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行为特征

合集下载

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与特征_余健华

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与特征_余健华

CHONGQINGARCHITECTURE重庆建筑●科研06二月看点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美国学者简・雅各布认为,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Public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

它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来的,是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与绿地等。

2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2.1活力《建筑环境共鸣设计》一书中提到: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用途的场所提供给使用者的机会比那些只限制他们于单一固定功能的场所要多。

能够提供这种选择机会的环境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活力的特性。

2.2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主要因素(1)适宜的尺度和比例公共空间的宽度(D)与相邻建筑高度(H)的比例(D/H)对人的心理和对空间的活力塑造有很大的影响。

日本学者芦原义信总结为:“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之感;超过2时则产生宽阔之感;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减小会产生接近之感;当D/H=1时,高度与宽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匀称之感。

”因此,不同尺度、不同比例的空间具有不同的氛围与活力。

(2)人的活动调查和分析表明,人及其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

只要有人存在,不管在哪里,人及其活动总是吸引着另一些人。

人们为另一些人所吸引,就会聚集在他们周围,寻找最靠近的位置。

新的活动便在进行中的事件附近萌发了。

所以,人的活动是营造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重要因素。

(3)公共设施和景观小品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与特征■余健华1,周翔2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起居室”和“橱窗”,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色彩,使城市生活更具多样性和丰富性,其活力与特征也是从多方面来体现的。

重庆磁器口正街和三峡广场正是分析公共空间活力与特征的很好例子。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特征;尺度和比例;人的活动Abstract:UrbanOpenSpaceis"thelivingroom"or"thewindow"ofthecity,whichincarnatesthecity'sactivity,withgreatervarietyandgreaterrichness.Thispaperanal-ysestheactivityandcharacteroftheurbanopenspace.Keywords:urbanpublicspace;activity;character;scale;activitiesofhumans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07(2006)02-0006-06作者单位:1、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VigorandCharacteristicoftheUrbanPublicSpaceCHONGQINGARCHITECTURE重庆建筑●科研07二月看点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是满足城市居民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如电话亭、报刊亭、垃圾箱和座凳等。

公共空间期末个人总结

公共空间期末个人总结

公共空间期末个人总结一、引言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和交流的重要载体。

通过学习《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这门课程,我对公共空间的概念、功能与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结合课程内容,从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功能及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思考。

二、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念公共空间是供公众使用的开放空间,主要包括街道、广场、公园、大厅等。

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相对,私有空间是个人或组织拥有并控制的空间,而公共空间属于公共领域,不属于任何个体或组织所有。

公共空间的特点包括可见性、协同性、公共性和开放性。

首先,公共空间应当是可见的,能够给人带来视觉的愉悦和参与感。

其次,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考虑到不同人群之间的协同性,即适应人们的集体行为和交流需求。

再次,公共空间是公共领域,即每个人都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使用和享受。

最后,公共空间应当是开放的,方便公众进出和利用。

三、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传统与现代的转变。

1. 传统阶段:传统社会的公共空间主要是城市中的公共场所,如宫殿、庙宇、广场等。

这些公共场所起初是为君主制服务的,君主可以通过举办庆典和游行来展示自己的权威和威力。

2. 现代阶段:现代社会的公共空间则是以市民为主体,是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场所。

公共场所不再仅仅是为了展示权威,而是为了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和交流沟通的需求而设置。

在这个阶段,公共空间的设计变得更关注市民的需求和体验。

四、公共空间的功能与规划公共空间的功能多样,包括社交功能、文化功能、体育功能和环境功能等。

1. 社交功能:公共空间是人们交流和互动的场所,促进着人们的社交活动。

在公共空间中,人们可以结识新朋友、交流信息、开展社交活动等。

2. 文化功能:公共空间以文化活动为特色,举办各种文化展览、艺术表演等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3. 体育功能:公共空间提供了户外运动的场所,如公园、健身设施等,有利于人们进行锻炼和身体健康。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布局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布局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布局城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种社会活动的舞台。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互动。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功能布局和实际案例等方面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布局的重要性。

