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基础知识手册

合集下载

散热器基础知识手册.doc

散热器基础知识手册.doc

散热器基础知识手册目录一、风扇结构二、风扇技术术语三、散热片材质介绍四、热管介绍五、测试篇章六、超频篇章七、CPU技术简介八、CPU ROADMAP九、导热膏第一章、风扇结构(工作原理)CPU散热器又称为CPU冷却器,英文名称CPU COOLER,它是针对CPU而设计的散热器装臵,其目的是通过CPU散热器的运作,将CPU之热能散发掉,以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

它通过散热片迅速将CPU之热能传导出去,再借由风扇将其热量强制吹走。

1.1风扇的分类散热风扇是利用旋转叶片与气体的相互作用来压缩与输送气体的,其本体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

散热风扇一般分以下三类:1.1.1轴流式风扇:气流出口方向与叶片转动方向相同,在轴向剖面上,气流在旋转叶片的流道中沿着轴线方向流动。

1.1.2 离心式风扇:利用离心力作用实现气体输送,扇叶在电机的驱动下高速旋转,使充满叶片间的气体沿着叶片向外甩出,在蜗壳内将动能转换成压力能后从出风口排出。

在轴向剖面上,气流沿着半径方向流动。

1.1.3 混流式风扇:气流沿轴向进入叶轮后,近似地沿着锥面流动,气流方向界于离心式与轴流式之间。

1.2风扇的基本结构一般的风冷散热器使用的主要是轴流式风扇,我们以它为例加以说明。

轴流式风扇可分为两部分1.2.1转子:包括扇叶(含磁框)、轴芯、油圈及卡簧等1.2.2 定子:包括电机、轴承、扇框等。

1.3风扇运转的基本原理根据安培右手法则,导体通过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若将此导体臵于另一固定磁场中,则会产生吸力或斥力,造成物体移动。

依据此原理,在直流风扇的扇叶底部,事先安装一个充有磁性的橡皮胶磁铁。

环绕着矽钢片,轴心部分缠绕两组线圈,并使用霍尔感应元件作为同步侦测装臵,控制一组电路,该电路使缠绕轴心的两组线圈轮流工作。

矽钢片产生不同磁极,此磁极与橡胶磁铁产生吸斥力。

当吸斥力大于风扇的静摩擦力时,扇叶自然转动,由于霍尔感应元件提供同步信号,扇叶因此得以持续运转,至于其运转方向,可依右手法则而定。

MOSFET功率开关器件的散热计算

MOSFET功率开关器件的散热计算

MOSFET功率开关器件的散热计算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常用的功率开关器件,用于调节和控制电子电路中的功率输出。

在工作过程中,MOSFET 会产生一定的功耗,这会导致器件升温,为了保证器件的正常工作,需要进行散热计算。

散热计算的目的是确定器件的热阻和最大工作温度,以便选择适当的散热方式,以及确定散热器的大小和材料。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MOSFET的功耗,计算器件的热阻和最大工作温度。

1.功耗计算:-静态功耗是指器件处于稳态工作时的功耗,主要是由电流引起的导通压降和漏极电流引起的静态功耗。

-动态功耗是指在开关过程中,由于MOSFET开关速度造成的功耗。

静态功耗可以通过电流和导通压降计算得出,动态功耗则需要根据MOSFET的开关速度和应用场景来进行估算。

一般来说,静态功耗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主要关注动态功耗。

2.热阻计算:热阻由两个组成部分构成:导热阻(junction-to-case thermal resistance)和散热阻(case-to-ambient thermal resistance)。

-导热阻是指热量从MOSFET结到器件封装外壳的传导阻力。

-散热阻是指热量从器件封装外壳传递到周围环境的散热阻力。

导热阻可以通过器件手册或厂商提供的数据手册来获得,散热阻可以通过热量传导理论和计算公式来估算。

3.最大工作温度:最大工作温度可以通过器件手册或厂商提供的数据手册来获得。

有了以上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MOSFET的散热计算:1.根据应用场景和数据手册提供的参数,计算出MOSFET的功耗。

2.根据功耗计算出MOSFET的热阻(包括导热阻和散热阻)。

3.确定最大工作温度,通常根据数据手册提供的温度参数来确定。

4.根据最大工作温度和热阻,计算出器件离开环境的温度差。

5.根据热耗的温度差和功耗,计算出散热器的尺寸和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散热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器件的封装类型、散热器的设计和材料选择等。

