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过滤系统规程

合集下载

GMP指南过滤除菌

GMP指南过滤除菌

10.6 过滤除菌本节旨在提供系统的方法对除菌过滤工艺进行选择和验证。

除菌过滤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为除菌(级)过滤器,对其进行的具体确认和验证项目的相关原理和要求等,将在以下“,需要、推荐、可选和评估后确定是否进行的确认和验证项目,总结为表10-7。

表10-7 除菌过滤器的确认与验证很多生产最终灭菌产品的企业,在最终灭菌前,为控制微生物污染水平,使用过滤器对最终灭菌前的产品进行过滤。

此时,不论该企业采用了何种过滤器,包括精度(标称)为0.45µm的过滤器、0.22µm的微生物污染控制过滤器,甚至0.22µm除菌级过滤器,因为这些过滤器的使用目的都是在最终灭菌之前对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控制,而不是作为产品生产过程中最后一步的灭菌手段,对这些过滤器的工艺验证要求,低于非最终灭菌产品除菌过滤过程中所使用的除菌级过滤器。

10.6.1 除菌级过滤器的验证/细菌截留【法规要求】【背景介绍】除菌过滤是指除去流体中微生物的工艺过程,该过程不应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包括液体和气体除菌过滤。

药品生产中采用的除菌过滤膜的孔径一般不超过0.22µm(或者0.2µm,这两种标称没有区别)。

当膜过滤器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市场时,0.45µm孔径的膜被认为是“除菌级的液体过滤器”,并被成功应用于注射剂的除菌过滤。

这些过滤器采用黏质沙雷菌(Serratiamarcescens)进行挑战确认。

在1960年发布的论文中,美国FDA的Frances Bowman博士观察到经0.45µm过滤器“除菌”过滤后的培养基被某种可以在104~106/㎝2挑战水平下穿透该孔径滤膜的微生物反复污染。

这导致ASTM F-838标准的出台,该挑战水平成为验证液体除菌级过滤器的标准方法。

因为缺乏工业界内的统一标准来衡量孔径,孔径的标称对预测微生物截留和比较不同生产商生产的过滤器产品没有实际的意义。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附录,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定义】本指导原则的除菌过滤是指:在不给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第三条【范围】本指导原则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使用,验证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全过程。

第二章过滤工艺设计第四条【风险评估】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产品属性及工艺目的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及并确定过程参数。

第五条【过滤器孔径】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um或更小孔径的除菌级过滤器。

0.1um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第六条【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对无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的引入。

最终除菌过滤器前,料液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应小于等于10 CFU/100ml。

如果过滤前料液微生物污染水平高于10CFU/100ml,则需采取适当的方法,降低其微生物负荷。

第七条【过滤器材质】选择过滤器材质应当充分考察其与料液的兼容性,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第八条【过滤器面积】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回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

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第九条【过滤器结构和装置】过滤器选择时应注意过滤器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内过大的保留体积可能会使产品残留增加,从而降低收率。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对于折叠式滤芯,注意其折叠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因过度折叠而高估其有效过滤面积。

WS 233-2002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WS 233-2002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卫生部发布《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的通告《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以下简称《准则》)卫生行业标准已于2003年8月1日实施。

该《准则》规定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级及其基本要求。

贯彻实施该《准则》,对于各级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鉴于医疗机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实际状况以及生物安全要求的特殊性,我部决定,医疗机构推迟两年执行《准则》。

在此期间,我部将组织有关专家,针对医疗机构微生物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点对《准则》进行适当的补充完善,另行下发。

特此通告。

二00三年八月十九日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级、各级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为最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保健、科研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4925—2001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T 16803—1997 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GB 50073—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JGJ 71—199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protection for laboratories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设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有受其污染。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规程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实验对象是致病微生物,所以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物中不可避免的带有致病微生物。

因此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必须及时的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物进行处理。

防止其感染实验人员和污染实验室及周围的环境。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的管理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应征询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

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目的是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减至为零,将其对环境的危害降为零。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只可使用被承认的技术和方法,废弃物的排放应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和标准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高压灭菌过的废弃物可以在指定垃圾场掩埋处理,或在其他地方焚烧后处理。

