变化的应用场景
工业制气过程控制
总结词
气体状态变化图像在工业制气过程控制中应用广泛,通过实时监测和调节,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气体状态稳定,提 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详细描述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气体产品的制备过程中,如氮气、氧气等,气体状态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 产量。使用气体状态变化图像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并调节气体状态的变化,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 控性。
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数据采集
本实验采用高分辨率光学相机和 压力传感器,以捕捉气体状态变 化的细节和实时压力数据。
数据处理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和数据处理软 件,对采集到的图像和压力数据 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果分析
通过对气体状态变化图像和压力数据的分析 ,可以得出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和压力对气 体状态的影响。
气体压强和体积关系-PPT

原来压缩空气的压强。(g取 10 m/s2 , 大气压强= 105 Pa )
贮气筒内原来压缩空气:
状态1 :p1= ?
V1=2 m3
状态2 :p2=95 大气压 V2=?M3
进入水箱内气体:
p1V1=p2V2 p12=95V2
状M3 态1:p3=95 大气压 V3=V2–2
p3V3=p4V4
状态2:p4=P0+ρgh = 1+103*10*200/105
的药液?
A
思路分析:
向喷雾器容器A中打气,是一个等温压缩过程。按
实际情况,在A中装入药液后,药液上方不可能是
真空,而已有1atm的空气1.5L,把这部分空气和
历次打入的空气一起作为研究对象,变质量问题
便转化成了定质量问题。
K
向A中打入空气后,打开阀门
K喷射药液,A中空气便经历
了一个等温膨胀过程。根据两 B
2、实验研究
2、DIS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 研究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与 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 DIS、压强传感器、注射器(针筒)。
分析实验目的,该实验应注意什么?
注意:
(1)气体质量要一定; (2)温度要保持不变。
针筒要密封
推拉活塞要缓 慢,手不能握 住针筒
p/105 Pa 3
(2)打开阀门K,直到药液不能喷射,忽略喷管中药液 产生的压强,则此时A容器内的气体应等于外界大气 压。以A容器内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由玻意耳定律, 可得
p1V=p0V ’
V ’=
p1 V 4 1.5 6 p0 1
L
K
B
从而,A容器内剩余药液的体积
A
血液气体分析详解.ppt

氧容量-溶解氧量(0.3ml)
参考值:0.9~0.99 临床意义与PO2相
溶解于血浆中CO2所产生的压力。 参考值:4.3~6.4kPa Pco2反映肺泡通气情况。 Pco2降低为低碳酸血症,提示肺通气过度,存在呼吸性碱中毒。 Pco2增高为高碳酸血症,提示肺通气不足,发生呼吸性酸中毒。
有关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信息:
1.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历史、肾衰竭、严重腹泻、缺氧、 过度通气。 2.代谢性碱中毒:呕吐、消化液引流、利尿治疗。 3.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抑制、慢性肺部疾病、麻醉剂过量。 4.呼吸性碱中毒:过度通气、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
提示代谢性碱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八.缓冲碱(BB)
血液中具有缓冲能力的负离子总量 参考值:45~55mmol/L
BB升高:代谢性碱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BB降低:代谢性酸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九.实际碳酸氢根(AB)与标准碳酸氢根(SB)
AB指病人实际血浆中的HCO 3 -含量,SB是动脉血在 37℃ ,PCO2 25.3Kpa,血氧饱和度为100%的条件下的碳酸氢 根含量。 参考值:AB:21.4~27.3mmol/L; SB:21~25mmol/L AB与SB均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AB与SB均低于正常,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 AB与SB均高于正常,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 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 AB<SB呼吸性碱中毒。
血气常用参数及参考值
一.氧分压(PO2)
血液中的物理溶解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它是反映机体氧合状 态的重要指标。 当血中PO2升高时,Hb与O2结合形成HbO2;PO2越高,则HbO2 的百分比也越高。 参考值: <7.31KPa提示有呼吸衰竭 <4KPa有生命危险。
