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

合集下载

湖北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分析

湖北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分析
为代表的名人 文化 , 彰显出湖 北省深厚 的文化底蕴 。 都
T 8 《 代经 》 o年6 ( D 当 济 2 9 月 上) o
区 域 经 济

CNEPRREO , S ' M AYCN C1 — O T O O。f ^ r 一
省山岳景 观和道教文化旅游名品 ,9 4年被列入 “ 19 世界文化遗 产” 名录 。应加大武当山文物古迹保护 、 修复及景 区内部环境的 洞、 沐抚 大峡谷是世 界地 质考察 的重大发现 , 大水 井有 南方 典 型的明清庄院。应充分发挥土苗民族风情和清江民俗风情资源 优势 , 如近年来力推的“ 绿色恩施州 , 土苗风情园 ” 主题形象 , 重 点开发一批高品位旅游景区 , 成为湖北省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食、 、 、 ” 住 购 娱 等要 素为主体 , 有一定规模和水 平的旅游产 业 具 体 系。国家实施 “ 中部崛起 ” 战略为湖北省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
济新的增长点。
1“ 、 一江两山” 生态文化旅 游区享誉海 内外
目前三峡 、 神农架 、 当山已基本建 设成为国 内一流 、 武 国际
知名 的综合旅 游 目的地 , 是湖 北省旅游 的标 志性 品牌 。该 区域 旅 游文化 内涵丰富 , 通过建 设和 完善配套服 务设施 , 升 了旅 提
区域 , 也是 国内外 知名 的旅游区域 。它提升 了湖北省对外 旅游

引言
旅游文化是 为旅游所 利用和 由旅游产 生 、 创造的人类文明
成果, 是旅 游业发 展的重要物 质基础 , 此相 关联 的旅 游资源 与 被称 为文化旅游 资源 。旅游业是一个 文他 艮 的新 兴产业 , 强
得 形象 , 增强 了湖北省旅 游的 竞争 力和吸 引力 , 带动 了全 省旅 游业的整体发展 。通过旅游 文化 名城建设 , 壮大湖 北省旅游产

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保护摘要:旅游地质资源是指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包括了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以及在人类形成发展过程中通过人类与地质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与人类有关的文化遗址遗迹。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千姿百态且分布非常广泛,这些地质资源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变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主要特点、分布情况、开发保护一、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主要特点:1、丰富多样性。

我国的旅游地质资源种类繁多、十分丰富,分布的空间也极为广泛,同时又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

就前者而言,无论是高山还是大河、无论是喀斯特还是黄土、沙漠,各种形态的旅游资源在我国都以不同方式存在。

就后者而言,由于地势、气候等方面的不同,即便是类似的旅游资源,也都有着不同形式的展现,比如,在山岳旅游地质资源方面,我国有数百座不同类型的大山,分布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且各具特色。

2、空间定位性旅游地质资源的空间定位性,是指旅游地质资源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而且这种空间位置受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海陆分布以及人类长期活动等因素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内在分布规律。

例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碎屑岩分布的地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并且与岩层的产状、厚度、岩性等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还与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有关。

3、永续性及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以外,一般都是较为缓慢的。

因此,相对于人的生命及社会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

同时也正是如此,当人们或突发性事件破坏了这些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以)再生的。

例如,石灰岩溶洞及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其它钙华沉积物,其形成过程以百万年或万年计。

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劣势(Weaknesses)
1、技术创新能力:尽管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在生产能力和成本竞争力方面具 有优势,但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如医疗影像设备、心脏起搏器等,技术创新能 力相对较弱。这使得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 距。
2、品牌影响力:尽管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 发展空间和盈利能力。
3、拓展国内外市场: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 场。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和趋势,优化产品结构和 提升产品质量。
4、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质量标准和检测手段。 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 力。
总之,湖北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机遇, 同时积极应对挑战和风险。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化改革创新 以及加强区域合作等措施的实施,湖北旅游产业将取得更加辉煌的发展成果。
参考内容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面对全球 化和技术更新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 和威胁)成为必要,以推动其持续、健康的发展。
2、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宣传推广活动和营销策略的创新,提升湖北旅游 景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国内外各类媒体和社交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增加湖 北旅游在国内外游客中的影响力。
3、深化旅游业改革:积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旅 游业与文化、科技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旅游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高 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技术壁垒:一些发达国家通过设立技术壁垒,限制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的 质量和技术水平。这使得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长阳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长阳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长阳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长阳是湖北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中游地区。

长阳县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包括壮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长阳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本文将对长阳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长阳县自然风光优美,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洞庭湖旅游区。

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江南明珠”。

游客可以在湖上观赏美丽的日出日落,欣赏湖光山色;湖边还有许多渔家乐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的湖鲟、莼菜等美食。

此外,长阳县还有长阳古城、张公山温泉等景点,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长阳县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许多历史遗迹成为旅游景点。

长阳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经千年历史沧桑,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建筑。

古城内有宋代的街市、城楼以及一些古代庙观,游客可以感受到古代长阳的灿烂文明。

此外,还有一些古村落如张湾、扎棚等,保存完整的民居建筑和古老的风俗民俗,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机会。

