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辩证法的四种思维方法

辩证法的四种思维⽅法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认识事物的思维⽅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的⼀种思维⽅式。
在逻辑思维中,事物⼀般是“⾮此即彼”、“⾮真即假”,⽽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时间⾥“亦此亦彼”、“亦真亦假”⽽⽆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
1 定义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认识事物的思维⽅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的⼀种思维⽅式。
在逻辑思维中,事物⼀般是“⾮此即彼”、“⾮真即假”,⽽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时间⾥“亦此亦彼”、“亦真亦假”⽽⽆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
辨证思维指的是⼀种世界观。
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进⾏的对世界进⼀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与⾃然的关系,进⽽得到某种结论的⼀种思维。
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于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对⽴统⼀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统⼀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2 发展过程⼈类对辩证思维的认识有⼀个从⾃发到⾃觉的发展过程。
⼈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之前,早已辩证地思考问题了,然⽽这不过是⾃发的辩证思维。
⼈们只有懂得和运⽤辩证法理论时,才能真正认识思维的辩证本性,达到⾃觉的辩证思维。
对辩证思维的研究早在古代就有了萌芽。
古希腊哲学家爱利亚的芝诺关于运动的诘难,就已经涉及到如何在概念中表达运动的辩证法问题。
亚⾥⼠多德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
但是,他们对于辩证思维的观点是直观的、素朴的,只是到了近代才对辩证思维有充分的研究。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随着⾃然科学的进⼀步发展,不断涌现辩证思维出魅⼒出⼤量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这就需要⼈们⾃觉地进⾏辩证思考。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首先,辩证思维方法是一种源自古希腊哲学的思维方法,而现代科学
思维方法则是科学发展的产物。
辩证思维方法强调对事物的整体性认识,
认为事物是由矛盾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则注重通过实证、实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
两种思维方法都强调对问题的综合考虑,并
试图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其次,辩证思维方法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分析,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动力。
辩证思维方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和转化而推动的。
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则强调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证实科学理论,
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来研究。
此外,辩证思维方法也注重对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考虑。
辩证思维
方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与历史和社会环境相互交融的结果。
但现代科学思
维方法则相对独立于历史和社会环境,注重通过实验和数据来验证和推动
科学理论的发展。
然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例如,
两种思维方法都注重对问题的全面分析,试图找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本原因。
它们也都强调对事实的重视,试图通过实证和实验来验证和证实理论。
总之,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在一些方面有异同,但它们
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这两种思维方法在问题的综合性分析、对事实的重视
和问题的根本原因的追求上有相似之处。
而辩证思维方法则注重对事物的
整体性认识和矛盾的处理,强调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分析。
而现代科学思维
方法注重通过实证和实验来验证和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三)辩证思维边立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上升到 具体的方法
这一思维方法是通过具体到抽象,又从 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达到对事物的真理 性认识。 在认识过程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具体, 一种是感性的具体,一种是思维的具体。
所谓感性的具体,就是人的感觉器官所 得到的生动而具体的知觉表象。感性中 的具体是人们认识的起点,为了实现从 感性的具体到思维的具体的过渡,必须 首先否定感性中的具体。 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是通过分析把 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区分开必然的本 质的方面和偶然的现象的方面,从中抽 取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以达到对 具体事物的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 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 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 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 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 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 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 要受规律的支配。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 联系与区别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 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性。
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区分开必然的本质的方面和偶然的现象的方面从中抽取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以达到对具体事物的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什么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什么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
那么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有:(1)归纳和演绎归纳和演绎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两种推理形式。
归纳是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的结论、概念的思维方法。
演绎法是从一般原理、概念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把归纳和演绎当成认识过程之中既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种方法。
归纳法和演绎法在认识过程中有各自的作用,也有各自的局限性。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这具体表现在:第一,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以归纳得出的结论作为前提。
演绎法是一种从普遍到特殊、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它只能揭示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关系,不能揭示共性与个性的对立关系。
单纯用演绎法不能揭示个别事物多样化的属性。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运用归纳法。