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供热空调设计手册是为建筑行业的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提供详细指导和参考的工具书。

它涵盖了设计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设备选择、系统布局、控制策略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可能包含的一些关键内容:
1. 设计基本原理:介绍供热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设计计算提供理论基础。

2. 冷热负荷计算:提供详细的冷热负荷计算方法,包括建筑物的传热系数、窗户的遮阳系数、人员密度等因素的考虑,以确定系统所需的供热量和制冷量。

3. 系统设计:介绍不同类型的供热空调系统,如集中供热系统、分散式供热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包括系统的布局、管道设计、设备选型等内容。

4. 控制策略:提供供热空调系统的控制策略,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空气质量控制等,以确保系统的舒适性和节能性。

5. 设备选择:介绍各种供热空调设备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和选型方法,如锅炉、散热器、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

6. 施工与安装:提供供热空调系统的施工与安装要求,包括管道安装、设备调试、系统试运行等内容,以确保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

7. 节能与环保:强调供热空调系统的节能与环保要求,包括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优化系统控制策略、降低系统运行能耗等措施。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相关规范标准,灵活运用手册中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同时,还需要与其他专业进行协调配合,确保供热空调系统与建筑的整体性能和舒适度相协调。

供热基础知识整理

供热基础知识整理

供热基础知识整理1、水和水蒸汽有哪些基本性质?答:水和水蒸汽的基本物理性质有:比重、比容、汽化潜热、比热、粘度、温度、压力、焓、熵等。

水的比重约等于1(t/m3、kg/dm3、g/cm3)蒸汽比容是比重的倒数,由压力与温度所决定。

水的汽化潜热是指在一定压力或温度的饱和状态下,水转变成蒸汽所吸收的热量,或者蒸汽转化成水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Kg。

水的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水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单位是KJ/ Kg·℃,通常取4.18KJ。

水蒸汽的比热概念与水相同,但不是常数,与温度、压力有关。

2、热水锅炉的出力如何表达?答:热水锅炉的出力有三种表达方式,即大卡/小时(Kcal/h)、吨/小时(t/h)、兆瓦(MW)。

(1)大卡/小时是公制单位中的表达方式,它表示热水锅炉每小时供出的热量。

(2)"吨"或"蒸吨"是借用蒸汽锅炉的通俗说法,它表示热水锅炉每小时供出的热量相当于把一定质量(通常以吨表示)的水从20℃加热并全部汽化成蒸汽所吸收的热量。

(3)兆瓦(MW)是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基本单位为W (1MW=106W)。

正式文件中应采用这种表达方式。

三种表达方式换算关系如下:60万大卡/小时(60×104Kcal/h)≈1蒸吨/小时〔1t/h〕≈0.7MW3、什么是热耗指标?如何规定?答:一般称单位建筑面积的耗热量为热耗指标,简称热指标,单位w/m2,一般用qn表示,指每平方米供暖面积所需消耗的热量。

黄河流域各种建筑物采暖热指标可参照表2-1 上表数据只是近似值,对不同建筑结构,材料、朝向、漏风量和地理位置均有不同,纬度越高的地区,热耗指标越高。

4、如何确定循环水量?如何定蒸汽量、热量和面积的关系?答:对于热水供热系统,循环水流量由下式计算:G=[Q/c(tg-th)]×3600=0.86Q/(tg-th)式中:G - 计算水流量,kg/hQ - 热用户设计热负荷,Wc - 水的比热,c=4187J/ kgo℃tg﹑th-设计供回水温度,℃一般情况下,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2~2.5 kg/h估算。

EHC-II电除尘高频电源使用手册

EHC-II电除尘高频电源使用手册
安全注意事项-------------------------------------------------------------------25
设备的正常启动-----------------------------------------------------------------25
设备的正常停机-----------------------------------------------------------------25
EHC-II产品结构
高频电源正面图
图1
EHC-II铭牌安装在正面外壳上,通过铭牌可以获知此台EHC-II的规格大小。
图2
图2是高频电源铭牌,其中:
电源断开情况下,由于EHC-II高频电源内部带有大容量电容,其残余能量仍能造成人员的伤害,非专业人士严禁打开机箱!
电源断开情况下,由外部电源供电的控制电路也会将危险电压引入EHC-II高频电源内部,仍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如低压振打、加热控制回路检修维护时,请断开外部相关控制回路的电源!
EHC-II高频电源必须用足够粗的电缆可靠接地,绝对禁止在没有可靠接地或接地电阻大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情况下,对EHC-II高频电源进行通电!
双室四电场(以上)通讯方案---------------------------------12
双室四电场(以上)通讯方案2---------------------------------------------13
五、产品适用范围----------------------------------------------14
高压侧参数说明-----------------------------------------------------------------9

