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课件窦性心律失常

合集下载

窦性心律失常 ppt课件

窦性心律失常  ppt课件
ppt课件 2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表现
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 等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状,类似与窦 性停搏或有心动过速发作,出现心 悸、心绞痛等。
ppt课件
2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 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 次/分以下); • 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 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停搏
窦房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ppt课件
1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P 波在Ⅱ、Ⅲ、 aVF 导联直立, aVR 导联倒置 PR间期为0.12~0.20s 窦性频率为60~100次/分 PP间期互差<0.12(0.16) s
ppt课件

ppt课件
18
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
ppt课件
19
治疗
与窦缓相同:
• 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 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者,予阿托品、 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素等药物;安 装心脏起搏器。
ppt课件
20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病因 众多原因均可损害窦房结: 如甲减、淀粉样变性、伤寒等 感染、纤维化与脂肪变性、硬化 与退行性变、窦房结周围神经或 心房肌病变、窦房结动脉供血减 少、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及一些抗 心律失常药物等均抑制窦房结功
• 出现房室交界处逸搏或逸搏心律。
ppt

Holter监护 一次或多次动态心电图可记录到 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到的心动过缓并可 明确晕厥等症状发作时是否有显著的心 动过缓。
ppt课件

内科学课件-窦性心律失常

内科学课件-窦性心律失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诊 断】
(一)心电图
1.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①P波为窦性; ②成人窦性P波的频率一般在100~150次/分,很少超过160次/
分。
2.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征: ①P波为窦性; ②成人窦性P波的频率一般<6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
心电图特征: ①P波为窦性; ②在同一心电图导联上PP间期不等,相差>0.12秒。
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以影响 窦房结的功能,频繁、长期的快速心房电活动对窦房结功能的抑 制可能是导致这些患者窦房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这种“病态 窦房结综合征”可称之为继发性(secondary)或外源性 (extrinsic)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本身无病理性改变,在 影响窦房结功能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后,窦房结功能 会逐渐恢复。
(三)窦性心律不齐
常无临床症状,经常是在患者自己测脉搏时发现心律不齐,有时 可有心悸的感觉。
(四)窦性静止
心脏电活动依靠下级起搏点发出,过长时间的窦性静止如无房室 交界处或心室逸搏发生则患者可出现头晕、黑蒙或晕厥,严重者 可发生阿-斯综合征。
(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表现为头晕、晕厥、胸痛、心力衰竭、阿-斯综合征,甚至发生 猝死的一组综合征。部分患者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交 替出现,后者包括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动过速,称为心 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bradycardia-tachycardia syndrome),简称缓速综合征。还有部分患者,以房性快速性 心律失常为首发表现,于数年或更长时间后,才发生心动过缓或 两者并存。
窦性心律不齐指窦性心律快慢显著不等,相邻心动周期的差值 ≥120ms。可分以下三类:①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率吸气时 快而呼气时慢,暂停呼吸时心律不齐消失,多见于儿童;②非呼 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率快慢改变与呼吸无关,较常见于心脏病 患者或与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有关;③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主要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夹有心室搏动的PP间距 均较无心室搏动的PP间距为短。

内科学教学课件:心律失常

内科学教学课件:心律失常
39
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
心电图的预激:心房冲动通过房室旁路提前激动 心室的一部分或全体。
房室旁路:在房室特殊传导组织以外,还存在一 些由普通工作心肌组成的肌束,连接心房与心 室之间)
病因:常无其他心脏异常现象,可发生任何年龄。
临床表现:本身不引起症状,心动过速(发生率 1.8%)发作时所致症状:80%是房室折返性心 动过速,15-30%是Af,5%是AF。
4
心律失常的分类
起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窦速 窦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发生机制
传导异常
异位心律失常
被动性
(房性、交界性、室性) 主动性
逸搏 逸搏心律
期前收缩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扑动、颤动 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左、右束支 、分支)
折返性心律: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25
心房扑动 房扑.FLC
26
房扑的治疗
药物治疗: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非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转律:IA(奎尼丁)、IC(普罗帕酮)、
III类(胺碘酮) 非药物治疗:
电复律、射频消融术、食道调博 抗凝治疗
27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房颤:规则有序的心房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 无序的 颤动波
阵发性室上速(PSVT):窦房、房室结、心房折返。房室
结内折返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室上速
36
阵发性室上速 房室折返.FLC
37
房室结内折返示意图:双径.FLC
38
阵发性室上速的治疗
物理方法:刺激迷走神经、颈动脉窦按摩、valsalva动作 药物治疗 腺苷与钙通道阻滞剂 洋地黄与β受体阻滞剂 普罗帕酮 升压药 非药物治疗 食管心房调搏 直流电复律 射频消融技术可以根治!

