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精选3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精选3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教学要点1.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学习__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学习__通过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一、解题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荣识初编》等。
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脑子里装满了问号的人。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顾颉刚从小就敢于提出疑问,进行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这就是做学问。
我们在学习中有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这篇课文议论怎样做学问,阐明了怀疑和学问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怎样做学问,一定会有很大的启发。
二、字词教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虚妄wàng 步骤zhòu 懒惰dòu 启迪d í停滞zhì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来就用“墨守成规”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
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三、明确__的论点和论据1.默读课文,找出__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思想。
4.体会课文的感情色彩和艺术形式。
【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请同学们自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背景知识。
二、整体感知1.看标题讲述的主题,结合自身经验,谈谈你对“怀疑与学问”的理解。
2.呈现课文,鼓励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三、核心探究1. 思考导读问题:为什么《怀疑与学问》是一个幽默的故事?2. 组织学生快速识读课文。
1)第一段,主要表达了田家炳的一个行为,你对他的行为有何评价?2)第二段到第七段,主要讲述了怀疑出现。
分析田家炳怀疑的内容。
3)第八段到第十一段,延续讲述了怀疑的揭示。
分析田家炳怀疑的真相。
4)第十二段到课文结尾,描写了田家炳通过学问获得的智慧,你认为是怎样的智慧?四、拓展思考1. 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以及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达?2. 思考一个问题:你在生活或学习中是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怀疑与学问的经历?请讲述一下。
五、课后巩固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描述你对田家炳的评价。
要求清楚表达你的观点,并用适当的例子和论据支持。
六、课堂讨论1. 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发言并互相交流。
2. 引导学生发表对田家炳的评价,并寻找支持观点的具体例子和论据。
七、整理总结1. 回顾课堂讨论,总结学生在评价田家炳时的不同立场和观点。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整理,得出对田家炳的评价的综合结论。
【导学案】一、课前导学我想你们一定很好奇,什么是“怀疑与学问”?在课文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节呢?请你们自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背景知识。
二、整体感知1. 根据标题,思考“怀疑与学问”的意义,结合自身经验,谈谈你们对“怀疑与学问”的理解。
2. 鼓励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三、核心探究1. 思考导读问题:为什么《怀疑与学问》是一个幽默的故事?2. 组织学生快速识读课文。
《怀疑与学问》课堂教学教案-详细版本

《怀疑与学问》课堂教学教案-详细版本一、教学目标:理解“怀疑”和“学问”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二者的相互关系。
掌握“怀疑”与“学问”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
二、教学内容:怀疑与学问的概念和内涵。
怀疑与学问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怀疑与学问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怀疑与学问的应用实例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怀疑与学问的概念、内涵和作用。
讨论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入探讨怀疑与学问的原理和实践方法。
案例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感知怀疑与学问的应用实践和效果。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模仿,让学生掌握怀疑与学问的实践技能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教师介绍怀疑与学问的概念和内涵,并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节:讲授怀疑与学问的理论知识怀疑的概念和内涵。
怀疑的作用和意义。
怀疑的分类和层次。
怀疑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学问的概念和内涵。
学问的意义和价值。
学问的分类和层次。
学问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第三节:讨论怀疑与学问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怀疑与学问的相互依存关系。
怀疑与学问的互动作用。
怀疑与学问的协同效应。
第四节:演示怀疑与学问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实证研究方法和技巧演示。
逻辑推理方法和技巧演示。
批判性思维方法和技巧演示。
第五节:案例分析怀疑与学问的应用实例科学研究中的怀疑与学问。
企业管理中的怀疑与学问。
媒体传播中的怀疑与学问。
第六节:总结与展望怀疑与学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怀疑与学问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五、教学评估:学生做笔记和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
学生小组和全班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学生的实验和调查报告的内容和结论。
学生的期末论文和综合评价的成绩。
六、教学资源:教材:《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
课件:《怀疑与学问》。
教具:投影仪、专业书籍、实验器材。
资料:案例分析、学术论文、行业报告。
《怀疑与学问》教案13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怀疑与学问》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怀疑与学问》教案1教材解读:《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议论文,议论了怎样做学问的问题。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
第3—5段先从消极面作论证,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
文章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释。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和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掌握本文朴实、简洁、准确的语言;在理顺论证思路的基础上,为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4.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5.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法与学法:教法:合作讨论法。
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通过生教生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法:圈点标注读书法。
引导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读书,并在读书过程中圈点标注关键语句,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包含作者信息、背景资料、字词信息、问题探究、图片信息等内容的PPT课件及课堂练习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1《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怀疑”与“学问”的概念,理解二者的关系和区别。
掌握怀疑的种类和特点,了解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
认识学问的特点和意义,理解学问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反思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学问的尊重和敬畏,认识到学问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怀疑的概念和种类2. 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3. 学问的特点和意义4. 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和区别三、教学重点1. 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和区别2. 学问的特点和意义三、教学难点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1. 情景分析法通过绘制情景或剧本的形式,使学生通过思考,达到了解怀疑的概念和种类,领会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的目的。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学问的特点和意义,如发明家爱迪生坚持怀疑和实践,成功研发许多发明。
3. 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怀疑和学问的关系和区别,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你在遇到问题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和想法?”2. 学习课文(1)学习《怀疑与学问》的主要内容,包括怀疑的概念和种类,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学问的特点和意义,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和区别。
(2)听取教师讲讲课文重点的观点和看法。
(3)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领会课文的具体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行为,理解学问的特点和意义。
4. 谈论与交流展开怀疑和学问的讨论,自由表达观点,通过言语和文字的表达、思考和交流,为问题寻求最优解答。
5. 总结教师针对性地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小测验对课文重点的考查。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2)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10)一、学习目标《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旨在引导我们深入理解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微妙关系。