此外,演绎的结果也必须再运用归纳法来证实与丰富。
第二,归纳法必须以演绎为指导。
演绎法为归纳提供一般性的理论原则。
规定归纳活动的方向与目标。
同时,归纳所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可靠,它必须靠演绎来修正与补充。
(2)分析和综合分析与综合是在认识过程中比归纳与演绎更加深刻的认识方法。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到事物的本质。
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表现在:第一,分析与综合是两种方向相反的思维方法。
第二,分析与综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成。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为了在思维中把握事物客观存在的统一性,必须先对该事物进行分析,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在对事物矛盾发展的统一体进行分析时必须有整体的观念,否则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
辩证思维的特征包括哪些主要方法是什么辩证思维特征

辩证思维的特征包括哪些主要方法是什么辩证思维特征辩证思维的特征包括哪些主要方法是什么辩证思维的特征包括哪些主要方法是什么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那么,辩证思维特征有什么辩证思维的特征包括哪些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一)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1.思维方法的本质。
(1)哲学上所研究的思维方法就是指理论思维方法,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的正确进行理性认识的方法。
(2)思维方法本质上是主体化了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在客观规律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工具和手段。
因此思维方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中介性,通过思维方法,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主观与客观相互联结、相互贯通,从而搭起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的桥梁。
2.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1)思维方法对认识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使思维客体相互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联系。
(2)思维方法对于思维的具体操作运行有重要的规范作用:①思维方法规范着人们的思维如何运动,规范着思维运行的方向和侧重点。
②思维方法具有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功能,具有信息处理和转换的内在机制。
(3)思维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决定着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以及正确性的程度。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1.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1)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概念、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概念推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
(2)归纳和演绎是统一的人类认识过程中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种思维运动形式:①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运动,它本身不能为自己准备好作为出发点的一般原则。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PPT

一方面:坚持一分为二 另一方面:坚持在矛盾的同一中把握对立,对立中把握统一
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就是善于在
统一物中看到对立的因素、部分、方面 和趋势,弄清它们是怎样对立的,对立 表现在哪些方面,对立的性质和程度如 何,以便采取恰当的斗争形式。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就是要善于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2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第一,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首先 要在事物的全面联系中完整的把握事物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2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第二,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 把一切事物看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2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有才华,一个个被南军的将领打败,连首都华盛顿都差点
丢掉。最后,林肯又任命了酒鬼格兰特为北军将领。当林
肯总统任命格兰特将军为陆军总司令时,舆论大哗,人们 说“昏君”用“庸才”,北军完了。好多人晋见林肯,说格 兰特贪酒好杯,难当大任。但林肯不为所动坚持用格兰特。 当然林肯总统不是不晓得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清楚在北
案例: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 辩证思维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论
归
分
抽
逻
纳
析
象
辑
与
与
与
与
演
综
具
历
绎
合
体
史
2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在确认世界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的前提下
现代科
深入研究某些关系
辩证思维对科研的意义

辩证思维对科研的意义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1辩证思维定义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
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
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2辩证思维的科学研究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现代科学研究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统一的时代特征,使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依赖性更加密切。
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
首先,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渗透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中,广泛作用于现代科学研究,以致离开辩证思维方法,科学研究就寸步难行;其次,辩证思维方法不仅是实现经验知识向科学理论转化的必要工具,而且已成为沟通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桥梁;再次,辩证思维方法为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动力,推动科研工作者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从各个方面充实了辩证思维中的世界图景;现代科学思维以其特有的方式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的观点,并进一步促使辩证思维方法具体化、精确化。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方法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矛盾分析、对立统一等方式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在科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实证、验证、推论等方式建立科学理论。
辩证思维方法的核心是矛盾分析。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运动的内在原因。
辩证思维方法通过对矛盾的分析,从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则重视实证和验证。
科学发展的基础是实验和观察,只有通过实验和验证,才能建立科学理论。
虽然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但两者之间也有相互影响和补充。