参考值:0.9~0.99 临床意义与PO2相
溶解于血浆中CO2所产生的压力。 参考值:4.3~6.4kPa Pco2反映肺泡通气情况。 Pco2降低为低碳酸血症,提示肺通气过度,存在呼吸性碱中毒。 Pco2增高为高碳酸血症,提示肺通气不足,发生呼吸性酸中毒。
有关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信息:
1.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历史、肾衰竭、严重腹泻、缺氧、 过度通气。 2.代谢性碱中毒:呕吐、消化液引流、利尿治疗。 3.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抑制、慢性肺部疾病、麻醉剂过量。 4.呼吸性碱中毒:过度通气、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
提示代谢性碱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八.缓冲碱(BB)
血液中具有缓冲能力的负离子总量 参考值:45~55mmol/L
BB升高:代谢性碱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BB降低:代谢性酸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九.实际碳酸氢根(AB)与标准碳酸氢根(SB)
AB指病人实际血浆中的HCO 3 -含量,SB是动脉血在 37℃ ,PCO2 25.3Kpa,血氧饱和度为100%的条件下的碳酸氢 根含量。 参考值:AB:21.4~27.3mmol/L; SB:21~25mmol/L AB与SB均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AB与SB均低于正常,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 AB与SB均高于正常,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 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 AB<SB呼吸性碱中毒。
血气常用参数及参考值
一.氧分压(PO2)
血液中的物理溶解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它是反映机体氧合状 态的重要指标。 当血中PO2升高时,Hb与O2结合形成HbO2;PO2越高,则HbO2 的百分比也越高。 参考值: <7.31KPa提示有呼吸衰竭 <4KPa有生命危险。
动火及受限空间作业气体分析(课件)

全量程 ±5%
隔膜电流电池式
0~25 vol% (25.1~50 .0vol%)
±0.3vol%
报警设定值
20%LEL
18vol%
3.2 仪器操作
仪器检查:
① 气体导管等各部件外观 ② 电量 ③ 各检测器“零点” ④ 是否响应(吹气/溶剂油)
参数零点调节:
开机后,若显示的气体浓度不在零点,应调节: I. 开机状态 II. 空气新鲜洁净环境中5分钟 III. 按“调零 ”键,仪器自动调节零点 IV. 如果显示值还不能回到零点,应停止使用,更换仪
强调需“进入”作业的空间,如容器、设 备、炉膛、烟道、窨井、涵洞、深度超过1.25 米可能会积聚有害气体的沟坑、槽车、换热器 壳体或其他临时封闭的空间,其它如管线、管 道、烟道等不能或不需进入内部作业的不算受 限空间。
动火作业
在生产区内进行的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 非工艺生产过程所要求设置的非常规作
根据下列情况,决定进行哪类分析: 1.在容器外动火,容器内只做第一类分析。 2.人在容器内工作不动火,只做第二类和第三类分析。 3.人在容器内工作且动火,一、二、三类分析全做 MX-M3158N_20180416_095927.pdf
4 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 仪器在去现场测定前,要检查零点; • 必须在清洁空气中接通电源 • 及时检查过滤膜片(滤纸代替),必要时更换; • 不可让水或其它油类物质进入仪器(末端处理); • 抽气导管不能打折,保证气体进入仪器通畅; • 若有尘埃或水蒸汽时,及时更换过滤管中棉花。 • 定期检定,必要时标气比对,以增加使用的信心。
谢 谢!
器。
标气比对检查:
必要时进行标气分析,比对检查, 增加使用信心
– 购买标准气体(可选单标或复合标气) – 通过减压阀,将标气放到取样袋中 – 对标准气体进行比对分析
隔膜电流电池式
0~25 vol% (25.1~50 .0vol%)
±0.3vol%
报警设定值
20%LEL
18vol%
3.2 仪器操作
仪器检查:
① 气体导管等各部件外观 ② 电量 ③ 各检测器“零点” ④ 是否响应(吹气/溶剂油)
参数零点调节:
开机后,若显示的气体浓度不在零点,应调节: I. 开机状态 II. 空气新鲜洁净环境中5分钟 III. 按“调零 ”键,仪器自动调节零点 IV. 如果显示值还不能回到零点,应停止使用,更换仪
强调需“进入”作业的空间,如容器、设 备、炉膛、烟道、窨井、涵洞、深度超过1.25 米可能会积聚有害气体的沟坑、槽车、换热器 壳体或其他临时封闭的空间,其它如管线、管 道、烟道等不能或不需进入内部作业的不算受 限空间。
动火作业
在生产区内进行的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 非工艺生产过程所要求设置的非常规作
根据下列情况,决定进行哪类分析: 1.在容器外动火,容器内只做第一类分析。 2.人在容器内工作不动火,只做第二类和第三类分析。 3.人在容器内工作且动火,一、二、三类分析全做 MX-M3158N_20180416_095927.pdf
4 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 仪器在去现场测定前,要检查零点; • 必须在清洁空气中接通电源 • 及时检查过滤膜片(滤纸代替),必要时更换; • 不可让水或其它油类物质进入仪器(末端处理); • 抽气导管不能打折,保证气体进入仪器通畅; • 若有尘埃或水蒸汽时,及时更换过滤管中棉花。 • 定期检定,必要时标气比对,以增加使用的信心。
谢 谢!
