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酒文化的不同点

合集下载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篇一:浅析中西酒文化异同[键入公司名称]漫谈中西方酒文化异同——酒文化品鉴课程论文人力142 李让学号:16914209____/12/27目录正文引言........................ 3 摘要........................3 关键字.. (3)一、中西方酒文化起源与发展 (3)二、中西方酒文化内涵 (5)三、中西方酒种类 (7)四、本课程收获与感想 (9)附录小诗一首 (9)漫谈中西方酒文化异同引言:纵观人类历史,酒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

酒文化源远流长,在人们日常的交际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社会规范等的不同,东西方(甚至国与国之间)的酒文化呈现出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民族特性。

__酒文化(以汉民族为主)和西方酒文化(以英语民族为主)的传统思想,价值含义甚至词性表达形态均有不同i。

摘要: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了解中西方酒文化异同,领略酒文化的品鉴,不仅能丰富自身学识与见识,对提高自己内在的生活品味和外在的一些交际礼仪也有较大的助益。

简单介绍了中西方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浅析部分中西方酒文化的具体内涵,最后简单介绍下中西方酒的种类及特点,分享一点本课程的收获及感想。

关键字:中西方酒文化起源发展内涵种类及特点收获感想一、中西方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在__,酒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主要有:①上天造酒说:__很多古人认为酒是天上“酒星”所造。

《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②猿猴造酒说: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的记载;清代的一本笔记小说中也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

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之浅谈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之浅谈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之浅谈酒文化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食与饮食的追求,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西方酒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酿造工艺、品味方式、饮酒礼仪等方面,更与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浅谈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首先,酿造工艺方面的差异。

西方国家以葡萄酒为代表,注重自然发酵,以保留葡萄本身的天然风味,所以他们的酒更多是以葡萄为原料制成,并强调原汁原味的美。

而中国的酿酒文化源远流长,以黄酒、米酒、白酒为主,追求的是工艺的精细和品味的独特性。

中国的酒以精致的酿造工艺和丰富的口感为特点,带有一种茶、咖啡般的禅意。

其次,品味方式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品味酒的方式通常是细细品味,通过观察、闻香、品味来体验酒的口感和气息,同时会根据个人口味搭配适合的美食,以达到最佳的味觉享受。

而在中国,人们更注重在饮酒过程中传达情感和交流,通过亲密的互动和轻松的氛围来增进友谊和团结。

在宴席上,主人会向客人敬酒,而客人则要敬主人一杯以示感谢,这既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尊重和礼貌。

第三,饮酒礼仪方面的差异。

西方饮酒礼仪注重个人自由和舒适度,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来选择酒的种类和饮用方式。

一般情况下,西方人习惯于用透明的酒杯来品味酒,并且可以选择用冰块或者加入水果等来调配饮品。

而中国饮酒礼仪更加注重仪式感和尊重传统,以茶杯或者酒杯为主,不加任何配料,将酒的品质和功效表现得更加纯粹。

最后,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差异。

酒文化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更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在西方国家,酒被视为一种享受和放松的方式,人们经常会在聚会、社交或庆祝活动中畅饮。

而在中国,酒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含义和仪式感,它是人们交朋友和表达感情的工具,也代表着尊重和友谊。

综上所述,中西方酒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酿造工艺、品味方式、饮酒礼仪等方面,更反映了不同国家人们对美食与饮食的追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酒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饮品,不同地区的酒文化也有其独特性。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体现在酿造工艺、饮酒习惯、酒的象征意义等方面。

首先,中西方酿造工艺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国家,酿酒过程注重原料的挑选和处理。

葡萄酒是西方酒文化的代表,其酿造过程需要精选葡萄,并进行发酵和陈酿,以保持其香气和口感。

此外,西方还注重酒的各个环节的控制和品质检测,以保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相比之下,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酿造工艺。

