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合集下载

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泉州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福建省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首先,泉州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例如,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开元寺、陈嘉庚纪念馆等,都成为了旅游者必访的景点。

这些文化景点的保护和开发,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促进了泉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泉州还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旅游资源。

如美丽的海滩、迷人的海岛和秀丽的山水风光,成为了旅游者们争相前往的地方。

著名的鼓山、南安大嶝岛、永春七仙岩等自然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泉州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不仅满足了游客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另外,近年来泉州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

各类宾馆、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机构的兴起,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提升了泉州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增强了游客的满意度。

然而,泉州旅游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旅游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平衡。

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如何保护好自然和文化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是旅游业的品质提升。

泉州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晚,与一些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如何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游客体验,是泉州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可谓蓬勃向上。

通过发挥泉州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泉州旅游业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健发展的势头,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晋江市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晋江市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晋江市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作者:许建林来源:《绿色大世界》2009年第10期摘要:晋江湿地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湿地的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概述了湿地的作用及意义,分析了晋江市的湿地现状和特点,对如何保护当地湿地提出对策:提高保护湿地意识;开展湿地系统研究;建设保护湿地;增加保护湿地的资金。

关键词:湿地资源;湿地保护;晋江市中图分类号:P941.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0-0026-031 引言湿地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维持系统。

保护湿地资源,维持湿地的基本生态过程,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晋江市作为沿海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合理规划利用湿地资源,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2 湿地的作用和意义1997年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著名的《湿地公约》,它是第一份,也是目前唯一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全球性公约。

《湿地公约》关注的是受威胁最严重的一类生境,即湿地。

在人类社会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湿地一直被看作是蚊蝇滋生的场所和肮脏的烂泥地。

在传统观念中,湿地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最无用的荒地,但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气候变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1 湿地具有蓄水防洪的功能湿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具有调节洪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的能力。

水能被湿地储存于土壤之中(泥炭中有90%的孔隙),或以表面水的形式保存于湖泊和沼泽中;另一方面,一部分储存的洪水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地排放出来,或在流动过程中通过蒸发和下渗成为地下水而被排出。

近几年,晋江市在滩涂湿地中种植红树林秋茄,既减缓了洪水的流速,又避免了洪水对堤坝的冲刷。

湿地在蓄水、缓解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护了晋江市“一江两湖十溪”(即晋江、龙湖、虺湖、加塘溪、旭溪、英墩溪、湖漏沟等)的生态安全,保障了全市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晋江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晋江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晋江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晋江市作为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旅游产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休闲旅游,晋江的旅游产业逐渐兴起。

本文将对晋江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重点分析晋江市在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晋江旅游产业的现状晋江市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目前,晋江市的旅游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景点丰富多样:晋江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安海古镇、陈嘉庚纪念馆、华侨博物院等。

这些景点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历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晋江市的交通、酒店、餐饮等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3. 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晋江市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逐渐重视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不断加强旅游服务培训,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二、晋江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晋江市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机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的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晋江市的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 政策支持的力度加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为晋江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3. 旅游产业链的完善:随着晋江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产业链也逐渐完善,如酒店、餐饮、交通等,为晋江市的旅游业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三、晋江旅游产业发展的挑战晋江市的旅游产业虽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加以解决:1. 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目前,晋江旅游产业的主要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景点旅游上,缺乏特色和创新。

需要丰富旅游产品的供给,开发更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2. 旅游业竞争加剧: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晋江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福建晋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福建晋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福建晋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晋江作为一个县级市(泉州地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101.3万。

在改革开放之前,晋江是个要靠吃国家救济的穷地方。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后,逐步发展成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38.9亿元,工业总产值757.14亿元,财政总收入33.11亿元的经济强市。

2004年晋江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8位、第5位。

2005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又上升至13位。

截止2005今年10月,晋江市已拥有15枚”中国驰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出口名牌,拥有品牌数目位居全国县(市)前列。

目前,晋江已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鞋类、建材、陶瓷石材、食品、玩具(文具)等为终端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共有企业8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0家左右,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

纺织服装板块主要集中在晋南一带,现有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数超25万人,行业年产值超250亿元,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誉,深沪、英林两镇同时获“中国内衣名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称号。

七匹狼服装、柒牌西服、九牧王西裤销量均居国内休闲装、西装和西裤市场前三名。

鞋业板块主要集中在晋东一带,现有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年旅游运动鞋产量5亿多双,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3/5、国际市场的1/10,成为世界旅游运动鞋主要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鞋都”称誉。

陶瓷石材板块主要集中在晋西一带和永和、东石两镇,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500多家,石材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超4万人,年产建筑陶瓷6亿平方米,石板材4000万平方米,石雕工艺品60万件,外墙砖产量已占有全国总产量的65%,琉璃瓦基本垄断全国市场,磁灶、永和先后被授予“中国陶瓷重镇”、“中国石材之乡”称誉。

