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现状1. 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中国旅游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了4.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为就业创造了大量的机会。
2. 旅游业的国际地位中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升。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消费国和旅游出境国。
中国游客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3. 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
从壮丽的自然风光如张家界、九寨沟,到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中国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二、发展趋势1. 旅游消费升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也呈现出升级的趋势。
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未来中国旅游业将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2. 旅游科技创新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对旅游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旅游产品的呈现方式和游客体验。
未来,旅游业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旅游服务。
3. 乡村旅游的崛起乡村旅游是当前中国旅游业的一大热点。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田园风光和慢生活。
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为农村地区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 文化旅游的推广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文化旅游正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
5. 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的共识。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旅游业的现状1. 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56.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了5.72万亿元人民币。
2. 旅游消费结构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市场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
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逐渐向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转变。
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深度体验、文化交流和旅行的内涵,对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增加:中国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增加。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包括酒店、餐饮、交通等。
同时,旅游业也为地方经济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 旅游业转型升级:未来中国旅游业将继续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旅游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例如,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2. 旅游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旅游业也将加大对科技的应用力度。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旅游业,提升旅游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和便捷化水平。
3. 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中国也不例外。
未来中国旅游业将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推动旅游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4. 旅游业国际化:中国旅游业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华旅游。
同时,中国游客也将更加积极地参预国际旅游,推动中国旅游业走向世界。
结语:中国旅游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未来,中国旅游业将继续朝着转型升级、科技应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等方向发展。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本文将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现状1. 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中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旅游业直接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超过4.5%,间接对GDP的贡献更是达到10%以上。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2. 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60亿人次,同比增长8.4%。
国内旅游消费总额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
这显示出中国人民对旅游的热爱和旅游消费的不断增长。
3. 旅游目的地多样性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和景点。
从自然风光到历史文化,从现代都市到古镇水乡,中国的旅游目的地种类繁多,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北京的故宫、长城,上海的外滩、东方明珠塔,西安的兵马俑等都是国内外游客热衷的旅游景点。
4. 旅游业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中国旅游业正经历着数字化转型。
在线旅游平台的兴起使得旅游预订更加便捷,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轻松预订机票、酒店和景点门票。
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也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发展趋势1. 旅游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市场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对于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未来,旅游业将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推出更多高品质的旅游产品。
2. 乡村旅游的崛起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热点。
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远离城市的喧嚣,去乡村体验悠闲的田园生活。
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
预计未来,乡村旅游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浅谈国内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浅谈国内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1000字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旅游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但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国内旅游行业遭到了重创,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本文将从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两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国内旅游业。
一、国内旅游业的现状国内旅游业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疫情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国内旅游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旅游者数量大幅减少,旅游企业的经济收入急剧下降。
尤其是在春节期间,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2.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涌现了许多新的旅游模式和新产品,消费者也在不断地寻找新鲜感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旅游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3. 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升虽然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还亟待提升。
许多旅游景点的环境卫生、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问题,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体验不够理想。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对策1. 抓住智能化时代的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企业需要更多地借助新技术,提升服务体验,提高效率。
例如,通过智能化酒店、智能导游等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2. 开拓多元化的旅游市场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开拓多元化的旅游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企业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开发全民旅游、亲子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3. 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质量提升在发展国内旅游业的进程中,提升服务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在旅游市场上,管理者应该加强旅游执法工作,遏制市场不良竞争,让游客享受到真正的服务。