一、设计原则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人性化、开放性、多样化和可持续性。

首先,人性化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核心原则。

一个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应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和期望,如惬意休闲、社交交流、文化体验等。

设计应注重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为居民提供宜人的环境,促进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其次,开放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是对所有市民开放的,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和经济状况。

开放性的设计能够促进社会平等,提高城市的包容性和凝聚力。

第三,多样化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青少年、儿童、残障人士等。

设计师应考虑到人们的不同兴趣、文化和活动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最后,可持续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注重使用可再生和环保材料,强调节能减排和废物处理等环境友好的设计方法。

二、功能布局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布局应根据城市定位、人口密度和社会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城市公共空间可以包括市政府广场、公园、广场、步行街、体育场馆等多种形式。

市政府广场是城市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中心,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标志性地标。

市政府广场应具备开放性和多功能性,既是政府公务处理的场所,也是民众活动和文化表演的场所。

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场所。

公园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们的需要,提供花坛、儿童游乐场、户外健身器材等设施,创造一个与自然环境互动的空间。

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多功能区域,可以用于集会、展览、文化表演和商业活动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与环境行为研究——以芜湖市鸠兹广场为例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与环境行为研究——以芜湖市鸠兹广场为例

• 186•价值工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与环境行为研究----以无湖市鸠兹广场为例R e s e a rc h o n U r b a n O p e n P u b lic S p a c e D e s ig n a n d E n v ir o n m e n ta l B e h a v io r:The Case of Wuhu Jiuzi Square施映S H I Y i;车震宇C H E Z h e n-y u(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650500)(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Kunming650500, China)摘要:以行为观察法为基础,调查问卷法为补充,通过对芜湖市鸠兹广场中使用人群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探讨,从人的体验出发为设计提供依据,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

A bstract:Behavior observation based and questionnaires in addition,considering the users behavior in Jiuzi Square,W uhu,and the open space in city,according to individual experiences,the final design should be people oriented.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广场;环境行为Key w ords:open public space,urban square,environmental behavior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指城市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街头绿地、公园、广场、花园等,用于休闲、集会、健身、娱乐等公共行为活动的场所。

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人流与行为分析研究

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人流与行为分析研究

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人流与行为分析研究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公共建筑空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商场、图书馆、体育场还是火车站,这些公共场所都承载着人们的日常活动。

因此,如何设计和规划这些场所的空间布局,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创造出舒适、便捷、安全的环境,就成为了设计师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人流是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们在特定空间中的流动方式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公共场所的使用效果。

因此,进行人流与行为分析研究,对于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预测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模式,从而为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人流与行为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认识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

在公共建筑空间中,有不同的用户群体,如老年人、残障人士、儿童等。

这些人们有不同的行动能力和行为特征,因此他们对于空间布局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通过对人流和行为的研究,设计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考虑他们的需求,创造出更包容和友好的设计。

其次,人流与行为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空间的布局。

公共建筑空间通常面积较大,人流量也较大。

如果空间布局不合理,容易引发拥堵、碰撞和安全隐患。

通过运用人流与行为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预测人们的聚集点和流动路径,合理规划出通道、出入口的位置,以及设立警示和导向标识等措施。

这些有针对性的设计可以提高空间的流动性,减少拥堵,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舒适。

此外,人流与行为分析也可以为公共场所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人们的行为模式,可以了解到人们对场所的喜好、偏好和评价。

这些信息对于优化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非常有帮助。

比如,在商场中,人们可能更喜欢宽敞明亮的购物环境,但在图书馆中,人们可能更喜欢安静和私密的空间。

通过了解这些需求,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提供更好的服务。

尽管人流与行为分析在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师完全依赖于科学数据。

设计师仍然需要结合自己的艺术感觉和审美判断,打破常规,创造出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自从人类开始住在紧凑的社区里,城镇就出现了,并且一路向繁华大都市发展,于是,城市公共空间诞生了。