焚烧炉内的灰烬可以作为普通家庭废弃物处理并由地方有关部门运走。

实验室应有措施和能力安全处理和处置实验室危险废物;应有对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对排放标准及监测的规定;应评估和避免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方法本身的风险;应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和危险性按相关标准分类处理和处置废物;危险废物应弃置于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和有标识的用于处置危险废物的容器内,装量不能超过建议的装载容器;锐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耐扎的容器内;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处理危险废物,并应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不应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物;在消毒灭菌被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不应从实验室取走或排放不符合相关运输或排放要求的实验室废物;应在实验室内消毒灭菌含活性高致病生物因子的废物;如果法规许可,只要包装和运输方式符合危险废物的运输要求,可以运送未处理的危险废物到指定机构处理。

下面结合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介绍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一、废液的处理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废水来自有致病菌的培养物、洗涤水以及其他诊断检测样品等。

微生物过滤检测系统等仪器参数

微生物过滤检测系统等仪器参数

1、微生物过滤检测系统1. 技术规格:1.1三联不锈钢过滤器*1.1.1采用304L标准不锈钢1.1.2清洗、灭菌方便,可以高压灭菌(121℃)、干热灭菌(180℃),火焰灼烧灭菌或用酒精浸泡1.1.3每个漏斗均配有独立开关,可以单独过滤,也可以同时过滤1.1.4其高度适合放在无菌工作台上操作1.1.5带盖漏斗,中央通气孔可安装空气滤器1.1.6漏斗带有内置刻度,方便定量加量1.1.7具备不锈钢滤膜支撑垫保证被截留的微生物在滤膜表面均匀分布*1.1.8与漏斗一体的不锈钢滤膜卡具,可以单手操作1.1.9不锈钢漏斗容量:500ml1.1.10材料:不锈钢漏斗、卡子、滤膜支撑垫和底座,硅胶垫圈和漏斗盖密封圈1.2真空泵1.2.1无油、免维护、低噪音的膜式真空泵1.2.2最大真空度90%(100mbar、76Torr)1.2.3最大流量:≥22L/min1.2.4最大操作温度:40℃1.3滤膜1.3.1采用独立无菌包装的硝酸纤维素网格膜,做为微生物检测滤膜。

1.3.2膜上带有网格线、便于计数、且不影响菌落生长,1.3.3滤膜表面光滑,绝无颗粒污染,不会因颗粒物干扰实验结果1.3.4长有菌落的膜片可在干燥后作为检测记录,永久保存,符合GMP要求2. 标准配置:4.1三联不锈钢过滤器,包括3个500ml不锈钢过滤漏斗4.2真空泵1台4.3滤膜2000片4.4真空泵管等1套4.5 2升抽滤瓶1个4.6不锈钢滤膜专用镊子1个5、多头移液器1、工作条件:见总则第2条款2.技术规格:*2.1可整支121℃高温消毒20分钟。

2.2大屏幕数据显示窗口。

2.3管咀推出器有机械助力装置。

2.4每支移液器需配有安全标签,方便区分。

2.5 PVDF高分子材料内芯,质量轻,抗腐蚀不变形。

2.6有双活塞设计,排液能力强。

2.7使用标准配备工具,可在实验室方便快捷地进行校准和维修。

*2.8可提供在线校准(需提供证明文件)2.9进口知名品牌(包括进口件国内组装)。

超滤系统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超滤系统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超滤系统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超滤系统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设备,能够彻底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杂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提供安全健康的用水环境。

然而,若没有正确的操作和保养,超滤系统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水质效果。

因此,本文将介绍超滤系统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超滤系统安全操作规程1.在安装和操作前,请仔细阅读设备的使用手册,并按规定进行安装和调试。

2.在操作过程中,应使用专业的工具和配件,避免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3.超滤系统应定时清洗和消毒,以保证滤芯的正常运转状态。

关闭超滤系统前,请先关闭出水阀,以便更换或清洗滤芯。

4.禁止在超滤系统运行时进行其他操作,不要随意打开或更换滤芯和滤网等配件,以免影响滤芯的使用寿命和水质效果。

5.在切断电源、更换配件和进行维护时,务必切断电源或关掉阀门,防止发生电击或漏水等意外事故。

6.若发现水流明显减小或水质恶化等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检测和维护。

7.经常查看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故障及时维修和更换配件。

超滤系统保养规程1.滤芯清洗:超滤系统的滤芯应定期清洗,以保证其滤芯的运行效果。

清洗滤芯前,请先关闭进水阀,拆卸滤芯后,用水冲洗滤芯表面即可。

2.滤网清洗:超滤系统的进水口一般都配有滤网,可以有效过滤水中较大的杂质,避免对滤芯的阻塞和损伤。

滤网应定期清洗和更换。

3.消毒操作:经常使用的超滤系统应每3个月进行消毒操作,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4.定期更换滤芯:超滤系统的滤芯使用寿命一般为1-2年。

