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振动压实试验检测记录表

合集下载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

混合料振动压实试验
3
混合料
振动压实试验报告编号
最大干密度(g/cm ) 最佳含水量(%)
LMSY2-7-20100048
2.31 4.7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制件干密度 (g/cm3) 制件压实度 (%) 无侧限抗压 强度平均值 (MPa) 4.1 无侧限抗压 强度标准差 (MPa) 0.24 偏差系数 (%) 概率(95%)无 侧限抗压强度 值(MPa) 3.7
LMSY2-7-20100048 JTG E51-2009
2010年11月20日
选定材料配合比(质量比) 选定材料配合比( 质量比) 19-31.5:9.5-19:4.75-9.5:2.36-4.75:0-2.36:水泥=24%:25%:23%:6%:22%:3.5% 集料级配报告编号 LMSY2-7-20100048
碎石 碎石 碎石 碎石 机制砂 水泥 / / /
结论 监理工程师 意见
19~31.5mm 9.5~19mm 4.75~9.5mm 2.36~4.75mm 0~2.36mm P.C32.5 / / /
共 9 页第 1 页
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广元至南充段工程项目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报告
施工单位: 监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
合同号: 编 号: 0 标准试验 嘉龙碎石场 2010年11月10日 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 试验单位 接样编号 试验规程 试验人 复核人 审核人 报告日期
LM7 LMSY2-7-20100048
委托单位 检测类型 取样地点 取样日期 使用部位 混合料名称
2.26
98
1.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编号
LMSY2-7-20100048

2018道路工程17-第四章 第四节原材料试验第五节无机结合料试验

2018道路工程17-第四章 第四节原材料试验第五节无机结合料试验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道路工程教材精讲班主讲老师:董开亮第四章路面基层与底基层材料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一、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简易测定方法滴定法基本原理:用于分析物质中某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即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入装有该物质的玻璃瓶中,与其发生化学反应,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确定滴入标准溶液的量,由此计算分析得到该物质中某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氧化镁含量在5%以下的低镁石灰。

因为氧化镁分解作用缓慢,如果氧化镁含量高,达到滴定的终点时间长,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时间,影响测定结果。

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2.试剂(1)1%酚酞指示剂(2)1mol/L盐酸标准溶液(3)0.1%甲基橙指示剂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1mol/L盐酸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1mol/L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标定方法:1.5~2.0g碳酸钠+100ml水制成碳酸钠溶液,滴入2~3滴0.1%甲基橙指示剂,碳酸钠溶液颜色为黄色。

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钠颜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如果碳酸钠溶液煮沸冷却后又变回黄色,则继续滴入标准盐酸溶液,直至碳酸钠溶液出现稳定橙红色为止,由公式计算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

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3.试验步骤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4.计算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二、粉煤灰烧失量测定方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粉煤灰烧失量的测定。

本方法是将试样在950~1000℃的马福炉中灼烧,驱除水分和二氧化碳,同时将存在的易氧化元素(碳为主)氧化。

粉煤灰烧失量越小越好。

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2.仪器设备(1)马福炉:即高温炉,一种通用的加热设备,是英文Muffle furnace翻译过来的,Muffle是包裹的意思,furnace是炉子,熔炉的意思。

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2)瓷坩埚:主要成分:氧化铝(45-55%)、二氧化硅。

最高可耐热1200摄氏度左右高温。

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3)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即万分之一天平,精读达到万分之一克。

2023年-2024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3年-2024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3年-2024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45题)1、路基平整度的检测应对()进行检测。

A.每层B.路中间C.上路床D.车行道【答案】 C2、用连续平整度仪测定平整度评定工程质量时,所选取的测定位置应距车道标线()。

A.20-30cmB.30-50cmC.50-80cmD.80-100cm【答案】 D3、()工程问题与土的强度有关。

A.边坡稳定B.流沙C.管涌D.冻土【答案】 A4、沥青路面11类损坏中分轻度和重度2级的有()类。

A.7B.8C.9D.10【答案】 B5、某试验检测机构受地方公路管理部门委托对A公路进行技术状况评定工作。

A公路基本情况:公路技术等级为一级,长度10.211km,双方向6条车道,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K2+000-K3+000间有一座中桥,评定为5类桥。

检测机构选择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查系统检测路面指标,不检测路面横向力系数和路面弯沉。

请依据上述条件完成兵面题目。

4)《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将沥青混凝士路面根坏分为()大类,并根据损坏程度分为()项。

A.11,20B.11,21C.10,20D.10,21【答案】 B6、做坍落度试验时要求将代表样分三层装入筒内,每层装入高度稍大于筒高的三分之一,用捣棒在每一层的横截面上均匀()。

A.插捣15次B.插捣20次C.插捣25次D.插捣30次7、某试验室从拌合楼取沥青、纤维及沥青混合料进行相关试验。

沥青为SBS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为SMA-13,其中掺加0.3%木质素纤维,请完成下列题目。