中国的酿酒主要以粮食为原料,如黄酒、白酒等。

在中国,制作酒的工艺多样,有米酒、糯米酒、花雕酒等多种类型。

中国的酿酒历史悠久,酿造过程则依赖于其特有的发酵方式。

传统的酿酒工艺中使用了糯米和曲子等原料,通过特殊的发酵和蒸馏技术,制作出了独特的中国白酒。

同时,中国的酒文化中还有传统的酿造方式,如坛子酿造等,与西方的现代化酿酒设备相比更富有手工艺的特点。

其次,在饮酒习惯上,中西方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酒常常和社交活动结合在一起,如餐酒搭配、鸡尾酒派对等。

西方人更倾向于在特殊场合或与亲朋好友一起享受饮酒的乐趣。

此外,西方还有一些特有的饮酒仪式和习俗,如品酒师的职业、酒窖的管理等。

而在中国,饮酒则常常伴随着酒宴和亲朋好友的聚会。

中国的宴会文化中,酒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举杯敬酒表达友谊和情感。

中国的酒宴中有着丰富的礼仪和规范,比如主人敬酒、宾客敬酒、轮番敬酒等。

同时,中国的酒文化中存在着尊酒、斟酒、干杯等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对酒的特殊情感和尊重。

最后,酒在中西方的象征意义上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特别是欧洲国家,酒是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品味和身份地位。

红酒、香槟等高档酒品更是象征富有和高雅的生活方式。

而在中国,酒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中国人将酒看作人际交往的工具和纽带,敬酒是表达敬意和友情的一种方式。

此外,中国的白酒在一些场合中也有祭祖扫墓等仪式中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中西方酒文化在酿造工艺、饮酒习惯和酒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谈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谈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谈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中西方酒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有着许多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从酿造方法、饮用习惯、礼仪准则以及文化象征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西方酒的酿造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酿酒历史悠久,采用的主要酿造原料是大米,而西方则主要使用葡萄。

中国的酒主要有白酒、黄酒、米酒等,而西方文化中则主要有葡萄酒、威士忌、伏特加等。

此外,在酿造过程中,西方文化更加注重陈年和发酵过程,酒的质量也借助于时间来证明,而中国酒文化更注重传统手工酿造和酒的风味。

其次,中西方对待酒的饮用习惯不同。

在中国,饭桌上的酒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所有的宴会或聚会都需要敬酒,而且酒杯一满一定要一饮而尽,代表尊重和欢迎。

而西方则更加注重品味和享受,通常会在餐前或餐后畅饮小酒,或者和朋友在酒吧聚会。

此外,中国文化中普遍认为,酒可以帮助人们交流和沟通感情,而西方文化中酒常常视为一种放松和解压的方式。

还有,中西方对于饮酒的礼仪准则存在差异。

在中国,尤其是商务环境中,敬酒是表示尊重和礼貌的一种方式。

敬酒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例如在敬酒时要使用两只手,酒杯要比对方的低一些等。

而在西方,敬酒的方式相对简单,通常只是轻轻碰杯,并且饮酒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决定是否饮用。

最后,中西方酒文化在象征和意义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酒是一种寄托情感和表达感激的方式,它代表着团圆、友谊、庆祝和喜悦等象征。

而在西方,酒通常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的一部分,具有放松和享受的意义。

总的来说,中西方酒文化在酿造方法、饮用习惯、礼仪准则以及象征意义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酒文化也相互融合并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酒是全球公认的一种文化符号,它在不同的地区具有独特的含义和方式。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源于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

以下是中西方酒文化的一些主要差异。

首先,中西方的酿酒历史不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酿造酒的国家之一,其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多年前。

而西方国家的酿酒历史相对较短,主要起源于希腊和罗马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其次,中西方的酿酒原料和酒种类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主要酿酒原料是谷物,如大米、小麦和玉米,而西方国家则以葡萄为主。

因此,中国主要的酒种类是白酒、黄酒和米酒,而西方国家主要的酒种类是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起泡酒。