内科-窦性心律失常PPT课件

内科-窦性心律失常PPT课件

窦性停搏心电图特征
1. 具有窦 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2. 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 发生,或P波与QRS波均不出现; 3. 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 倍数关系; 4. 可出现房室交接处或心室单个逸搏或 逸搏心律。
窦性停搏心电图表现
窦性停搏心电图表现
窦性停搏临床意义
患者可出现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如 眩晕、黑蒙或短暂意识丧失、AdamsStokes综合征及死亡。 可发生于: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 窦房结病变、急性心梗、脑卒中; 药物: 如洋地黄、奎尼丁、钾盐、 乙酰胆碱等。
生理性 青年人、运动员、睡眠状态; 病理性 颅内疾病、严重缺氧、低温、甲减、 阻塞性黄疸、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 心梗; 应用β受体阻滞剂、拟胆碱药物、胺 碘酮、心律平、钙拮抗剂、洋地黄等 药物时。
治疗
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者,予阿托 品、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素等药 物;安装心脏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生理及其他检查
固有心率测定。 窦房结恢复时间与窦房传导时间测定。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疗
无心动过缓症状者,无需治疗,但应定 期随访观察。 有症状者,应植入心脏起搏器: 1. 房室结传导良好者,可选用AAI起搏; 2. 双结病变者宜选用DDD。 BTS患者予起搏治疗后,仍有心动过速 发作,应同时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
治疗
与窦缓相同:
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者,予阿托 品、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素等药 物;安装心脏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病因 众多原因均可损害窦房结: 如甲减、淀粉样变性、伤寒等感 染、纤维化与脂肪变性、硬化与 退行性变、窦房结周围神经或心 房肌病变、窦房结动脉供血减少、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及一些抗心律 失常药物等均抑制窦房结功能。

内科学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内科学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第二节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为60~100次/分。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的P波在I、Ⅱ、aVF导联直立,aVR倒置;PR间期0.12~0.20s。

窦性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冲动发放频率的异常或窦性冲动向心房的传导受阻所导致的心律失常。

根据心电图及临床表现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一、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为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图3-3-5)。

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时。

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亦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终止,频率大多在100~150次/分之间,偶有高达200次/分。

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其频率逐渐减慢,停止刺激后又加速至原先水平。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应针对病因和去除诱发因素,如治疗心力衰竭、纠正贫血、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必要时β受体拮抗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革)可用于减慢心率。

图3-3-5 窦性心动过速Ⅱ导联的P波正向,PR间期0.14s,心率125次/分二、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ycardia)(图3-3-6)。

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

其他原因包括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以及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拮抗剂、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药物。

窦房结病变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亦常发生窦性心动过缓。

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无需治疗。

如因心率过慢,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症状,可应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但长期应用往往效果不确定,易发生严重副作用,故应考虑心脏起搏治疗。

图3-3-6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交界区性逸搏与心律监护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心动过缓,频率约43次/分,第3个与第4 个P 波之间长达9. 2s,其间无明确P波(第8个QRS波群内可能埋藏窦性P 波),出现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频率35次/分,第4个与第5 个P波之间亦有长达3. 44s的间歇,其间可见一次房室交界区性逸搏三、窦性停搏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 sinus pause or sinus arrest)是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