所谓的城市公共空间指的是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总和。

这些空间关系根据不同的规模和等级以几何形式连接着。

从狭窄的街道,早期的市场和港口到后期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百货商场,甚至是大都会的开敞空间,它们全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

比如古罗马的集聚广场、巴黎的塞纳河、温哥华的格兰威尔岛、纽约的中央公园、上海外滩等等。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公众普遍性。

市政公共资源共享化是所有的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标志,同时,分享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

最具创造性的方向就是使城市公共空间满足大多数市民的希望与需求。

在不断加大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在短短几十年中迅猛增长,导致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人们在人群中却感受到潜在的孤独感等问题接踵而至。

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城市公共空间能够提供令人愉悦的环境和设施,人群就会成千上万的涌来,只为找寻一种归属感,去分享,去沉浸其中。

作为一个重要的介质,城市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具有归属感的社交休闲场所。

因此,在改造和设计公共空间的过程中,想要有效解决逐渐拥挤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问题,直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大都会与自然的关系将是首要任务。

随着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对户外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变得更为重要。

任何一个公共空间都是一个由众多小空间组成的组合空间;它的人性化设计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空间的质量与气氛。

与此同时,所有的公共空间都是有形的物质空间,所以一个考虑到人类行为心理的人性化空间环境一定会是一个既满足功能需求,又满足人的感官要求,并且把重点放在使用者的行为以及心理感受上的空间环境。

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高效的、合理组织的、尺度宜人的、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也是各种物质和文化因素的集合和共生。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一、城市公共空间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
美国学者简•雅各布认为,“城市最基本的 特征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总是沿一定线路 进行的,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地方,就是城市 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公共空间(Public 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 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 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 合而成的城市空间。他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 来的、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 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 场、公园与绿地等。
不论城市的性质、规模、时代的变 化如何,街道是城市人的活动和物资运 输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街道的功能, 从过去到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 的不同、城市规模和性质等,表面上或 许有所差别,但就其本质来说,最重要 的还是起着通路(path)与场所(place)的 两种功能。
1).街道的通路功能(street as a path)
街道与道路(road)相比较,有相 近的含义,但又相互区分。道路是作为 不同区域间的联系线而产生的,它侧重 于地区间人与物的移动,以一种两维纽 带的姿态穿越于地表。街道也具有这些 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街道即城市中 的道路。但街道作为由两侧建筑所界定 的公共空间,更具备着三维的特性。
2.街道的功能
街道是城市商业贸易和商品生产的重要 场所,开放的、多样的城市生活广泛分布 在街道上,街道在城市景观和市民物质精 神生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种街 道、巷路是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部分,街 道还反映了城市的空间形态由“面”向 “线状”的转变。此时,街道作为真正意 义上的城市空间和生活场所开始登上中国 古代城市的历史舞台。城市的特点也由封 闭、内向演化为外向和世俗,城市街道在 这一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完整)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与探讨

(完整)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与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与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与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就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概念与特点,简述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一些规划设计的措施,使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更加人性化, 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建设美丽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on public space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summarized som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summarizes some design measures, the city public space landscape more humane, achieve person and natural harmonious unification, construction beautiful city public space landscape.Key words: City public space; landscape design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概念及特点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利用景观学原理,解决景观水平上的经济、生态和文化问题的实践研究。

在认识和理解景观特征和价值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通过规划,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依据自然景观的适宜性、功能性和生态特性,经济景观的合理性及社会景观的文化性和继承性,结合地方文化背景,以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出发点,以景观保护为前提,“以人为本”为规划设计手段,合理规划和设计景观区内的各种景观要素和人为活动,在景观保护与发展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使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景观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协调统一。

