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的行为特征

合集下载

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与特征_余健华

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与特征_余健华

CHONGQINGARCHITECTURE重庆建筑●科研06二月看点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美国学者简・雅各布认为,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Public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

它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来的,是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与绿地等。

2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2.1活力《建筑环境共鸣设计》一书中提到: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用途的场所提供给使用者的机会比那些只限制他们于单一固定功能的场所要多。

能够提供这种选择机会的环境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活力的特性。

2.2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主要因素(1)适宜的尺度和比例公共空间的宽度(D)与相邻建筑高度(H)的比例(D/H)对人的心理和对空间的活力塑造有很大的影响。

日本学者芦原义信总结为:“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之感;超过2时则产生宽阔之感;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减小会产生接近之感;当D/H=1时,高度与宽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匀称之感。

”因此,不同尺度、不同比例的空间具有不同的氛围与活力。

(2)人的活动调查和分析表明,人及其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

只要有人存在,不管在哪里,人及其活动总是吸引着另一些人。

人们为另一些人所吸引,就会聚集在他们周围,寻找最靠近的位置。

新的活动便在进行中的事件附近萌发了。

所以,人的活动是营造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重要因素。

(3)公共设施和景观小品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与特征■余健华1,周翔2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起居室”和“橱窗”,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色彩,使城市生活更具多样性和丰富性,其活力与特征也是从多方面来体现的。

重庆磁器口正街和三峡广场正是分析公共空间活力与特征的很好例子。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特征;尺度和比例;人的活动Abstract:UrbanOpenSpaceis"thelivingroom"or"thewindow"ofthecity,whichincarnatesthecity'sactivity,withgreatervarietyandgreaterrichness.Thispaperanal-ysestheactivityandcharacteroftheurbanopenspace.Keywords:urbanpublicspace;activity;character;scale;activitiesofhumans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07(2006)02-0006-06作者单位:1、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VigorandCharacteristicoftheUrbanPublicSpaceCHONGQINGARCHITECTURE重庆建筑●科研07二月看点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是满足城市居民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如电话亭、报刊亭、垃圾箱和座凳等。

公共空间期末个人总结

公共空间期末个人总结

公共空间期末个人总结一、引言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和交流的重要载体。

通过学习《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这门课程,我对公共空间的概念、功能与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结合课程内容,从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功能及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思考。

二、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念公共空间是供公众使用的开放空间,主要包括街道、广场、公园、大厅等。

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相对,私有空间是个人或组织拥有并控制的空间,而公共空间属于公共领域,不属于任何个体或组织所有。

公共空间的特点包括可见性、协同性、公共性和开放性。

首先,公共空间应当是可见的,能够给人带来视觉的愉悦和参与感。

其次,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考虑到不同人群之间的协同性,即适应人们的集体行为和交流需求。

再次,公共空间是公共领域,即每个人都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使用和享受。

最后,公共空间应当是开放的,方便公众进出和利用。

三、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传统与现代的转变。

1. 传统阶段:传统社会的公共空间主要是城市中的公共场所,如宫殿、庙宇、广场等。

这些公共场所起初是为君主制服务的,君主可以通过举办庆典和游行来展示自己的权威和威力。

2. 现代阶段:现代社会的公共空间则是以市民为主体,是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场所。

公共场所不再仅仅是为了展示权威,而是为了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和交流沟通的需求而设置。

在这个阶段,公共空间的设计变得更关注市民的需求和体验。

四、公共空间的功能与规划公共空间的功能多样,包括社交功能、文化功能、体育功能和环境功能等。

1. 社交功能:公共空间是人们交流和互动的场所,促进着人们的社交活动。

在公共空间中,人们可以结识新朋友、交流信息、开展社交活动等。

2. 文化功能:公共空间以文化活动为特色,举办各种文化展览、艺术表演等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3. 体育功能:公共空间提供了户外运动的场所,如公园、健身设施等,有利于人们进行锻炼和身体健康。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布局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布局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布局城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种社会活动的舞台。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互动。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功能布局和实际案例等方面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布局的重要性。

一、设计原则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人性化、开放性、多样化和可持续性。

首先,人性化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核心原则。

一个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应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和期望,如惬意休闲、社交交流、文化体验等。

设计应注重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为居民提供宜人的环境,促进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其次,开放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是对所有市民开放的,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和经济状况。

开放性的设计能够促进社会平等,提高城市的包容性和凝聚力。

第三,多样化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青少年、儿童、残障人士等。

设计师应考虑到人们的不同兴趣、文化和活动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最后,可持续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注重使用可再生和环保材料,强调节能减排和废物处理等环境友好的设计方法。

二、功能布局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布局应根据城市定位、人口密度和社会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城市公共空间可以包括市政府广场、公园、广场、步行街、体育场馆等多种形式。