小学学霸作业本基础知识手册电子版科学五上

小学学霸作业本基础知识手册电子版科学五上

小学学霸作业本基础知识手册电子版科学五上第一章:物质和材料1.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如石头、木头等。

•液体:没有一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如水、饮料等。

•气体: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流动,如空气、氧气等。

1.2 材料的属性和用途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物品的物质,主要有以下的属性和用途:•导热性:材料的导热性能决定了它在热传导中的效果,常用于制作保温材料和散热器等。

•导电性:材料的导电性能决定了它在电传导中的效果,常用于制作导线和电子元件等。

•延展性:材料的延展性决定了它在受力下的形变能力,常用于制作钢筋和弹簧等。

•硬度:材料的硬度决定了它的耐磨性和耐刮性,常用于制作刀具和研磨材料等。

第二章:生物的基本结构2.1 细胞的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装,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最主要的成分,包含各种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储存遗传信息。

2.2 组织器官的作用组织器官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它们合作完成特定的功能。

常见的组织器官包括:心脏、肺、胃等。

心脏能够泵血给全身供氧;肺能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胃能够消化食物等。

2.3 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方式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方式不尽相同。

动物通常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增加体积;而植物则经历有别于动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吸收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来生长。

第三章:物理的研究方法3.1 观察和实验物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实验两种。

观察是直接用肉眼或仪器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测量,收集所需的数据;实验则是人为制造特定的条件,验证或推断物理规律。

3.2 物理的量和单位物理中常用的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等。

而国际通用的单位包括:米、千克、秒等。

以米为基本单位,可以衍生出其他的单位。

3.3 制图和数据分析物理科学中还使用制图和数据分析来呈现研究结果。

散热器工作原理

散热器工作原理

散热器工作原理散热器是一种用于降低设备或系统温度的装置。

它通过将热量从热源传递到周围环境中,以维持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

散热器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电子设备、汽车、空调等。

散热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首先,热传导是散热器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散热器通常由导热材料制成,如铝、铜等金属。

当设备产生热量时,散热器通过与热源接触,将热量迅速传导到散热器表面。

导热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可以有效地将热量传递到散热器的大面积表面。

其次,对流是散热器的另一种工作原理。

对流是指通过流体(如空气或液体)的传热方式。

散热器通常设计有大量的散热片或散热鳍片,这些结构可以增加与周围流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热量的传递。

当热量传递到散热器表面时,周围的空气或液体会与散热器表面接触,热量会通过对流传递到流体中。

对流的效果取决于流体的速度和温度差异,因此,散热器通常会通过风扇或水泵等装置来增加流体的流动速度,提高对流传热效果。

最后,辐射也是散热器的工作原理之一。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传播而传递的过程。

散热器表面会发射热辐射,这些辐射能够穿透空气并传播到周围环境中。

辐射的传热效果与散热器表面的温度和表面特性有关。

散热器通常采用黑色或金属表面,因为这些表面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和辐射热能。

综上所述,散热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通过这些方式,散热器能够将热量从热源传递到周围环境中,从而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

在实际应用中,散热器的设计和选择应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条件来确定,以确保散热器能够有效地降低设备温度,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供热知识培训-课件