4.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为了保证国内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例如,加强旅游监管和规范旅游行业的价格体系,防止价格虚高、恶意抬价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本文将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1.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中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逐年增加。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旅游业的总收入达到了10.9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04%。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繁荣。
2. 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增长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庞大,国内外游客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9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达到了63.08亿人次,同比增长7.5%。
其中,出境旅游人次达到了1.49亿人次,同比增长4.5%。
国内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增长势头令人瞩目。
3. 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升级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升级,旅游产品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
除了传统的景区旅游,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涌现出来,如乡村旅游、体验式旅游、主题公园等。
这些新兴的旅游产品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1. 旅游消费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也在不断升级。
以前注重购物的旅游模式正在逐渐转变为注重体验和文化交流的旅游模式。
游客越来越注重旅游的品质和体验,对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2. 旅游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通过互联网,游客可以更方便地查询旅游信息、预订机票和酒店、参与旅游活动等。
同时,互联网也推动了旅游业的创新,如在线旅游平台、共享经济模式等的出现,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3. 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旅游业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中国游客的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对全球旅游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同时,中国也积极吸引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中国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就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发展现状1.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约6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万亿元。
这一数据表明,中国旅游业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2.旅游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传统的旅游观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更多的人开始追求个性化、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例如,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新兴旅游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3.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旅游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就业增长和地方经济发展。
据统计,旅游业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12%,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发展趋势1.旅游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旅游消费升级趋势将更加明显。
未来,更多的游客将追求高品质、高价值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例如,高端酒店、豪华游轮、私人定制旅游等将成为旅游市场的新热点。
2.新兴旅游业态蓬勃发展新兴旅游业态将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增长点。
例如,互联网+旅游、健康旅游、农村旅游等新兴业态将受到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这些新兴业态将为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3.旅游业国际化程度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中国游客出境旅游的数量将继续增加。
同时,中国将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推动旅游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4.文化旅游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文化旅游将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业正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以下是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分析:1.国内旅游市场的持续增长:随着消费者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
大量人口从城市开始探索本国各个角落,并对文化、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充满好奇。
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也将吸引更多消费者到这些地区进行旅游。
2.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线预订、在线支付、智能导航等服务的出现使得旅游计划更加方便和轻松。
此外,社交媒体对旅游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通过分享自己的旅行经验和照片来激发其他人的兴趣。
3.文化旅游的崛起: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为文化旅游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许多人想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因此,越来越多的旅行者选择参观古迹、博物馆和传统村庄等地点。
文化旅游可以提供更加深入和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4. 共享经济的兴起:共享经济在旅游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共享住宿平台,如Airbnb和民宿,提供了更多种类和价格的住宿选择。
共享交通工具,如共享自行车和打车应用程序,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方式。
共享经济的兴起为旅游行业增加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5.健康和休闲旅游的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休闲生活方式的追求,健康和休闲旅游市场也在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旅行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并提高身体健康。
瑜伽、温泉和农场旅游等新兴形式的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并成为旅游行业的新亮点。
6.旅游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采取措施保护当地环境和文化遗产,推动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同时,消费者对环境友好型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总结而言,中国旅游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文化旅游和健康旅游的增长以及共享经济的兴起,中国旅游业将迎来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行业之一,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包括市场规模、旅游产品、旅游消费、旅游政策等方面,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一、市场规模中国旅游业市场规模庞大,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62.9亿人次,同比增长8.4%。
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了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
这一数据显示了中国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二、旅游产品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址等。
中国的旅游产品种类繁多,涵盖了自由行、跟团游、主题旅游等多种形式。
同时,随着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提高,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产品也越来越受到青睐。
三、旅游消费中国旅游消费水平逐年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2019年中国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达到了400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0%以上。
此外,出境游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游客的海外旅游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四、旅游政策中国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旅游政策,包括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等。
例如,实施旅游扶贫政策,推动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发展趋势未来中国旅游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多元化旅游产品:随着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提高,旅游产品将更加多元化,涵盖更多的主题和特色。
2. 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服务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文化旅游的兴起:文化旅游将成为未来的热点,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和传统文化将吸引更多游客。
4. 旅游科技的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提升旅游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学院