器。
标气比对检查:
必要时进行标气分析,比对检查, 增加使用信心
– 购买标准气体(可选单标或复合标气) – 通过减压阀,将标气放到取样袋中 – 对标准气体进行比对分析
燃气危险源分析ppt课件

国家标准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GB18047-2000《车用压缩天然气标准》 国家标准GB50251—2003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
规范》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1991年建设部、劳动
部、安全部
8
天然气特性
1.相对密度小,比空气轻,易向高处流动; 2.易燃易爆,遇到静电火花也会引爆,爆炸极限为5%~15%; 3.溶解性;能溶解普通橡胶和石化产品,用户需使用耐油的
死亡,当空气中的甲烷浓度达到25%~30%时会使人出现
窒息表现; 3.天然气在燃烧时会需要大量的氧气,也会产生窒息危害。
燃烧不完全,而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也会使人中毒。
19
机械伤害危害
输配站的主要设备就是压缩机,压缩机运转时会存在众多危害因素, 有转动机械的机械伤害是最为普遍的一种伤害形式。机械伤害是指机 械设备的运动部件直接与人体接触而产生的伤害。
2
主要区别
1.成分不同。天然气以甲烷为主要成分,占95%以上;人 工煤气则以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
2.安全性不同。天然气比空气轻,万一泄漏也不易引发爆 炸事故;人工煤气与空气混合后,在空气中煤气浓度达到
4.8%~50%遇到明火就爆炸,爆炸极限范围宽。
3.有害性不同,天然气一般无毒,只是在燃烧不完全的状 态下产生一氧化碳有毒气体,万一泄漏也不易引发中毒事 故。人工煤气在泄漏状态下极易中毒。
14
危害因素识别
人为因素主要是
1.过程操作人员操作失误会导致天然气泄漏,如在加气软管未连接好 就启动加气设备;
G撬车仍然通过加气软管与加气柱连接时,撬车司机误启动车辆 导致拉断加气管线,引起泄漏;
3.加气装置区排污罐在排污时,操作人员关闭不及时,容易导致高压 天然气泄漏;
规范》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1991年建设部、劳动
部、安全部
8
天然气特性
1.相对密度小,比空气轻,易向高处流动; 2.易燃易爆,遇到静电火花也会引爆,爆炸极限为5%~15%; 3.溶解性;能溶解普通橡胶和石化产品,用户需使用耐油的
死亡,当空气中的甲烷浓度达到25%~30%时会使人出现
窒息表现; 3.天然气在燃烧时会需要大量的氧气,也会产生窒息危害。
燃烧不完全,而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也会使人中毒。
19
机械伤害危害
输配站的主要设备就是压缩机,压缩机运转时会存在众多危害因素, 有转动机械的机械伤害是最为普遍的一种伤害形式。机械伤害是指机 械设备的运动部件直接与人体接触而产生的伤害。
2
主要区别
1.成分不同。天然气以甲烷为主要成分,占95%以上;人 工煤气则以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
2.安全性不同。天然气比空气轻,万一泄漏也不易引发爆 炸事故;人工煤气与空气混合后,在空气中煤气浓度达到
4.8%~50%遇到明火就爆炸,爆炸极限范围宽。
3.有害性不同,天然气一般无毒,只是在燃烧不完全的状 态下产生一氧化碳有毒气体,万一泄漏也不易引发中毒事 故。人工煤气在泄漏状态下极易中毒。
14
危害因素识别
