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凤县县域经济运行分析

合集下载

2013年大理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大理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大理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大理州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云南)2013年,州委、州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统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新大理建设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经济环境,努力克服地震、干旱等各种灾害带来的困难,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科学谋划,攻坚克难。

一年来,全州呈现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安定和谐、民生持续改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在努力全面建成大理小康社会和幸福美丽大理新征程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3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6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2.0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320.0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279.0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7:42.4:35.9调整为21.3:42.0:36.7。

全州人均GDP达到21727元。

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47.9%。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9%。

表1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单位:%项目名称合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7一、食品106.9二、烟酒及用品101.6三、衣着99.1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99.4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2.5六、交通和通信99.3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0.4八、居住101.7二、农业2013年末,全州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1.1万千瓦。

拥有拖拉机41308台,耕整机71946台(套),农用排灌动力机械 49248台,联合收割机436台。

全年完成机耕面积223547公顷,机播面积23300公顷,机收面积47859公顷。

2013年凤县县域经济运行分析

2013年凤县县域经济运行分析

2013年凤县县域经济运行分析2013年,是凤县攻坚克难、逆势奋进的一年,也是县域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优化升级的一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凤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凤县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加快建设幸福凤县的战略目标,科学研判形势,主动应对挑战,按照“建设六类特色凤县”(精彩凤县、富裕凤县、休闲凤县、美丽凤县、平安凤县、民生凤县)的发展思路,迎难而上,奋力争先,经济社会保持了加快转型、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第五次蝉联了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殊荣。

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一)成绩与优势1、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保持平稳增长。

2013年10项县域经济发展监测指标中,凤县有5项指标比上年增加或增长,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2、经济结构指标稳中有升。

2013年,凤县现代农业园区面积占比达到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6.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73.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3、民生指标得到较大改善。

2013年,凤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402元,比上年增长14.8%,增速宝鸡市排名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达到30415元,总量仍居宝鸡市第一;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84人,比上年下降45.1%;财政支出中教、科、文、卫、社、农和住房支出比重达到6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达到4794元,比上年增长32.4%;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56人,比上年增加2 人。

4、生态环境优势领先。

凤县将“生态立县”作为第一大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生态建设成就显著。

2013年,凤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9.7%,城市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100%,主要污染物减排率达到10.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达到3.61%,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96.5%。

2013年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省预调微调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以共建大西安为统揽,以“四强三领先”西部强市“咸阳梦”为指引,全力以赴保增长、快转型、抓统筹、优环境、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总体运行基本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860.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5.44亿元,增长4.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0%;第二产业增加值1076.17亿元,增长16.5%,占57.8%;第三产业增加值468.78亿元,增长10.7%,占25.2%。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769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为6087美元。

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达到110.4亿元,比上年增加17.7亿元。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44.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98.23万亩,比上年下降0.4%。

其中,夏粮336.29万亩,下降1.8%;秋粮261.93万亩,增长1.6%。

棉花种植2807亩,下降26.3%。

油料种植 36.63万亩,增长2.7%。

蔬菜种植134.44万亩,增长2.8%。

全年粮食总产189.43万吨,比上年减少10.8万吨,减产5.4%。

其中,夏粮产量88.91万吨,减产13.4%;秋粮产量100.52万吨,增产3.1%。

其中,主要粮食产品中,小麦产量88.78万吨,减产13.4%;玉米产量96.42万吨,增产4.2%。

全年棉花产量130吨,比上年减产32.3%;油料产量4.15万吨,减产11.1%;蔬菜产量387.28万吨,增产5.2%。

全年果园面积达到415.98万亩,比上年增长1.1%。

其中,苹果面积321.57万亩,增长0.8%。

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5.12亿元,同比增长10.0%,总量居全省第2位。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8.9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47.6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468.55亿元,增长9.1%。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4:51.4:32.2。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32.05亿元,增长12.5%,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7.2%。

一、生产方面:三次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农业生产稳定。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4.97亿元、增长3.6%。

粮食总产216.42万吨,增长0.5%;油料总产33.83万吨,增长1.3%。

生猪存栏249.10万头,下降2.3%;出栏379.79万头,增长2.4%。

实现肉类总产量40.39万吨,增长2.4%。

全年禽蛋产量11.93万吨,下降9.7%;牛奶产量2.47万吨,下降5.6%;水产品产量10.57万吨,增长2.1%。

工业生产平稳。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93.8亿元,增长10.7%,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4位。