若超过使用寿命而未及时更换,可能影响滤芯的效果和使用寿命。

5.定期维护:定期对超滤系统进行维护保养,可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水质的卫生和安全。

总之,超滤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水处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安全注意事项,定期清洗和消毒,及时更换滤芯和配件,以免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水质效果。

微生物限度-薄膜过滤法

微生物限度-薄膜过滤法

微生物限度(薄膜过滤法)
1、用到的设备和仪器:
微生物限度仪,一次性过滤杯,无菌滤膜(0.45um,Φ50mm)酒精灯,电子打火消毒喷枪,不锈钢镊子、无菌均质袋(无菌锥形瓶)、不锈钢剪刀、电子天平
2、环境要求:C+A检验前先开紫外灯和空调净化系统半小时。

3、样品外包装在准备室用75%乙醇或0.1%的新洁尔灭溶液浸泡10秒钟,然后通过传递窗传到检测室超净工作台内
4、供试液制备: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剪刀打开外包装,根据样品稀释要求,称取适量供试品,加入稀释液。

(一般称取10g样品,加入90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
5、过滤:先用消毒枪对过滤头消毒,然后用无菌镊子把无菌滤膜贴这绿色面朝上贴在过滤头上,在把一次性滤杯放在上面,先用稀释液20ml润湿滤膜,取样品1ml过滤,用适量冲洗液冲洗滤膜。

取下一次性滤杯,用无菌镊子小心取下滤膜,菌面朝上贴在放有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

6、培养: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内,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33℃培养5天。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3℃培养7天。

注:1、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有无菌意识,防止对样品和环境造成污染。

2、此操作没有具体到品种,如果要具体到品种,冲洗量要在符合药典和法规要求的同时通过方法验证来得到。

3、稀释倍数根据样品污染程度进行,次稀释倍数也要经过验证来得到。

微生物过滤系统3篇

微生物过滤系统3篇

微生物过滤系统第一篇:微生物过滤系统(1/3)微生物过滤系统是一种透过微生物作用来去除水中污染物质的技术。

它是一种环保和经济实惠的方法,因为它可以更有效地处理水和废水,减少使用化学物质和节省能源。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过滤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和优点。

一、工作原理微生物过滤系统工作原理主要是依赖于微生物,它们通过吸附、降解和转化过滤介质中的污染物质,将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转化为无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微生物过滤系统的过滤介质可以是活性炭、沙子、砾石和陶粒等,不同的介质可以适应不同的水质和处理需求。

微生物过滤系统的工作步骤包括初级和次级过滤。

初级过滤是将水通过过滤器的粗滤网,去除水中的较大颗粒和悬浮物质。

次级过滤是将水送入微生物过滤器的过滤介质中,让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进行处理,同时通过过滤器的细滤网,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悬浮物质。

二、应用领域微生物过滤系统主要应用于水和废水的治理和处理领域。

它可以用于净化自来水、河湖水和海水,也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在城市的饮用水和废水处理厂中,微生物过滤系统是重要的处理装置,可以净化出更纯净的饮用水和更无害的废水,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过滤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养殖业,帮助水产养殖和养蜂业处理废水,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

此外,微生物过滤系统也可以用于景观工程和园林建设,增强水域美化效果,创造绿色环境。

三、优点微生物过滤系统有许多优点,最主要的是它可以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和环境的污染。

与传统的化学方法相比,微生物过滤系统不需要繁琐的维护和修理,可以节省成本和时间。

同时,微生物过滤系统对水质和水体的影响较小,不会改变水的味道和气味。

微生物过滤系统还具有出水质量好、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微生物过滤系统将成为更加普及的水处理技术,为全球环保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字数:743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责任人
4 工作程序
5 相关文件、记录和标签
6 变更记载
颁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分发部门:
QA、检测中心
1目的
2适用范围
3责任人
4工作程序
4.1 系统介绍
Milliflex-plus微生物限度检验系统是一种简单而快速的对液体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方法。

