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北师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北师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北师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熟悉新闻与传播理论与实践,掌握前沿研究方法,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新闻与传播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或专业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内容1.专业课程:学生需修习新闻与传播学相关的核心课程,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媒体研究等。
此外,还有研究方法、媒介经济学、传播伦理等课程,以提供学生全面的专业知识基础。
2.研究方向: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新闻与社会变迁、传播与政治经济、传媒与文化研究等。
3.学术研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包括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等。
学生还将参与导师指导的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
4.实践教学:学生将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地调研、媒体实习等,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计划1.复习阶段:学生将在研究生入学前进行专业知识的复习,包括学习相关教材、文献预览等,为进入研究生阶段做好准备。
2.修读课程:学生需按照学位要求修读相应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术基础,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进行选择。
3.学术研究:学生在修读课程的同时,需参与学术研究活动。
初期学生将以文献综述、选题、调研等方式进行科研准备;中后期学生将全身心投入到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中。
4.实践环节:学生将根据自身的实践兴趣,选择实践教学环节。
这些实践可能包括参与社会调查研究、媒体实习、学术会议等。
四、培养要求1.修满并通过相应学分要求的课程,其中必修课程达到法定学分占比;2.完成学术论文,经导师指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3.参与学术研究并有一定的科研成果;4.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并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5.按要求参与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
总结:北师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广学术视野和较高专业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及职业荣誉感,通晓新闻传播理论,熟悉新闻传播规律,掌握采、写、编、评、摄等专业技能和新媒体技术,能够胜任新闻媒体以及相关工作的国际化创新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1)具有从事新闻事业应有的人文情怀、崇高的道德品质、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2)较好地掌握新闻与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政策,坚守基本的专业伦理;(3)有较好的新闻判断力、实践能力;(4)具备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知识以及外语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50,其中课程学分122,集中实践环节18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0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14门,41学分新闻传播学引论(3学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学分)、新闻学原理(3学分)、初级新闻采写(3学分)、高级新闻采写(3学分)、新闻摄影(3学分)、中国新闻传播史(3学分)、外国新闻传播史(3学分)、影视制作(3学分)、新媒体导论(3学分)、传播学原理(3学分)、媒介伦理与法规(3学分)、媒介调查与统计(3学分)、传播研究方法(3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公共基础课 26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新闻传播学(0503)硕士培养计划

新闻传播学(0503)硕士培养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
鼓励研究生跨专业、跨院系或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
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注重理论学习。
聘请学界及业界精英举办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培养研究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
识的能力。
•注重实践,强化应用技能训练。
研究生要有一定的媒体实习经历,有一定的实践成果。
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研
究生的自学能力、调研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的训练和培养。
•严格考核,建立必要的竞争和淘汰机制。
每门课程均需学习考试、中期考核,毕业论文要严格把关,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
量。
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301)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新闻学、传播学基础理论与系统的新闻学专门知识的学术型人才,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者独立担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能力,能在新闻传播教学、科研单位与新闻实践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与新闻传播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强烈的事业心,具有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能为祖国的建设与进展服务。
2.掌握新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新闻学的理论前沿、重大现实问题与进展动态;熟悉党与国家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与法规;掌握科学的研究与分析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从事新闻学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新闻传播实践能力。
3.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与较强的心理素养。
二、研究方向1.新媒体研究2.应用传播学3.电视与新媒介叙事研究4.电视新闻节目研究5.电视专题新闻研究三、修业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但根据研究生修业状况,同意学生提早毕业。
硕士研究生申请提早毕业的具体条件: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第三学期末),所有课程成绩均在80分以上,或者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含省级)发表学术论文1篇,修满学分者能够申请提早毕业。
2.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5年。
申请提早毕业的条件同上。
2+3保送硕士研究生与少数民族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执行学校的统一学制。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的学位按照学校关于学分制的规定,硕士研究生应当修满很多于34学分。
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才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通过授予新闻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与促进硕士生自主学习与研究中的作用。
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
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包含学习计划与研究计划,应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
复旦大学 新闻学二专培养方案

摄影专题 影视艺术 公共关系实务 人际传播 广播电视与当代社会 大众传媒与文化 大众传媒与政治 广告策划与创意 网络传播基础 广告学概论 913.018.1 913.022.1 913.007.1 913.017.1 913.013.1 913.009.1 913.010.1 913.008.1 913.019.1 913.014.1
学分
2 2 2 2 2 2 2 2 2 2
周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2
开课学期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开课院系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师资力量进行实际调整开课学期
《新闻学》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新闻学院)
一、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党和政府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 政策,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 练,掌握采访、写作、编辑业务技能和社会活动能力;熟悉中外新闻传播历史、现状及发展 规律。
学分
3 3 2 3 3 2 2 3 3 2 2 2
周学时
3 3 2 3 3 2 2 3 3 2 2 2
开课学期
1 2 3 2 1 1 3 2 2 4 4 3
开课院系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2、专业选修课程(10 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二、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下列规定的 30 学分专业必修课和 10 学分专业选修 课。
新闻学培养方案 中传

