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

“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
“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

读《“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有感

一、通读全册——实践下的经典新教育理论

刚到吴小就听校长介绍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第一次青年教师开会,详细记录的也是大家学习叶澜教授三篇文章后的体会;在此教学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从开始的懵懂、专家引领、到实践体验也一直围绕着“新基础教育”,但所有的理论学习在如今看来都是那么的零碎而肤浅,因为在我通读了整本书之后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遗憾。

一本书,要谈的方面真的很多,要表达的感受也异常的丰富,心中有似一泻千里的冲动。但为了防止本人的一大毛病“漫无边际”,暂且结晶为一语——它是“实践下的经典新教育理论”。

之所以“经典”是作者就连提纲的形成过程也是一系列的选择、取舍、提炼、建构的过程,使作者要阐述的问题不断清晰化和系统化;之所以称“新教育理论”是通篇作者在阐明自己观点与立场的时候都列举对比了古今中外各大派系教育理论的优势与局限性,并紧密结合当今中国学校教育实际;之所以讲“实践下的”是我深感这本书虽然是理论书,但我读来一点也没有想抛弃的感觉,没有如同嚼蜡的感觉,没有读政府文件一样或听新闻报道一样的感觉,因为它来源于五十多所初中、小学自1999年秋天开始持续五年的发展研究。

正如叶澜教授自己所言,“新基础教育”这个生命体由“儿童”成长为“少年”。所以它是活的理论,怎么能不让我欣喜若狂呢

二、细读第九章——课堂教学改革

1、立足点与着手点——站在更高的山峰全面深入地分析教育转型性变革,从最

日常、最为基础性的日常教育实践着手研究。

叶澜教授在对于当代“非学校教育”思潮对课堂教学地位的多重否定中不但很理性揭示了,学校教育改革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已是现实的要求;同时,也客观地指出,对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构想,即使在当今发达国家都尚未成为趋势清晰的走向,更不是现实,对于今日的中国来说则更为遥远。这样的务实精神实在让我钦佩,教育理论只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从当下的时代要求与实际需求出发才具有生命力,不是吗

另外,叶教授对于各种相关变革构想的思辩更显示了他具有唯物辩证的哲学精神。书中有一段是,废除学校、削弱教学、强调个别化学习和非学科的与生产、生活相一致的内容,不仅在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从一个极端跳向另一个极端的理解变革的简单化倾向,与现实生活和事物从不同方面存在着复杂关系的事实不相一致,而且并未对人在儿童时期的成长特殊性问题足够的研究,故难以且不宜成为当今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依据。自然而然对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基础性地位进行了有力地再确认,它是建立在历史的教训、现实的需求、国际的比较和变革的可能等认识的基础上,是立足于教育变革的需要与可能统一意义上的在认识。

至此,真感谢教授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毫不迟疑地实践“新基础”教育理论,当我再次踏入课堂一定会站在更广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2、关注中心与目标——关注师生生存状态与生命质量,积极改革课堂教学,实

现师生在校生存方式的变化,才能实现新人的培养。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的重新认识是一切教育活动不可忽视的起点——突显课堂教学中“完整的人”的教育价值的实现;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是“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构成——实现新的价值观由理想向现实的转化,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

有些话我甚至希望可以背诵,与您一起重温:

个体生命价值——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有的人生中的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于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教师的生命价值——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本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激起自觉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

激活书本知识,教书育人——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与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新基础教育”对教师准备教学的新要求是,实现书本与三个方面的沟通:即书本知

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教师在寻找这三方面联系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认识领域,并把注意力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实现由“教书”为本转换到通过教书来“育人”的十分关键的一步。

以上的三段经典论述犹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在不为过——当然要做到做好实非易事!

三、让梦想插上坚实的翅膀,实现我教育的理想!

