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析中西方酒文化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析中西方酒文化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析中西方酒文化摘要:本文从美国知名学者、《跨文化传播》的作者之一萨默瓦归纳的跨文化交际的三个方面,即语言过程(包括语言及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对于空间的使用)、观点(包括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组织)出发,对中西方酒文化进行一系列对比,从酒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作用以及人们在饮酒活动中的语言、行为和准则进行了研究。
然后进一步探究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相尖文化因素,诸如价值观、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
矢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国酒文化;西方酒文化;观念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 (2016) 04-0126- 03酒文化就是围绕着酒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技艺的、习俗的、心理的现象总和。
由于历史背景、社会规范、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中西方的酒文化风格迥异[1]°20世纪70年代,美国知名学者、《跨文化传播》的作者之一拉里A萨默瓦将跨文化交际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观点(包括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组织)、语言过程(包括语言及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对于空间的使用)。
本文也将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解读中西方酒文化、跨文化交际场合中酒的语言差异(一)汉字“酒”与英语的对应词酒,在中国被赋予了极其强烈的感情色彩。
东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酒,就也。
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n 酒能让人至善至美,也能让人荒淫无度。
鉴于此,酒便有了褒贬不同的称呼,如天禄、欢伯、福水、魔浆、祸泉等。
在英语中,酒是指用谷物、蔬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
因此,英语中表示酒的词语有许多。
(二)英汉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历史传说、典故中,有许多都与酒文化有矢。
例如由饮酒直接引申出的汉语四字表达:“酒肉朋友”,翻译成英语“ fair-weather friends ”[2]。
谈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谈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中西方酒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有着许多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从酿造方法、饮用习惯、礼仪准则以及文化象征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西方酒的酿造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酿酒历史悠久,采用的主要酿造原料是大米,而西方则主要使用葡萄。
中国的酒主要有白酒、黄酒、米酒等,而西方文化中则主要有葡萄酒、威士忌、伏特加等。
此外,在酿造过程中,西方文化更加注重陈年和发酵过程,酒的质量也借助于时间来证明,而中国酒文化更注重传统手工酿造和酒的风味。
其次,中西方对待酒的饮用习惯不同。
在中国,饭桌上的酒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所有的宴会或聚会都需要敬酒,而且酒杯一满一定要一饮而尽,代表尊重和欢迎。
而西方则更加注重品味和享受,通常会在餐前或餐后畅饮小酒,或者和朋友在酒吧聚会。
此外,中国文化中普遍认为,酒可以帮助人们交流和沟通感情,而西方文化中酒常常视为一种放松和解压的方式。
还有,中西方对于饮酒的礼仪准则存在差异。
在中国,尤其是商务环境中,敬酒是表示尊重和礼貌的一种方式。
敬酒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例如在敬酒时要使用两只手,酒杯要比对方的低一些等。
而在西方,敬酒的方式相对简单,通常只是轻轻碰杯,并且饮酒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决定是否饮用。
最后,中西方酒文化在象征和意义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酒是一种寄托情感和表达感激的方式,它代表着团圆、友谊、庆祝和喜悦等象征。
而在西方,酒通常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的一部分,具有放松和享受的意义。
总的来说,中西方酒文化在酿造方法、饮用习惯、礼仪准则以及象征意义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酒文化也相互融合并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跨文化比较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跨文化比较作者:史良宋丽丽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03期中国传统酒礼和现代酒礼的对比体现出尊卑长幼之序和和谐和睦的特点。
现代饮酒礼仪对传统酒礼既有继承与发扬,也有摈弃与改进。