膜过滤法(MF)一直以来被认为i是最为可靠的微生物检验方法,但由于因为耗时的仪器及过滤器的准备与操作未被广泛的应用于微生物检测中。

Milliflex-plus微生物限度检验系统避免了微生物检验忠诚中的繁琐的过滤器的洗涤,包装,以及灭菌的过程,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在操作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的危险。

4.2 系统描述
4.2.1 组件部分
4.2.1.1 主要组成部分(图1)
●泵体
●泵头
●泵的外保护套
●硅胶导液管,1.4m
●保护盖
●DC电源插头
●产品证书
●安全码指令
●校验验证表格
4.2.1.2 不同过滤装置的泵头
Millflex-plus过滤装置适用于密理博公司的其他的微生物过滤装置,通过可更换的泵头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微生物检验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
●Millflex
●Micropresure
●Sterisure
●Microfil
图1 主要组成部分
4.2.1.3 打印机
4.2.2 不同检验模式
4.2.2.1 自动模式
对于常见的采样模式,样品的检验是自动进行的,过程程序是在其出厂时预先设定的,当相应的程序比选定后,将过滤漏斗安装到Millflex-plus的泵头上,加入相应量的水样。

当相应的过滤体积的样品达到量后(50mlP 2ml,当样品量>50ml,误差为P 5ml),设备的铃声就会响,设备开始过滤样品,当样品量超过了设备所容许的样品量的范围后,过滤就不会自动开始了,铃声会再次响起,会在显示屏上显示过量指示,操作者可以适用手动模式进行过滤。

当过滤完成后,过滤装置会自动释放真空并进入干燥循环,出去多余的水分,操作者移去过滤装置以后,过滤过程会自动结束。

4.2.2.2 稀释模式
当操作者定义了相应的程序后,系统可以对被定量稀释的样品进行过滤,当溶剂的体积和稀释液的体积被设定以后,先将定量的溶剂加入过滤装置,再
将定量的稀释剂加入过滤装置后,机器的响铃就会响,然后过滤自动进行过滤,然后释放真空,最后进行干燥过程,过滤结束。

4.2.2.3 手动模式
手动模式可以应用于更加复杂的过滤过程中,比如抗生素或者其他溶剂的复杂过滤的溶剂冲洗的过程中,操作者可以控制过滤过程中的每一个因素,可以随意控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过滤。

4.2.2.4 注意
本系统是通过称量过滤装置中的液体的重量,在通过已知的密度的溶液,可以计算出溶液的体积。

(比如谁的密度在20℃时为1.00),基于这个原因,在选用一个特定程序后,要输入所过滤的溶液密度才能进行过滤。

4.2.3 操作以及显示
本机器的显示是以整数显示的,小数通常是以逗号来表示。

4.2.3.1 功能菜单的排列
4.2.3.2 功能菜单引导,使用功能键
在主程序菜单显示屏上:
OK……………………………………进入菜单…称量
上下箭头……………………………改变不同的采样程序
在目录程序内
OK……………………………………接受或者进入下一层菜单
C ……………………………………取消或者退出上一级菜单 上下箭头……………………………在一级菜单中选择相应的程序 4.3 操作
4.3.1 测试准备
在第一次使用之前和每天使用完毕后对泵头进行高压灭菌。

每次移除泵头后,都要进行去皮重操作。

4.3.1.1
主菜单
通过主菜单可进入下列常用的功能操作,依次是: Tare(去皮)
Sampling(取样) Sanitizing (灭菌)
Configuration (参数设定) Export Data (输出数据)
在主程序界面下按下OK 键进入主菜单。

显示屏将出现Tare ,使用上下箭头键来选择相应的功能。

4.3.1.2 去皮重
去皮重的功能是为了调整泵中的称量系统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泵头。

当每次更换完泵头或者在装上了孔的滤杯而屏幕显示不为0的时候都应该进行去皮重的操作。

4.3.1.3取样设定
在取样菜单中可以选择自动取样,稀释和手动模式,操作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取样程序或对自己设定的程序进行增加或者删除。

手动模式取样的设定
● 在主菜单下通过上下键选择Sampling 并按下OK ,屏幕将显示:
● 按下OK ,屏幕将显示:
● 如果不需要泵称量样品量的多少则按下OK 键,屏幕将显示:
此处显示的是手动操作的界面(如果选择了Volumn
OFF):表面可以开始测试。

●如果要使用泵的称量功能则按向下箭头键屏幕将显示:
●按下OK,屏幕将显示:
5相关文件、记录和标签
6变更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