我喜爱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我惊喜地发现教育与经济实在是紧密联系的。特别是有关“资源生成”、“教学时间配置”、“学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等等,都让我想起大学时最得意的最喜欢的课程《西方经济学》,当时的老师是我们管院的何书俭教授。他的一句话直到现在都是我实践的方向——管理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其实经济、教育何尝不是呢虽然我没有象同专业的其他同学一样在管理或经营一个公司,赚年薪多少多少万,但我却在管理一个一个充满希望的班级,天天让我体会自身的价值、体验生命的意义。

做了三年的老师一点也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好混日子、简单的、大材小用的活,相反,它充满了挑战、机遇与生命活力。之所以热爱是因为我是那么挚着地付出,之所以更加热爱是因为这本启人心智的书——《“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

其实我仓促地写下心得是因为看了第九章就晓得会重翻好几遍的,生怕自己漫无边际的毛病又犯,所以有一点感受就记录下来,也好将来再有读后感记下来,可以前后比较,相信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与感动。

梦想插上坚实的翅膀,一定会离目标会越来越近,理想的实现也就不是梦了吧这本好书就好比是我打造坚实翅膀的好材料。再次感谢推荐好材料的校长,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2007-7-9

《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

《论十大关系》精品品读心得体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于1956年4月25日发表。这篇文章,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近60年的时间里,毛主席的这次讲话对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依然有着巨大的作用,足见其影响之深远。这次通过品读《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结合教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品读经典,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毛泽东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大公无私、艰苦奋斗、自觉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典型团体,足见其思想的伟大和博大精深。结合我国实际,综合理论研究,细细品味其中深意,了解其时代背景,理解其科学内涵,借鉴其分析问题的方法,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的各种矛盾,为处理这些问题奠定好思想理论基础,不偏离正确的前进方向。同时,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如何科学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客观事物、指导工作,坚持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反对教条主义。 在1956年初,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当时已有一定经验,也逐步了解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上日程。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正是这样的情况下,在毛泽东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的汇报的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觉的开端。 该讲话主要讲了十个问题,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下面是我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感悟: 页脚内容

“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

读《“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有感 一、通读全册——实践下的经典新教育理论 刚到吴小就听校长介绍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第一次青年教师开会,详细记录的也是大家学习叶澜教授三篇文章后的体会;在此教学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从开始的懵懂、专家引领、到实践体验也一直围绕着“新基础教育”,但所有的理论学习在如今看来都是那么的零碎而肤浅,因为在我通读了整本书之后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遗憾。 一本书,要谈的方面真的很多,要表达的感受也异常的丰富,心中有似一泻千里的冲动。但为了防止本人的一大毛病“漫无边际”,暂且结晶为一语——它是“实践下的经典新教育理论”。 之所以“经典”是作者就连提纲的形成过程也是一系列的选择、取舍、提炼、建构的过程,使作者要阐述的问题不断清晰化和系统化;之所以称“新教育理论”是通篇作者在阐明自己观点与立场的时候都列举对比了古今中外各大派系教育理论的优势与局限性,并紧密结合当今中国学校教育实际;之所以讲“实践下的”是我深感这本书虽然是理论书,但我读来一点也没有想抛弃的感觉,没有如同嚼蜡的感觉,没有读政府文件一样或听新闻报道一样的感觉,因为它来源于五十多所初中、小学自1999年秋天开始持续五年的发展研究。 正如叶澜教授自己所言,“新基础教育”这个生命体由“儿童”成长为“少年”。所以它是活的理论,怎么能不让我欣喜若狂呢 二、细读第九章——课堂教学改革 1、立足点与着手点——站在更高的山峰全面深入地分析教育转型性变革,从最 日常、最为基础性的日常教育实践着手研究。 叶澜教授在对于当代“非学校教育”思潮对课堂教学地位的多重否定中不但很理性揭示了,学校教育改革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已是现实的要求;同时,也客观地指出,对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构想,即使在当今发达国家都尚未成为趋势清晰的走向,更不是现实,对于今日的中国来说则更为遥远。这样的务实精神实在让我钦佩,教育理论只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从当下的时代要求与实际需求出发才具有生命力,不是吗

