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

1、法定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 率,将所吸收的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 银行,本身不得使用。
金 应缴存的比例,称法定存款准备金。
融 理
央行调高准备金率,商行可贷资金减少;
论
与 实
央行调低准备金率,商行可贷资金增加;
务
课
件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系
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构成和水平,
理由:货币政策不应过多,否则会
金 融
分散央行政策的针对性;
理 论
经济发展是其他目标的根本,与其
与 实
他目标不矛盾。
务
课
件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系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金 融 理 论 与 实 务 课 件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系
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
金 融 理 论 与 实 务 课 件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系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
一、传导的一般过程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金
融 理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论
与
实 务
四、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课
件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系
传导的一般过程
1、货币政策的传导
运用货币政策到实现政策最终目标 之间的传导过程。
复习思考题答案
2、 答案:B
金 融 理 论 与 实 务 课 件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系
复习思考题答案
3、 答案:BDE
金 融 理 论 与 实 务 课 件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系
复习思考题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政府为了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状况,通过调整经济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和发展的一组措施。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实现稳定货币价值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义和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通过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状况,来调控经济发展的过程。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稳定就业水平和外汇平衡等。
宏观经济政策以国民经济发展整体为出发点,以调控经济波动为手段,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协调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货币政策的定义和作用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措施,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因素,以达到保持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利率、改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货币供应量和成本。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通货膨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物价上涨速度,维持通货膨胀在一定的合理区间内,保持物价稳定。
2. 促进经济增长:适度的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实际利率来鼓励投资、消费,刺激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3. 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不仅可以稳定价格,还可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宏观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常常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目标。
首先,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调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目标和手段,需要依靠货币政策来实现。
比如,当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第10章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讲解

(二)金融调控法的手段
• 存款准备金制度 • 基准利率制度 • 再贴现制度 • 再贷款制度 • 公开市场操作制度 • 常备借贷便利制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金融调控法的主体与程序
(一)金融调控主体
• 中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权在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是货币政策的执行、 实施部门。
(二)金融调控法的法定程序
• 金融调控程序的法律规范 • 金融调控法的决策程序与执行程序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
• 宏观调控职能 • 服务职能 • 监管职能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的一般规定
• 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 • 终极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现实选择
• 《中国人民银行法》对货币政策实行的是“有层次和主次之分的单 一目标”。 • 稳定币值是货币政策目标的第一层次,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目
本章教学重难点:我国货币目标的现实选择、存款准备金 制度、再贴现制度、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和 调控职能、金融调控法的原则、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宏观 审慎管理。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0章 货币政策与经济【圣才出品】

第10章货币政策与经济一、名词解释1.公开市场操作(open-market operations)答:公开市场操作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将产生三方面的效果:①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
当货币乘数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将增加。
②有价证券和票据的价格上升,市场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
③向公众传达放松银根的信息,影响心理预期。
比如,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有价证券,实际上等于向社会投放了一笔基础货币,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引起信用的扩张;相反当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和票据时,就会减少市场上相应数量的基础货币,达到信用的收缩。
公开市场操作的优越性体现在:主动性强,买卖总能成交;灵活性强,可以根据变化随时调节买卖的数量和方向;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影响范围广,对商业银行、公众、证券市场都会产生影响。
其局限性是:要求中央银行必须有强大的金融实力;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还必须有其他金融工具的配合。
2.准备金(reserves)答: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资产中的库存现金及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是基础货币的组成部分。
有些国家规定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为法定准备金,银行的现金不计入其中。
准备金制度的建立,主要目的在于两方面:①保证商业银行遭到突发的大量挤提存款时,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②对于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创造加以适度的控制,以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化。
准备金可分为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两种,凡由政府规定最低限度存款准备金率,称“法定准备”;凡由商业银行为应付大量挤提存款根据各自的经验数据所确定的准备,称为“超额准备”。
准备金(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之和)在总存款中所占比例,称为“准备率”。
准备金的多少与准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银行体系的信贷规模,因此成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第十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一、名词1.货币政策2.货币政策目标3.国际收支平衡4.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5.公开市场操作二、填空题1.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____________及________,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2.货币政策包括三个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货币政策是国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货币的一项经济政策,其实质是反映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