人为因素主要是
1.过程操作人员操作失误会导致天然气泄漏,如在加气软管未连接好 就启动加气设备;
G撬车仍然通过加气软管与加气柱连接时,撬车司机误启动车辆 导致拉断加气管线,引起泄漏;
3.加气装置区排污罐在排污时,操作人员关闭不及时,容易导致高压 天然气泄漏;
气体成分分析仪表检测仪表-PPT

第六节 气体成分分析仪表
►单原子分子气体与无极性得双原子分子气体不吸收红外 线,而具有异核分子得大多数气体在某些特定得波长下对 红外线有强烈得吸收
►气体吸收了红外线辐射以后,温度升高使压力(体积)增加 ►气体对红外线得吸收遵循朗伯—比尔定律,即
I ►检测原理
▪ 在电池得负极: 2O2 O2 px 4e
▪ 电池反应:
O2 pR O2 px
▪ 浓差电势得大小可由能斯特公式决定:
E RT ln pR nF px
▪ pR为参比气体氧分压,一般用空气作参比气体,则pR =21000Pa(视地区环境不同)
第六节 气体成分分析仪表
►氧化锆探头与变送器
四、红外式气体分析仪
►气体对红外线得吸收
▪ 红外线就是指波长为0、76~1000μm范围内得电 磁波。既然它就是一种电磁波,因此它具有折射、 反射、散射、干涉与吸收等性质。红外线气体成 分检测主要就是利用红外线得吸收性质。归纳起 来具有以下特点:
►同种气体对红外线得吸收能力因红外线得波长不同而 不同。
▪ 下面我们以CO2红外线气体成分检测器得工作原 理。它就是双光束测量系统,灯丝通电后发出两束 强度几乎相等得红外线,波长一般在3~10μm,灯 丝一般采用镍铬合金丝。光路中装有切光片,可连 续遮段光源
▪ 为了简便起见,首先讨论一下切光片不动,并且没 有遮断光路得情况。一束红外线经过参比室,到达 检测器得左气室;另一束经过工作气室,到达检测
第六节 气体成分分析仪表
▪ 氧化钙固溶在氧化锆中,其中Ca+2置换了Zr+4得位 置,而在晶体中留下了氧离子空穴。空穴得多少与 掺杂量有关
▪ 如果在一块ZrO2电解质得两侧分别附上一个多孔 铂电极,若两侧气体得含氧量不同,则在两电极间 就会出现电势,该电势称为浓差电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2
保险粉 (Na2S2O4) 蒽醌-β -磺酸 钠作催化剂 氯化亚铜 氨溶液
2Na2S2 O 4 O 2 2H2 O 4NaHSO3
CuCl 2 2CO Cu 2 Cl 2 2CO
Cu 2Cl2 2CO 4NH3 2H2O CuCOONH4 CuCOONH4 2NH4Cl
第5章 气体分析
§1 概述
§2气体的化学分析法 §3 气体分析的仪器
一、概述
工业生产中常使用气体作为原料或燃料;化工生
产的化学反应常常有副产物废气;燃料燃烧后也
产生废气(如烟道气);生产厂房空气中常混有
一定量生产气体。
所以工业气体共分四大类: 1.化工原料气 2.气体燃料 3.废气 4.厂房空气
化工原料气是无机、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主要有:
气体容量法 吸收法 气体容量滴定法 气体重量法 分两大类 爆烧法 燃烧法 缓燃法 氧化铜燃烧法
一、 化学吸收法
(一) 气体容量法(或气体吸收体积法)
1.原理:利用气体的化学特性,使混合气
和特定试剂接触。则混合气体中的被测组分
CO 2 烯(乙、丙、丁) 不饱和烃 炔(乙) 苯、甲苯 吸收容量法 吸收法 煤气主要成分 O 2 CO CH 4 燃烧法 H 2 N 不被吸收,不能燃烧 2
煤气中各种成分的吸附剂及吸附顺序表
成分 CO2 吸附剂 33%KOH 反应 顺 序 (1)
CO 2 2KOH K 2 CO3 H 2 O