食品板块主要集中在晋江中心城区一带,现有企业550家,行业年产值近30亿元,占福建省食品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其中糖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8%,被授予“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称誉。

晋江市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晋江市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阿拉伯式建 容性 和开拓 } 生 特征 。这在宗教信 仰 、 民 间信仰 、 建筑 、 戏剧 、 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戏剧方面 , 多种剧 种并存 , 歌 仔戏 、 梨 园戏 、 高 甲戏交相辉映 , 即 便同一剧种 , 也是
各种流派 , 各种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又如方言方面 , 在闽 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 字并排 的春联 。最富地方特色的有 文艺 风俗中民间文学 ; 娱 乐 风俗 中的民 间舞 蹈“ 拍胸舞 ” 、 “ 骑竹马 ” 、 舞龙、 舞狮 、 “ 车鼓弄 ” 、
好精神家园 。

镇、 永和镇和 内坑镇 的部分范 围。依托安平桥生态文化公园 、 龙 山寺 、 安 海三 里街 、 东石 寨 、 南天寺 、 中国伞都 、 白沙 岛 、 草庵 等 资源 , 深 入挖掘宗 教文化 、 史迹 文化 、 民俗 文化 、 涉 台文化 等文 化 资源 的内涵 , 结合生态旅游 资源开发 , 积极发展 文化旅游 、 宗

( 1 ) 晋北生态休 闲区。以紫帽 山为核 心 , 涵盖 紫帽镇 、 磁灶
步打 造 项 目优 势 亮 点 以 推 动晋 江 文化 产 业发 展
镇、 内坑镇的部分范围。发挥紫帽 山绿色生态和 近城 区位 优势 , 深入挖 掘磁灶陶 瓷文化的 内涵 , 整 合区域 旅游 资源 , 大 力发展 运动休 闲 、 乡村旅游 、 生 态养生 、 度假旅 游 、 文化体 验等旅 游产 品; 建设紫帽山运动休闲区和磁灶 陶瓷文化体验 区两个功能亚 区 。“ 十二五” 期间, 加快建设紫帽 山运动休闲旅游 区的游客 中 心、 紫帽山体育健身区 、 紫湖休 闲度假村 、 紫帽 山休 闲农庄等项 目建设 , 提升高尔 夫俱乐部 和宗教朝圣 区项 目, 打 造生 态休 闲

《经济学基础》案例集(附答案)

《经济学基础》案例集(附答案)

《经济学基础》案例集(附答案)目录第一单元走近经济 (1)第二单元学会消费 (2)第三单元创造财富 (5)第四单元发现价格 (31)第五单元认识市场 (55)第六单元调整预期 (65)参考答案 (73)第一单元走近经济案例:英阿“黑金”之争再起马岛马岛之战后,英国实际上占领了马岛,但阿根廷方面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声称。

但是两国也能够相安无事多年,直到1998年马岛附件发现较大石油储藏。

但是,当时实施勘探的壳牌石油公司在当年就停止了在马岛附近海域的勘探。

中止勘探并非出于阿根廷政治压力,而是因为当时国际油价降到每桶12美元,开采新油田已得不偿失。

根据英国地理协会的评估,马岛附近海域的石油储量高达600亿桶,相当于英国北海油田的石油总储量。

此外,马岛海域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若得到充分开发,可确保英国25年的能源供应。

今非昔比的国际油价是促使英国公司再次进军马岛的主要原因。

迪塞尔石油公司的发言人本·罗姆尼更是直言不讳地说:“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世界各地都在勘探和开发新的油田,迪塞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在商业上也就更加可行了。

”目前,英国迪塞尔石油公司已在马岛北部约160公里的海域安装好海上钻井平台,并在马岛外海展开钻探。

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钻井目标深度约为3500米,钻井作业预计持续约30天。

”马岛当前在英国的实际控制之下。

所以,从国际法的角度讲,阿根廷处在下风。

但阿根廷没有放弃在外交上的努力。

阿根廷已向英国提出强烈抗议和交涉。

问题:分析资源稀缺性对经济的影响,英国和阿根廷政府为什么展开马岛主权之争?第二单元学会消费案例一:人生价值资料1:大学生张华和熊佳维见义勇为的故事大学生张华跳入化粪池救人牺牲:25年前,一个大学生为抢救掏粪落池的老农民,毅然跳进粪坑救出老人,自己光荣献身。

