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弱电-环境监控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机房弱电工程方案

机房弱电工程方案

机房弱电工程方案一、前言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网络和通信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机房作为网络和通信设备的核心场所,对弱电工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弱电工程是指在建筑电气工程中,除供电照明系统、燃气扑灭系统、消防系统和监控系统等强电系统外的其他有关电气系统,例如通信系统、保安系统等。

本文将对机房弱电工程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二、机房弱电工程设计1. 机房选址机房选址是非常重要的,应尽量远离高压电缆、太阳能能源设施以及高电磁干扰的场所。

建议机房选址应远离高压电缆100米以上,对太阳能设备、电梯机房、变房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2. 建筑及材料机房建筑应尽量使用抗电磁干扰的材料,如金属屏蔽墙、铁质门窗等。

机房本身应保持干燥、通风、防尘、防火、防电磁辐射。

3. 空调系统机房空调系统应选择高效的制冷设备,并根据机房的负荷情况合理规划空调的数量和布局,保证机房的温度和湿度符合设备工作要求。

4. UPS系统UPS系统是保障机房稳定供电的关键设备,建议选择双输入UPS系统,以确保机房供电不中断,同时应配备足够的蓄电池以应对断电时长。

5. 电源管理系统机房应配备电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并控制机房的用电情况,提前预警并解决用电异常情况。

6. 网络设备布局网络设备的布局应尽量避免电源线与网络线交叉,并配备可靠的防雷设备和接地装置,以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7. 监控与安防系统机房应配备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报警系统等设备,对机房的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保护。

8. 数据存储及备份机房应配备可靠的数据存储设备,并进行定期的数据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

9. 机房布线机房布线应尽量避免交叉和混杂,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管理和维护。

10. 系统运维机房应配备专业的运维团队,进行日常的巡检、维护和保养,确保弱电设备的稳定运行。

三、弱电工程施工1. 材料选购施工前应选购符合供应商要求的材料,尤其是对于关键的弱电设备,应选用经过认证的可靠品牌产品。

弱电机房设计规范标准最新

弱电机房设计规范标准最新

弱电机房设计规范标准最新弱电机房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信息传输、数据存储、监控管理等重要功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弱电机房的设计规范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需求。

以下是最新的弱电机房设计规范标准:1. 设计原则- 弱电机房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 应充分考虑机房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等。

2. 位置选择- 弱电机房应选择在建筑物内相对独立、安静、少干扰的位置。

- 应远离水源、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以及强电磁干扰区域。

3. 空间布局- 机房内应合理划分设备区、操作区、维护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 应保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设备安装、维护和人员操作。

4. 电气系统- 弱电机房应配备独立的电源系统,确保不间断电源供应(UPS)。

- 电气布线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规范,避免电磁干扰。

5. 空调与通风- 机房应配备恒温恒湿的空调系统,确保设备运行环境稳定。

- 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排除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

6. 安全防护- 机房应设置门禁系统,控制人员进出。

- 应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控机房内部情况。

7. 防火与防盗- 机房应配备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 重要设备应安装防盗报警装置。

8. 接地与防雷- 弱电机房的接地系统应符合电气安全规范,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 应安装防雷系统,防止雷击对设备造成损害。

9. 布线系统- 布线应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案,便于维护和扩展。

- 应避免布线混乱,确保线路清晰、标识明确。

10. 环境监控- 应安装环境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11. 维护与管理- 应制定详细的机房维护和管理规程,确保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

- 应定期对机房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结束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弱电机房的设计规范也在不断更新。

设计者应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和安全标准。

通过遵循上述规范,可以确保弱电机房的高效、稳定和安全运行。

数据中心机房动力设备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动力设备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一、工程概述本次数据中心机房改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机房装修、机房供配电系统(包括机房内的主设备用电、辅助设备用电)、机房UPS电源及蓄电池系统、机房综合布线及机柜系统、机房监控系统(视频监控、场地环境监控系统和机房消防报警及灭火系统等几部分)。

二、设计依据本设计依据:1、以下规范和标准。

GB /T2887-2000《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 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 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6650-86《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ST/T30003-93《电子计算机机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1838-93《室内装饰工程质量规定》ITU.TS.K20:1990《电信交换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ITU.TS.K21:1998《用户终端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GB 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73-91《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43-9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三、设计原则根据数据中心的现状,此次所做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单位的各项业务应用需求,尤其是作为行业专业应用,同时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应是高质量的、灵活的、开放的。