全年工业产销率达97.4%,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空调增长29.1%、绝缘制品增长24.4%、电视接收机顶盒增长14.8%。

“2+4”重点产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51.7亿元,增长11.2%,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2.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长较快。

全市331个资质以上总专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2.92亿元,增长22.2%,较去年同期高出17.8个百分点。

其中:完成建筑安装产值256.57亿元,增长21.2%;完成其它产值6.35亿元,增长78.7%。

按控股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62.1亿元,增长17.6%;其它企业完成200.82亿元,增长23.7%。

服务业平稳增长。

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68.55亿元,增长9.1%,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9个百分点。

2009-2013云南省各县人均GDP以及排名

2009-2013云南省各县人均GDP以及排名

编者按:2011GDP为24名、人均30名。

2009、2010核实为6170、7224亿元、2011初步为8751亿元。

合1355亿美元、占全国1.86%。

人均19038元、合2952美元、为全国平均5450美元的54%。

2011核为8893亿、2012初为10309亿、进入万亿省俱乐部第24名成员,8地市《13区》、9县市、76县、29自治县、共127个中:GDP百亿元以上10个、10亿元以下10个;人均3万以上4个、2-3万元9个、1-2万元36个、5千-1万元56个、5千元以下16个、不足1千美元36个。

最少3024元、合442美元、为全国平均值的8.1%。

2013.7.16加2010年核实,则百亿以上增为14个、10亿以下减为3个;人均3万以仍为4、1-2万51个、5千-1万48个、5千以下5个、不足1千美元16个。

