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17课会转的玩具教案
小学美术会转的玩具教案【三篇】

小学美术会转的玩具教案【三篇】玩具,泛指可用来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类社会中经常被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玩具也可以是自然物体,即是沙、石、泥、树枝等等的非人工东西,对玩具应作广义理解,它不是只限于街上卖的供人玩的东西,凡是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触摸的东西,都可以叫玩具。
玩。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校美术会转的玩具教案【三篇】,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学校美术会转的玩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纸拎袋的用途,初步把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
2.运用各种纸材、废旧材料,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制作一只既有用又美观新疝纸拎袋。
3.培育关注生3.培育关注生活、美化生活、喜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同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滢趣与力量。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写作思路。
纸袋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随之而来‚限塑令‛在实施过程中,各种纸凶袋取代了带伞的塑料袋,成为时尚、共性、环保的标志。
“纸翁袋”一课旨在让同学了解现代纸袋在有用性的基础上,对其外观、颜色、图案等方面都有要求。
本课程在同学把握基本设计技能的基础上,紧密融合生活,引导同学依据纸袋的特点,大胆创作创意、外形、图案和颜色。
本课将使用旧挂历纸和旧画报纸:画画、撕、剪、剪*、插入、粘接等基础破裂技术,进行三维和半三维纸工作,师生参加观看、争论、做、评价等活动,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同学可以初步把握纸袋的设计和制作方法,用各种艺术元珠设计制作自己宠爱、新奇、共性化、创意化的纸袋。
培育同学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自己宠爱的物品的爱好和审美爱好。
2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
难点:启发同学思维,激发同学求新、求异、求变的制造力量,设计制作的纸拎袋新奇好玩。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预备(同学)各式纸拎袋、旧挂历纸(或旧画报纸)、彩卡纸、剪贴材料(布、图案、贴纸等)、装饰材料(纽扣、珠子、彩绳等)、双面胶、剪刀、常规绘画工具等。
(老师)课件、剪刀、胶水、旧挂历、包装纸、各种废旧材料、范催(自制学具袋、礼品、鞋服的拎袋)等。
二年级美术上册《会转的玩具》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欣赏和表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4.通过创作会转的玩具,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会转的玩具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发现旋转物体的美感,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工具和技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鼓励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培养友善、互助的班级氛围。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接受挑战,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沟通交流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针对本章节《会转的玩具》,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了解,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如何将观察到的旋转物体用美术手法表现出来,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动手能力。
5.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关注生活中的旋转物体,发现更多有趣的创作素材。可以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艺术家们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6.撰写观后感:学生在参观或欣赏相关作品后,撰写一篇观后感,表达自己对美术创作的认识和感悟,锻炼写作能力。
美术二年级上册《会转的玩具》教案

美术二年级上册《会转的玩具》教案一、教学内容1.《会转的玩具》这幅图画的欣赏和解析;2.学习有关颜色的知识;3.学习用色的技巧;4.绘制色彩组合和平面构图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画面中应用的颜色,培养眼力;2.学习简单的色彩组合技巧,帮助学生熟悉颜色;3.使学生了解如何画出明快、清晰的色块;4.鼓励学生在画面中创造自己的艺术语言。
三、教学重点1.学生对颜色的理解和运用;2.学会用色的技巧;3.绘制画面的平衡构图。
四、教学准备1.准备茅台酒瓶盖、小球、小玩具、水彩颜料、画笔、绘画纸等绘画工具; 2.教师准备茅台酒瓶盖、小球、小玩具的实物。
五、教学步骤1.学生观看《会转的玩具》这幅图画让学生静静地看这个画面,想想这幅画的内容,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感觉一下,看看画面中的色彩是如何表达主人公的玩具的。
2. 学生分组欣赏茅台酒瓶盖、小球、小玩具等实物教师让学生分组欣赏茅台酒瓶盖、小球、小玩具等实物,让学生从中寻找与画面相似的颜色和线条,感受实物的明暗表现。
3. 学生利用水彩绘制色彩组合教师让学生利用水彩绘制茅台酒瓶盖、小球、小玩具等实物的颜色组合,使学生了解如何应用色彩,如何调整颜色的深度和明度,从而掌握用色的技巧。
4. 学生进行平面构图的绘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用色彩来绘制画面的平面构图,如何让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5. 分组合作展览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分组合作,利用班级墙面或校园展馆进行作品展览。
六、教学延伸1.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运用所学知识绘制自己的玩具;2.让学生到家庭、社区或者班级里拍摄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照片,进行色彩组合和平面构图的创作。
七、教学评估1.对学生作品的绘制技巧进行评估;2.对学生的色彩表达进行评估;3.对学生的平面构图进行评估;4.根据学生的作品展览进行评估。
八、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色彩来表达物体的形态,应用色彩组合和平面构图的技巧在画面中去表达自己所看到的事物;2.在学习中加入实物欣赏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颜色的表现形式;3.学生的作品展览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第17课 会转的玩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17课会转的玩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掌握旋转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旋转的基本概念: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固定点或轴进行转动的现象。
2. 旋转的制作方法:利用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通过折叠、剪切、粘贴等手法制作出可以旋转的玩具。
3. 旋转的制作技巧:如何使玩具旋转更加顺畅、持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可以旋转的玩具。
2. 教学难点:如何使玩具旋转更加顺畅、持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旋转的特点。
2. 讲解:讲解旋转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和技巧,示范制作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板书设计:1. 第17课会转的玩具2. 旋转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和技巧。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4.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可以旋转的玩具,要求旋转顺畅、持久。
2. 写一篇关于旋转现象的观察日记,不少于200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旋转玩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旋转的制作技巧详细补充和说明:旋转的制作技巧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制作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为了让学生的作品旋转更加顺畅、持久,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第17课会转的玩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17课会转的玩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会转的玩具的特点,学习制作会转的玩具的基本方法,能够动手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会转的玩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会转的玩具的特点: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玩法简单、转动有趣。
2. 制作会转的玩具的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造型、制作转动部分、装饰美化。
3. 制作会转的玩具的步骤:观察、设计、制作、装饰、完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制作会转的玩具的基本方法,动手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会转的玩具。
2. 难点:设计出独特的造型,制作出有趣的转动部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制作会转的玩具的材料和工具。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会转的玩具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会转的玩具的特点。
2. 新课:讲解制作会转的玩具的基本方法,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制作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会转的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第17课会转的玩具2. 内容:会转的玩具的特点、制作方法、制作步骤、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制作自己喜欢的会转的玩具,要求造型独特、转动有趣。