设计时考虑避免下列外界因素:电磁场、易燃物、易燃性气体、磁场、爆炸物品、电力杂波、潮气、灰尘等影响。

✧实用性和先进性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与需要,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安全可靠性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

要对机房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

弱电安防--微模块机房全面解决方案

弱电安防--微模块机房全面解决方案

微模块机房全面解决方案模块化数据中心主要由机柜、密闭通道、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综合布线和消防系统组成。

单个模块化数据中心按照最大28台机柜(包括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综合布线柜)配置。

该模块(不包括UPS)占地面积为35m2,加上模块外维护通道和给模块内空调供电的PDF 柜,总占地面积不超过55m2,模块总高度不超过2.65m。

机柜数量可根据客户需求成对减少。

模块化数据中心组成示意图02机柜(1)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最大可配置28台机柜,机柜包括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和综合布线柜。

(2)机柜外观模块化数据中心配置的机柜尺寸统一,机柜符合IEC60297-1标准,采用前后风道。

机柜外观如图所示。

机柜外观图(3)机柜特性机柜满足如下特性:前后门通风率70%。

机柜内后部可安装两条竖装PDU。

机柜的垂直安装立柱上标示有每个“U”的准确位置。

机柜的前门、后门及侧板均可锁定,只能用提供的专用钥匙打开。

机柜静载不小于1300kg。

(4)机柜技术指标03密闭通道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密闭通道主要由端门和天窗组成。

(1)端门密闭通道的端门分为拉门和双开门两种方案,可根据客户的需求选配。

拉门尺寸:高×宽×深=2050mm×1600mm×42mm。

拉门采用拉结构,以机柜为载体,安装上下轨道,保证密闭通道系统的自身独立性。

门板由1.5mm冷轧钢板折弯而成,中间安装钢化玻璃,保证通道内区域的可视性。

拉门外观示意图双开门尺寸:高×宽×深=2050mm×1500mm×42mm。

双开门整体与机柜通过螺钉联接,可以保证系统的独立性。

门板中间镶嵌钢化玻璃,保证通道的可视性,并且钢化玻璃能很好的满足消防应急要求。

门板下部安装密封毛刷,可以提高模块的密闭性。

双开门外观示意图(2)天窗密闭通道采用平顶结构方案。

平顶天窗尺寸:高×宽×深=350mm×1350mm×600mm。

弱电中心机房设计方案

弱电中心机房设计方案

弱电中心机房设计方案弱电中心是指传输数据和电力信号的机房,主要包括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网络设备和监控设备等。

设计一个符合实际需求的弱电中心机房,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机房规模和布局: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机房的规模,包括设备数量和尺寸。

考虑到设备的通风和散热需要,机房应具备合适的面积和高度。

合理布局设备,确保通风顺畅、安全可靠。

此外,需要根据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线要求,规划合理的电源和网络布局。

2.环境控制系统: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机房应具备合适的温度、湿度和灰尘控制系统。

应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保持机房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同时避免湿度过大或过小。

对于灰尘控制,可设置过滤器和空气净化系统。

3.电源系统:应根据设备的功耗需求和持续供电的要求,设计合理的电源系统。

主要包括主干配电系统、UPS(不间断电源)和发电机组等。

主干配电系统应具备合适的容量和可靠性,能够满足设备的供电要求。

UPS可为设备提供短时间的备用电源,保证设备在突发断电时能正常运行。

发电机组则用于长时间停电时提供电源。

4.控制和管理系统:机房应设置合理的监控和管理系统,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并及时报警。

可选择适合的监控设备,如温湿度传感器、烟雾报警器和安全摄像头等,通过网络连接到数据中心,方便管理人员随时掌握机房情况。

5.防火和安全系统:机房是设备较集中的区域,防火和安全措施非常重要。

应设置适当的消防设施,如自动喷水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和烟雾探测器等。

此外,还要加强安全控制,实施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和安全巡逻等,确保机房的安全。

6.机房布线和机架安装:布线应按照标准规范进行,确保各种信号的传输质量。

合理规划电源线路、网络线路和信号线路的布设,避免干扰和混杂。

机架安装要符合设备的尺寸和重量要求,稳固可靠,方便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总之,设计一个符合实际需求的弱电中心机房,需要综合考虑设备数量、环境控制、电源系统、监控和管理系统、防火和安全系统以及机房布线和机架安装等方面的要求。

弱电工程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弱电工程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弱电工程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弱电工程是指通信、防盗、广播、监控等系统所需的低电压和弱电信号的传输与接收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程。