新闻学培养方案中传中传新闻学培养方案中传新闻学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闻人才而设计的。
该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新闻素养和职业道德。
该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新闻创作能力。
学生将学习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新闻编辑等基本技能,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还将学习新闻传播学、传媒经济学等专业理论知识,以加深对新闻行业的理解和认识。
中传新闻学培养方案强调实践教学。
学生将参与各类新闻实践活动,如新闻报道、新闻采访、新闻编辑等,以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参加实习或参与学校的新闻媒体工作,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中传新闻学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将学习新闻创新理论和实践,通过参与新闻创新项目,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还将学习新闻传播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适应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需求。
中传新闻学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将参与各类团队项目,学习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通过团队项目的实践,学生将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以适应新闻行业的团队工作环境。
中传新闻学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将学习新闻伦理、新闻法律等专业知识,以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学生还将参与新闻实习和职业规划指导,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
中传新闻学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闻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掌握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新闻素养和职业道德。
中传新闻学培养方案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使他们成为新闻行业的中坚力量。
复旦大学新闻、广电、传播、广告硕士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2010)2011年03月07日 13:17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知识和技能、宽厚的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在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和管理的新闻传播高素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党和政府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熟悉中外新闻传播的历史、现状和媒体融合的新趋势;有较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熟练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业务技能;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位及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3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1学分(含教学实习6学分和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4学分。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143学分)(一) 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4学分;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8学分;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8学分。
(二) 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基础课程中的I组中修满12学分(其中必须选修“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II组中修满10学分(其中必须选修“新闻学概论”和“传播学概论”),并在法政类基础课和经管类基础课程III组中共选修6学分。
(三) 专业教育课程(61学分)1. 专业必修课程(43学分)2. 专业选修课程(18学分)(四) 任意选修(4学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2010)2011年03月07日 13:38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节目制作、节目策划、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新闻高素质专门人才。
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新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的学科。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传媒行业的日益竞争,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技能与创新的培养,才能适应和引领媒体的发展趋势。
首先,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生应该系统地学习新闻传播学、新闻写作学、新闻伦理学等基础学科,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新闻传播不再受局限于国内范围,而是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学生应该学习国际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了解国际媒体环境和国际新闻业的发展动态。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交流平台。
此外,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应该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传媒行业的变革,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创新和创业的能力。
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了解最新的科技和行业动态,掌握新的媒体技术和平台,拓宽自己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总之,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兼顾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全面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新闻从业者,适应和引领传媒行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50301)
一、专业介绍
新闻学专业创办于1981年,并于1982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1998年获得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新闻学专业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成为全国800余个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点中仅有的20家具有此项称号的专业之一;;2010年获得国家首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同年在新闻专业基础上建立的“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为河北省6个哲学社会科学基地之一;2011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新闻学专业获得河北省和国家两级“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新闻学专业获批河北省重点学科。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新闻学专业形成了基础厚、口径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特色。
通过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具有多学科的视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在专业培养方面,在突出新闻专业能力的同时,兼顾与之相关的宣传、沟通、公关、创意等传播能力的培养;新闻专业是实用性学科,因此,在培养方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包括实践课、实验室仿真教学、实习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各类媒体培养具有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闻专业人才;为社会机构(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培养懂新闻业务、编辑技术和公关技巧的新闻人才;为政府培养既能够从事政府信息发布工作,又能够为政府进行国际传播、危机公关的新闻人才;为各类新媒体培养具有新闻传播能力、内容制作能力、网络编辑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学科着力培养的新闻学专业人才,按照以下几方面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熟悉我国关于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站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新闻传媒业的前沿发展动态。
3.掌握新闻学、编辑学、传播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于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专业技能中。
4.熟练掌握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基本专业技能,并能够适应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不同要求。
5.掌握哲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修养。
6.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专业外文书刊,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毕业前达到学校要求的外语水平。
此外,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编辑处理各种媒体信息,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核心课程
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新闻摄影、中国新闻事业史、网络新闻学概论、媒介经营管理、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报道策划、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五、标准学制:四年。
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年限,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
六、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七、毕业学分学时要求
八、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
1.通识通修课(共修读40学分,其中实验/实践环节修读6学分)
2.通识通选课(最低修读18学分,其中实验/实践环节最低修读6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程
1.学科基础必修课(共修读24学分,其中实验/实践环节修读1学分)
2.学科(跨学科)选修课(最低修读25学分,带*课程修读4学分)
(三)专业发展课程
1.专业发展核心课(共修读29学分,其中实验/实践环节修读15学分)
2.专业发展拓展课(最低修读19学分,其中实验/实践环节最低修读1学分)课组一:(学术研究)
(四)集中实践课程(共修读11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