4.按西方经济理论,一般情况下社会上存在三种失业,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大多数国家都以______为期的静态的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一。
6.用于反映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7.协调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矛盾的方法最主要有以下三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对货币总量调节的三个传统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中央银行调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相应______,银根______,利率______,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也会相应______。
11.间接信用控制工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直接信用控制工具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和调整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调控工具。
利率调控则是在货币政策框架下,通过改变利率水平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的基本概念、实施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阐述它们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与作用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调控利率水平等手段来稳定价格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维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平衡经济的需求和供给,从而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缓解经济周期波动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2. 控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物价水平,进而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和程度。
通货膨胀过快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而通货紧缩则可能引发经济萧条。
3. 促进就业创造:货币政策通过控制利率水平和资金成本,影响企业的投资和融资行为,从而对就业和创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货币政策的实施方法货币政策的实施通常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完成。
常见的货币政策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收紧型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时,央行采取收紧型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企业和居民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2. 转型型货币政策:当经济出现结构性问题或经济转型的阶段,央行采取转型型货币政策,既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又要维持物价稳定,通过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3. 宽松型货币政策:当经济出现下行压力、产出缺口较大时,央行采取宽松型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0章 货币政策与经济)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第10章货币政策与经济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银行准备金(bank reserves)答:银行准备金是指为安全起见,银行需要提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以保证储户提款,其余的存款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这部分提留的存款称之为银行准备金。
2.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答:联邦基金利率是银行之间相互借贷,交易在联储准备金账户余缺资金时所支付的利率。
它是一种以美元计价的短期(隔夜)无风险利率。
3.联储储备资产负债表(Federal Reserve balance sheet)答:联邦储备资产负债表是指美联储在特定时间内编制的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存量价值表。
该表左方记录美联储的资产,右方记录美联储的负债和净值。
资产负债表是按照复式记账原则记录的。
4.公开市场业务:买和卖(open-market:purchases and sales)答: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影响基础货币的活动。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越性:(1)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2)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4)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它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的变动那样产生震动性影响。
货币银行学10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精)

1)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对经济形势的
变化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再到实际采取 行动所花费的和经过的时间过程。
2)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又称为影响时滞,指从中央银
行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货币政策目标产 生影响为止的时间间隔。
时滞是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影响
因素。应重视货币政策的时滞效 应,把时滞降到最低程度,才能 更好的完成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 10.2.3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其他 因素 除了时滞效应以外,影响货币政 策效应的因素还有货币流通速度 和微观主体预期等。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反映劳动力的就业程度,是
通过失业率高低来体现的。一般来说, 中央银行把充分就业目标定位于失业率 不超过4%
值的增加来作为衡量指标。
对这一目标不能用量化的统一标准去衡
量,只能根据本国的经济实际与本国的 以往某一时期经济增长的经验数据为依 据,合理确定本国的经济增长幅度 。
①利率限额 ②信用配额 ③道义劝告
10.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政策效应
10.2.1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传导机制的原理如图2所示。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是由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开始,作用于商业银行 及其他金融机构,再由商业银行和 其他金融机构作用于企业、个人, 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再影响到市场, 即产出、就业和物价水平等。
(1)间接信用控制工具 这类工具的特点是作用过程是间接 的,要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或资产组 合的调整才能实现。具体有以下几 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时滞是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影响 因素。应重视货币政策的时滞效 应,把时滞降到最低程度,才能 更好的完成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
10.2.3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其他 因素
¨除了时滞效应以外,影响货币政 策效应的因素还有货币流通速度 和微观主体预期等。
PPT文档演模板
2)利率
(1)短期利率 ¨ 短期利率是银行同业拆放利率。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2)长期利率
¨ 长期利率一般指资本市场上的利率水平 和结构。
¨ 长期利率对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来说 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和可测性,短期利率 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具有较强的可控性, 但无论是长期利率,还是短期利率,其 升降往往易受一些非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使其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搅在一 起,无法真实地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是否奏效,因此,要注意与其他中介目 标结合观测。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 二是社会总需求过热,中央银行在 制定货币政策时应采用紧缩性的, 即“紧”的货币政策。
¨ 三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在构成上 不相适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 有松有紧,着重于调整货币供给的 构成和流向,从而改变部门经济结 构和调节经济发展的比例,使社会 经济协调发展。
10.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政策效应
10.2.1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 传导机制的原理如图2所示。
¨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是由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开始,作用于商业银行 及其他金融机构,再由商业银行和 其他金融机构作用于企业、个人, 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再影响到市场, 即产出、就业和物价水平等。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为了实施前瞻性货币政策,更好 地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 央银行要高度重视和做好对经济 和金融的预测,要在科学预测的 基础上采取超前预防性策略,针 对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前瞻性货币 政策,从而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 质量。