《论十大关系》读书笔记

《论十大关系》读书笔记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开头部分明确的指出:“提出这是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阵,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全文的结尾有再一次论述:“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说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基本方针,就是《论十大关系》的核心思想。 《论十大关系》是毛主席于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在当时有着国内、国际深刻的历史背景。对于国内,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初期,毛主席为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他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主席在发表《论十大关系》重要讲话的时候,我国的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在加快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并且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于国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进行着一场严重的斗争。赫鲁晓夫叛徒集团,在苏联共产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突然大反斯大林,全盘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否定无产阶级专权,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毛主席主要总结了十方面的关系,分别是: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重要加重一些,可以增加资金的积累,更好的发展重工业。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要平衡我国工业发展的布局,必须大力发展内地工业,同时要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来支持和发展内地工业的正确方针。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加快发展经济建设来促进国防建设的更大进步。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讲解稿 各位同学,晚上好!今天我代表第六组全体成员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篇被称为探索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ppt1——《论十大关系》——毛泽东ppt2,准确的说我们现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的前身,这是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这次讲话构成《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Ppt3 现在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的P256页,咱们拿到一篇文章的时候,最先看到的就是文章的标题以及作者,一个好的标题能帮我们快速的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作为一篇讲话稿,当然也不例外,比如说这篇《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最上面三排字,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节选)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ppt4,很明显告知我们,这篇讲话稿的作者,发表的时间,以及它的主要内容。对于毛泽东,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前面我们也已经学习过他的《实践论》、《矛盾论》,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语言上多直白表述,但是往往隐藏着深刻寓意,这就需要我们反复的琢磨,总体上毛泽东的文章还是易于理解的。这里我们还是简要介绍一下毛泽东出生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乡湖南湘潭;逝世1976年9月9日,享年83岁。荣誉称号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Ppt5 作者在做这篇讲话时正63岁的高龄,任国家主席。 就这个标题来看,这篇讲话稿只是原稿的一部分,在这里十大关系并没有完全阐述,而只是摘取其中前五个方面。原稿的十大关系ppt6展示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非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外国与中国的关系 发表时间1956年4月25日,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讲,这直接关系到当时的一个时代背景,这篇讲话出现在这个时候有着时代的必然性,同时它的形成有着相对的偶然性ppt7 我们先来看时代的必然性从国内来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推进并取得巨大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无论是工业、农业、科技,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很落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应该如何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Ppt8 从国外来看,第一,紧张局势日趋缓和第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使我们党更加明确了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决心。自朝鲜停战以来,经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国际紧张局势日趋缓和。毛泽东认为,现在有可能给我们十年或者更长的和平时间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他还看到,美国的军队布置不像是要打仗的样子。当然,毛泽东也估计到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帝国主义搞突然袭击从苏共二十大中得到的最大的收益,就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Ppt9 形成上的偶然性阅读十大关系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十大关系主要来自34个部委的总结所得,毛泽东回忆说:“这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渐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毛泽东在1958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记录)但是毛泽东听取这个汇报是偶然的,1956年一月中旬,毛泽东从杭州回到北京不久,从薄一波那里听说刘少奇正在听取国务院一些部委汇报工作,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对薄一波说:“这很好,我也想听听,你能不能替我组织一些部门汇报?”《毛泽东文集》

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刚要读书心得

《“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纲要》读书心得 “新基础教育”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带领的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其中数学课程改革纲要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本书系统的阐述了数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指导思想、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策略选择及实施纲要。其中,第四章第五节数学教学过程的互动生成策略,让我收获颇多。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收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师在课前要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制定出科学的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因师生多元互动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判断、选择、利用和重组,适时地调整预案,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中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构建高效课堂。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在课前,教师要有充分的预设。只有高水平的预设,才有高质量的互动生成。教师要能够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定位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 例如《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首先,具体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本节内容的学情是: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对“对称”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完全重合”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对活动课堂是最

为感兴趣的。然后根据这样的学情,准确定位本节内容的编写意图和育人价值。本节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感知——操作——体会”来获取知识。通过“分一分、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看一看、画一画”等实践活动,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继而将轴对称图形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分一分、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看一看、画一画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在刚开始上课时,展示出多张轴对称和非轴对称图片,如飞机、奖杯、爱心图案、钥匙、五角星等,让学生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多媒体展示出许多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对称美。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互动生成”的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创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和谐课堂,让课堂“开放”起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学生如果被教师“牵着走”,课堂将会失去它生命的灵性。 2、创设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情境,提高问题的真实性和挑战性。通过提出富有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引领,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00字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00 字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00字 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有关领导,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连续听取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讨论社会主义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对待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经验问题上形成很多共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归纳,最后由毛泽东汇总,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毛主席提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并肯定我们过去在处理这些关系上没有犯大的错误,同时强调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从长远看,这样反而能够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内