长阳县以丰富的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当地居民保留了许多传统的节日和民间艺术表演,如舞狮、龙舟赛等。

游客可以参观这些传统活动,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美丽的传统文化。

此外,长阳县还有许多特色的农家乐和采摘园,游客可以亲自体验田园生活,品尝当地的农产品。

长阳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投资。

政府通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扩大旅游宣传和推广等方式来促进旅游业发展。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投资兴建高品质的旅游设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长阳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长阳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旅游消费能力得到提升,旅游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

长阳县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例如,可以开发更多的主题公园、水上乐园、度假村等娱乐设施,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二、 岩浆岩
3、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 以加里东期为主,见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
等地的局部地区,岩石类型为正长岩、碳酸岩, 主要产于基性侵入岩杂岩体中。与该类岩石相 关的矿产有铌、钽等稀土矿产
三、 变质岩
变质岩主要分布于武当山—大别山广大地区 和黄陵、神农架、大洪山、幕阜山、大磨 山等地,分布面积约60000平方千米。按 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省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岩浆活动比较强烈, 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图11)。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一、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较丰富,资源禀 赋居全国中游
截止2007年,全省已发现146个矿种、183个 亚矿种,分别占全国已发现171个矿种、 229个亚矿种的%、%。全省已查明资源 储量的各类矿产89种、亚矿种111种,包括 能源矿产7种,黑色金属矿产8种,有色金 属矿产12种,贵金属矿产5种,稀有稀土及 分散元素矿产19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7种,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5种,建筑材料及其 它非金属矿产38种
三、 变质岩
南部扬子变质区:变质作用发生于前南华纪 变质基底中。太古—元古代表壳岩系和元 古代岩浆岩经低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形成从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 相的递增变质带和无分带性的混合岩类高 级变质岩;中元古—新元古代地层和岩浆 岩,经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形成板岩—千枚 岩
与区域变质作用相关的矿产有金、银、铁、 磷、石墨、金红石等
及黄陵背斜;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仅见 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局部地段;火 山岩主要分布于鄂北及鄂东南地区
二、 岩浆岩
1、酸性、中酸性岩浆岩
以燕山期为主,主要分布于桐柏山、大别山、黄 陵、幕阜山及鄂东南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闪 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相应的脉岩有石 英岩脉、伟晶岩脉、花岗斑岩脉;火山岩类型 为流纹质、安山质、石英角斑质火山喷发熔岩 及火山碎屑岩。元古代及其以前的中—酸性侵 入岩均遭区域变质,己变质为英云闪长质、奥 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或片麻 状花岗岩,同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已变质成各 类长英质片麻岩、变粒岩、片岩及浅粒岩。燕 山期岩浆岩形成我省重要的铁、铜、金、钨、 钼、硫等内生矿床

湖北省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旅游价值赏析

湖北省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旅游价值赏析

湖北省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旅游价值赏析我的家乡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

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与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

面积较大,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着丰富的大气降水,水汽来源充足,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素有“千湖之省”的美呼;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名人古迹数不胜数。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山水名胜与文物古迹个性独特、人文景观时代跨度大历史价值高。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了湖北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要数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了湖北的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号称“华中屋脊”和“绿色宝库”的神龙架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稀物种多,还有引人关注的“野人之谜”;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人誉“第一山”的道教名山武当山自古便是道教圣地;还有避暑圣地九宫山,地质公园隐水洞,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等等景色秀丽怡人的风景区……为什么会形成如此之多的名山大川、地质矿山景观,与湖北的地理背景气候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地势西高东低,西、北、东三面环山,外高内低,向南敞开,形成一个不完整的盆地,山前丘陵岗地分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貌可划分为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种类型。

地处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北段,北部接近我国北亚热带的北界,南跨中亚热带北界,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属湿润带,局部地区甚至属于多雨带,河流水源补给充足,全省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受水气来源和地形条件影响而分布不均。

独特的自然地理背景与复杂的气候条件形成了湖北别具特色的地文类景观旅游资源,不仅能让游人观赏喟叹,消暑避夏,度假疗养,还有科考研修,登山探险,宗教朝觐的作用。

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

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

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1.1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1.1数据收集本文的第三章介绍了湖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数据来源,对于详细的湖北省的旅游收入和人口总数、地区生产总值,均来源于相关的统计资料,具体如表4.1所示。

表4.1 数据来源数据类型数据来源具体信息统计数据2022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湖北省年末人口总数、地区生产总值、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2022年各地市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地市州的生产总值、年末人口数、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人次网络数据湖北省文化旅游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扩展项目名录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宗教活动场所湖北省体育局公共体育场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湖北省商务厅中华老字号、湖北老字号、湖北特色商业街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录、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县以上等级公共图书馆名单、全国一、二、三级文化馆名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湖北省水利厅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名录湖北省地质局国家级和省级地质公园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地理信息数据GIS数据湖北省行政区划图(矢量地图)等数据1.1.2数据处理以前面所描述的内容为基础,将所选择的资源划分成4个大类和25个亚类,分别是:人类文化遗址遗迹类、历史建筑与文化空间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