供热知识培训-课件

谢 谢!
(6)工程现场验收:工程现场验收前,生技部负责提供该 工程的设计图纸及设计变更;在现场验收时,生技部着重针 对是否按图施工、施工是否符合标日,生技部要将全年度最终完善的图纸 转交档案室。
二、集中供热 基础理论
1、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 *集中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的。 *必须选择与热用户要求相适宜的供热系统形式及其管网与 热用户的连接方式。
㈧换热站地面刷2MM厚涂绿色环氧砂浆地坪,环氧地坪 施工的基面一般应符合GB50212-91中规定,基层指标应符合
三、标准站建设要求
如下规定:干燥、平整、不起砂,坡向排水沟,同时基 层表面不能潮湿和油污,油、油漆残迹、化学品及水泥浮浆 等,都应被清除。基层强度应大于21.0Mpa,含水率应小于 8%,地面平整度应小于2mm/M,表面要求坚硬、平整、不得 有脱层、裂缝、油污、油漆残迹、化学品、水泥浮浆、坑洞 及起砂等现象,并应做断水处理。 2、电气设施、线路及水源等要求
三、标准站建设要求
扇保证通风,并设40CM高门挡,值班室内需设有风扇、 取暖设施,屋顶防水良好不漏不渗。
㈢换热站中的设备摆放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其中水泵 应选择格兰富或威乐品牌,电动阀应选择西门子或者丹佛斯 品牌,另外应设置软化水设备。
㈣管道及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后,管道保温应采用2层2cm 厚的橡塑海绵,管道外保护层应选用不小于0.35mm厚的灰白 色彩钢板,保证保护层平整、完好,法兰、阀门、仪表处要 处理美观,并方便维护维修。
㈠标准站站房必须设在地上,并严格按照“换热站施工 图”进行施工,确保换热站地面不发生沉降等其他问题。
㈡换热站的使用面积必须能够满足安装机组及相关设施, 净高不低于4米(不含房梁),换热站内应设有设备间、配 电间和值班室,换热站加装防盗门,门的通过尺寸应为高 2.5米、宽3米,开向应为从设备间向外开;设备间和值班室 需设置一定数量的窗户并应设置防盗网,配电室需设置排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热器基础知识手册目录一、风扇结构二、风扇技术术语三、散热片材质介绍四、热管介绍五、测试篇章六、超频篇章七、CPU技术简介八、CPU ROADMAP九、导热膏第一章、风扇结构(工作原理)CPU散热器又称为CPU冷却器,英文名称CPU COOLER,它是针对CPU而设计的散热器装臵,其目的是通过CPU散热器的运作,将CPU之热能散发掉,以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

它通过散热片迅速将CPU之热能传导出去,再借由风扇将其热量强制吹走。

1.1风扇的分类散热风扇是利用旋转叶片与气体的相互作用来压缩与输送气体的,其本体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

散热风扇一般分以下三类:1.1.1轴流式风扇:气流出口方向与叶片转动方向相同,在轴向剖面上,气流在旋转叶片的流道中沿着轴线方向流动。

1.1.2 离心式风扇:利用离心力作用实现气体输送,扇叶在电机的驱动下高速旋转,使充满叶片间的气体沿着叶片向外甩出,在蜗壳内将动能转换成压力能后从出风口排出。

在轴向剖面上,气流沿着半径方向流动。

1.1.3 混流式风扇:气流沿轴向进入叶轮后,近似地沿着锥面流动,气流方向界于离心式与轴流式之间。

1.2风扇的基本结构一般的风冷散热器使用的主要是轴流式风扇,我们以它为例加以说明。

轴流式风扇可分为两部分1.2.1转子:包括扇叶(含磁框)、轴芯、油圈及卡簧等1.2.2 定子:包括电机、轴承、扇框等。

1.3风扇运转的基本原理根据安培右手法则,导体通过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若将此导体臵于另一固定磁场中,则会产生吸力或斥力,造成物体移动。

依据此原理,在直流风扇的扇叶底部,事先安装一个充有磁性的橡皮胶磁铁。

环绕着矽钢片,轴心部分缠绕两组线圈,并使用霍尔感应元件作为同步侦测装臵,控制一组电路,该电路使缠绕轴心的两组线圈轮流工作。

矽钢片产生不同磁极,此磁极与橡胶磁铁产生吸斥力。

当吸斥力大于风扇的静摩擦力时,扇叶自然转动,由于霍尔感应元件提供同步信号,扇叶因此得以持续运转,至于其运转方向,可依右手法则而定。

1. 4散热风扇的电气原理散热风扇电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4.1控制部分:由霍尔磁效应开关,电晶体,电阻等元件构成。

其功能为控制定子线圈线阻电流方向的变化。

1.4.2 电机绕组部分:由矽钢片、漆包线、上下绝缘架组成。

其中矽钢片的功能是负责磁极导出方向,以确定N 、S 的强弱,而绕组决定磁力线的方向,控制信号,不断改变线组极性,推动磁框运转,达到做功的目的。

1.4.3 固定磁场部分:由胶磁提供固定磁场,与线圈的交变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力矩。