穷省之一,2014.5.14加上2013完全GDP初始值。

则百亿以上由10增为26个,10以下由10降为1个。

2013年3县改市。

区、市、县排名 2009人均GDP 09GDP 2010GDP 人均 2013年GDP 昆明1五华区1 730.42昆明2官渡区2 674.00玉溪红塔区3 1 78434 382 430 562.95曲静1麒麟区4 2 38900 272 309 428.97昆明3盘龙区5 371.87昆明4西山区6 354.00 昆明5安宁市1 3 37595 121 134.25 213.10昆明6东川区7 70.10昆明7呈贡区8 5 26912 61 71.81 26189 107.22迪庆州1香格里拉县2 6 26165 42 48.93 29179 70.63楚雄州1楚雄市2 7 25492 140 164.27 29456 220.89大理州1大理市3 8 25109 160 179.68 27559 255.17丽江1古城区9 9 24474 42 50 74.10红河州1开远市4 ·10 23841 75 90.74 28527 124.41红河州2个旧市5 11 23137 105 122.49 26727 167.53昭通1水富县3 12 23134 22 25.65 25800 37.37红河州3弥勒县4 13 22993 123 141.95 26243 201.05昆明3宜良县5 14 19263 82 94.20 22322 132.16玉溪1澄江县6 15 18552 31 36.15 22044 51.13 文山州1文山县7 市6 16 18523 84 100.10 20862 140.64 普洱思茅10 17 17810 46 54.00 77.16 玉溪2峨山彝族县1 18 17484 28 33.17 20423 43.94 昆明4晋宁县8 19 17466 49 56.15 19806 84.51 楚雄州2禄丰县9 20 16817 74 85.34 19395 115.36 玉溪3易门县10 21 15988 29 32.95 18449 44.29昆明5富民县11 22 15736 24 28.36 19058 42.32西双版纳州1景洪市7 23 15575 75 88.12 17579 124.91 红河州4蒙自县12 市8 24 15082 61 73.58 17930 102.85 迪庆州2德钦县13 25 15027 9.5 11.89 18720 16.44 德宏州1瑞丽市7 26 14674 25 28.74 16375 39.64玉溪4新平彝傣族县2 27 14421 41 53.79 18860 84.82红河州5河口瑶族县3 28 14316 15 18.53 17767 26.09玉渓5通海县14 29 13891 42 48.81 16114 65.94丽江1华坪县15 30 13559 22 26.93 16213 38.37曲静1富源县16 31 13438 95 111.94 15682 147.13 玉溪6华宁县17 32 13265 28 33.34 15420 47.04西双版纳州2勐腊县18 33 13224 34 39.21 14474 55.01曲静2陆良县19 34 12745 79 95.03 15579 131.86 昆明6石林彝族县4 35 12743 31 36.81 15020 56.81昭通1昭阳区11 36 12691 102 123.00 170.44 曲静3罗平县20 37 12427 68 78.07 14247 115.56 玉溪7元江哈尼族县5 38 12405 27 31.02 14241 43.14大理州2宾川县21 39 11852 41 46.85 13328 69.83玉溪8-江川县22 40 11272 31 36.66 13032 48.69大理州3祥云县23 41 11080 51 63.33 13556 93.15昆明7嵩明县24 42 10907 38 42.12 14729 65.02普洱1景谷傣族县6 43 10794 34 40.78 13117 61.50曲静4师宗县25 44 10784 41 51.48 13286 75.12红河州6建水县26 45 10559 56 63.14 11906 89.64迪庆州3维西傈傈族县7 46 10474 16 18.27 11795 26.57保山1隆阳区12 47 10348 92 107.00 149.13 德宏州2盈江县27 48 10272 31 40.32 13321 57.43西双版纳州3勐海县28 49 10203 34 38.88 11667 58.78曲静5马龙县29 50 9935 19 23.42 12325 31.72普洱2宁洱哈尼族县8 51 9754 19 22.42 11618 31.87 德宏州3潞西市8 芒市9 52 9558 37 44.30 11458 63.80 文山州2砚山县30 53 9498 44 51.64 11168 75.18 楚雄州3永仁县31 54 9435 10 11.56 10583 17.65 怒江1兰坪白普米族县9 55 9399 20 23.34 11144 30.59临沧1临翔区13 56 9349 29 33.00 55.84 临沧1云县32 57 9324 42 44.63 11458 71.34 曲静6宣威市9 58 9269 198.19 11334 205.96 普洱3江城哈尼族县10 59 9172 11 12.70 10479 20.09临沧2耿马傣族县11 60 9148 26 32.66 11022 54.24 怒江2泸水县33 61 9075 16 18.71 10891 26.15 保山1腾冲县34 62 9043 57 70.40 10976 105.05曲静7-会泽县35 63 9004 82 95.02 10739 130.98 大理州4漾濞彝族县12 64 8901 9.1 10.70 10439 14.99 楚雄州4牟定县36 65 8700 18 21.30 10339 31.12 保山2龙陵县37 66 8596 24 27.50 9978 42.81 保山3昌宁县38 67 8507 29 34.73 10092 57.91 临沧3镇康县39 68 8460 15 16.58 9578 28.81 怒江3贡山独龙族县13 69 8444 3.2 3.92 10489 5.32 楚雄州5大姚县40 70 8405 24 28.89 9950 40.87 楚雄州6元谋县41 71 8337 18 22.09 10294 30.76 楚雄州7姚安县42 72 8305 17 20.47 9612 29.37 大理州5永平县43 73 8069 15 17.32 9504 25.73 德宏州4陇川县44 74 8037 14 17.33 9568 27.02 红河州7石屏县45 75 7965 24 26.77 8949 38.76 文山州3马关县46 76 7824 29 36.10 9838 51.37 大理州6云龙县47 77 7775 16 19.54 38.02 大理州7洱源县48 78 7683 21 25.41 9125 37.73 文山州4麻栗坡县49 79 7639 21 25.47 9176 36.60 大理州8鹤庆县50 80 7623 20 24.49 9143 40.49 文山州5富宁县51 81 7616 30 33.71 8289 49.74 楚雄州8武定县52 82 7601 21 24.09 8606 35.20 丽江2玉龙纳西族县14 83 7439 17 22.34 10438 33.36 红河州8泸西县53 84 7092 28 36.32 9127 53.19 楚雄州9-双柏县54 85 6959 11 13.39 8384 20.02红河州9屏边苗族县15 86 6883 10 12.32 8165 16.95临沧4双江拉祜族县16 87 6822 12 14.28 8002 24.41 大理州9南涧彝族县17 88 6808 15 17.67 7990 33.76普洱4镇沅哈尼族县18 89 6720 14 17.12 8051 28.99普洱5孟连拉祜族县19 90 6657 8.9 10.62 7908 19.11普洱6景东彝族县20 91 6611 25 28.82 7581 43.38 临沧5沧源佤族县21 92 6441 11 13.33 7448 23.94 大理州10剑川县55 93 6401 11 13.30 7506 19.03 昭通2绥江县56 94 6374 10 12.14 7764 17.77 昆明8寻甸彝回族县22 95 6355 32 38.42 7922 56.95 昆明9-祿劝彝苗族县23 96 6322 28 32.62 7727 49.74 大理州11巍山彝族县24 97 6288 19 22.79 7299 33.96 大理州12-弥度县57 98 6216 20 23.32 7304 34.39 保山4-施甸县58 99 5999 19 22.86 7316 34.01 丽江3永胜县59 100 5996 24 29.41 7423 44.78 临沧6凤庆县60 101 5980 27 31.51 6883 74.44 昭通3永善县61 102 5905 24 26.89 6756 40.00 普洱7墨江哈尼族县25 103 5591 21 24.55 6453 34.56 德宏州5-梁河县62 104 5485 9.0 9.94 6295 14.05 昭通4鲁甸县63 105 5194 20 25.11 6491 37.86 临沧7-永德县64 106 5010 18 23.38 6324 35.71 红河州10金平苗瑶傣族县26 107 4985 17 19.89 5614 27.88 昭通5盐津县65 108 4956 19 21.31 5695 31.81 丽江4-宁蒗彝族县27 109 4796 12 15.00 5827 22.45 文山州6丘北县66 110 4769 22 26.40 5546 40.71普洱8澜沧拉祜族县28 111 4764 24 26.90 5381 39.67 文山州7西畴县67 112 4761 12 13.62 5351 19.24 文山州8-广南县68 113 4538 35 42.16 5367 63.26 红河州11元阳县69 114 4458 17 20.05 28.35 昭通6威伩县70 115 4436 17 20.36 5293 29.38 昭通7巧家县71 116 4365 23 27.05 5174 41.30 昭通8彝良县72 117 4359 24 28.10 5238 46.13 普洱9-西盟佤族县29 118 4298 3.97 4.56 4922 6.46 昭通9大关县73 119 4230 11 12.58 4804 18.23 红河州12红河县74 120 4148 12 13.66 4655 19.94 红河州13-绿春县75 121 4087 9.1 11.10 4987 17.75 昭通10-镇雄县76 122 3024 42 53.30 3919 82.40。