计算机机房是弱电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规范对于确保机房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1.选址和布局:计算机机房应尽量远离电梯井、危险品仓库等对设备运行产生干扰的区域,并且避免阳光直射、灰尘、潮湿等对设备产生不利影响的环境。

机房布局应合理,考虑设备安放、人员通行、供电线路等因素。

2.空调和通风:计算机机房应配备专门的空调设备,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机房内的空调系统应具备冗余设计,以确保机房在主空调系统故障时能够继续提供正常的温度控制。

此外,机房应设有通风设备和通风孔,以确保空气流通。

3.防火系统:计算机机房应配备自动灭火系统,例如喷雾式灭火器、气体灭火系统等。

机房内应设置合适的火灾报警设备和烟气探测器,及时发现并报警火灾。

机房内不应使用易燃易爆物品,保持机房的清洁卫生。

4.供电系统:机房应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包括备用电源设备(如应急发电机组)和不间断供电设备(如UPS),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电源系统应设置过载、短路保护装置,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5.接地系统:机房的接地系统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接地系统应包括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通过良好的接地设计,减少对设备的干扰和电磁泄漏,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布线系统:机房的布线系统应遵循相关标准,包括电力线路、数据线路等。

布线应合理、整洁,避免信号干扰和电磁辐射。

应采用合适的电缆线材和连接器,并对布线系统进行标识和管理,方便维护和排除故障。

7.安全设备:机房应配备合适的安全设备,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系统、防护门窗等。

门禁系统应该限制非机房人员的进入,监控系统应覆盖机房的各个区域,可全天候监控机房的安全状态。

8.动力管理:机房应配备合适的电力管理设备,包括电能计量、电能监控、负载平衡等。

弱电系统设计方案——消防监控机房工程装修方案

弱电系统设计方案——消防监控机房工程装修方案

****消防监控机房工程装修方案**************有限公司二○○四年二月****消防监控中心机房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消防监控中心计算机房装修工程,机房面积约为41平方米。

其中包括室内装修,照明,空调,静电防护,接地系统等。

二、设计方案2.1设计依据:1、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2、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3、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SJ/T3003-934、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安全技术》GB9361-885、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GB6650-866、国际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7、甲方提供的使用和设计要求,设备运行资料。

2.2设计综合说明随着计算机系统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安装计算机设备的场地技术,即机房装修工程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机房工程的装修所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机房的温度,洁净度,照明度,防静电,防干扰,防雷电等等,能充分满足计算机设备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延长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又可以给机房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舒适,优雅的工作环境。

因此,在机房的设计上要求要充分考虑设备布局,功能划分,装饰风格,整体效果,体现现代机房的特点和风貌。

2.3机房的位置及设备布置****消防监控中心机房,其交通通讯方便,电力稳定可靠,但也存在强噪声源,粉尘源和较强的电磁场干扰的问题,为了解决隔声源、清洁和抗电磁干扰的问题,机房不设外窗,并采用有效的电磁屏蔽、防潮、吸音、隔热材料。

2.4环境条件为了使计算机房的设计能确保电子设备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2.5人流及出入口机房设单独的出入口,机房入口处设1.2CM玻璃门。

2.6防火与疏散机房的耐火等级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及《计算机站场地安全技术要求》GB9361-88。

弱电安防--小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弱电安防--小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小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第一章系统建设概况1.1项目简介为了更加全面贯彻关于运用科学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xxx居住区安全及周界安全,进一步提高小区科学管理水平。

按照“严密监管、高效运作”的监管原则,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和先进手段,通过区域化、专业化、网络化、电子化等手段,加强二机楼小区管理,建立小区安防数字智能管理中心。

为此,按照二机楼小区地理特点、楼群特点提供分层设计,包括:监控前端设计方案分控中心设计方案总控中心设计方案监控范围:小区主要出入口、小区内主要通道、地下车库、广场花园以及周界安全。

1.2系统需求分析1.2.1系统整体需求分析系统应能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的直联、互通、直控,实现音视频及报警信息的采集、传输/转换、显示/存储、控制;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应能与报警系统联动,宜提供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

1.2.2功能需求分析信息采集功能系统前端信号为模拟视频信号,前端设备采用各种类型的摄像机,信息采集就是完成能这些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标准化。