A.619%B.519%C.6.2倍D.5.2倍【答案】 D8、关于土的室内承载比CBR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CBR是指试料贯入量达2.5mm时,单位压力对标准碎石压入相同贯入量时标准荷载强度的比值B.CBR试件泡水应满足水面在试件顶面上25mm ,且需泡水24hC.贯入量为5mm的承载比值大于2.5mm承载比时取5mm承载比为试验结果D.根据三个平行试验结果计算的承载比变异系数大于12% ,则去掉一个偏离大的值,取其余两个结果的平均值【答案】 B9、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由振动压实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击实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1
关内容。 • ⑨振动压实方法应增加适用范围。
2008年1月底,编写组发出了《公路工程无机 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修订)征求意 见稿,进行全国范围的征求意见。
接受并修改的问题
• 根据专家意见增加了术语、符号和代号;对每个 试验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化,并对原试验规程的部 分试验内容和化学试验相关内容增加了“精密度 和允许差”;将标准养生温度统一为温度 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
• 针对近年来我国公路工程实际需要以及相关材料 试验方法发展,编写组对原规程进行了全面修 订,对于规范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 方法有重要意义。
• 修订后的规程完善了原有相关试验方法,补充了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内容全面,结构合理。
修订过程
2008年6月提交《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 料试验规程》报批稿。 2009年10月15日交通运输部“公布《公路工 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E51-2009 公告”。 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9 1226.86 1166.81 1165.49 5.1 5.3 22 1127.83 1080.17 1078.37 4.4 4.6
10 1143.11 1093.5 1093.23 4.5 4.6 23 1102.52 1055.31 1054.34 4.5 4.6
11 1197.87 1143.82 1142.65 4.7 4.8 24 1192.4 1138.58 1137.41 4.7 4.8
试验方法的基本格式
适用范围 仪器设备 试验准备 试验步骤
计算 结果整理
报告 记录 条文说明
称谓的统一、规范
最大粒径与公称最大粒径
筛孔尺寸
mm
31.5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关内容. • ⑨振动压实方法应增加适用范围.
2008年1月底,编写组发出了公路工程无机 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修订征求意 见稿,进行全国范围的征求意见.
接受并修改的问题
• 根据专家意见增加了术语、符号和代号;对每个 试验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化,并对原试验规程的部 分试验内容和化学试验相关内容增加了精密度 和允许差;将标准养生温度统一为温度 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
• 针对近年来我国公路工程实际需要以及相关材料 试验方法发展,编写组对原规程进行了全面修 订,对于规范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 方法有重要意义.
• 修订后的规程完善了原有相关试验方法,补充了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内容全面,结构合理.
修订过程
2008年6月提交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 料试验规程报批稿. 2009年10月15日交通运输部公布公路工 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E51-2009 公告. 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 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宣贯材料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规程修订的背景 规程修订的过程 本次修订的主题思想 本次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
背景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 程——一本年轻的规程,伴随我国高速公 路建设发展而逐渐完善,从1994到2009.
公路路面基层材料试验规程——1986
含水量试验方法微波
序 号
湿土重g
干土重g


含水量%
ω1
ω2
序 号
湿土重g
干土重g


含水量%
ω1
ω2
1
1184 1129.16 1127.01 4.9 5.1 14 1182.22 1127.37 1126.4 4.9 5

无机结合料

无机结合料

土基检测标准流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HNHL--2019版本:第一版编制:审核:批准:2019年3月24日发布2019年4月1日实施湖南华隆检测有限公司检测项目1、砂的相对密实度试验2、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表面振动压实仪法)3、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试验(烘干法)4、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试验(酒精法)5、水泥或石灰稳定土中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EDTA法)6、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7、土基现场CBR值测试8、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9、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10、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11、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间接抗拉强度试验(劈裂试验)砂的相对密实度试验一、执行标准: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颗粒直径小于5mm的土,且粒径2mm~5mm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5%。

三、仪器设备:电动相对密度仪,量筒,长颈漏斗,锥形塞,砂面拂平器,修土刀,电子天平。

四、试验步骤1.最大孔隙比的测定(1)取代表性试样约1.5kg,充分风干(或烘干),用手搓揉或用圆木棍在橡皮板上碾散,并拌和均匀。

(2)将锥形塞杆自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使锥体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入体积为1000cm3的量筒中,使其下端与量筒底相接。

(3)称取试样700g,准确至1g,均匀倒入漏斗中,将漏斗与塞杆同时提高,移动塞杆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约1~2cm,使试样缓缓且均匀分布地落入量筒中。

(4)试样全部落入量筒后取出漏斗与锥形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平,勿使量筒振动,然后测读砂样体积,估读至5cm3。

(5)以手掌或橡皮塞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缓慢地转动量筒内的试样,并回到原来位置,如此重复几次,记下体积的最大值,估读至5cm3。

