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积木练习题及答案
中班《搭积木》教案

中班《搭积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三章第二节《搭积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积木的形状、颜色及大小;学习用积木搭建简单物体;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积木的形状、颜色及大小,能够用积木搭建简单物体。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积木的形状、颜色及大小;用积木搭建简单物体。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积木、图片、模型。
2.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讲解积木知识(10分钟)(1)教师发放积木,引导幼儿观察积木的形状、颜色及大小。
(2)教师讲解积木的形状、颜色及大小,帮助幼儿认识积木。
3. 搭建简单物体(10分钟)(1)教师示范搭建一个简单物体,如小房子。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尝试用积木搭建简单物体。
(3)幼儿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
(2)幼儿用积木搭建图片中的物体。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搭建物体的名称。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搭积木》2. 板书内容:(1)积木的形状、颜色及大小(2)用积木搭建简单物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积木搭建一个你喜欢的物体。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幼儿能够较好地认识积木的形状、颜色及大小,并能用积木搭建简单物体。
但在引导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用积木搭建更复杂的物体,如桥梁、城堡等。
(2)组织幼儿进行“积木创意大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3)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用积木搭建物体,增进亲子关系。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课时 搭积木比赛

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上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某书店这天在图书定价的基础上降价20%出售某种图书,售价每本19.2元。
已知该图书的进价为图书定价的50%,则降价后每卖一本书可以盈利多少元? 2.下图中,涂色部分甲比乙的面积大211.25cm 。
求BC 的长。
3.如图4×4方格纸片内,两面都写着1,2,3,4,…,16(同一位置的格子正反面数字相同),现依下列顺序逐步折叠:(1)上半部往下折叠盖在下半部上;(2)右半部往左折叠盖在左半部上;(3)左半部往右折叠盖在右半部上;(4)下半部往上折叠盖在上半部上。
经过上述操作,纸片在最上面的数字是(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15164.观察算式的规律:221212-=+,223232-=+,224343-=+,225354-=+,……。
用含字母()1,2,3,n n =的式子表示规律:(________)。
用规律计算:2222222220191817161521-+-+-+-=(________)。
5.如下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n (n 是正整数)个图案中由______个基础图形组成.6.用黑、白两种正方形的瓷砖拼成大的正方形图形,要求中间用白瓷砖,四周一圈用黑瓷砖。
(如图所示)(1)填写下列表格。
想一想,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大正方形每边的块数3黑瓷砖块数8(2)如果所拼的图形中,用了64块白瓷砖,那么,黑瓷砖用了多少块?7.明明和媛媛分别看两本不同页数的故事书.8.六年级举行体操和拔河比赛,参赛人数占全年级的40%,参加体操比赛的占参赛总人数的25,参加拔河比赛的占参赛总人数的34,两项都参加的有12人,全年级共有多少人?9.甲车间有男工45人,女工36人;乙车间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120%.如果把两个车间的工人合在一起,那么男工和女工的人数正好相等.乙车间共有工人多少人?10.果园里的桃树比苹果树少50棵,苹果树的13和桃树的40%相等,梨树的棵数与苹果树的棵数之比是2∶3,果园里这三种树各有多少棵?11.美美服装公司赶制360件演出服。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 搭积木|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 搭积木|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二节《搭积木》。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搭积木的基本方法,以及通过搭积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搭积木的基本方法,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难点:如何让学生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积木学具:积木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先让学生们观察一下我手中的积木,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积木可以怎么搭吗?”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搭积木的基本方法,并演示如何搭出不同的形状。
3. 实践环节:学生们分组进行搭积木的实践,我会巡回指导,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分享环节:我会邀请几组学生来分享他们的搭积木作品,并让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改进和创造新的形状。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积木来设计板书,通过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来展示搭积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们回家后,用积木搭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并拍下照片。
2. 答案:学生们可以搭出任何他们喜欢的形状,重要的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搭积木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也有一些学生在搭积木时遇到困难,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拓展延伸:我可以邀请家长们参与学生们搭积木的活动,让他们一起体验搭积木的乐趣,并鼓励家长们在家中也可以陪伴孩子们进行搭积木的活动,以此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能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环节的引导和指导实践环节是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重要阶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搭积木比赛》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发挥学生主动性, 创设了搭积木比赛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已有从三个不 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经验的积累,所以这项内容鼓励学生借助思考和想象解 决问题,然后动手操作验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动手操作,边操 作边想象,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在组织交流时,除了让学生展示 搭积木的结果,还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思考或想象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说一 说从正面看哪个正方体被遮住了,这样的正方体有几个,从左面看呢?以此来 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按要求搭出立体图形,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 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 方块。
【教学难点】:
能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利用遮挡还 原。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主 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法,调动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从中去 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互相合作、归纳总结从而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成 功的体验。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2.根据视图确定小正方体的个数。(教材第32页例2) 分析与解答:根据从正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可以确定这个立体图形的层 数是( )层;根据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可以确定这个立体图形前后有( )排。 所以确定这个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最多有( )个小正方体,最少有( )个小正 方体。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 )根据从两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立体图形 的形状,但是我们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 )。 从( )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才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搭积木》大班教案