第三,中西方的饮酒习俗和仪式也不同。

中国的饮酒习俗强调团结和喜庆,通常是在特殊的场合和节日中饮酒,比如婚礼、生日和春节。

在宴会上,主持人会为客人倒酒,这代表着主人的尊重和好客。

而西方国家的饮酒习俗更注重个人的享受和品味,人们通常在晚餐时品尝红葡萄酒或白葡萄酒,有时会进行品酒会来品评不同的酒款。

此外,中西方的饮酒文化也反映在其饮酒态度上。

在中国文化中,饮酒被认为是一种社交活动,通过共同饮酒来增进人际关系和友谊。

而在西方国家,饮酒则更多地被视为一种享受和放松的方式,人们更注重个人的品味和喜好。

最后,中西方的酒文化也在法律和礼仪方面有所不同。

中国是一个饮酒礼仪非常重要的国家,有许多古老的饮酒礼仪和习俗。

而西方国家在法律上有更为严格的酒精限制,对于酒后驾驶等问题更加重视。

综上所述,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酿酒历史、酿酒原料、饮酒习俗和仪式、饮酒态度以及法律和礼仪等方面。

虽然存在差异,但酒文化无论在中西方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中国酒文化和美国酒文化有什么区别

中国酒文化和美国酒文化有什么区别

中国酒文化和美国酒文化有什么区别中国酒文化和美国酒文化有什么区别中国酒文化和美国酒文化有哪些区别?这个你们知道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中国酒文化和美国酒文化有什么区别,欢迎大家分享。

1、中国人喝酒,必须得有口吃的中国人喝酒,不一定要上酒桌摆酒席。

我爸就习惯在家里吃午饭的时候一个人喝那么几盅,不管家里是煮粥还是吃面条。

他总是把下酒菜就着酒一起下了肚,才去厨房盛真正的食物。

这时候下酒菜没有口猪蹄儿肘子的,也得来点儿瓜子儿凉菜,我爸尤其喜欢花生。

他本来是个非常利索的人,吃家常饭永远用不了十几分钟。

但他总能趁剥着花生喝着酒这个不慌不忙的劲儿,问我点儿学习和工作上的事,我们还能前言不搭后语地侃一会儿。

喝口酒,夹一筷,咂摸咂摸嘴,是一种中国人喝酒的行为习惯。

长辈跟我说过,出去跟别人应酬喝白酒,喝一口酒,要吃一大口肉,再吃一口菜。

据说这样可以让肉里的油脂稀释一些酒精,缓解喝醉的节奏,想必是劳动人民在酒桌上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啊。

2、中国人喝酒,还是得有人陪着按照中国人的说法,一个人喝酒没意思。

如果你是一个人在中国的酒吧喝酒,很多人会觉得你形单影只,喝的酒是闷酒,在美国就不同了,一个人去酒吧这种事太常见了,因为碰艳遇这种事还是单枪匹马比较有胜算。

每次回老家,逢年过节哪怕是不喝酒,长辈们喝酒的时候也会让我拿一杯果汁或者可乐坐在旁边陪着。

而且在中国,不管南北,似乎酒场儿还是多少有个叫人的讲究的:比如说两个人想晚上在餐馆里坐下来谈点儿事儿,但是往往这两个人的局就变成了好几个人的局,多的这几个人谁也不认识谁,但互相喝了一杯之后好像就熟了,谁都能敞开心扉大胆地侃,从天到地,从古至今,从你到我再到我小姑子的姨妈的初恋男友的老婆的小学老师她邻居的大外甥。

好像喝一顿酒就又看了一遍人生百态一样。

也许出了这个餐馆的门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但“我跟他喝过酒”,好像也算是除了“朋友圈点赞”之外的另一种新兴的人际关系。

3、中国人喝酒,每一口都得仪式性的“走”一个美国人喝酒没什么仪式,几个好友去酒吧会一人要一杯啤酒,大家刚开始凑在一起cheers一下,接着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各自喝各自的,随便聊些什么,啤酒就像是饮料一样,有的喝的快,有的喝的慢,没人计较也没人督促。