他就是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

张华1979年考入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7月11日,张华路过西安康复路口时,听见马路对面的公共厕所里传来“快来救人”的呼喊声,于是飞奔过去。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书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书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书专业名称: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成员:林雅瑜田芳芳邱志康院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年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XX级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泉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影响力小,在国内旅游中的地位不明显。

政府部门对其发展的重视力度不够,城市旅游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离旅游大市还有一段距离。

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主要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投资结构分析提供依据,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分层次,突出重点。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例如政府旅游门户网站、地图、地名录、百度百科、旅游志等相关资料,通过这次资料的整理,可以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种类和分布特征。

泉州市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

全市风景奇特,古迹众多,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多处,其中国家级14处,省级44处,在福建省首屈一指。

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

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泉州市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亚热带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泉州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亦使泉州成为福建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

泉州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类型全,分布相对集中。

全市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均有。

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古城文化旅游核心区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清源山、清净寺、天后宫、府文庙、崇福寺、李贽故居、承天寺、铜佛寺、县城隍庙、通淮关岳庙、释迦寺、玄妙观、花桥慈济宫、富美宫、白耉庙、铁炉庙、圣公宫一峰书院碑记及梅花石等。

泉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泉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泉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泉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章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泉州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其旅游资源日益丰富且多样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泉州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泉州旅游资源的特点、优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以进一步促进泉州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章泉州市概况1.地理位置: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西南与厦门、漳州接壤,北界福州。

2.人口和经济:泉州市人口约为400万人,是福建省的重要经济中心,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3.历史文化:泉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

第三章泉州旅游资源概况1.自然景点:1. 岛屿类景点:如南麂列岛、圣女岛等,拥有美丽的海滩和清澈的海水,适合度假和水上活动。

2. 山水类景点:如开元寺、清源山等,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

2.历史文化景点:1. 四大佛教名山:如普陀山、鹤山、南山、衮山,是佛教信仰者的重要朝圣地。

2. 历史名胜区:如泉州古城、开发区等,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

3.民俗文化景点:1. 闽南文化村:如泉州少林寺、万古楼等,展示了泉州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2. 厦门梦幻海洋世界:一个以海洋为主题的主题公园,给人们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

第四章泉州旅游资源的优势和问题1.优势:1. 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旅游设施,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3. 泉州地区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受到游客的喜爱。

2.问题:1. 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某些景点过度开发,而其他一些景点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2. 旅游服务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导游和优质的旅游服务。

3. 旅游宣传不足,导致泉州的知名度相对较低。

第五章建议和措施1.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泉州旅游的整体品质。

2.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培养更多专业的导游和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3.加大对泉州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泉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较 但 开大 就 发的 整 前开 体 景发 来 。潜 讲 力, ,龙 也山 有寺 良具 好有
地寺 前 我 鼎 日 据 商庙 摊 们 盛 有 受 业的 位 也 。 游 访 气美 多 发 但 客 群 味观 而 现 是 百 众 异, 乱 了 在 余 介 常使 , 一 调 人 绍 浓得 严 些 查 , , 厚佛 重 问 过 香 龙 。门 影 题 程 火 山 清响:中非寺 静了阶段 4~6周 制订计划并开题
第三阶段 7~19周+寒假 实施计划 到草庵寺 安平桥 深沪湾 进行实地 考察并记录采访过程,设置以“晋江旅游景点 我知道”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并在各个旅游景点 附近分发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整理、上传 20周:撰写阶段报告
铁 桥影 桥和 定 近 栏 板响 体中 程 年 围 多加 经亭 度 来 内 处上 上的 的 , 杂 受近 世水 破 因 草 损年 纪环 坏 各 丛 ,几 境 , 种 生 瑞次 年已 其 因 有 光大 代遭 水 素 碍 塔的 维到 域 所 景 白台 修相 , 致 观 塔风 至当 特 , 。 , 今程 别 安 常桥 ,度 是 平 年体 受的 两 桥 封石 自破 个 遭 闭栏 然坏 桥 到 ,及 力。 头 一 80 ( )
龙山寺,古名普现殿,又名天竺寺,俗称 观音店。因位于安海型厝村北的龙山之麓, 故名龙山寺,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刹,被列 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 。
龙山寺现存建筑物为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由靖海侯施琅等捐资修葺。康熙 五十七年又扩建,以后历有修葺。近年又再 增修扩建。寺坐北朝南,由放生池、山门、 钟鼓楼、前殿、拜亭所组成。东西两侧祠庙、 斋厨、禅房……鳞次栉比,疏落有致。总占 地面积4250平方米。整座寺宇给人幽深而开 阔的感觉。
成 果 展 示 之 安 平 桥 一
( )
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 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 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 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 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 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 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 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 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 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当代诗人郭沫若干年间特来安平 桥参观,留下律诗一首:五里桥 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英 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 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 糕;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 第一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