2. 写一篇关于会转的玩具的日记,记录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掌握了制作会转的玩具的基本方法,能够动手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会转的玩具。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了独特的造型,制作出了有趣的转动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人教版二年级艺术美术《会转的玩具》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艺术美术《会转的玩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会转的玩具的特点和结构。
学会用不同材料制作会转的玩具。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会转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设计和装饰。
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分享,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玩具制作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会转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设计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会转的玩具。
2.教学难点如何让玩具转得更稳、更有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评价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会转的玩具实物和图片。
制作会转的玩具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珠子、瓶盖、小电机等。
多媒体课件,展示会转的玩具的制作过程和优秀作品。
2.学生准备制作会转的玩具的材料和工具,如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易拉罐、塑料瓶等,用于制作玩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会转的玩具,如风车、陀螺、旋转木马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呢?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
2.认识会转的玩具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会转的玩具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结构和转动的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会转的玩具的特点,如重心低、有旋转轴、动力来源等。
组织学生讨论:“你还见过哪些会转的玩具?它们是怎么制作的?”3.制作会转的玩具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会转的玩具,如用卡纸制作一个风车。
讲解制作步骤:准备一张正方形的卡纸,沿对角线对折两次,然后展开。
用剪刀沿着折痕剪开,但不要剪到中心点。
将剪开的四个角向中心点对折,用胶水固定。
在风车的中心插入一根吸管作为旋转轴。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开始制作会转的玩具。
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17课 会转的玩具(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17课会转的玩具(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7课《会转的玩具》。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旋转的美,并学会运用旋转原理制作简单的会转玩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掌握旋转的制作方法,并能够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会转玩具。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旋转的美,学会运用旋转原理制作简单的会转玩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掌握旋转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旋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会转玩具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制作工具。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会转玩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旋转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讲解旋转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旋转的原理。
(2)展示示范作品,分析制作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旋转原理制作会转玩具。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会转玩具。
(2)学生根据设计图纸,运用制作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成果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会转玩具。
(2)师生共同评价,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等。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会转的玩具2. 教学目标:认识旋转的美,学会运用旋转原理制作简单的会转玩具。
3. 教学难点:旋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会转玩具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实践环节、成果展示与评价。
七、作业设计1.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会转玩具的制作。
2. 家长参与评价,给予建议和鼓励。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讲解、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旋转的制作方法,并能够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会转玩具。
第17课 会转的玩具(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7课会转的玩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会转的玩具,感受其造型美和色彩美。
2.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使学生掌握制作会转的玩具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会转的玩具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2. 学会制作简单的会转的玩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会转的玩具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出独特、有趣的会转的玩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转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2. 示范法:演示制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会转的玩具。
4. 评价法:评价学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各种会转的玩具,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其造型美和色彩美。
- 提问:你们喜欢这些玩具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讲解新课- 讲解会转的玩具的制作方法,包括选材、设计、制作步骤等。
- 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环保等。
3. 示范制作- 演示制作一个简单的会转的玩具,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
-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确保学生理解制作过程。
4. 学生实践- 分发制作材料,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会转的玩具。
-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
5. 展示与评价-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评价。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 总结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制作会转的玩具的技巧和要点。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设计出更多独特、有趣的会转的玩具。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会转的玩具。
2. 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环保,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
3. 课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会转的玩具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 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重点
玩具的制作方法和美化装饰方法.
难点
转动原理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预习要求
观察课本上的纸风车和纸陀螺,想一想还有什么会转的纸玩具.
尝试制作一个纸风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塑料小瓶,吸管,线绳,彩色纸等材料,演示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线绳,吸管,小瓶罐等材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
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会转动的示范玩具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为什么展示的这些示范玩具能够转动
1,引导学生分析演示玩具,让生讨论风车,陀螺等玩具对制作材料的不同要求,从而树立起要根据需求选取材料的概念.
2,分析做法: 以风车为例让学生分析制作方法.
3, 总结结论:
①构思设计
②制作造型
③装饰美化(可以画也可以剪贴)
二, 发展阶段:
1, 教师演示纸风车和陀螺的转动,并讲清玩具转动的方法和步骤. 2,教师总结
(1)让学生明白制作会转动的玩具必须要制作转动的中心轴. (2)让学生注意选材一定要根据玩具的性质来确定,如风车要求材料轻薄,转动轴要求坚固.陀螺要求四周距中心轴的距离要均匀等等. (3)玩具制作要美观,讨人喜欢.
作业完成以后让学生互相评价,欣赏并分小组比比谁的玩具转得快,转的稳.
收拾整理: 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去寻找更多会转动的玩具,搞清玩具为什么会转动的道理.
作业设置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通过想象和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转动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撕,拚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同时鼓
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力图做出与众不同的玩具. 板书
设计
17会转的玩具
中心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