2013年四川省各县(市.区)经济简介

2013年四川省各县(市.区)经济简介

70.7 118.22 44.3 26.07 63 54.07 64.08 38.16 66.81 50.27 59 41.24 56.4 40.22 38 11.55 76.31
23743 21874 21500 21354 21972 22060 21477 20000 25381 27547 21127 21677 23485 22024 20691 19601 17500 22987 24088 24088 20830 15970 21446 20480 16940 23257 21865 19030 22627 23806 16784 21586 22620 21897 18241 21240 18050 19615 18280 22140 21629 22488 19077 21307 19276 21687 23738 18755 20515 18100 15181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固定投资 (亿元) 500.87 336.65 293.16 685.01 352.96 364.06 382.88 183.86 443.42 163.44 129 288.06 308.03 238 224 310.08 163.34 266.8 193.7 203.2 133.71 108 123.56 144.26 253.8 97 184.4 156 145.31 176.45 179.54 182 173.02 168.49 250.62 108.12 147.85 117.65 120 74.02 117 125.11 100.82 176.5 100.12 119.03 241.19 129 119 177.03 175.03 78

省来凤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省来凤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湖北省来凤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文本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来凤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三年十月目录第一部分总则1第一章规划编制背景和基本任务1第二章发展定位、目标与发展战略3第二部分区域统筹协调6第三章与恩施州和周边县市的发展协调6第四章龙凤示范区一体化规划7第三部分城镇体系规划10第五章禁限建分区管制10第六章城镇化发展及城镇体系规划11第七章县域综合交通规划14第八章县域产业发展规划15第九章县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7第十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利用22第十一章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25第十二章新农村建设指引27第四部分城市规划区规划30第十三章城市发展方向和规划区界定30第十四章城市空间布局30第十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34第十六章城市产业布局35第十七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37第十八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40第十九章园林绿地系统和景观特色规划41第二十章城市景观特色规划44第二十一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45第二十二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49第二十三章“五线”控制规划51第五部分规划实施策略53第二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53第二十五章实施策略55附则56第一部分总则第一章规划编制背景和基本任务第1条编制背景来凤上轮城市总体规划——《来凤县城区总体规划(2004—2020)》于2004年由来凤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实施。

该规划实施近8年来,较好地指导了来凤县城乡发展建设。

当前,来凤县内外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面临着经济社会和城乡发展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启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湘鄂两省共同推进龙凤示范区建设。

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深入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武汉市继续加大对口支援来凤。

恩施州委、州政府将来凤作为恩施州副中心城市进行打造,要求来凤县建设成武陵山区经济强县。

恩来高速已经开工,黔张常铁路即将开工,来凤将融入现代交通网络。

2013年恩施州各市县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恩施州各市县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恩施州各市县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恩施州生产总值(GDP)为552.5亿,人均生产总值(GDP)16713.05元,折合2698.61美元。