饱和溴水 CH 2 CH 2 Br2 CH 2 Br CH 2 Br (l ) (臭) CH CH 2Br2 CHBr2 CHBr2 (l ) (石蜡封口) 加成反应 苯缓慢溶解于溴水,不与之反应 CnHm 浓硫酸、 2亚乙基酸钠 Ag2SO4或 CH CH 2H 2SO 4 CH(OSO2 OH) HgSO4作催 C 6 H 6 H 2SO 4 C 6 H 5SO 3 H H 2 O 化剂 强氧化性磺化反应
气 体 燃 料
上述天然气、炼油气、焦炉、煤气、水 煤气及半水煤气等,除了作为化工生产 原料气体之外,也可作为气体燃料。
废 气:
燃烧炉的烟道气的组成为:N2、O2、CO2、 CO、水蒸气及少量其它气体。 如:硫酸、硝酸厂排入大气的废气中含有少量 的SO2和NO2; 制碱厂排出废气中含有少量CO2; 总之,有机化工的废气是各种各样的。
推广
转化 特定试剂 液固试样 气体 吸收 测体积差 V损测
例如:混合气:
O 2 KOH(特定试剂) O2不被吸收 CO2
钢铁样中C的测定:
O 2 O 2 KOH 固体 CO2 K 2 CO3
厂房空气
生产设备漏气→生产厂房内空气含 生产用气→危害健康→甚至燃烧爆 炸。
气体分析意义: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正常安全生产,对各种工业气 体都要经过分析,了解其组成。
1.化工原料气
分析正确配料;
掌握成分 %
2.中间产品气体分析生产是否正常;了解 3.(燃料燃烧后生成)烟道气分析检查 燃 烧是否正常;
判断 4.厂房空气分析 确定 通风、设备漏气情况 有无有 害气体是否危及生命及厂房安全。
气体分析的特点:
质量较小(m小) 气体特点流动性大(流大) V随T或P的变化而变
从而决境的T和P。
§2. 气体的化学分析方法
气体分析是有一连串装有吸附剂的吸附瓶 来进行吸收的,因此吸附剂的顺序必须进 行合适的安排,否则会干扰测定。
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被定量吸收,其它组成
则不发生反应(或不干扰)。如果吸收前后
的温度及压力一致,则吸收前后的体积之差 即为被测组分的体积。
原理:
吸收 混合气 仪器(特定试剂) 被测物与试剂反应 产生 定 体积差
根据吸收前后体积之差=被测组分体积计 算出体积比(V/V)的分数
CH 2 CH 2 H 2SO 4 CH 3 CH 2 OSO2 OH乙基酸钠 (2)
O2
中和 ( C6 H ( 3 OH) 3邻苯三酸 3KOH 3 OK) 3 3H 2 O 焦性没食子 C6 H (3) 酸的碱溶液 1 被氯化
2C 6 H( 3 OK) 3 O 2 C 6 H( 2 OK) 3 - C 6 H( 2 OK) 3 六氧基联苯钾 H 2 O 2
通O 2 ,1250 C
VCO 2 (C)
测体积差
2. 气体吸收剂及吸收顺序
定义:用来吸收气体的试剂称作气体 吸收剂;
液态:如KOH溶液是CO2良好的吸附剂 种类有: 固态:如固态海绵状钯是H 2良好的吸附剂
以煤气为例讲解气体的吸收剂及吸收顺序,其中煤 气的组成成分为:
1)天然气:主要是 CH4›95% (煤或石油组成物的分解产物) 2)炼油气:CH4及其它低分子量的C、H化合物 (原油热处理 产物) 3)焦炉煤气:H2 、CH4 (煤›800℃炼焦油气态产物) 4)水煤气:CO、H2 (水蒸气和炽热的煤作用,得到半水煤气) 5)硫铁矿焙烧炉气: SO2 6-9% 用于制造硫酸 6)石灰焙烧窑气:CO2 32-40% 用于制碱和制糖工业
CO 氯化亚铜 盐酸溶液 CH4 燃烧法测无适当 的吸收剂
CuCl CO H2O Cu(CO)Cl H2O
CH4 2O2 CO2 2H2O
V缩 2VCH4
H2
海绵状钯 (吸收)
常用燃烧法
3 2H 2 O 2 2H 2 O V缩 VH 2 2
N2
剩余部分
VN2 V总 -V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