其目的是充分展现景观所应具有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美学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行为特征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活动被归纳为三种主要的活动类型,本文探讨了三种活动类型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主要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分别针对各种行为特征提出了对应的空间设计要求,认为这些要点是具有活力的、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题词】城市公共空间;步行;逗留;打招呼闲聊;休闲运动
前言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设计的重点,决定着当代城市形态和城市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设计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创造具有活力的、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

而要设计好城市公共空间,必须首先对其空间中的人的活动、行为特征有全面准确的分析。

1 空间与活动
1.1 城市公共空间的界定
从空间与建筑实体的关系出发,可以将城市分解为两种空间,一种是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内部空间,即室内空间(interiorspace);另一种是由建筑物的外壳界面和自然环境所构成的空间,称为开敞空间(openspace),城市的开敞空间依据其权属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

室内空间和开敞空间承载了市民几乎所有的活动,而其中市民的户外活动主要发生在城市公共空间中。

1.2 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活动(户外活动)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社会性活动。

必要性活动是人类因为生存而必须的活动,基本上不受环境品质的影响,例如上班、上学、购物等,日常工作和生活事务基本上属于本类。

选择性活动是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会发生的活动,与户外环境品质、人的心情好坏都有密切关系,例如散步、晒太阳、游园等,大部分户外的休闲娱乐消遣活动都属于本类。

社交性活动,指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如打招呼、聊天、聚会等都是社交性活动。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必要性、选择性、社交性活动交汇发生,后两种活动对公共空间环境的要求较高。

2 行为与场所
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的行为特征根据三种活动类型,主要表现为以下类型:
步行:包括目的性明确的步行(必要性活动)和休闲性的散步(选择性活动);
逗留:以小坐休息为主的较长时间逗留,以驻足观望为主的临时逗留;(选择性活动)社会性交流:包括打招呼和闲聊,以及户外休闲运动,例如在公共篮球场打球,在广场、空地上打羽毛球、在广场跳舞等(社会性活动)。

2.1 步行
2.1.1 目的性明确的步行
步行首先是一种交通类型,一种走动的方式,但它同时也是城市空间中最常见的一种行为。

在目的性明确的步行中,步行者会选择最近的路线,如果可以看到目标,他们总是会径直走向那里,即使这条线路不那么安全。

大量的观察表明,人走捷径的愿望是非常明显的。

如果步行的目的性非常明确,那么假定在一个场所中,能看得见目的地但又不得不绕行,会令步行者非常不悦而试图采取措施打破由设计者给他们强加的线路。

以重庆大学B区建筑城规系馆为例,由于东门因管理因素长期关闭,从校门进入的学生人流只能从西门进入系馆,这种步行行为目的性非常明确。

而当学生能看到目的地—系馆但却不得不因为草坪而绕行时,自然的选择了横穿草坪的线路,而不是由设计者划定的道路。

2.1.2 休闲性散步
休闲性散步是属于选择性活动,对于环境的要求远强于目的性明确的步行,漫步场所的尺度、拥挤状况、绿化、铺装、路况、噪声等等一系列因素都对该行为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在拥挤程度超过每米街每分钟10人的水平后,步行者会较明显的感到拥挤,从而降低散步的欲望,所以往往在较宽敞广场上漫步的人多于在拥挤的步行街上的人;而以重庆的气候而言,是否有较好的绿化用以遮阴又会进一步影响选择,一条林荫道或者树木较多的公园比广场更适合散步。

同样,步行者也不会选择在有凹凸不平、潮湿溜滑的路面,或者噪声巨大、空气污浊的道路或场所散步。

2.2 逗留
在城市公共空间行为中必然有在某处逗留的行为,这种行为或者是较长时间的小坐休息,或者是临时的驻足观望。

无论是哪种,都需要创造相应的条件才能使人停留下来。

2.2.1 小坐休息
对于小坐休息最重要的是座椅,而座椅的布置规划中最重要的是位置的选择。

许多座椅是完全随意布置的,或者为了规划设计图面美观将其置于公共空间中央,但这些做法注重了美学但忽视了人的心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休息更愿意选择在公共空间的边缘,特别是相对比较私密的位置,在那里小坐相对不受人流的干扰。