中西方酒文化差别

中西方酒文化差别

中西方酒文化差别酒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饮品,是世界各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西方酒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在酿酒方法、饮酒礼仪、文化符号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探讨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首先,在酿酒方法方面,中西方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酿酒的历史,中国人酿酒注重使用米、麦、薯类等作为原料,并通过发酵的方式制作酒精。

中国传统的酿酒方法更加注重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如泥浆发酵、米酒发酵等,这种酿酒方式特别适应中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而在西方,酿酒以葡萄酒为主,西方的酿酒方法更注重葡萄的培育和葡萄酒的醇化。

西方酿酒更加注重对葡萄酒的陈酿和调配,例如通过在木桶中陈酿。

其次,在饮酒礼仪方面,中西方酒文化也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酒礼仪,从古至今一直注重酒文化的礼仪性。

中国人认为酒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在接待客人、结交朋友或进行商务活动时,都要根据礼节规矩准备一定的酒席和陪酒词。

中国的饮酒礼仪注重尊重和热情,比如互敬酒、敬重年长者先喝、与客人行杯之礼等。

而西方的饮酒礼仪则更加注重品鉴和享受,西方人喜欢用刷子擦拭酒杯,并注重握杯的姿势和饮酒的仪态。

西方人更注重用眼睛、鼻子和味蕾来品味酒的香气、口感和余味。

此外,中西方酒文化也体现在文化符号上的差异。

酒在中西方的文化象征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中国人将酒视为友谊、喜庆和社交活动的象征,例如在各种民间节日、婚礼、宴会等场合都会有酒的参与。

中国人还有以酒为媒介来表达祝福和纪念的习俗,如馈赠年酒、喝酒祝寿等。

相比之下,西方的酒文化更多地与个人生活和情感相关,葡萄酒被视为一种与美食和浪漫有关的品味。

西方人喜欢在晚餐时品味一杯葡萄酒,感受酒的香气和味道,将酒作为一种放松和享受的方式。

综上所述,中西方酒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体现在酿酒方法上,中西方使用的原料和酿酒技巧不同;在饮酒礼仪方面,中西方有不同的礼仪规矩和仪态;在文化符号上,中西方对酒的象征含义也有所不同。

中西酒文化之差异

中西酒文化之差异

中西酒文化之差异酒,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载体,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中西方酒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酒的种类、饮用方式上,更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上。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体现在酒的种类上。

中国的白酒、黄酒、红酒等都是以粮食为原料酿制的,而西方的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等则是以麦芽、葡萄、大麦等为原料酿制的。

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和气候环境。

中国人喜欢吃米饭、面食等主食,因此白酒、黄酒等以粮食为原料的酒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市场。

而西方人则喜欢吃面包、肉类等食物,因此啤酒、葡萄酒等以麦芽、葡萄等为原料的酒在西方有着广泛的市场。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体现在饮用方式上。

中国人喜欢用小杯子喝酒,这种方式被称为“小酌”,寓意着“小饮怡情”。

而西方人则喜欢用大杯子喝酒,这种方式被称为“畅饮”,寓意着“痛快淋漓”。

此外,中国人在喝酒时喜欢与朋友聊天、交流感情,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的享受和品味。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

中国人喜欢在节日、聚会等场合喝酒,这种场合被称为“宴席”。

在宴席上,人们会尽情地享受美食和美酒,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激之情。

而西方人则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们会在下班后去酒吧、夜店等地方放松身心,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体现在价值观念上。

中国人认为“酒逢知己千杯少”,强调的是友谊和亲情的重要性;而西方人则认为“饮酒不醉人人自醉”,强调的是自我控制和自律的重要性。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传统礼仪,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中西方酒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酒的种类、饮用方式上,更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上。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学习借鉴对方的优秀之处,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酒文化的不同点
1. 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关键,是落叶归根的根源。

文化的差异导致中外风俗习惯的不同,引起中外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酒的历史漫长,随之形成的酒文化也就源远流长。

酒就象血液一样,在每个民族文化里流淌。

然而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方酒文化亦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中国文化中,酒都是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亲朋聚会,浅尝小酌可以营造气氛、增进感情。