从各市县来看,恩施市、利川市和巴东县生产总值(GDP)领先,鹤峰县生产总值(GDP)最低;从人均生产总值(GDP)来看,鹤峰县人均生产总值(GDP)为3181.83美元,位居第一,来凤县和恩施市分列第二、第三位,人均生产总值(G DP)分别为3136.00美元和3013.46美元,利川市人均生产总值(GDP)最低,为2048.12美元。

(注:常住人口采用2012年数据,部分GDP数据为统计初值)
GDP排名市/县2012年GDP(亿
元)
2013年GDP(亿
元)
2012年常住人
口(万)
人均GDP(元)人均GDP(美元)人均GDP排名
8 鹤峰县34.82 39.51 20.05 19705.74 3181.83 1 6 来凤县40.80 47.37 24.39 19421.89 3136.00 2 1 恩施市123.00 140.70 75.39 18662.95 3013.46 3 5 咸丰县48.50 54.00 30.18 17892.64 2889.08 4
3 巴东县65.60 72.50 42.29 17143.53 2768.12 5
4 建始县55.92 65.49 41.37 15830.31 2556.08 6 7 宣恩县40.28 46.00 31.16 14762.52 2383.67 7 2 利川市75.00 83.40 65.7
5 12684.41 2048.12 8
恩施州482.19 552.5 330.58 16713.05 2698.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凤县县域经济运行分析2014-6-16 9:22:00 宝鸡统计局2013年,是凤县攻坚克难、逆势奋进的一年,也是县域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优化升级的一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凤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凤县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加快建设幸福凤县的战略目标,科学研判形势,主动应对挑战,按照“建设六类特色凤县”(精彩凤县、富裕凤县、休闲凤县、美丽凤县、平安凤县、民生凤县)的发展思路,迎难而上,奋力争先,经济社会保持了加快转型、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第五次蝉联了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殊荣。

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一)成绩与优势1、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保持平稳增长。

2013年10项县域经济发展监测指标中,凤县有5项指标比上年增加或增长,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2、经济结构指标稳中有升。

2013年,凤县现代农业园区面积占比达到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6.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73.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3、民生指标得到较大改善。

2013年,凤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402元,比上年增长14.8%,增速宝鸡市排名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达到30415元,总量仍居宝鸡市第一;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84人,比上年下降45.1%;财政支出中教、科、文、卫、社、农和住房支出比重达到6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达到4794元,比上年增长32.4%;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56人,比上年增加2人。

4、生态环境优势领先。

凤县将“生态立县”作为第一大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生态建设成就显著。

2013年,凤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9.7%,城市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100%,主要污染物减排率达到10.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达到3.61%,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96.5%。

5、新考评体系对凤县发展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2013年省政府对县域经济考评办法重新进行了修订,发布了新《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暂行办法》,83个县(市)监测考评指标由31项扩大为35项。

保留下来的原有指标17个,占考评指标总数的近一半(48.6%),新增的人均指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森林覆盖率、主要污染减排等6项指标对凤县的发展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也比较符合衡量凤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6、就宝鸡市各县数据比较来看,凤县领先指标较多。

从省市反馈的2013年度县域经济数据来看,凤县在宝鸡市9个县中,人口少,常住人口居第七位,仅高于麟游、太白两县,这为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总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等五大人均指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生产总值均居宝鸡市第一位。

从城镇化率来看,凤县无论是用常住人口还是用户籍人口计算,都是宝鸡市第一。

从有线电视入户率来看,凤县仅次于太白县,为宝鸡市第二位。

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来看,凤县宝鸡市排名第一。

从主要污染物减排率来看,凤县居麟游县之后,为第二位。

从森林覆盖率来看,凤县仅次于太白县,为宝鸡市第二位。

从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来看,凤县宝鸡市排名第三。

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看,凤县宝鸡市排名第一。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凤县宝鸡市排名第一。

(二)困难与问题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冷静面对,客观分析,找准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再认识,为今后的发展明晰思路。

1、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下降。

2013年,凤县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下降6.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9.1个百分点。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营改增及结构性减税政策陆续出台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收困难。

同时受环境、土地、资金等相关因素影响,产业化大项目建设较慢,投资效果不明显,新的税源建设接续不上。

财政总收入比上年下降24.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0%。

2、结构调整效果还不理想,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13年凤县三次产业的构成为4.9:78.8:16.3,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只有第二产业占比上升1.4个百分点。