最终共筛选出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点7513个(图4.1),其次,根据收集到的文化旅游资源单体数据,使用百度中的坐标体系,进行具体的经纬度坐标的运算,之后利用坐标转点工具,将全部文化旅游资源点转为矢量点要素,然后导入ArcGIS10.8软件进行空间分析。

湖北省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开发

湖北省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开发

湖北省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开发
梅惠;李长安
【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
【年(卷),期】2007(21)1
【摘要】湖北省具备丰富的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地质公园资源条件,但地质公园开发与建设还相对落后,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收入效益很差.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旅游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开发的重要热点之一.湖北省地质公园的科技旅
游开发建设显得十分紧迫.分析湖北省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开发的现状,提出湖北省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开发要合理地营销地质公园,充分发挥载体的科普功能;挖潜地质公园的科学内涵;科学地规划和建设地质公园等建议.
【总页数】4页(P79-82)
【作者】梅惠;李长安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国家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开发研究——以景泰黄河石林为例 [J], 石培基;马泓芸;程华
2.基于遗产活化理论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研究-以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J],
李渊;李静;吴雅玲;
3.基于遗产活化理论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研究——以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 李渊;李静;吴雅玲
4.旅游开发视角下的地质公园保护构想--以河南省关山地质公园为例 [J], 安传艳
5.我国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开发研究——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科技旅游开发之借鉴 [J], 金利霞;方立刚;范建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
作者:卜永喜, 卜薇
作者单位:卜永喜(湖北省地质学会,湖北 武汉 430022), 卜薇(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22)
1.期刊论文杜汉华.杜睿杰推动湖北旅游快速发展的战略研究-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25(3)
湖北旅游2000年以来落后于周边省区,和湖北"一江两山"旅游战略有致命缺陷,全省各地旅游规划大多不能切合湖北旅游资源"山水不太奇异,但文化底蕴深厚"的实际,关系极大.应提高武汉、襄樊、荆州、荆门等城市的旅游战略地位,加大旅游开发的督导支持力度,努力采取措施,搞好城乡建设和旅游规划的编制,推动湖北旅游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大步前进.
2.期刊论文张素华.刘志平.涂建华.ZHANG Su-hua.LIU Zhi-ping.TU Jian-hua湖北旅游生产力空间布局研究-资
源开发与市场2009,25(5)
湖北旅游业为实施跨世纪跳跃式大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实施重点开发与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区域旅游开发时空战略,构造一个重点突出又顾及全区的有层次的旅游网络系统.湖北旅游业生产力布局可概括为:2条发展轴、4个增长极、6个旅游集散地、两大旅游区、10条特色旅游线的总体格局.
3.期刊论文邓辉.鲁卫星湖北旅游品牌的层次结构及精品名牌战略的实施-理论月刊2002(6)
旅游品牌是整合了旅游产品的品质、特色、名称、标识、个性形象及市场影响力等要素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当今旅游开发的一大趋势,它对凸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卖点",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旅游品牌的层次结构入手,在分析湖北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及旅游产品现状的基础上,对湖北旅游品牌的层次结构进行了分析与定位,并对其精品名牌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4.期刊论文郭清霞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地理2003,23(4)
旅游扶贫中存在有将旅游扶贫简单地等同于旅游开发、旅游扶贫开发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把陋习当作特色来开发和只关注眼前的效益等问题.科学的旅游扶贫开发应使旅游扶贫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扶贫功能,是在政府扶持和引导下,以地方特色为生命,农民唱主角,实现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双赢.
5.期刊论文李海娥加快湖北省水体旅游开发的思路与对策-湖北社会科学2003(6)
湖北是全国有名的水资源大省,有"千湖之省"的美称.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成为湖北省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依托.湖北省要在抓住资源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做好全省水体旅游开发整体规划,加强资源整合和区域联合.在旅游开发中引入市场机制,变过去水资源开发利用投资主体单一化为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同时,一定要合理开发水资源,注重保护水体周围的生态环境,实现湖北旅游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6.期刊论文湖北省历史学会启动社会资金加快湖北旅游业发展-理论月刊2003(1)
宜昌旅游业在有效启动民营公助的旅游产业经营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条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旅游开发的新路.
7.期刊论文阚如良.李江风.喻继军.詹丽湖北省清江流域旅游规划研究-生产力研究2007(3)
湖北省清江流域是湖北省唯一享受国际西部开发政策的地区,这里原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是湖北省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区.整体规划开发清江流域旅游,对促进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湖北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清江流域旅游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旅游规划目标和战略要点、发展格局与网络构建、产品开发与线路组织、形象定位与市场开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划.
8.期刊论文刘守华.Liu Shouhua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湖北旅游振兴-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5) 作为各地活态文化事象而存留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事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但旅游开发与非遗保护既有相生的一面,也有相克的一面,我们应提高认识,总结经验,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科学态度,将两者统一起来.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766884.aspx
授权使用: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wfhyzgkd),授权号:a037cb76-d07f-4c25-8299-9e93010e78f6
下载时间:2011年2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