中西方现当代饮酒礼仪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斟酒、敬酒和饮酒的过程之中,这是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社会政治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不论是在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中,饮酒礼仪与饮酒文化都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
本文将以中国古代典籍所记载的饮酒礼仪为切入点,从历时角度对中国酒礼的变迁进行浅析,并从共时角度对中国和西方的当代饮酒礼仪进行对比与分析。
一、中国饮酒礼仪中国几千年来深受儒家道德规范“仁”和“礼”的影响,人们逐渐把饮酒行为视为一种学习礼仪和体现社会等级观念的仪式,所谓“礼以酒成”,一方面指借助酒来实现礼,另一方面,指饮酒的时候有礼的规定。
这种礼仪文化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
笔者因笔力和学识有限,仅选取了《仪礼》中涉及酒礼的部分进行浅析。
(一)中国古代典籍中的饮酒礼仪《仪礼》中关于宴礼的记载有“公食大夫礼”、“宴礼”、“乡饮酒礼”,乡饮酒礼作为记述乡人因时而聚会宴饮的礼仪,是周代盛行一时的一种宴饮风俗,其形式和仪式由简单变得繁琐,呈现制度化和程式化的特点。
《仪礼》今通行本中的卷八至卷十的《乡饮酒礼》对此做了详细记述,以下进行简要概括。
1. 请迎礼节请迎礼节即请迎宾客,包括谋宾介、铺陈席位与器具、召请宾客、迎宾。
在此过程中主人与宾客都要多次长揖而拜,并且经历“邀请—辞让—再拜—答拜—拜退—拜辱”的过程。
如:“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
主人戒宾,宾拜辱。
主人答拜,乃请宾。
宾礼辞,许。
主人再拜,宾答拜。
主人退,宾拜辱。
介亦如之。
” 宾即宾客,介即辅助宾行礼的人,都是乡中贤者。
而在迎宾过程中,需要经过三揖三让,主人才把宾客迎入堂上。
2. 进酒礼节进酒礼节,包括献、酢、酬。
从酒文化看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从酒文化看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作者:曾亚康来源:《商情》2015年第52期【摘要】中西方文化有比较大的差异,而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西方的交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了解中西酒文化的差异,有助于人们更深层次上地了解不同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酒,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绵长的酒文化,已经流进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流进人们的文化精神深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酒文化,中西,差异一.酒文化的内涵无论中方或是西方,都存在着酒文化。
酒最初是一种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的载体,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化的集聚,酒本身也被赋予了文化层面的意义,酒渐渐演变成了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
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
酒文化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1.1中国的酒文化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上天造酒说”和“猿猴造酒说”酒在当时被赋予了神话色彩,由此可见,酒在中国人民饮食中的重要地位。
后来,又出现了“杜康造酒说”,据历史记载,历史上确有杜康其人,甚至出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类的诗词,这使得“杜康”渐渐成为酒的代言人,酒的重要地位更加确凿了。
在经济繁荣的唐宋时期,诗人常常饮酒作赋,写下许多名垂千古的诗篇,其中,“诗仙”李白就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在他的生命中,酒不可或缺,于他而言,酒不只是饮品,更是抒发情怀的慰藉,也是诗作的灵感之源。
同时代的杜甫亦是如此,他与酒也有着不解之缘,杜甫《饮中八仙歌》种曾吟诵道“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酒乃是情感的寄托所在。
论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向

论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向摘要:酒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悠悠的岁月,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酝酿出了悠久灿烂的酒文化。
中西方对酒的喜爱虽然相同,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却造成了中国人和西方人欣赏酒的角度有所不同,文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们,甚至不同的心情当中被理解的程度,方式也不同。
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酒种酒的酿造酒具饮酒礼仪核心文化饮酒方式饮酒目的一、酒文化——在酒文化起源上,中西方的看法完全不同。
中国人一向主张“人造酒说”,而西方则普遍认为酒是由神创造的中国关于酒的起源有多种,《战国策》中言:“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酒诰》中言:“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民间更是流传着多个版本关于酒的起源的传说。
而无论是记载还是传说都将酒作为一种人造的佳酿。
而在西方酒被认为是酒神赐予人们的礼物,也是人们丰收的象征。
说到中国酒文化的优良传统,就不得不提到酒与诗的密切关系,诗赋予酒的是全新的诠释,使酒文化源源流长,根深叶茂。
从古至今不知多少文人墨士借酒写出流传至今的好诗篇,抒发了自己或喜或忧的感情,描绘了很多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