PPT文档演模板
币支出基本持平。
¨ 因为各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区别较大,处 于经济起飞阶段的国家和处于经济调整 阶段的国家,其国际收支状况各不相同, 所以应根据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确定 并选择国际收支平衡的标准。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2)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 可能是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或通膨胀
1)一般性政策工具
(1)再贴现率
¨ 再贴现率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是指 中央银行通过调高或降低对商业银 行以再贴现形式发放货款的利率来 影响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和利率, 从而控制和决定市场货币供应量和 整体利率水平的做法。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2)法定存款准备率
¨ 法定存款准备率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是 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以 改变货币乘数来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 造能力,从而间接调节利率和货币供应 量的做法。
率较高的充分就业。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 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长缓慢的物价稳定或
PPT文档演模板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 可能会出现本国通货膨胀(别国相对物价
稳定)下的国际收支逆差或本国物价稳定 (别国相对通货膨胀)下的国际收支顺差。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10.3.3 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 合
¨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搭配通 常有两种模式,即双松双紧或松紧 搭配。首先,双松双紧都是指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沿同一方向组合运 动。双松即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 币政策并行。政策工具组合的第二 种模式是松紧搭配,即或实行松的 财政政策、紧的货币政策,或实行 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4)超额准备金
¨ 以超额准备金作为中介目标,对商 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规模 有直接决定作用,与货币政策的最 终目标关系密切,同时对中央银行 来说也极易观测和判断,但是该项 指标不易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其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10.1.3 货币政策工具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10.3.4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1)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 1995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法》 以法律形式将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 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稳定币值(物 价)、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2)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 1994年深化金融融体制改革中,明
(2)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
–①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
–②间接调控模式的形成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PPT文ຫໍສະໝຸດ 演模板2020/11/25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 在正常的情况下,随着国内经济的 增长,国民收入增加以及支付能力 的增强,通常会增加对进口商品的 需求,此时,如果出口贸易不能与 进口贸易同步增加,则会使贸易收 支发生大量的逆差。
10.1.2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基础货币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 以基础货币作为中介目标的特点是: 这项指标对中央银行来说极易监测、 控制和操作,即可控性和可测性极 强,但它是通过作用于货币供给总 量再作用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
(3)公开市场操作
¨ 公开市场操作作为政策工具,是指中央 银行在证券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 要是买卖政府债券),从而使基础货币发 生增减变化,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做 法。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2)选择性的政策工具
(1)间接信用控制工具
¨ 这类工具的特点是作用过程是间接 的,要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或资产组 合的调整才能实现。具体有以下几 种: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预缴进口保证金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2)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又称行政性控制
工具,是中央银行以行政手段直接 干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业务
①利率限额 ②信用配额 ③道义劝告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确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为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业拆
借利率和银行备付金率。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原有存款 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准备金 和备付金两个存款账户合并为一个 准备金账户。
3)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与宏观金 融调控
(1)货币政策工具逐步规范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3)货币供应量
¨ 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各国 最为普遍的一种选择,因为它是较 为理想的中间性指标 。但是,因货 币供应量本身包含的范围或统计口 径比较复杂,加上当代金融创新使 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内容不断变化, 在计算货币供应量时界定较难,计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10.3.2 实行前瞻性货币政策
¨ 前瞻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政策的即 期使用要与控制物价或经济增长等 中长期目标相结合,它包含一个动 态过程,即中央银行要根据货币政 策的远期(最终)目标,在不同的时 点及时采取政策行动,以实现预定 的货币政策目标。
¨ 实行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原因是因为 货币政策本身的时滞效应和其他影 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的存在 。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中央银行
•法 •定 •存 •款 •准 •备 •率
•公
•其
•再
•开
•他
•贴
•市
•政
•现
•场
•策
•率
•操
•工
•作
•具
•基础货币 •货币供应量
•超额准备金 •利 率
•社会总需求 •国
•经
•充
•稳
•际
•济
•分
•定
•收
•增
•就
•物
•支
•长
•业
•价
•平
•衡
•实现宏观调控
•图 •
(3)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一般以剔除价格上涨因素以后 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作为衡量指标。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 对这一目标不能用量化的统一标准去衡 量,只能根据本国的经济实际与本国的 以往某一时期经济增长的经验数据为依 据,合理确定本国的经济增长幅度 。
(4)
¨ 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是指一国在一定时 期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全部货
标的含义是指社会一般物价水平在
一定时期以内大体保持稳定,不发
生明显的波动。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 一般来说,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物价 上涨率应控制在5%以下,以2%—3%为宜。
(2)充分就业
¨ 充分就业是反映劳动力的就业程度,是 通过失业率高低来体现的。一般来说, 中央银行把充分就业目标定位于失业率 不超过4%
2
•货 •币 •政 •策 •传 •导 •机 •制 •图
10.2.2 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
¨ 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分为两个部分,一
1)内部时滞
¨ 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对经济形势的 变化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再到实际采取 行动所花费的和经过的时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