辩证思维方法可以为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提供哲学和思维基础,使其不仅仅是机械的、表面的事实描述,而是更深入的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则可以为辩证思维方法提供实证和验证的支持,从而使其不再停留于抽象的哲学思考,而是更加具体和实践化。
综上所述,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两个思维方式。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辩证思维。
”现代科学研究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统一的时代特征,使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依赖性更加密切。
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
首先,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渗透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中,广泛作用于现代科学研究,以致离开辩证思维方法,科学研究就寸步难行;其次,辩证思维方法不仅是实现经验知识向科学理论转化的必要工具,而且已成为沟通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桥梁;再次,辩证思维方法为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动力,推动科研工作者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从各个方面充实了辩证思维中的世界图景;现代科学思维以其特有的方式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的观点,并进一步促使辩证思维方法具体化、精确化。
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相互结合日益重要。
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把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指导科学研究。
辩证思维的作用:首先,辩证思维具有统帅作用。
辩证思维是高级思维活动。
它根据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客观事物,能够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揭露事物内部的深层次矛盾。
它从哲学的高度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在更高层次上对其它思维方式有指导和统帅
作用。
其次,辩证思维具有突破作用。
在活动中经常遇到困难,不是发现不了主要问题,就是因提供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而导致“僵局”,往往在此时,辩证思维就成了我们打破僵局的有力武器。
最后,辩证思维具有提升作用。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由浅入深,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上升为理论,这就需要辩证思维帮助我们全面总结思维成果,提升成果的认识价值。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矛盾论)。
或者说,辩证法就是矛盾论。
现在用于包括思维、自然和历史三个领域中的一种哲学进化的概念,也用来指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上只有两种世界观,一种是辩证法,一种是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根本上对立的两种世界观。
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联结。
这个思想也是辩证法作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形而上学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脱离。
它或者只见斗争,不见联合,或者只见联合,不见斗争。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辩证法有不同的认识,古希腊哲学认为它是论证和分析命题中的矛盾、揭露谈话的矛盾及克服矛盾的方法。
德国哲学家G.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研究对象本质的自身矛盾,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宇宙观。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认为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规律,思维中的辩证法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
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思维,作为对于对象的认识和把握的意识活动,从来不是单独的、空洞的意识过程,而总要有它的载体。
这个载体,就是在文化中形成并对应于一定的主客体情况的语言符号。
思维与语言符号相同一,思维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进行,这是一般的公论。
另一方面,除了今日的机器思维之外,任何思维都属于一定的主体,由这个主体的主体性(主观精神)所支配,所控制,这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对于认识着的思维而言,思维总是在其主体性的控制支配之下,运用着语言符号去把握、去表达客观对象的某种规定,某种意义,借以形成确定的认识。
符号学已经指出:思维主体对语词意义的运用,形成了思维的语用侧面;语言对客观规定的表达,或者说所运用的语言的客观含义,就形成了思维的语义侧面。
思维的活动和思维对于语言的运用(语用功能),目的都在于让其语义能正确表达主体对客观情况的认识。
因为,语义的主要功能在于认识,而这种表述本身又形成了语构。
因此,可以说,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进行的认识和把握着客观内容的思维,总有(或者说总要形成)它的语用(语言与思维主体的关系)、语义(语言与思维客体的关系)和语构(语言与自身系统或语言自身的结构系统的关系)三位一体的三重规定性。
在这里,语用、语义、语构是互相体现的,语构作为一种结构形态,不过是语用与语义的表现形态。
对于语用和语构,我们这里不讨论。
要认识辩证思维的本质特征,我们只要集中于语义这一侧面就够了,只是要记住:语义是语用的结果,并且体现于语构之中,它不是孤立存
在的。
集中于语义这个侧面,是从内容上、认识上考察辩证思维方式的必然要求。
因此,从语义上看,语言,特别是自然语言,它的任何一个词都具有多重意义,这种多重意义就构成了一个词的语义网。
例如“桌子”一词,就有它的所属,用途、质料、结构、色泽、价值等多重语义集于一身,形成一个意义网络,它是这诸多语义的潜在体。
在孤立的、非思维的情况下,人们不好突出它的任何一个确定的意义,因而也不能表达确切的认识。
而语义网中的任何一个潜在的意义要转化为显在,表达出一种确定的认识,都要通过思维,——质言之,通过思维的语用和语构而完成。
对于通常的抽象思维方式来说,其语义链、语义流的运动是很自由的,它可以依据思维主体的认识指向或客观情境而随意展开语义网中的不同语义。
但对于辩证思维方式来说,在涉及对象的辩证本性的核心——对立面的辩证关系时——它体现为对于对立概念的把握和表达——就不能不依循对立面的辩证关系来把握对象了。
在这种情况下,思维要想保持真值,其语义链的运动即语词的线序展开过程,就不能不体现为按照对立面的辩证关系而运动,而活动,如说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等等,从而在思维中出现语义链的辩证运动——辩证语义运动。
认识这一点,是认识辩证思维方式的关键。
对立面的辩证关系,是一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同一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这种表达对立面关系的对立概念。
当然我们可以只用抽象思维方式分别把握一般或共性、个别或个性之类现象的种种规定,通过抽象分别把握它的各个侧面,形成抽象语义运动。
但是,当我们要涉及“共性与个性”这种对立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时,我们就不能再孤立其中的任何一面而仍能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因为共性与个性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在二者的共存和互依中才具有真值。
孤立其中任何一面,都既接触到了真理又没有完全把握真理,因为真值存在于两个对立的方面,其中任何一面孤立来看就都失掉了真值意义。
这是一种双重语义真值,或者说是辩证真值。
因此,辩证思想家在把握它们时,就总要说“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着共性”之类的话,正像他不能把共性与个性分离开来那样,他总要在共性中把握个性,以及相反地:在个性中把握共性。
这样一来,思维中的语义运动,就不能不体现为从共性依循辩证关系运动到个性,从个性依循辩证关系运动到共性,这就出现了辩证的语义运动。
重要的是,对于这种矛盾性的对立概念来说,只有这种辩证语义运动才能把握住二者的辩证关系,把握住二而一、一而二的对立真值、辩证真值,一旦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甚至抽象一面而不顾及另一面,便都会立刻失掉真理。
它要求我们的思维在分离抽象其一面的同时又把另一面综合进去,因此,在进行这类思维时,其语义链就不能不是辩证地运动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