第二章、 风扇技术术语1、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风扇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流量、压力、转速、电性特征、气体介质等。

参数的具体项目见下表:散热风扇性能参数的确定项目2、散热风扇应用环境的确定在设计制造风扇时,应明确标明风扇应用环境的大气压力、环境温度及气体成分。

3、流量、转速与风速3.1流量所谓的流量是将风扇出气量按照其进气状态换算而得的结果,通风机单位时间吸入的空气流量称为空气量,通常以Q(M3/min)为单位表示,流量也称气体量,在散热风扇应用中,又称为风量。

因气体依其压力、温度而改变体积,所以提到出气量时,必须标记该状态下空气的压力和温度。

风量一般指空气吸入量,在散热风扇中,常以M3/min、CFM(立方英尺)来表示风量,有时也以质量m按KG/S来表示。

标准状态空气是指:温度20℃、大气压760mmHg,湿度65%的空气。

基准状态空气是指:温度0℃、大气压760mmHg,温度0%的空气。

3.2转速转速是指风扇在1min内转动的圈数。

转速与电机饶线匝数、线径、扇叶叶轮与底径、叶片形状及所用轴承等因素有关,转速增大,风量相应增大。

因此,即使风扇外形规格相同,但若以上转速影响因素中的其他任一因素不同,都可能导致风扇风量不同的情形发生,因而扇叶的整体设计异常重要。

转速值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风量的大小,在条件一定时,转速越大,则噪音及振动会相应加大,因此,在风量满足降温需求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低转速风扇,即以最低需求量为设计原则。

一般转速大小为:5010风扇5000RPM;5015为4500RPM;6015风扇为4000RPM。

风扇转速可通过起动电脑时BIOS测试,或通过其他主板自带的监控软件测试,也可通过转速测试仪测试,。

前两种方式要求风扇必须支持主板测速功能。

3.3风速风速一般指气流流经某一平面的速度。

平面速度是气流通过整个平面的气体运动速度。

平面速度一定时,扇叶叶轮外径越大,通风面积越大,风量则越大。

平面速度由转子的转速和风压决定。

通风面积一定时,平面速度越大,风量越大。

4、风压为进行正常通风,需要克服送风行程阻力,风扇必须产生出压力克服阻力使气流流动,这就是风压。

风扇的压力分为静压、动压、全压三种形式。

其中,克服前述送风阻力的压力为静压;把气体流动中的所需动能转换成压力的形式为动压,实际中,为实现送风的目的,就需要有静压和动压。

5、启动电压,工作电流与耗电量启动电压意即风扇最低运转工作电压,是指当突然通电后,能够使风扇启动的最小电压,启动电压是比较风扇优劣的一项特性。

CPU风扇额定电压为12V,启动电压一般为7V以下。

因主板提供的电压可能会不稳定,若启动电压越低,与额定电压12V的间距就越大,代表CPU风扇可操作的范围就越广,这样就可以确保在电压不稳时,能够在低压激活并启动风扇。

启动电压值的大小可借助万用表等检测工具测出。

通常静摩擦系数较低的风扇,配合较低工作电压的霍尔IC才能使风扇在低电压启动。

工作电流是风扇正常运转时输出电流。

风扇工作电流越低,不仅减小耗电,而且是风扇马达发热量减小,可增加风扇的使用寿命,对于含油风扇而言,还可减慢润滑油的挥发,因此电流越低,风扇可靠度越高,当输送的风量与风压不变的条件下,采用的风扇电流越低,轴功率则越小,而实际传递给气体的功率不变,风扇效率就越高,风扇的工作电流可用电流表来检测出来。

第三章、散热片材质介绍在风扇的实际工作中,散热片和风冷往往要并肩作战,散热片负责传导热量,把集中的热量扩散到自己身上,风扇转动利用气流再把热量带走。

散热片的散热能力主要由材质的导热性,散热片接触空气的面积决定。

3.1 散热片的常用材质散热片材质是指散热片所使用的具体材料。

每种材料其导热性能是不同的,按导热性能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银,铜,铝,钢。

不过如果用银来作散热片会太昂贵,故最好的方案为采用铜质。

虽然铝便宜得多,但显然导热性就不如铜好(大约只有铜的百分之五十多点)。

选择何种材质金属,主要考虑成本和导热率两个方面,成本过高使金银等贵金属被排除;就导热率而言,铜是0.9 铝是0.503,热传导率是铜386W/MK 铝198W/MK;非常明显的,铜效果要好过铝很多。