如:“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奈,“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悲伤,还有《祝酒歌》的豪放,《酒神曲》的粗犷……二、酒种的不同中国: 粮食酒中国酿酒原料主要有小麦、高粱和粟、稻谷。
西方: 葡萄酿制酒在西方众多的酒中,最具特色、最著名的属于发酵酒的葡萄酒和属于蒸馏酒的白兰地,它们用的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葡萄三、酿造工艺的差异在酒的酿造工艺上,中国讲究料、水、曲三者统一,采用固态与半固态、复式发酵方法。
西方主要以葡萄为原料,重在讲究料为核心、桶和窖为保障,采用液态、单式发酵方法。
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葡萄起最重要的主导作用,人的劳动则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中西酒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酒文化差异 比较
口饶清 清
( 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福建厦 门 3 10 ) 厦 6 00
摘 要: 随着 中西方交流的扩 大, 界汉语 热的逐渐兴起 , 世 中西文化之 间的差异也越来越 受到重视。” 作 为一个既传承历史又通 向未来的道具是 酒” 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 进行 中西酒文化的差异研究对中西交流交往有很 大的帮助 。 本文主要论述 中西方酒文化之 间的差异 , 望能对汉外 跨 文化 交际起绵薄之 力。 关键 词 : 文 化 交 际 中 西 酒 文化 比较 跨
盅” 。酒器 按其制 作 材料 又可 分为陶 器 , 器 , 铜 漆器 , 器, 瓷 象牙 器 , 金银 器 , 玉器 及玻 璃器 等 。 而西 方 国家 的酒 器也有 很 多种 , 确切 的 说是他们 喝酒 的玻璃 杯 分工 明确 。 说西 方酒杯 的 使用有 一项 通则 , 是不 论喝红 酒还 是 虽 就 白酒 , 必须 使用透 明 的高脚 杯 。 明的高脚 杯适 宜人 们在 喝酒 的 都 透 时候 做到 真正 的 品酒 , 仅 品其味 , 不 更做 到观 其色 , 闻其 香 。 杯子 在 品酒 的过 程 中扮 演 了一个 重要 角 色。 有使用 正确 的杯 子 , 只 酒的特 性才 能被 显露 无 疑 。每一 种酒 都有 其 固定 的使用 杯 子 。如鸡 尾酒
( ) 器 的不 同。 二 酒
门用来 温酒 的器 物 , 有三 足 , 以架于 火上 ” 下 可 。角” 为饮 酒用 具 , 口 呈 两尖 角 形” 献 ” 一种盛 酒 、 是 饮酒 兼用 的器 具 , 似卧 置的 牛角 , 形 长 方 圈足 , 有盖 , 多作 兽形 , 献常 被用 作罚 酒用 ” 。杯 ” 是用 来盛 放羹 汤 、 、 的器 物 , 圆形 , 以玉 、 、 、 等质料 制成 , 酒 水 椭 常 铜 银 瓷 小杯 为盏 ,
浅析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酒 神 狄 奥 尼 索 斯 带 到 人 间 来 的 。在 这 了 西方 人对 酒 类 的 需 求 。西 方 的酒 种 身 形 状 ,不 同杯 壁 厚 度 ,不 同 花饰 及
一 72一 闷反 啄 ·9/2012
不 同 设 计 家 族 的 水 晶 杯 ,似 乎 都 代 表 品饮 专 门设 计 的温 度 计 ,无 不 体 现 出 吧 之 外 , 别 无 它 法 可 以过 过 酒 瘾 。在
关 于 中 国 酒 文 化 的 起 源 有 着 各 的酒 文 化 就 是 白酒 文 化 。 中 国五 谷 类 代 ,中 国大 多 数 家 庭 使 用 的酒 具 都 是
种 的 传 说 ,大 致 有 以 下几 种 :猿 猴 造 粮 食 产 量 大 、 品种 多 ,粮 食 在 满 足 了 瓷器 或 者是 西洋 酒 器 。
的 竹 筒 ,半 月 后 失 而 复 得 ,他 意 外 发 腊 ,地 处 巴尔 干 半 岛 ,三 面 环 海 ,境 重 喝 什 么 酒 用 什 么 酒 具 。在 欧洲 , 尤
现 小 米 粥 发 酵 而 成 为 醇 香 扑 鼻 的 琼 内遍 布群 山和 岛屿 ,土壤相 对贫 瘠 ,属 其 是 以美 酒 和 浪 漫 著 称 的法 国 ,饮 用
淡 的 酒 再 品浓 郁 的 酒 、 先 饮 年 轻 的酒 间 ,会 有 个 短 暂 的 酒 禁 ,其 所 以有 如
再 饮 较 长 年 份 的 酒 , 按 照 味 觉 规 律 的 此 措 施 , 乃 为 防 止 选 民 因 酒 醉 而 滋
变 化 ,逐 渐 深 入 地 享 受 酒 中风 味 的变 事 。在 法 国 ,饮 酒 通 常 不 受 限 制 ,所
文 化 的种 种不 同。
的 当 属 黄 酒 , 但 最 能 代 表 中 国酒 的 莫 如 : 夜 光杯 、 倒 流 壶 、鸳 鸯 转 香 壶 、
文化交融探索中国酒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

文化交融探索中国酒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文化交融:探索中国酒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传统价值观、仪式与礼仪、酒器文化以及饮酒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酒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以期加深对两种文化的了解与互动。
一、历史演变:酒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西方文化的传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西方文化通过贸易、战争、旅行等各种途径展开了交流与碰撞。
例如,十四世纪时,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的美酒茅台蜚声国际,成为西方世界的珍贵佳酿。
同时,西方文化中的葡萄酒也开始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酒文化。
二、传统价值观:中西酒文化的对比中国酒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情感表达,而西方酒文化则更注重个人品味的追求。
中国人以酒为媒介,通过酒宴表达情谊和感激之情,借酒言欢,增进友谊;而在西方国家,酒被视为一种艺术,人们更加注重酒的品质和口感。
在这两种文化的碰撞中,中国人逐渐接受了西方酒文化的品味追求,而西方人也对中国酒文化中的人际交往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仪式与礼仪:酒文化的多样性中国酒文化注重礼仪和仪式的执行,讲究正统和传承。