地工业和加强国防。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中既要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同时要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既要大力发扬群众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我想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各有优势。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民族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专门论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并且明确地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论十大关系》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本国经验,再怎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800 字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00 字 1956 年 2 月至 4 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 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有关领导,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连续 听取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财政等 34 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讨论社会主义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对待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经验问题上形成很多共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归纳,最后由毛泽东汇总,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毛主席提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 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 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并肯定我们过去在处理这些关系上没有犯大的错误,同时强 调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 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从长远看,这样反而能够更 好地发展重工业、内

地工业和加强国防。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初步 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中既要提高 他们的政治觉悟,同时要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 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既要大力发扬群众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同时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 题我想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各有优势。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民族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专门论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并且明确地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论十大关系》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本国经验,再怎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通用5篇)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通用5篇)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心得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心得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1 在空闲时间里,我每天都坚持读叶澜教授撰写的《新基础教育》,这本书的理论性很强,我觉得有的地方我还没有能力去真正地理解,但有的地方我觉得很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切实际,比如叶澜教授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追求的学校效应概括为四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留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这四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针对性,形象生动地勾勒了转型前后学校日常实践的不同形态,呈现了“新基础教育”理念所追求的“生命活力”、“教师智慧”、“学生成长”和“主动发展”等主题词。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能够在工作之处就接触到叶澜教授的新基础理论,我觉得我很幸运,这本书我还需要一遍遍地拜读才能慢慢地透彻地领悟其精华和寓意,我的感受很深,其中,我对书中教师角色理想重建感悟较深。 书中指出,教师要主动从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走出,形成新的角色

理想,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实现自我更新。我认为,传统的教师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自古就有的真理,然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还想再加上几个词:创新,与时代接轨。 今天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人类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点燃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教师,其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也以从未有过的鲜明方式突显出来了。因为,“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 所以,我会不断进行自我的创新,以造福于我的学生们。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2 常听人说,学生的幸运是遇到一位好老师,而我想说:座位教师我的幸运是人生旅途中有花样的学生陪伴,倾听花儿尽情绽放,我们的生命才会饱满丰盈。这是我学习“新基础教育”的最大感悟。 初读此书,感悟肤浅,但一本好书的最大价值是耐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初读无味,继之有感,再读如佳酿。《新基础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充满活力的脚步,在反复研读中让我顿悟,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课改的脚步…… 通过学习,我对“新教育观念是新基础教育之魂”有了全新的认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

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2、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显带有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目标与苏联相同即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调节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只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于

2020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

常听人说,学生的幸运是遇到一位好老师,而我想说:座位教师我的幸运是人生旅途中有花样的学生陪伴,倾听花儿尽情绽放,我们的生命才会饱满丰盈。这是我学习“新基础教育”的最大感悟。 初读此书,感悟肤浅,但一本好书的最大价值是耐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初读无味,继之有感,再读如佳酿。《新基础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充满活力的脚步,在反复研读中让我顿悟,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课改的脚步…… 通过学习,我对“新教育观念是新基础教育之魂”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包括三个层面:即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学生观,学校教育活动观。 感悟之一来自于第一层面:教育要“面向未来”。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个体的角度看,基础教育永远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所以,在时间的价值取向上,增强未来意识是新基础教育的重要观念。而对“生命性”的理解是: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忽视了对象是“人”,是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忽视了教育是面对处在人生最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人”——青少年,同时,还忽视教师同样是一个有多种需要和能力、具有发展可能的人。强调基础教育要有远虑,不可只求近利。要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就是基础教育所要体现的“社会性”。 感悟之二是如何看待学生。在这一点上,根据以前的经验,总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被动者,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或服从教师。而新基础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习上升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发挥出来,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同时,在新基础教育过程中,承认差异,关注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机智,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感悟之三就是学校教育活动观的更新,我的理解是“决战课堂”。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教学理念,就要:1。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包括时间和空间)2。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要求教师学会“倾听”。4。加强“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5。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6。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我以前始终都是把学生看作认知体,认为只要让他们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就行了。从来不会考虑,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叶教授的话让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怎样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首先我认为要改变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开放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改变学生的发言方式,用“我有个建议”“我还想补充”……其次做好自我反思,就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思考,然后确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如何改进。 出了问题,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寻找学生的问题,也要反思自己。例如课堂上学生思想注意力的不集中,纪律的涣散,不能仅仅从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这个方面去反思,作为课