工业主导地位没有改变,农业、服务业发展步伐仍然落较慢。

凤县经济虽然呈现“二三一”结构,但第二产业占比过大,第三产业比例不够大。

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22%,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8%,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乡村劳动力比重达到84.1%,比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

3、社会保障仍需提标扩面,生态民生有待改善。

2013年,凤县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7.6%,仍有提升的空间;有线电视入户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公众安全感满意率等指标虽然仍维持较高水平,但比上年有所下降。

污水处理率仍然不高,2013年,凤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73.68%,比上年下降6.85个百分点。

二、发展县域经济主要举措(一)产业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庞家河金矿技改、四方金矿“数字矿山”建设使传统行业得到改造升级,二里河铅锌矿等骨干企业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成投用提高了安全生产系数,石材产业园一期工程即将投产,龙源风电一期工程并网发电,凤县风电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达到85万千瓦。

新能源、新材料、非金属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加快了凤县工业转型步伐。

2013年末凤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户,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9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产品销售率达到95.1%,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948.23%,比上年增加92.84个百分点。

(二)旅游产业质量提高,消费市场繁荣兴旺。

2013年,古羌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全面开园,被命名为陕西省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天河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凤县年末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达到7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2个,占宝鸡市的三分之一。

《凤飞羌舞·古羌新韵》实现山水实景演出,秦岭花谷成为全省休闲旅游新亮点。

凤县成功跻身中国旅游百强县,荣膺“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称号。

全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景区门票收入1083万元。

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带动了凤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呈现兴旺态势,凤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20户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14亿元,增长20%。

(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特色农业突破发展。

面对持续旱灾冻灾,凤县制定了《2013年抗旱抗灾扩种复种豆类蔬菜药材安排意见》、《关于切实做好低温冰冻灾后农业生产补救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农业提质增效实现了受灾之年不减收。

2013年凤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43亿元,比上年增长4.2%。

凤县种植中药材37360亩,增长38%;总产15223吨增长141.3%。

蔬菜69036亩,增长21.8%;总产108809吨,增长32.3%。

生猪存栏72317头,与上年持平;生猪出栏103793头,比上年增长7.5%;肉类总产量实现10442吨,增长24%。

凤县育苗面积2535亩,增长150%。

凤县拥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2家,凤县现代循环农业园区成功跻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平木镇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0户,建成农业观光采摘园3个,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区面积551.3公顷,现代农业园区面积占比达到3%。

粮食产值仅占凤县农业总产值的6.3%,比2010年下降2.7个百分点。

水果、花椒、畜牧、蔬菜、药材等五大特色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到81.9%,比2010年提高5.3个百分点。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投资拉动持续有力。

2013年,凤县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7个,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3户,全年落实到位资金2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省际到位资金19.29亿元,引进外资50万美元。

凤县实施10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0.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

龙源马头滩风电场、古羌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金凤凰购物中心等一批产业化项目陆续竣工,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丰禾山隧道顺利贯通,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区、优质花椒苹果核桃基地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项目建设对投资增长拉动明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88亿元,比上年增长30.8%。

(五)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生条件显著改善。

全年共完成民生项目投资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7.3%;财政支出中教育、科技和文化支出的比重达到27.1%,农、社、卫和住房支出比重达到41.0%。

强化科技创新,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

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311人。

积极推进创业就业,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3.7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1%。

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和环境执法,国家生态县创建顺利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

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1人,比上年减少6人。

(六)着力增加居民收入,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2013年,凤县通过“一卡通”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小麦玉米良种补贴、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一事一议”等各种支农惠农补贴3288万元,党的温暖政策全面落实,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02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转移性收入1127元,比上年增长27.3%,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8%,达到县域较高水平。

充分发挥凤县山青水秀的生态禀赋和羌族故里的人文优势,大力挖掘羌文化,精心打造紫柏山、通天河、灵官峡、凤凰湖等七大景区,辐射带动商贸、餐饮服务业及农产品就地转换,2013年凤县三产从业人员由2006年的不足2000人增加到2013年的1.2万人,有4000多名农村群众投身到农家乐、饮食、土特产、手工工艺制作等行业,使凤县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就地转化为旅游商品。

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凤县农民第三产业人均收入为1366元,同比增长30.4%,占到家庭经营性收入的35.3%。

2013年,凤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415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工资性收入16731.99元,增长10.7%,占比达到54.1%;经营性收入达到7937.14元,增长12.0%,占比达到25.7%,高出全省比重14.1个百分点,为凤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跻身全省前列提供了发展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