中国人喜欢在重大集会中借酒浇愁,鼓励互相敬酒展现对长辈和上级的尊敬。
而西方文化中,饮酒往往以宴会或庆祝活动的形式出现,人们抬杯致敬向对方表达祝福和好意。
这两种酒文化在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仪式和礼仪,既彰显了个体的身份和地位,又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谊。
四、酒器文化:东西方文化的盛器之美中国酒文化以其独特的酒器文化而著称,如以造型精美的青铜酒器和瓷器为代表。
西方酒文化则以透明的玻璃酒杯为主流。
在交融中,中国的茶海变成了西方国家美酒的新“展示舞台”,中国传统的酒壶与西方的酒瓶融合,形成了新一代的酒器文化。
这种文化碰撞不仅提升了酒文化的艺术价值,也促进了酒器设计技术的创新。
五、饮酒文化:酒文化的开放与包容中国酒文化中,白酒常被誉为“烈酒之王”,而红酒是西方酒文化的代表,两者的饮用方式和口感有着明显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y, personal time, beer carnivals
Conclusion
People-oriented Wine is the tool for communication, a spiritual media.
change of sense of taste.
Drinking Occasions
Ancient: 1.serve distinguished guests 2.worshiping Nowadays: 1.become a daily necessity 2.Hosts banquet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such as ceremony or business. 3. Different festivals, such as Dragon Boat
步探究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相关文化因素,诸如价值观、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
关 键 词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国 酒 文 化 ;西 方 酒 文 化 ;观 念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26-03
DOI:10.13398/ki.issn1673-2596.2016.04.052 酒文化就是围绕着酒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 过大海[4]。有大量的谚语表明西方人对酒持有谨慎的态度,
喝,而罚酒也不是真罚,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劝酒。至于劝酒, 这是中国人好客的表现 [3]。在英语中,罗马神话中的酒神 Bacchus,常常指酗酒、狂欢等,如:a son of Bacchus 酒神之 子 (即为酒鬼)。英语谚语 Bacchush as drowned more than
度)干红葡萄酒;吃甜点时喝甜酒或香槟酒。常常还会在正 餐前喝开胃酒,餐后继续饮用威士忌、白兰地等蒸馏酒。一 顿饭下来会喝上五六种酒 [10]。西方的饮酒礼仪意在酒之本 身,饮用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来
Grape, Wheat
Beer
Yellow wine
1. Pilsener Beer
1. Nv’er Hong 2. Xiaodiao Shaoxing
2. Bock Beer
Liquor
Wine
1. Moutai Liquor 2. Wuliangye Liquor
1.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上三个方面来解读中西方酒文化。 一、跨文化交际场合中酒的语言差异
医华佗更用它作为麻醉剂为病人疗伤。再看饮酒地点,你能 在酒馆里畅饮,也可在家中小酌,全凭各人选择。而对于装
(一)汉字“酒”与英语的对应词 酒,在中国被赋予了极其强烈的感情色彩。东汉人许慎 在《说文解字》里说:“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
酒的器皿,也有讲究,大碗显豪爽,小盅显秀气,酒壶便于携 带,酒缸储存方便。而杯盏质地则与人的身份地位、关系、情 谊密切相关[7]。
酒能让人至善至美,也能让人荒淫无度。鉴于此,酒便有了褒 贬不同的称呼,如天禄、欢伯、福水、魔浆、祸泉等。在英语中,
而西方人喝酒有其特有的规矩和套路,这与西方逻辑 思维即“以物为本”的理性思维有关[8]。他们注重品味不同酒
2. People drink white wine before the red wine, drink mild wine before strong wine, drink
youthful wine before the old wine, and gradually enjoy the change of tas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2. Beaujolais Villages
Angle of animals, hoist bronze, ceramic, gold and silver glass
Glass and crystal
Animal shape (painted characters, landscape, and stories)
摘 要:本文从美国知名学者、《跨文化传播》的作者之一萨默瓦归纳的跨文化交际的三个方面,即语言过程(包括语言及
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对于空间的使用)、观点(包括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组织)出发,对中西
方酒文化进行一系列对比,从酒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作用以及人们在饮酒活动中的语言、行为和准则进行了研究。 然后进一
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者更尽兴,这是中国酒文化中必不可 少的一道独特风景。西方人注重酒与不同食物的搭配,一般
有“劝酒”和“敬酒”,这体现的是汉文化中特有的一种长幼 吃沙拉和冷盘时喝干白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
和尊卑,英语中没有对应词。敬酒就是礼貌地劝其他人多 (12~14 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正菜时喝高度(12~14