《论十大关系》摘抄

《论十大关系》摘抄 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所谓沿海,是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河南东部、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3.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防不可不有。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国防力量。经过抗美援朝和几年的整训,我们的军队加强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红军要更强些,装备也有所改进。我们的国防工业正在建立。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造汽车,现在开始能造了。 4.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5.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6.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但是那一般地不是重点。 7. 党和非党的关系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8.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国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现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还做了一些有益的事。 9. 是非关系 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过去,在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者当权的时候,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学了斯大林作风中不好的一面。他们在社会上不要中间势力,在党内不允许人家改正错误,不准革命。 10.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这个口号。这是要有一点勇气的,就是要把戏台上的那个架子放下来。

学习《新基础教育》有感

《新基础教育教学》学习心得 常听人说,学生的幸运是遇到一位好老师,而我想说:做位教师我的幸运是人生旅途中有花样的学生陪伴,倾听花儿尽情绽放,我们的生命才会饱满丰盈。这是我学习“新基础教育”的最大感悟。 初读此书,感悟肤浅,但一本好书的最大价值是耐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初读无味,继之有感,再读如佳酿。《新基础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充满活力的脚步,在反复研读中让我顿悟,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课改的脚步…… 通过学习,我对“新教育观念是新基础教育之魂”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包括三个层面:即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学生观,学校教育活动观。 感悟之一来自于第一层面:教育要“面向未来”。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个体的角度看,基础教育永远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所以,在时间的价值取向上,增强未来意识是新基础教育的重要观念。而对“生命性”的理解是: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忽视了对象是“人”,是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忽视了教育是面对处在人生最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人”——青少年,同时,还忽视教师同样是一个有多种需要和能力、具有发展可能的人。强调基础教育要有远虑,不可只求

近利。要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就是基础教育所要体现的“社会性”。 感悟之二是如何看待学生。在这一点上,根据以前的经验,总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被动者,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或服从教师。而新基础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习上升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发挥出来,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同时,在新基础教育过程中,承认差异,关注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机智,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感悟之三就是学校教育活动观的更新,我的理解是“决战课堂”。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教学理念,就要:1.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包括时间和空间)2.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要求教师学会“倾听”。4.加强“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5.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6.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我以前始终都是把学生看作认知体,认为只要让他们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就行了。从来不会考虑,教育对于学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读 书 笔 记 ——《论十大关系》 2013,5,25 《论十大关系》读书笔记 我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我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深有感触。同时对于毛主席这部著作中涉及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的论述对党和国家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敬仰。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百般敌视,采取政治经济封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面对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毛泽东采取了“一边倒”、“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在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和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经过了三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此后,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工作重点向社会主

义建设方面转移,从1953 年到1956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三年实践中,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是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十个关系是: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50年的实践表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个战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又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 统筹兼顾,正确实行群众路线。不仅在于它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上,而且在于它提供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譬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和方法、毛泽东同志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十个问题,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从毛泽东同志分析问题的思路看,他在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后,紧接着就点出人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依靠工农群