市政府广场是城市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中心,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标志性地标。

市政府广场应具备开放性和多功能性,既是政府公务处理的场所,也是民众活动和文化表演的场所。

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场所。

公园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们的需要,提供花坛、儿童游乐场、户外健身器材等设施,创造一个与自然环境互动的空间。

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多功能区域,可以用于集会、展览、文化表演和商业活动等。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和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和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及特征作者简介:李曦(1975-),男,工程师,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重庆400000李曦摘要: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及构成,探讨了建筑、街道、广场、绿地系统等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要素,阐述了这些基本要素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以及体现出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组成元素,特征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总合,这种空间关系依照不同的规模和层次联系在一起。

从早期都市狭窄的街道、集市的码头到后来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步行购物中心,以至今天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Open Space),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

例如:古罗马集会广场;巴黎塞纳河两岸(Seine River);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上海外滩(见图1)。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Urban Public 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

它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来的,是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与绿地等。

2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2.1城市空间的边缘———建筑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关注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环境特色。

如重庆市渝中区的CBD商务圈,解放碑周边的建筑不论是立面、顶部、体量、色彩还是裙房高度都做了相应的协调,所以整体风格看起来很一致,与其公共空间所要体现的现代、高速、时尚相协调(见图2)。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由于强调室内外空间的互相渗透,所以空间的限定方法很多,但不论怎样限定,都属于建筑空间构成的范畴。

欧洲习惯于以街道和广场作为一定的交往和生活空间,我国则采用比较内向的“合院”式(见图3),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缩短了东西方的差距,街道和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这就需要更新街道观念,在其单一的交通功能之外注入新的意义。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摘要】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从“人性化”的角度去思考设计,重视研究人的行为特性和需求,把握宜人的空间尺度,融入历史人文,营造富有特色、亲切、舒适的空间环境。

【关键词】城市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 abstract 】 the city of the future public space design should from the “human nature is changed” perspective to think of design,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human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demands, and grasp the pleasant space scale, into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uild a distinctive, kind, the comfortable space environment.【 key words 】 city urban public space of human nature design中图分类号: b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关于城市公共空间概念城市空间(urban space)——按照罗伯·克里尔(rob krier)的说法是城市中“开敞的、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空间,它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质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和供内部使用的空间”①。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它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提供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代言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作用和意义城市公共空间是开放性场所,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可以集会、休闲、游览、交际和自在活动的环境。

它包括绿地、广场、庭院、道路、滨水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是城市形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起到体现城市文化生活、彰显城市特色、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的作用。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自从人类开始住在紧凑的社区里,城镇就出现了,并且一路向繁华大都市发展,于是,城市公共空间诞生了。

所谓的城市公共空间指的是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总和。

这些空间关系根据不同的规模和等级以几何形式连接着。

从狭窄的街道,早期的市场和港口到后期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百货商场,甚至是大都会的开敞空间,它们全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

比如古罗马的集聚广场、巴黎的塞纳河、温哥华的格兰威尔岛、纽约的中央公园、上海外滩等等。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公众普遍性。

市政公共资源共享化是所有的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标志,同时,分享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

最具创造性的方向就是使城市公共空间满足大多数市民的希望与需求。

在不断加大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在短短几十年中迅猛增长,导致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人们在人群中却感受到潜在的孤独感等问题接踵而至。

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城市公共空间能够提供令人愉悦的环境和设施,人群就会成千上万的涌来,只为找寻一种归属感,去分享,去沉浸其中。

作为一个重要的介质,城市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具有归属感的社交休闲场所。

因此,在改造和设计公共空间的过程中,想要有效解决逐渐拥挤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问题,直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大都会与自然的关系将是首要任务。

随着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对户外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变得更为重要。

任何一个公共空间都是一个由众多小空间组成的组合空间;它的人性化设计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空间的质量与气氛。

与此同时,所有的公共空间都是有形的物质空间,所以一个考虑到人类行为心理的人性化空间环境一定会是一个既满足功能需求,又满足人的感官要求,并且把重点放在使用者的行为以及心理感受上的空间环境。

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高效的、合理组织的、尺度宜人的、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也是各种物质和文化因素的集合和共生。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一、城市公共空间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
美国学者简•雅各布认为,“城市最基本的 特征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总是沿一定线路 进行的,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地方,就是城市 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公共空间(Public 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 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 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 合而成的城市空间。他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 来的、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 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 场、公园与绿地等。
不论城市的性质、规模、时代的变 化如何,街道是城市人的活动和物资运 输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街道的功能, 从过去到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 的不同、城市规模和性质等,表面上或 许有所差别,但就其本质来说,最重要 的还是起着通路(path)与场所(place)的 两种功能。
1).街道的通路功能(street as a path)
街道与道路(road)相比较,有相 近的含义,但又相互区分。道路是作为 不同区域间的联系线而产生的,它侧重 于地区间人与物的移动,以一种两维纽 带的姿态穿越于地表。街道也具有这些 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街道即城市中 的道路。但街道作为由两侧建筑所界定 的公共空间,更具备着三维的特性。
2.街道的功能
街道是城市商业贸易和商品生产的重要 场所,开放的、多样的城市生活广泛分布 在街道上,街道在城市景观和市民物质精 神生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种街 道、巷路是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部分,街 道还反映了城市的空间形态由“面”向 “线状”的转变。此时,街道作为真正意 义上的城市空间和生活场所开始登上中国 古代城市的历史舞台。城市的特点也由封 闭、内向演化为外向和世俗,城市街道在 这一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代多元化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特质分析