《圣经》记载道,耶稣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下把葡萄酒分给门徒,并告诉他们,葡萄酒是自己的血,让人们记住他是为了替人们赎罪而死的。

在西方人眼中,酒是特殊的艺术品,拥有魅力和生命。

面对这个充满魅力和生命的神圣艺术品,西方人自然会热爱它、饮用它,并且用心去欣赏和玩味。

可以说,古今中外,酒已经渗透到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饮食、养生等各方面在内的社会生活中。

由此可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

酒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与文化一样,由于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等的不同,在中西方呈现出其风格迥异的民族特性。

摘要:“酒文化”一词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教授提出。

最初的酒是人们的一种饮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饮酒的内涵不断的丰富,最终演变为一种文化。

不同的人文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不同的种族,国家之间的酒文化也有所差异。

本文将通过几方面的论述来探讨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酒文化差异
一、酒的诞生
在东方亚洲的中国与西方欧洲的希腊几乎同时产生了酒这种饮品。

在中国历史中,人们更倾向于认为酒是由杜康率先开始酿造的,所以才有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传世。

在希腊,则非常浪漫的认为是酒神狄俄尼索斯发现了酒的制作方法,教会了人们如何酿造葡萄酒。

现存的历史记载中,出土于伊朗西部的扎格洛斯山脉的戈丁山丘一带,公元前3100-3500年的苏美尔人的作品就有提及啤酒。

二、酒的种类
中国幅员辽阔,丰富的地理气候环境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种植与生长。

因此,勤劳的中国人民多用粮食酿酒。

中国本土的酒主要分为两种:白酒和黄酒。

从酿造工艺角度看白酒:
蒸馏酒;黄酒:发酵酒;从酿造原料白酒原料:几乎各种粮食都可以,比如中国著名的五粮液就是以小麦,大米,玉米,高粱,糯米为原料;黄酒原料:一般糯米、大米、粳米。

从酒精浓度看白酒酒度:一般28-68度;黄酒:一般25度以下。

从色泽看白酒色泽:无色;黄酒:微黄、黄色、红色都有。

营养价值:白酒较小;黄酒较高。

西方文明的诞生地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其地理和气候环境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更利于葡萄的种植,所以西方的酒主要是果酒,尤以葡萄酒为典型代表。

现在法国的葡萄酒举世闻名。

除了葡萄酒,啤酒也是西方国家对酒的一种创造发明。

资料显示,啤酒由公元前3000年的日耳曼人及凯尔特人部落带到整个欧洲,当时主要是家庭作坊酿造;工业革命开始后,啤酒的生产开始从家庭手工酿造转至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在19世纪开始占主导地位,从20世纪初,啤酒传入中国,啤酒的原料为大麦、酿造用水、酒花、酵母以及淀粉质辅助原料(玉米、大米、大麦、小麦等)和糖类辅助原料。

三、酒具的不同
在中国古代,上层阶级的酒器称为“尊”,是一种敞口,高颈,圈足,饰有动物图案的盛酒器皿,而下层社会一般就使用土陶碗喝酒,体现了阶级社会的差异性和等级森严。

在现代社会中,一般不会直接从酒瓶里往外倒酒,通常把一瓶白酒先分装在一个玻璃的或者陶瓷的小酒壶里,再盛在小的玻璃或陶瓷小口有足酒杯里(酒量不足一两),这样的分酒方式体现了一种雅。

在西方传统观点有握柄,上身较白酒杯更为圆胖宽大。

主要用于盛载红葡萄酒和用其制作的鸡尾酒。

窄口为葡萄酒选择正确的酒杯,能帮助更好的品味美酒。

红葡萄酒杯杯底部宽肚是红酒杯中的经典设计,窄口是为了使酒的香气聚集在杯口,不易散逸,以便充分品闻酒香和果香;宽肚是为了让红酒充分和空气接触
白葡萄酒杯杯底部有握柄,上身较红酒杯修长,弧度较大,但整体高度比红酒杯矮。