《新基础教育》暑假阅读心得

读《“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 与教育指导纲要》有感 暑假里,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对《“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这本书初步地阅读了一遍。感觉到这本书既有理论,又联系实际,深刻剖析了当前学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对症下药,指出了克服这些弊端的方法、路径和策略,可以说对我们班主任从事学生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这本书的第一编,系统论述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儿童发展问题。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产及生活方式的转型、社会结构变迁、中国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社会文化生态复杂化等都对儿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有许多是负面的、消极的,这对当代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比如在我们的学生中,爱国意识淡漠;独生子女的“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缺乏持之以恒的顽强意志等。而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则是品种繁多,但教育内涵不足;基础性的内容多,发展性的内容少、虚;针对个案开展的研究多,针对学生群体的研究与改革少。在当前的班级建设过程中,感受不到班级生活的种种教育性,就是班主任也缺乏内在的发展性。可以说,对当前学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得非常透彻,把握得非常到位。 认识到了问题,那应该怎样转变呢?本书第二编从思想上告诉我们,要形成生命成长的全程意识、形成生命成长的综合意识、聚焦学生的成长需要。指导我们在开展学生工作时要实现成长教育的系列 性,活动要有系列性,不是零散的,点状的;要实现成长教育的有机性;要实现活动的育人价值。接着,它就从具体的操作层面告诉我们实行改革的路径策略,如在班级领域,就可以开展岗位建设与班级小干部培养、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队会,还有社会文化资源的开发、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沟通与融合,为我们班主任指明了一条非常明确的道路,我们可以照着它去实践、去探索、去研究,少走了许多弯路。 该书对于班主任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一点还体现在它对义务教育阶段一到九年级的学生发展特点及成长需要与教育系列活动作了非常细致的阐述,使我们每一年级的班主任能够快速熟悉学生特点,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教育工作。比如它在五年级的工作要点中提到“促进亲子沟通,共同应对升学压力”,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虽然我们常州地区五年级还没有面临升学的压力,但“亲子沟通”这一做法我觉得很好。联系我们班的实际,在上学期期末时,班级里出现一部分学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我通过家访得知,这些孩子的家长期望值很高,但忙于工作,与孩子沟通较少,而孩子也无法体会父母的一片苦心,就这样,双方存在着代沟。看到上海华坪小学陆敏老师开展的“架设心灵之桥”系列活动,我很有启发,在这学期,我决心也要从这一点上入手,促进亲子沟通,亲密家庭关系,从而使学生要学、乐学。 本书最后还帮助班主任概括归纳了班主任工作的几条“智慧之策”。一是要解读学生,从关注个别学生转向关注全体学生,从关注抽象学生转向关注具体学生,从借鉴他人理论、观点转想具体研究本 班学生,从相对单一的研究视角转换到综合性的研究视角。二是要形成教育主题与整体策划,三要增强班队活动展开过程中的智慧,四是要辨名主题教育活动的类型差异,五要把握主题教育活动的展开逻辑。这些具体的方法给我们班主任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只要我们踏着它的足迹前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受益匪浅,我会把它的理论转化我的行动指南,尝试去实践它的策略、方法,主动探索,自觉研究,我相信,在它的指导下,我的班主任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加出色。篇二:参加“新基础教育”培训活动心得体会(严虎) “新基础教育”中的教师发展与成长 参加“新基础教育”培训活动之心得体会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读毕《论十大关系》,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1956年,国家主席毛泽东根据中央农业、工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国实际出发,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着手探索了当时中国与苏联的不同,并从中总结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问题,归纳出了中国面临的十大问题,并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历史发展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们中的国情和历史发展情况以及发展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以此为起点,我们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十大关系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与非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那么,该如何面对这些关系,解决其中蕴含的矛盾呢?毛泽东给出了自己的扼要分析。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的时候,中国的政治经济模式都受到苏联的很大影响。但是中国不是苏联,马克思主义也并非僵化的教条主义,为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真正适合中国的发展方式,我们国家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出现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制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方法,根据这些教训,少走弯路,引以为戒,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毛泽东在一生中发表过许多著名的文章,1956年毛泽东发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虽然50多年过去了,但是今日研读起来,还是深有感触,毛主席这部著作中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相当精辟的论述,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巨大的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景仰。 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在当时中国那样的背景下,《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 在《论十大关系》中,关于经济方面,毛泽东主要论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对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主席提出重工业必须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即是保证重工业的重点地位,但是加重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极其重要,只有有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有利于重工业的交流与发展。 对于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毛主席指出沿海的地区要利用好原有的工业基础,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对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主席指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一论调不得不说是相当明智的。同时毛泽东尤其重视核技术的发展,重视高精尖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特别就是民用大客机运10,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试航成功。 关于政治方面,毛泽东主要论述了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他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人和工厂,国家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