信息传输功能控制信息、视频信息等,通过视频、控制线缆传输,将前端设备的图像信号传输至控制设备。

实时图像点播按照指定设备、指定通道进行图像的实时点播,支持点播图像的无级播放、图像抓帧。

远程控制通过手动或自动操作,对前端设备的各种动作进行遥控;能够设定控制优先级,对级别高的用户请求应有相应措施保证优先响应。

依据授权将网络用户发出的控制命令传送到前端监控设备,实现监控中心及授权用户对前端任意一路监控图像的调用和控制。

存储和备份监控中心设备可对视频、系统日志等信息予以存储。

存储和备份的历史数据信息,可在网络系统中依据授权进行访问。

系统应能存储下列信息并保持一定时间,可配置专用存储设备备份需要长保存的信息。

①监控视频信息。

②监控中心操作员人工指定或通过编程定时指定的现场视频信息。

③用户操作的系统日志信息。

系统对接收到的巡检信息、报警信息和视频信息等按照信息的含义和归属进行分类,重要事件的图像可作永久存储,并且提供异地备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房环境与动力设备监控系统
一、方案设计
1.1监控需求
某某分行机房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建设是结合机房结构、设备内容、使用功能、操作对象和管理要求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的,并做出合理的、适应特定工程使用和管理需要的设计。

本系统的特点是集成了机房动力、场地环境、机房安全管理功能,结合我公司多年从事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和集成管理系统建设经验而进行设计的。

根据某某分行机房的实际情况和招标文件要求,需要对机房内的设备、环境、安防进行集中监控。

1.1.1系统组成
从功能结构上,本次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主要涉及环境监控设备、各种动力设备、机电设备和安防子系统(由大楼安防整体考虑),各子系统主要监控对象包括:
市电输入:1路,监测市电的实时电流参数。

配电开关:6路,监测配电开关的断开与闭合状态。

防雷监测:监测防雷器的工作状态。

UPS设备组:2路UPS,监测UPS工作状态、报警状态和采集各种运行参数。

机电设备组:2台精密空调,系统对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如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运行模式、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监视。

在权限之内,设备可以进行远程控制启停和设置参数。

漏水监测:1套共,监测机房内有无漏水事件发生。

温湿度监控:4个点,监测机房内温度、湿度变化。

闭路监控:8路视频输入并视屏联动,监测机房人员及设备情况。


照明监控和门状态监测系统
防盗监控
1.2方案的设计原则和依据
1.2.1设计依据
《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GB 2887-89)》
《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00-88)》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73-9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89:9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2设计原则
1.2.2.1性能(P-Performance)
系统从机房日常运营管理的角度出发,为机房正常运营的连续性提供性能上的保证。

系统软件从功能上充分考虑运营管理者的实际工作需求,并满足“安全第一,稳定至上”的运营宗旨。

实时性:由于监控对象众多,在数据流量很大的情况下,系统仍能保持极高的实时性。

一个信号周期(完成对管辖范围内所有设备的数据采集)控制在2秒内。

1.2.2.2可靠性(R-Reliability)
系统在实现所需功能的基础上,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7X24小时不间断地连续工作,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20万小时,平均修复时间(MTTR)小于2小时。

高安全性:系统有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所有操作人员按其工作性质分配不同的权限,并有完善的密码管理功能,可以有限的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

误报率:在排除硬件及监控设备本身的故障时,系统的误报率要求小于0.1%
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各监控模块故障、传感器故障以及各智能设备与监控系统之间、各监控子系统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一旦发现通讯故障(包括系统本身的硬件故障),系统能发出报警信息。

抗干扰性:系统在选用各种采集单元及监控设备时,选用防潮、防雷、防静电、防干扰等性能优良的产品,同时于施工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系统通讯的稳定。

自动恢复:当供电意外中断并恢复供应后,系统从软硬件两个方面进行自动恢复:
硬件:系统中的硬件设备在恢复供电后能自动根据设定程序重新启动。

在通讯信道故障时,数据暂存本地,一旦通讯信道恢复正常,硬件设备能自动传输未传数据。

软件:系统软件在恢复供电后,会自动按用户设定重新启动,并能自动接收上传的数据,从而保障数据的完整性。

1.2.2.3互换操作性(I-Interoperate)
系统符合开放式的设计标准,支持各种数据库类型,并可对外提供各种通讯协议,完全实现与第
三方系统的无缝对接,传递各种监控及报警信息。

系统不仅要作为集成监控管理平台,还可以提供简明的集成开发工具。

在使用的过程中,允许用户(维护人员)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维护与平台的升级,并不需要专业软件知识就可以自由修改监控系统。

系统提供网络扩展功能,支持各种网络传输方式,在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地方,通过相应权限验证即可访问系统。

1.2.2.4可扩展性(S-Scaleable)
考虑到现有的监控点及今后不断扩充的需要,系统应拥有较大的容量(可扩容至10000个监控数据点)。

系统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以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数量监控对象灵活调整的需要。