第二重要的因素是座椅的朝向和视野。

如果一个座椅的朝向使人不得不面对阳光直射方向,那显然让人难以久坐;同样,如果座椅布置在一个风口处,夏季固然让人感觉凉爽,但冬季的使用效率就会降到低点;阳光、风向等因素都应在座椅的朝向上予以考虑。

如果座椅背部防护良好位置私密,而面对方向视野良好景观优美,无疑比其他条件相同的座椅更受欢迎。

对于小坐休息所需要的第三方面因素,在于座椅类型的选择。

对于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对座椅类型的挑剔程度不同。

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就坐,即使是台阶、花台、箱子甚至栏杆;而对中老年人来说,往往需要一个正式的座椅,无论有无靠背、是什么材质,才能够作为小坐休息的前提。

对于一个需要为小坐休息提供场所的公共空间来说,仅仅采用非正式的辅助座椅(例如台阶、花台)并不足够。

2.2.2 驻足观望
驻足观望是一个短时间逗留的行为,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必然有一个观望的焦点,或者看景、或者看物、又或者看人。

例如一处音乐喷泉,可能吸引上百人驻足观望;一处报墙,可以吸引十来人驻足观看;广场上一个活动、表演,取决于节目精彩程度和广场容纳量,甚至可吸引上千人驻足欣赏。

对于驻足观望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提供可供观望的要素。

2.3 社会性活动
2.3.1 打招呼、闲聊
碰到朋友后打招呼然后停下来与其闲聊一会属于典型的社会性活动,这种行为的发生与场所关系非常微小,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比如当时的心情、与朋友的亲密程度等,但其行为的延续与场所却有一定关联。

如果场所中有合适的小坐位置,则通常可以多闲聊一些时间,此时座椅的最佳形式是曲线向心型或者围着一个中心成直角布置,有助于方便交谈;而最差的形式则是座椅背靠背或者座椅间相隔太远。

如果场所中缺少小坐位置,那么往往只能打招呼后简单寒暄几句,这个闲聊行为会很快结束。

2.3.2 休闲运动
这里的休闲运动,主要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发生的、需要场所支持的群体性运动,例如公共篮球场打球,在广场、空地上打羽毛球、在广场跳舞等,这些活动必须要得到场所的支持,场所必须具有相应的功能。

例如打篮球的场所必须有篮球架、地面平整;江北步行街自发形成了露天舞场,每天晚上跳舞的市民不下500人(夏季),主要原因是该处有较大的广场和提供了音响等设备。

3 结语
总结必要性、选择性、社交性三类活动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行为特征:
必要性活动主要是目的性明确的步行,例如步行上班、上学,特征在于目的性明确、走捷径的愿望非常明显,在场所的空间设计中应该考虑设置最短距离的直线通道。

选择性活动主要是休闲性散步和逗留。

休闲型散步的行为特征是对环境的要求高、会尽可能选择环境好的线路,在场所的空间设计中应对环境、景观进行仔细的设计。

逗留分为小坐休息和驻足观望两类,小坐休息的行为特征是选择休息的座椅(也可能是其他非正式的辅助座椅),往往花在选择一个私密安静、视线良好座椅的时间还多与休息的时间,在场所空间设计用应考虑满足功能的要求;驻足观望的行为特征是关注具有吸引力的焦点,在场所空间设计中的关键就在于提供这种焦点。

社交性活动主要是打招呼、闲聊和休闲运动,两者的行为特征都在于需要场所提供相应的功能支持,在空间设计中不能仅从构图美观上设计,而必须依据这些需求配置相应得功能。

如果说形式服从功能,那么功能应该服从需求,而需求必须经过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只有通过对各种行为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需求进行有针对性设计,才能真正创造出具有活力的、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邹德慈.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规划学刊,2006(05).
[2]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