窦性心律失常PPT课件

窦性心律失常PPT课件
如图:
11
4.心房内游走节律 P波在同一导联至少3种以上形态 PP间期相当恒定,P波形态、大小、方向及PR间期随起搏点位置变化而变化 PR≥0.12s
如图:
在同一导联,心率、P波形态及PR间期三者间存在着内在关联的同步变化是该心律失常的基本特征。
12
五)病态窦房综合征
窦房结功能障碍是引起症状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可由窦房结冲动形成 和(或)的传导障碍所致,表现以下形式:
窦性停搏 窦房阻滞 严重窦性心动过缓
13
1.窦性停搏 窦房结不能发放冲动导致一段时间内不产生冲动,心房无除极和心室无搏动。 心电图表现为心电图上为一较长的时间内没有P波,或P波与QRS波均不出现,长的PP间
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 如图:
窦性停搏长间歇后可出现结性或室性逸搏,如停搏时间过长,可出现交界性或室性自主心律。
3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
二)窦性心动过速
1.P波窦性 2.P波频率≥100次/分(一般小于160次/分,偶尔可达180次/分) 3.PR间期>0.12s 如图:
5
临床特点:
1.心律基本整齐; 2.P波电压可略增高; 3.PR间期可较正常缩短, 4.QT周期可随窦性周期的缩短而缩短; 5.窦速持续时间过久,ST段可轻度下移,T波呈双向或倒置。
如图:
18
谢谢聆听!
19
如图:
16
(2)二度二型窦房阻滞: 1.突然出现P-QRS-T全部脱落。脱落前的P-P间期固定。 2.脱落后的P-P间期=窦性P-P间期的两倍。
• 如图:
17
慢-快综合征: 临床上可见许多患者在缓慢心律失常基础上可出现多种快速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电图表现为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出现,常称之为 慢-快综合征,是病窦综合征的一个临床表现。

窦性心律失常疾病PPT演示课件

窦性心律失常疾病PPT演示课件
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涉及心脏自律性异常、折返激动以及触发活动等。其中,自律性异常是最常见的机制,与心脏起搏细胞自律性增高有关。
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治疗原则
针对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原则包括消除诱因、控制心室率和预防复发。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药物选择
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具体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经验而定。
生理性因素
可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疾病患者。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感染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窦性心律不齐。
病理性因素
心脏窦房结自律性异常或传导障碍是引起窦性心律不齐的主要机制。同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失衡也可能参与其中。
发病机制
VS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生理性窦性心律不齐,通常无需特殊治疗;病理性窦性心律不齐则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诊断
02
CHAPTER
窦性心动过速
定义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
诊断标准
根据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包括P波频率加快,超过100次/分,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相同,PR间期大于0.12秒。
窦性心动过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生理因素(运动、情绪激动等)、病理因素(发热、贫血、甲亢等)以及药物或毒物影响。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等。对于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提高心率。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可自行用药。

窦性心律不齐健康宣讲PPT课件

窦性心律不齐健康宣讲PPT课件
窦性心律不齐健康宣讲 PPT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认识窦性心律不齐 第二部分:窦性心律不齐的预
防与控制 第三部分:窦性心律不齐的治
疗 第四部分:窦性心律不齐的护
理与注意事项 第五部分:总结与展望
第一部分:认 识窦性心律不

第一部分:认识窦性心律不齐
什么是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 律不齐是指心脏节律出现异常 ,主要表现为心跳速率、节律 不规则。 窦性心律不齐的症状:呼吸急 促、心悸、胸闷等。
第五部分:总结与展望
窦性心律不齐不属于疾病,但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预防胜于治疗,积极改变生活 习惯、控制疾病是预防窦性心 律不齐的基本措施。
第五部分:总结与展望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窦性心律不 齐的治疗和护理将更加科学、个性化。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控制饮酒、 定期运动等。
第三部分:窦 性心律不齐的治疗ຫໍສະໝຸດ 第三部分: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
药物治疗:可选用β受体阻滞 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 治疗。 心脏起搏器治疗:可以通过心 脏起搏器对窦房结进行电刺激 。
第三部分: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
射频消融术治疗:利用高频电流破坏不 规则节律的导电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
第四部分:窦 性心律不齐的 护理与注意事