当代多元化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特质分析

文 历 史 和 使 用 者 的 记 忆 相 关 联 , 成 ~ 种 回忆 空 间 。 形
术创新 为支撑 , 各种技 术对 策的提出使得高层建筑外部环境

高层建筑近地空间设计 与城市设计 的同步协调 也是 大 势所趋 。成功的设计可 以将城市的各项功能联成一体 , 为近 地空 间的主体——使用者创造一个舒适 、 便利 、 宜人 的环境 ,






2O 年第 5 总第 1 期) O8 期( 2 5
当 代 多 元 化 背 景 下 城 市 公 共 空 间特 质 分 析

(. 1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
瑞 白晓鹏 ,
10 0 ) 50 6
1 0 4 ; 2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 哈尔滨 014 .
【 摘
要】 探讨 了当代多元化社会背景 下城市空 间应 当适应 社会发展 , 满足使用者 复杂多样 的需求 , 分析并
势。随着社会 的发 展 , 对 生活环 境 的要 求 日益 复 杂多 人们
样 , 市居民对 于 自己涉及的但并不归属于 自己的或 自己无 城 法直接干预的城市公共 空 间有 了更 细腻和具 体的对 空间形
指 同时存在的几个 空间既相排斥 又相依存 , 从而削弱 了 空间的核心意识 , 会 产生 出 中心 与边 缘 , 不 内与外 的感觉 。 人们不论位于空间中的哪一个 部位 , 局部空 间的意义都可 以 被 主观 的改变。像圣 马可广 场和卢 浮宫 的丘伊 雷利 庭院都 具有这样 的 自由多极平面 。
2 启 发 性
矛盾的休闲需求 。下面 对多元化公 共空间所具 有的一 般特
质 分 别 进 行 阐述 。 1 可 达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空间的行为特征
【摘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传承历史文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同时,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发生的“舞台”,支持着城市市民的公共生活与各种行为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公众素质、塑造公众良好行为风尚。

【关键词】人的活动;互动;城市公共空间;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设计的重点,决定着当代城市形态和城市环境。

从历史上看,公共空间总作为人们信息交流的平台,即使今天,我们掌握可所有的交流手段,公共空间仍然起着公共论坛的作用。

众多事件和文化活动构成了城市最诱人的一道风景线,创造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会使城市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富于变化。

城市公共空间是由城市街道、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建筑内部公共空间和地下公共空间等空间单元构成。

城市设计主要涉及的是城市开放空间,即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

开放空间是为了满足某种功能而以空间体系存在的,是连续性。

同时空间的存在也是为了满足人心理的需求。

城市景观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它通过富于趣味的整体设计、人的活动、自然景色的变化参与其中。

其中人的活动最为重要。

人的活动可以分为私密和公共。

前者是自我的、个体的、和内向性生活,后者是一种社会的、公共的和外向性的生活。

两者对城市空间的要求是不同的。

公共空间需要是有活力的、公开的和参与性的。

宜人的尺度和环境氛围是空间的特点。

由于交通工具的影响和限制,人们的出行距离是有限的。

中国传统城镇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出于特殊的政治和礼仪要求,都是自然宜人的。

虽然从北到南,不同的城镇空间由于受到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为取得适宜的日照和通风,其街市空间尺度有很大不同。

北方局部街市的宽高比可以达到2左右,而南方有些地区只有0.5。

但结合各自的具体条件,都在宜人的尺度范围内。

尤其对于城镇商市街道,它们是大多数普通市民参于公共社会生活的场所,其实际使用是适用的、舒适的。

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建设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设计者、开发商、政府、管理部门、使用者用“互动”的关系联系起来,共同作用、相互推进,以推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整体发展,完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和建造。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式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大体系的一部分的,郭恩张先生在其论文《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对策》中,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性质与功能,有如下描述:1、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的共生系统,往往集节庆、交往、流通、休息、观察、购物、游乐、健身、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2、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诸种信息的物质载体,这里积淀着世世代代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们不时得传达着所蕴含的高价值信息,是人们阅读城市、体验城市的首选场所。