主要用于盛载白葡萄酒。

香槟杯为郁金香型,杯身直且瘦长,高脚杯。

啤酒杯一般使用玻璃材质,因啤酒都是冷藏后饮用,饮酒者的手不应触及杯身,以免影响酒的品味,所以啤酒杯有的有高脚。

因啤酒酒精度数低,所以饮用量大,杯身的容积大。

啤酒杯亦有平脚杯,但平脚杯一般有把手。

目前主要使用的有4类:
小麦啤酒杯:平底、高腰流线型,杯口阔,容积500毫升。

无把手皮尔森杯专门用
来喝淡啤酒,器型小,容积在250毫升左右,无把手传统的德国式啤酒杯,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扎啤的杯子,有把手品特杯,这种啤酒杯容积为1英制品特,大约为568毫升。

一般用于喝黑啤酒和英式涩啤酒
四、饮酒礼仪的不同
中国饮酒体现的是对饮酒人的尊重,是维系家庭成员亲情,维系朋友友情,是建立人脉的一种交际手段和润滑剂。

中国的酒文化受到中国尊卑长幼传统的伦理文化影响深刻,正式场合普遍饮用白酒,敬酒分主次,分顺序的。

敬酒时要等主人先开始敬酒,主人敬酒完毕,其他客人才有资格敬酒;敬酒的对象一定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酒人一定要满杯,杯沿要低于客人的杯沿,表示谦虚和敬意;晚辈要主动对长辈,下级要主动对上级敬酒,敬酒讲究先干为敬,客人可以随意。

同辈人之间讲究劝酒,行酒令,划拳等助兴的节目使喝酒的气氛浓烈而热闹,中国人喝酒讲究的就是一种气氛,体现了一种热情和好客,酒就是感情深厚的体现,喝醉了就说明喝高兴了。

西方社会饮用葡萄酒体现的是对酒的尊重,饮酒只是聚会的附属品,不会通过饮酒来建立人际交往关系。

饮葡萄酒前期的品鉴也很考究。

葡萄酒不会满杯的斟满,而是斟的很少量,以便在饮酒前晃动酒杯,用眼观其色,用鼻闻其香,用舌品其味,最后用耳听碰杯的清脆声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各种对应的酒具产生。

西方国家强调民主和自由,从不干涉和强迫别人,所以他们饮酒不会出现互相敬酒,劝酒的场面,一般是各自品尝各自杯中酒。

无论喝酒的对象时谁,喝酒与否,喝的多少,全由自己决定,不需要客气和客套,所以,一般很难得看到喝醉酒失礼于人前的场面。

在正式的社交场合,碰杯也不会代表满饮杯中酒,而只是一种礼节性的,只会小饮一口。

啤酒在当今社会中广泛饮用,主要承载的是身心放松的一种休闲气氛下的人情交往。

正式社交场合一般不饮用啤酒。

啤酒的酒精度不高,一般是饮大口干满杯,体现一种豪爽和大气。

五:酒的精神内涵不同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酒是一种祭祀的珍品;酒是情感的寄托,以酒抒情,借酒抒意,有了酒就有了名垂千古的锦绣文章;酒是不得志的文人雅士避世的途径,借酒消愁;酒也是豪情壮志的一种寄托。

西方人认为葡萄酒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耶稣救世精神的化身,是特殊的艺术品,拥有美丽和生命。

综上,中国把酒当成一种交际的工具,更注重饮酒后的人际作用,这与中国的集体
主义的紧密社会结构相统一;而西方社会崇尚个人主义的松散的社会结构,酒就只是一种艺术品,人们更享受饮酒的欢愉。

了解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加深对这两种文化的理解,促进跨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5
[2]蒋雁峰. 中国酒文化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杜莉. 中西酒文化比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4(1):1-4
[4]杨利.酒文化及酒的精神文化价值探微[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2-83
[5]万晓艳.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酒文化[J].甘肃科技纵横,200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