学习目标如下: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和论证方法,明确怀疑在学问追求中的积极作用,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怀疑、探索和验证,才能推动知识的进步。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审视和质疑,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将怀疑与学问的精神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勇于挑战权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在于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即怀疑在学问追求中的必要性及其积极作用。
我们需要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怀疑精神在学术探索中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在于把握文章的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并培养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
这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敢于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勇于挑战权威,不断推动知识的更新和进步。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怀疑与学问》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家。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用学者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B.文章指出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C.文章强调,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常常修正,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D.文章认为,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2.下列对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支撑论点。
B.文章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名言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来突出中心论点。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

治学须有疑无疑不成学——《怀疑与》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4.培养怀疑精神,培养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重点)2.学习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及语言特点。
(难点)【学习过程】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吴歌甲集》等。
第一课时活动一:望文生疑·识词语读读写写chénɡ程yí颐pì譬rú如bù步zhòu 骤mánɡ盲cónɡ从lǎn 懒duò惰shú塾shī师dà大rú儒liú流sú俗tínɡ停zhì滞xū虚wànɡ妄biàn 辨bié别zhé折kòu 扣fǔ腐cǎo 草wéi 为yínɡ萤ɡù顾jié颉ɡānɡ刚bù不ɡōnɡ攻zì自pò破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预习案学习案墨守: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词语释义活动二:读文解疑·寻论点鲁迅先生是如何驳斥对方的观点的?请再读文章,为文章划分层次。
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中心论点文章的标题是《怀疑与学问》,那么文章的内容可能也从这两方面入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一、新课导入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生字、词;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及之间的逻辑联系;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三、师生探究1、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2、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3、读准字音程颐yí 张载zài 虚妄wàng 停滞zhì 凶险xiǎn视察chá 轻qīng信盲máng 从折zhé 扣流俗sú墨mò守譬pì如怀疑yí 塾shú师辩biàn论顾颉jié刚不攻gōng自破腐草为萤yíng4、学习词语凶险xiōng xiǎn狠毒奸险;危险可怕; 凶狠险恶。
视察shì chá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轻信qīng xìn轻率地相信。
虚妄xū 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盲从máng cóng盲目地附合随从。
折扣zhé kòu买卖货物是,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怀疑与学问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辟的议论文,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怀疑与学问有什么关系呢?怀疑对做学问起什么作用呢?自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预习,要求学生找出论证过程中讲道理和举事例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在治学中持怀疑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三种论证方法。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辟的议论文,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自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哥白尼怀疑“地心说”的准确性,经过论证大胆提出了“日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而日心说就是正确的吗?后人再一次提出了质疑,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呢?正是人们一次又一次大胆提出疑问,天文学才不断向前进步而历史也不断向前发展。
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脑子里装满了问号的人。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
进行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通过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3.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全面正确认识“怀疑”精神。
四、文本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分论点又是什么?
找段落中心句。
连句成段。
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所以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可见,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其实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
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因此,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作用,承上启下。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据?分别证明了什么?
事实论据: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假设,不能作为论据)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道理论据:①“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
总分、层进式
五、拓展练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据?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与课文相比有何不同?从论点提出方式、结构、内容等方面回答。
六、阅读视野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论点与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论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七、妙笔生花
以“学而不思则罔”为话题,提炼一个与之相关的小论点,对其进行论证。
要求:a、论点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B、选择适当论据进行论证。
C、字数一二百字左右。
八、作业
必做:将本课的小作文整理到小作文本上。
选做:1、搜集因具有怀疑精神而有所成的名人事例。
2、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很多课文,你有没有对哪篇文章产生过疑问呢?用你的生花妙笔写出来吧!
附:(导学案)
怀疑与学问
一、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上词语。
A、因循守旧,不知改进。
()
B、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
C、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
D、没有事实根据的。
()
2、给划线字注音。
程颐譬如颛顼帝喾塾师停滞
二、议论文知识回顾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 、____ 。
2、______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_____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_____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3、论点要______、_____ ,_________。
4、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_____ 。
5、论证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本探究
1、划出《怀疑与学问》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并试着归纳本文中心论点。
四、拓展练习
1、划出《学贵有疑》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并试着归纳本文中心论点。
五、阅读视野
多疑,往往是不好的。
因为多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况。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
确有一定的道理。
古往今来,不少人由于多疑,不知闹出了多少笑话,演出了多少悲剧。
且不说“杯弓蛇影”使人大病
一场,给疑者带来的痛苦有多大,就因为多疑而夭折的也并非一起。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生性多疑,以致忧郁成疾,这也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由于多疑而只是个人遗恨终身的话,那么一些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由于多疑而造成损兵折将的也为数不少。
曹操就是一个。
因多疑,错杀了不少忠臣良将!推迟了曹魏政权的建立。
以前事,无须多论。
今天我们的一些同志由于多疑,为人办事互不信任,疑心叠起,顾虑重重,当齐心的不齐心,当合作的不合作,甚至故意设置障碍,出些难题,给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因此,同志之间应互相信任,去疑存诚。
当然对某些人和事物,不轻信,存疑端,也是必要的。
但这就另当别论。
1、文段论证的论点是什么?
2、本段论点与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论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六、写作训练
以“学而不思则罔”为话题,提炼一个与之相关的小论点,对其进行论证。
要求:a、论点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B、选择适当论据进行论证。
C、字数一二百字左右。
七、作业
必做:将小作文修改后抄写在小作文本上。
选做(读书笔记):
1、搜集因具有怀疑精神而有所成的名人事例。
2、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很多课文,你有没有对哪篇文章产生过疑问呢?用你的生花妙笔写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