第四部分:窦性心律不齐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安 慰,缓解精神上的焦虑。 饮食护理:少食多餐,控制盐 分,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等 食物的摄入。
第四部分:窦性心律不齐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生活护理: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 ,不熬夜等。
第五部分:总 结与展望
第一部分:认识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的危害:长期不治疗会导 致心脏功能衰竭、心脏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及睡眠状态。 心外因素:颅内病变、严重缺氧、低温、甲减,
阻塞性黄疸。 心脏因素: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药物因素: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
道拮抗剂,胺碘酮,洋地黄等。
10
窦性心动过缓—治疗
病因治疗 无症状者无须治疗 有症状者应用阿托品、心宝、氨茶碱、必要时异
16
窦房传导阻滞
1.心电图诊断: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分两型: 莫氏Ⅰ型(文氏阻滞):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次 长PP间 期。该长PP间期短于基本PP间期的两倍。 莫氏Ⅱ型:P波长时间消失,PP间期与基本窦性PP间期成倍数 关系。交界性或室性逸搏、逸搏心律。
2.临床意义 :参见病窦。 3.治疗:同窦停。
冠心病、心肌病及窦房结退行性变及其 周围组织发生缺血、纤维化、退行性变 及炎症。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甲减及抗心律失常 药物也可引起窦房结功能障碍,应注意 鉴别。
20
SSS —临床表现
头晕、乏力。 黑蒙、 晕厥。 心悸。
21
SSS—心电图特征
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 分)
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双结病变:窦性停搏后无交界区逸搏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慢—快
1 窦性心律, 2 PP间期>1秒。
7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特征: 窦性P波 频率<60 次/分. 常伴有窦 性心律不 齐
8
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 窦性P波。 P-P间期之差在同一导联≥ 0.12秒。
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
9
窦性心动过缓—病因
窦性心律失常
1
正常窦性心律(sinus rhythm)
心率60-100次/分
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 联倒置。
P-R间期》0.12S
2
3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称窦速。 心电图上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
联倒置, P-P间期<0.6秒。
4
窦性心动过速—病因
综合征:在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合并快 速心律失常如室上速、房颤、房扑
22
23
SSS —诊断
典型心电图结合临床症状 Holter 阿托品试验(2mg iv, 15min<90次/分
为阳性) 窦房结恢复时间:确诊SNRT>2000ms
24
SSS —治疗
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1. 阿托品 2. 异丙肾 3. 氨茶碱 4. 心宝 起搏器
生理性 吸烟、饮茶、咖啡、饮酒、体力活动、 情绪激动等。
病理性 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休 克、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
药物作用 阿托品、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等。
5
窦性心动过速—治疗
一般针对原发病及诱因治疗 必要时β阻滞剂、地尔硫卓
6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窦缓。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丙肾上腺素。 必要时安装心脏起搏器。
11
起搏器类型 临时起搏器 永久起搏器
12
窦性停搏
由于各种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使窦房结不能按时产生冲动。 常见于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AMI、脑血管意外
及应用奎尼丁、钾盐、乙酰胆碱、洋地黄等药,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亦可引起窦性 停搏
13
窦性停搏
特征: 在规律的窦性P-P中,突然有一长间歇无 P波,长的P-P与短的P-P不成倍数关系
14
窦性停搏—治疗
病因治疗。 无症状者无须治疗。 有症状者应用阿托品、心宝、氨茶碱、必要时异
丙肾上腺素。 必要时安装心脏起搏器。
15
窦房阻滞 ( sinoatrial block )
一度窦房阻滞:
ECG 无法观察。
三 度窦房阻滞:
难与窦性停搏区别。
二度窦房阻滞:
通过 P-QRS-T 间接分析。 分为:二度I 型,二度II 型(多见)。
17
窦房传导阻滞
18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 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所导致的窦房结功能 减退,产生以心动过缓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心律失常 的综合病症。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与心动过缓有关 的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
19
SSS —原因
25
永久起搏器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