夫,郁金香型高脚杯能让酒的香气汇聚在杯口、滗酒器能让 酒充分舒展;喝红葡萄酒时用大一些的杯子,喝香槟时用瘦 而高的杯子……这些无不体现西方人对酒的尊重[9]。中国人
也要注重“酒德”、“酒道”和“酒品”。酒道是关于酒和饮酒的 在饮酒时非常注重长幼之分,而行酒令、划拳、做游等饮酒
道理,酒德指酒后的行为,酒品指饮酒的趣味和品德。对应 到英语可以理解为“drinking manner”。再者是“酒礼”,汉语
在中国历史传说、典故中,有许多都与酒文化有关。例 之妙。西方人为了充分享受美酒,在酒具的选择上颇下功
如由饮酒直接引申出的汉语四字表达:“酒肉朋友”,翻译成 英语“fair-weather friends”[2]。再如“酒囊饭袋”,英语翻译为 “good-for-nothing”。这些都是特有的表达。在汉文化中,饮酒
(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提倡个人权利与自由,而集体主义则强调组
织、个体之间的紧密联系[12]。中国的饮酒文化显然是集体主 义的,所谓“一人不喝酒”,这是中国人喝酒的一般规则(嗜 酒成癖者除外)。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际交往的客观需要, 一般自己不喝酒。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 的是饮酒的气氛,讲究的是呼朋引伴、开怀畅饮,所以中国 的酒是社会的酒,酒事即人事。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个 人发展,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远比集体更重要,他们 更关心自己,因此西方的酒文化更为侧重个人主义[12]。这主 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酒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突出酿酒师 的作用。西方人喜欢细细品味不同酒的味道和温度,充分发 掘各种酒的特性。二是即使有群聚而饮,也多为浅尝独酌。 西方国家强调民主和自由,从不干涉和强迫别人,他们即使 聚餐喝酒的时候也全凭自由自愿,想喝就喝,想喝多少就喝
Place
Depends on drinker
Usually in the pub, public house
Drinking Ests, elders, and people with higher social status first.
1. Rarely share a toast; they usually join a toast in some special occasions.
者,西方人讲究人人平等,酒席上极少见到餐桌上互相敬 酒,也不兴划拳猜数。只有在某些特定场合,大家才会一同
Comparison Program Climate
Raw Material
Type of Wine
Material
Drinking Vessel
Shape
Symbol
表一 中西方酒文化中非语言行为比较
行为的、技艺的、习俗的、心理的现象总和。由于历史背景、 社会规范、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等的 不同,中西方的酒文化风格迥异[1]。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知 名学者、《跨文化传播》 的作者之一拉里 A 萨默瓦将跨文化
比如,“酒醉智昏”, “美酒一下肚,话匣关不住”,“酒使各类人 相聚在一张桌子上”[5]。
Object-oriented Drinking in order to appreciate wine
举杯。 三、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关于酒的价值观差异 本文根据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的文化维
度理论 (Cultural Dimensions) 来分析中西方饮酒的思维差 异。霍夫斯塔德认为,各个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一 个内在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文化维度,这里选取四个维度 中的三个维度进行研究: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集体主义 (collectivism)、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刚性和柔性倾向 (masculinity)[11]。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一直是海外学 者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借助这一理论有 助于更好地研究中西方饮酒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
第 37 卷 第 4 期 2016 年 4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7 No.4 Apr. 2016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析中西方酒文化
曾丽贞
(莆田学院 外国语学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Neptune,意为酒神淹死的比海神多,即美酒所造成的祸害胜 享受美酒。在饮酒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
收 稿 日 期 :2016-03-12 基 金 项 目 :福 建 省 教 育 厅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资 助 项 目 (JA071683 )
- 126 -
酒,先喝较淡的酒再喝浓郁的酒,先饮短年份的酒再饮长年 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美酒 。 [10] 再
二、酒的非语言行为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感性直觉思维,因而中国人大多
交际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观点(包括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 组织)、语言过程(包括语言及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