3、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社会生
活的发生器和舞台,它们的形象和食指直接影响市民大众的心理和行为。

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社区的文明建设都离不开公共空间。

4、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形象工程建设的重点,是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窗口”部位。

5、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促进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社会活动场所。

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就在于不同的生命体验、不同的社会生活和不同的价值体系的交流沟通和它们彼此共存、互相交融和互相补充。

这也是创造健康而有生机得城市公共空间结构体系的基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与支持着城市市民的公共生活,同时塑造着城市市民的行为风尚。

环境知觉依赖于两种不同形式的信息:环境信息和知觉者自身的经验。

环境知觉包含的过程是:感官从外界刺激中获取信息、特征,人对一个事物的感知一般有下面三个过程:感觉登记、模式识别和知觉。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环境的观察如过马路时会注意红绿灯和来往车辆、在餐厅会观察有没有座位等,都是带有目的性的。

通过对自贡几个较大的公共开放空间的对比分析后,我最终把分析目标定位在自贡汇东广场。

汇东广场基地北接汇东大道,南靠妙观寺,广场正对富台山隧道南口,是从老城区进入汇东新区的重要节点之一。

广场规划总面积约为7520平方米。

汇东广场以前的经过规划设计,并已使用多年。

原广场布局基本由三部分构成,中间正对富台山隧道南口为主要广场铺地,中心设有一圆形旱地喷泉,以此为中心轴线,东侧为以制盐运盐主体雕塑为中心的小广场,内设有一些体育健身设施。

中心轴线西侧为舞台(主席台),舞台为一层服务建筑的屋顶,主席台西侧为银杏树阵,树下是铺地可通行。

广场中央为铺地面积较大的中心广场,适合大规模的集会、表演活动。

西侧为舞台,拆处原仿古构架,以花池绿化替代,可做为主席台,观景台之用,舞台是广场的服务用房。

西侧的银杏树阵已长成。

中心广场的东侧以”制盐运盐”主题雕塑为中心,周边以高大乔木围合,形成一个小广场空间,提高该空间的地面标高1米左右,与西侧舞台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小舞台或看台的效果,内设健身设施,作为器械健身,小团体活动地区域。

广场东侧道路为一对山公园的车行入口,设有一处停车场。

根据人的行为规律及心理需求,结合整个广场的现有条件设置三处重点地段,即休闲服务区(西侧)、妙观寺入口广场(中部)和健身活动区(东侧)。

空间动静分区,人流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又有足够的休憩空间。

就人类行为活动与心理感受而言,第一印象往往是深刻的,甚至可以左右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评价。

市民从旧城区到新城,穿过隧道的第一眼就是该广场,因此,对入口广场的处理至关重要。

入口广场应设有大型入口标志,并保证大量人流的畅通与短暂停留。

妙观寺的古建筑形象宜体现地方特色。

广场两侧分别设置
的开场绿地和仿古构架,为健身休憩的人群提供场所。

由于汇东路西段上休憩设施极度缺乏,妙观寺面向道路开敞,一方面可为道路上川流不息的人流提供休憩空间,另一个方面也可将人流引入到广场内,促进交往活动的发生。

广场的设计应以绿化、休憩座椅、喷泉雕塑等设计吸引人,丰富视觉空间景观。

通过人流、人行和休闲对人群的行为方式进行研究:
人流:汇东广场东西北三个方向具有一定数量的人流进入,人们可以通过公交车、自行车、步行、自驾车等多种方式到达。

人行:汇东广场以开敞性集会、休憩、健身为主,在充分保证人群安全的情况下,为人群提供休闲空间。

在广场东部临近城市支路出设置一处停车场,有效解决了交通可达性与便利性问题。

休闲:汇东广场的功能除了集会外,还包含了文化传播、休憩、人际交往等多种内容,可总称为休闲行为。

人们在广场停留的同时,不仅满足了身体的需要,不自觉地也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舒适感。

汇东广场的文化氛围能充分体现自贡盐文化的特色,在节点处理手法上,注重以人为本、人性化、人情化的人文精神,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密切结合,妈祖现代城市需要,构建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人文环境。

广场中的标志性建筑妙观寺是一处依山而建古建筑群,通过色彩和建筑形式的结合,将广场和建筑融为一体,使广场更具文化内涵,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在当代经济文化背景下,我国出现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其功能上除了应满足驻足人群的行为活动这一期本前提外,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开敞空间还要满足人们生理上、心理上以及更高层面的需求。

因此,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概括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现代城市的重要景观节点,是一种能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求,并向人们充分展示城市历史与文化适宜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2006-05-12.
[2]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性思考--《山西建筑》2005年01期.
[3]曼纽尔·鲍德-博拉,等著,唐子颖,等译.旅游与游憩规划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乌再荣,吴建刚.人·行为·环境一一城市外部空间调研.建筑师,199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