期末论文(A卷)
学期: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旅游客源国概况
班级:旅管1302班
姓名:蒋文丽
考核日期:2016年4 月20日
浅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进入一个高增长时期,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
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旅游资源大国之一。
中国旅游产业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无论是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在改革开放后的 30 年里,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项数据增长明显:旅游业总收入从 2001 年的4,995 亿元增长到 2012年的 2.59 万亿元,旅游总人数从 2001 年的 8.85 亿人次增长到 2012 年的 31.72亿人次,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16.14%和 12.30%。
2013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继续较快增长,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小幅下降。
本文主要从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的具体情况阐述我国近年来旅游业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出境旅游市场继续活跃、入境旅游市场增速放缓,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格局。
关键字:两高一平、出入境、基本格局、旅游业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日益凸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或
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能够促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增进国际交流的同时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出境旅游现状
随着居民旅游消费升级以及出境旅游更加便利,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中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达102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中国目前已稳居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国、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第一大旅游购物客源国。
2013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同比增长18%;其中因私出境人数9196.90万人次,同比增长19.4%。
2013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达到1290亿美元;环球蓝联的数据也显示,2013年中国游客的免税消费占全球的27%,蝉联全球第一。
2014 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首次过亿,达到 1.17 亿人次,同比增长 19.5%。
至2015年国内出境游总人数超过 1.2亿人次,出境游规模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主要是因为港澳游的降温,剔除港澳游后的出境游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图表1)
四、出境游发展的驱动因素
(1)经济发展带来财富的增长,旅游消费爆发使出境游分支得以水涨船高。
过去10年我国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大幅度提升了人民的消费能力,财富效应下带动了旅游消费的整体需求,为出境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人民币内贬外升降低出行成本,刺激国民境外消费
受09年中央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国内物价出现了快速上涨的现象,导致人民币境内购买力下降。
虽然CPI相比2011年已有回落迹象,但年度通货膨胀率依然维持在2.5%以上。
与此同时,近10年人民币兑美元涨幅高达26.9%。
两个因素叠加,急剧缩小了国内外消费的价差,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走出国门不再像以往那么遥不可及,出境游逐渐由小众消费演变为大众消费。
人民币“内贬外升”现象刺激国民出境消费
(图表2)
(3)新航线开通及各国签证政策放宽使出行更加便利快捷。
众多选择出境游的消费者在出行前需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解决签证及航线设计等游前准备工作。
以过去出游法国等西方国家为例,前期的签证材料翻译、领馆面试、批准过程长达2周,直飞巴黎等国际长途航线也多集中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长期以来,签证及航线不便是限制欧美等中远程旅游线路增长的重要阻碍,降低了出境消费的灵活性并添加了多层交易成本。
如今,各国陆续放宽、简化、延长对华签证政策,法国、意大利、及美国的签证办理时间已大幅度缩短到最快48小时。
据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013/14年冬春航季全国民航共新增6条港澳台航线,31条国际航线,并新增1个国际通航城市西班牙萨拉戈萨;新增国际航线中有多条中远程航线。
同时,我国新增航线在逐渐向部分二、三线城市蔓延,打破传统沿海出境口岸对出游交通的
“垄断”。
近年来开通的重庆直飞赫尔辛基,武汉直飞巴黎等国际远程直飞航班将推动我国中部与西南部等内陆地区的出境旅游市场发展。
2012年签证情况一览,各国签证政策改善出境游大环境
(图表3)
五、我国入境旅游现状
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环境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加强友好往来,促进对外开放,传播中华文明,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可是近些年来,入境旅游一度处于一种增速较缓的状态,甚至2012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数量出现自2003年SARS以来的首度负增长:2012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33亿人次,同比下降1.7%。
但全国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00.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3%。
2012年,我国累计入境过夜旅游累计人数达5772.49 万人次,同比增长
了0.25%。
虽然2012年入境市场表现虽然不太理想,但人均花费增长率也有所回升。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看,韩国和日本来华人数基本保持入境客源国人次最多的国家。
国内及入境旅游人次情况
(图表4)
此图也可看出国内旅游呈稳步上升趋势,发展较快。
六、入境旅游发展趋缓的原因
(1)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主要客源市场增长乏力。
过去五年,全球经济始终没有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增长速度由2010年的5.1%和2011年的3.8%进一步下滑至2012年预计的2.5%-3.3%。
美国、欧盟和日本三个主要发达经济体困难重重,美国继续被高失业率、低速增长困扰,欧盟成员国大范围陷入衰退,日本经济依然缺乏活力。
新兴市场中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速和通胀压力延续同步下行,全球旅游
业逆势上扬的难度增大,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客观现状,导致世界总体出游力下降,直接抑制了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意愿与旅游消费支出。
(2)近程客源市场和新兴客源市场的不确定性上升。
从近程市场来看,2012年上半年,我国同周边国家发生摩擦,如同菲律宾的黄岩岛事件、同越南的南海问题、同日本的钓鱼岛争端。
这些冲突事件造成部分外国游客对中国“安全状况”的心理预期下降,从而取消了原定的赴华旅行。
再加上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东南亚台风等传统、非传统安全突发事件,对日本等近程客源市场来华旅游造成一定影响。
周边近程市场占据我国入境外国人市场的三分之二,近程市场增长乏力,对我国整体入境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在过去的三年中,国际政治跌宕起伏,阿拉伯之春、巴以冲突、伊美矛盾等热点不断,近期叙利亚局势持续动荡,西亚北非等地动乱加剧。
这些政治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中东等我国新兴客源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更引发国际游客对旅游安全的担忧,不仅影响国际旅游市场的整体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的新兴客源市场。
(3)在日益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封闭型红利”已趋于消减。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和与时俱进的政策创新,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事实上长期处于自发增长状态。
这种自发成长模式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国家刚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卖方市场态势下,或者竞争对手同样也是自发成长的情况下,问题尚不明显。
但是在国家日益开放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入境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其弊端日益显现:由于“封闭型红利”已趋于消减,“寻
奇探秘”已不足以继续成为入境旅游的旅游动机,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的吸引力正逐步减弱。
(4)我国入境旅游产品的价格优势减弱,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从价格方面来看,中国旅游产品在国际传统市场上素来以“物美价廉”参与竞争,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等因素的持续影响作用,我国旅游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整体上涨幅度较大,产品价格的比较优势减弱。
从质量角度而言,我国旅游产品的的转型升级步伐十分缓慢,在很多市场上仍以“京西沪桂广”为主,新产品、新业态及高端产品开发不足。
相对于日本、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周边竞争对手,我国竞争优势已有所减弱。
七、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人民币内贬外升降低出行成本、新航线开通及各国签证政策放宽,使我们出境游呈现一种有稳又快的发展趋势。
而由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客源市场增长乏力、在日益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封闭型红利”已趋于消减、我国入境旅游产品的价格优势减弱,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等因素的限制下,我国入境游一直在处于一种较低迷的状态。
从上面的图表4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旅游发展还是较快的。
所以我国旅游业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出境旅游市场继续活跃、入境旅游市场增速放缓,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