(6)取上述两种方法测得的较大体积值,计算最大孔隙比。

2.最小孔隙比的测定(1)取代表性试样约4kg,按操作步骤1-(1)处理。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检测记录表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检测记录表
第 页,共 页 JJ0701a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结合料剂量(%) 筒容积(cm3) 试验次数 筒+湿土质量(g) 干 密 度 筒质量(g) 湿土质量(g) 湿密度(g/cm3) 干密度(g/cm3) 盒号 盒+湿土质量(g) 盒+干土质量(g) 含 水 率 盒质量(g) 水质量(g) 干土质量(g) 含水率(%) 平均含水率(%) 最佳含水率W01= 最大干密度ρ
dm= dm2=
记录编号:
% g/cm3
干密度(g/cm3)
% g/cm3
含水率(%)
备注
试验:
复核:
日期:


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m1=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结合料含水率(%) 击锤质量(g) 每层击数
集料含水率(%) 落距(mm)
% g/cm3 干密度(g/cm3)
含水率(%)
第 页,共 页 JJ0701a
试验室名称: 试验次数 筒+湿土质量(g) 干 密 度 筒质量(g) 湿土质量(g) 湿密度(g/cm3) 干密度(g/cm3) 盒号 盒+湿土质量(g) 盒+干土质量(g) 含 水 率 盒质量(g) 水质量(g) 干土质量(g) 含水率(%) 平均含水率(%) 最佳含水率W02= 最大干密度ρ 结论: 最佳含水率W0= 最大干密度ρ
落距mm工程部位用途样品描述试验依据每层击数试验日期结合料剂量结合料含水率委托任务编号样品编号样品名称试验条件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集料含水率筒容积cm3试验次数筒湿土质量g击锤质量g干密度盒号盒湿土质量g盒干土质量g盒质量g含水率水质量g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干土质量g筒质量g湿土质量g湿密度gcm3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率w01最大干密度dm1gcm3干密度gcm3含水率备注试验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1
• ③对细粒土的分级提高到最大粒径为4.75mm,最 大公称粒径为2.36mm。
• ④方孔筛是大势所趋,需要补充,并尽量通用。 • ⑤无侧限抗压强度的端部影响状况进入条文说
明,供研究者参考。 • ⑥提出标准养生方法和快速养生方法。 • ⑦加载速率由于影响到试验结果,尽量不要改变。 • ⑧疲劳试验在条文说明中增加试验结果处理的相
采标:《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粉煤灰细度试验方法;
石灰、粉煤灰密度测定方法; 粉煤灰的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采标:《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8074和 《公路工程水泥和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2008
试验成型、养生和取样试验方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 形)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梁式)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现场取样方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养生试验方法
规程修订的背景 规程修订的过程 本次修订的主题思想 本次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
背景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 程》——一本年轻的规程,伴随我国高速公 路建设发展而逐渐完善,从1994到2009。
《公路路面基层材料试验规程》——1986
当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发生的质量问题, 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质量控制有关。因 此迫切需要对该规程进行修订。
T0809—2009 EDTA滴定法
本办法适用于在水泥终凝之前的水泥含量测定, 现场土样的石灰剂量应在路拌后尽快测试,否则 需要用相应龄期的EDTA二钠的耗量的标准曲线确 定。 原规范:不受水泥或石灰稳定土龄期(7d内)影响
T0809—2009 EDTA滴定法
T0809—2009 EDTA滴定法
12 1122.74 1072.81 1070.65 4.7 4.9 25 1139.12 1088.09 1086.16 4.7 4.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m= dm2=
记录编号:
% g/cm3
含水率与干密度关系曲线
% g/cm3
干密度(g/cm3)
含水率(%)
备注
试验:
复:
日期:



dm1=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结合料含水率(%) 振动频率(Hz) 面压力(MPa)
集料含水率(%) 激振力(N)
% g/cm3
含水率与干密度关系曲线
干密度(g/cm3)
含水率(%)
第 页,共 页 JJ0701b
试验室名称: 试验次数 筒+湿土质量Q1(g) 干 密 度 筒质量Q2(g) 湿土质量Q(g) 湿密度ρ w(g/cm3) 干密度ρ (g/cm3) 盒号 盒+湿土质量m1(g) 盒+干土质量m2(g) 含 水 率 盒质量m3(g) 水质量mw(g) 干土质量md(g) 含水率W(%) 平均含水率W(%) 最佳含水率W02= 最大干密度ρ 结论: 最佳含水率W0= 最大干密度ρ
第 页,共 页 JJ0701b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振动压实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结合料剂量(%) 筒容积(cm3) 试验次数 筒+湿土质量Q1(g) 干 密 度 筒质量Q2(g) 湿土质量Q(g) 湿密度ρ w(g/cm3) 干密度ρ (g/cm3) 盒号 盒+湿土质量m1(g) 盒+干土质量m2(g) 含 水 率 盒质量m3(g) 水质量mw(g) 干土质量md(g) 含水率W(%) 平均含水率W(%) 最佳含水率W01= 最大干密度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