《搭积木》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空间与图形》,详细内容为“搭积木”。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积木的搭建方法,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积木搭建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指定形状的搭建。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积木搭建方法的掌握,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积木一套,展示板,示例图。
2.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展示板呈现各种积木搭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搭建作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积木搭建出这个平面图形。
(3)示范搭建方法,并讲解搭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平面图形,并尝试用积木搭建出来。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4. 小组展示与评价(5分钟)(1)每组展示自己的搭建作品,并介绍搭建方法。
(2)其他组同学给予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搭积木》2. 内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积木搭建方法空间想象力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积木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并画出平面图。
答案:根据学生搭建的立体图形,画出相应的平面图。
2. 作业要求:充分发挥想象,注意搭建过程中的稳定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里用积木搭建更多有趣的立体图形,并与家长分享搭建过程,提高空间想象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搭积木比赛》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搭积木比赛(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
编写说明在学习了不多于4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的视图的基础上,本单元主要学习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的视图。
现在数量上虽然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出许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会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水平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科书设置了三个层次的搭积木比赛,其中比赛一是从三维到二维,比赛二和三是从二维到三维,是一个逆向的思维过程。
比赛单纯地从某个维度向另一个维度转化利于空间观念发展,而把相互的转换活动放到一起,利于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比赛一:画一画。
淘气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立体图形,请两队同学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哪个队画得正确。
教科书呈现了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借助比赛的方式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建立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与学生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是一个由三维图形向二维图形转化的活动过程,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正确答案是:·比赛二:搭一搭,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个小正方体?请两个队分别搭一搭,说一说。
根据从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科书呈现了两种搭法,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体会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一个物体,而是会有不同的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积累还原立体图形的经验;同时,突出关注基于图形的想象和图形之间的转换,即为学生提供进行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之间转换的素材,帮助学生建立面与体的转化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中班《搭积木》教案

中班《搭积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围绕“搭积木”展开,通过不同形状的积木搭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不同形状的积木名称,并能准确识别。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不同形状的积木名称,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积木、教学挂图、积木模型。
2. 学具:每组一套相同形状的积木、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用积木搭建的简单房子,引导幼儿观察。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积木形状。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用积木搭建的复杂建筑,讲解搭建方法。
(2)引导幼儿关注积木之间的连接关系。
(3)讲解不同形状积木的搭建技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积木,让幼儿按照挂图尝试搭建。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合作搭建(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相同形状的积木。
(2)小组内讨论搭建方案,共同完成搭建任务。
(3)搭建完成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2)邀请幼儿分享搭建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搭积木》2. 内容:(1)不同形状的积木名称(2)积木搭建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积木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沟通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探索积木搭建,与家长分享搭建成果。
(2)开展积木搭建比赛,提高幼儿的搭建兴趣和技能。
(3)引导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搭建,拓展创造力。
《搭积木》教案精选

《搭积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空间与图形》中的第二课时《搭积木》。
教材详细内容为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利用积木搭建不同的平面和立体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能正确区分。
2. 培养学生利用积木搭建不同平面和立体图形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学会搭建不同的图形。
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积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积木搭建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积木,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学生自主探究,搭建不同的平面和立体图形。
(3)小组合作,讨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利用积木搭建一个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名称。
(2)教师示范如何将立体图形拆解成平面图形。
(3)学生模仿教师操作,自己拆解立体图形。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1)每组利用积木搭建一个立体图形。
(2)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分享搭建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搭积木》2. 内容:(1)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2)搭建不同的图形(3)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积木搭建一个你喜欢的立体图形,并画出它的平面展开图。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讲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下节课加强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