对于监控对象的增减,系统只需增减相应的模块,而不影响系统其他部分的正常运作。

系统支持在线扩容和升级,扩容和升级期间应能保证系统的不间断安全运行。

系统软件可考虑用相应的组态工具(如设备组态、页面组态、策略组态)实现系统的组建、维护和扩充,以增强系统的易维护性和人性化特点。

1.2.2.5易于维护和管理(M-Manageable)
使用WINDOWS32位平台开发,有着直观、友好的人机界面,动态图形显示,只需要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所有控件可以自定义。

数据存储超过一年,极大的方便了管理,无须保存过多的纸质数据,查看数据时可以使用历史曲线或实时曲线,方便的分析数据(最大、小,平均值,总值等)。

报警处理机制先进,发生报警时可以按照报警事件等级进行排队报警,可以选择使用电子地图、文字、语音、短消息、电话、声光报警等各种方式进行报警输出。

1.3技术方案优点
在完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本着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为用户提供管理服务,本设计方案有以下优点:1.3.1全开放模式
系统具备优秀的开放性,不仅可以向下集成各种软硬件接口(OPC、DDE、ODBC、API、RS232/485、TCP/IP、BACnet等),还可对外提供各种接口(OPC、DDE ODBC、API、TCP/IP等),完全实现与其他平台的无缝对接,传递各种报警信息。

系统数据库开放,系统选用SQL数据库,不加设密码,提供数据库结构说明,方便日后用户的扩展应
用与自行二次开发。

1.3.2全面组态模式
系统具有共济科技专有的三层组态功能(页面组态、设备组态、策略组态),而不只是传统软件的页面组态,组建过程无需进行任何编程操作,确保系统搭建时间短,人为干扰少、稳定性强。

页面组态:定制个性化界面,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制作界面,所有控件和组件开放,可以由用户自己定义参数、属性。

设备组态:开发有大量的设备模板,可以直接选择设备型号、数量添加组态,简单快速的完成设备通讯调试。

策略组态:制作联动无需进行任何编程,常用联动已制作为模块,只需要设置逻辑关系即可完成联动制作,方便用户自行修改。

1.3.3维护流程管理功能
本次方案设计中,系统已为运维管理功能预留接口,可将运维管理系统与机房联网监控系统进行融合,通过强大的知识库支撑,可以实现诸如自动指引处理紧急事件、自动生成维护工作单、自动跟踪维护过程等功能。

机房设备和综合布线信息管理系统中包括有机房内所有设备的制造商信息、供应商信息、设备信息、维护信息、保养信息、预案信息,同时系统还需有完整的维护流程管理、跟踪功能。

系统可以根据设备的特性进行维护和保养的自动预警提醒,并且可以进行自动派单操作,跟踪整个维护的过程,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处理机制。

1.3.4报表管理
系统将所保存的历史数据、操作记录、事件日志生成各种报表进行管理,可按用户的选择条件形成报表,显示或排序,报表具有确认机制,可记录的操作信息(包括操作者,操作时间),能由操作人员手工填写备注信息,具有打印功能。

各种报警记录均可以导出成excel文档。

通过数据库功能,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归组,利用系统报表组态功能,按用户定义形成报表模板,从而实现报表管理功能。

系统允许用户根据需要选择生成单项报表或组合报表。

报表内容由用户根据报表模块提供的组合条件进行定制,包括参量选择、自定义报表时间段,而报表格式则由系统根据参量特点自动选择。

1.3.5在线维护功能
系统不单只是支持日后的系统维护功能,同时还支持在线操作。

在进行监控系统的维护时,不需要停止系统的运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系统进行在线修改设备、页面、联动和各种参数、属性,不会因此错过任何监控数据,保证全天候运行的连续性。

1.3.6专家诊断功能
系统不单有报警功能,还可以进行报警后的事件处理专业指引,以方便任何人接到报警都能应急处理,预防更大的损失。

例如,当系统监测到空调压缩机故障,专家建议功能模块可以自动的进行处理提示:“请先关闭XXX号空调,将XXX号空调电源开关分离,联系空调维护厂家XXX公司XXX工程师XXXXXXX电话进行维护,期间请注意机房内温度的变化,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1.3.7高度的可扩展性
CM-Desk监控系统建立在模块化结构之上,所有的功能模块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像搭积木一样搭建到监控系统中,这种模块化的结构可很好地适应系统后期建设中逐步扩大的监控设备或子系统数目,满足日后升级、扩容的需要,以便用户在增加服务种类或应用于不同的业务领域时,可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