然而铜价格本身就相对较高,又比较软不能用浇铸成型工艺,而只能用“拉拔”或机加工方式制造,由于制造困难,市场上的铜制散热片大多不是纯铜,而是底部覆铜或是镀铜,但是两种金属混接会降低导热效率,造成导热不均。

纯铜的散热片也有缺陷,容易氧化变黑,表面不光洁。

前者难免会让追求完美的玩家皱眉,而后者,则需要研磨,均匀涂抹散热胶方能解决。

3.2 散热片的铸造工艺如今主流的散热片制造工艺是压铸型+折叠鳍/冲压薄鳍,前者就是将金属融化成液态,加工成金属棒再切割;后者就是把金属切成薄片再折叠(冲压成鳍),然后做在散热片上,从而扩大接触空气面积。

此外的几种工艺有—轧齿边: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制作者的创意,此种方法创造的散热片不止是效果好,外观几乎也是艺术品,当然成本也是极高,非常遗憾的,笔者在国内还未见过,不过可以去国外的专业网站一饱眼福。

铸造法:可以实现冲压不能实现的形状。

冷锻:国内比较罕见,这是主要用于针状鳍的散热片工艺。

第四章、热管介绍4.1 热管的组成:热管主要由热管壳体、工质、毛细吸液芯三个部分组成。

4.1.1热管壳体热管壳体是由金属制成的完全密封的容器,管内抽成真空,压力在102~10-2Pa4.1.2工作介质(工质)工作介质是热管内部热量的载体,通常情况下气液两相共存,处于饱和状态,其相变过程完成热管的工作循环。

4.1.3 吸液芯吸液芯一般是由金属网、泡沫材料、毛毡、纤维或烧结金属等多孔物质组成。

是在蒸发端沿径向分配液态工质,使液态工质在吸液芯中均匀地保持一层薄薄的液膜。

吸液芯一般紧贴于热管壳体内壁,产生毛细抽吸力并提供通道使凝结液沿轴向回流。

4.2热管的工作原理:蒸发端受热,工质液体吸热汽化蒸发,蒸汽在气压差的作用下迅速流向冷凝端;蒸汽在冷凝端向冷源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凝结液毛细吸液芯抽吸力(毛细原理)的作用下,从冷凝端返回蒸发端。

这样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4.3热管的导热特性良好的导热性:被称为超导热性在相同的几何条件及相同的温差条件下,热管的导热性能是实心铜棒的440倍,高速导热,传输量大。

理想的等温元件:热管是理想的等温元件热流密度的可调性传热方向的可逆性对有吸液芯的热管水平放臵或处于重力场下,任何一端受热成为蒸发段,另一段则为凝线段,热管内传热方向可以逆转。

4.4热管的工艺特性重量轻且结构简单无主动元件,无功耗易加工耐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第五章测试篇章散热器的测试包括散热器的外观,重量,包装,运行检查(包括碰撞,卡件,卡死,异音,死角,转速,不平衡量,噪音值)、电性检查(电源适应性,工作电流,启动电压,锁定电流)、散热效果评测,环境条件,安全实验,可靠性实验等,这里主要了解对风扇性能的散热效果评测。

5.1评测CPU散热效果的目的一般用户,对于电脑显示的温度只认为越低越好,但不知高到何种程度将有危险,或应低到何处最佳,也就是说不知道CPU 的温度值在哪一个范围内是正常的,对于不同的CPU散热器,不知如何纵向及横向比较它们的散热能力谁强谁弱,即使有比较,也仅是单一的从具体的温度值去比较,这是不完整的。

因为环境温度时刻在变,且运行的软件不同,CPU的发热量也有差异,使用不同的机箱、电源、主板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差异,可见对CPU散热器的评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评测CPU的散热效果主要要达到以下目的:(1)验证使用散热器后,它能否支持它所标称的CPU的最高主频。

(2)比较不同的散热器,在相同的条件下的散热能力,以便选择散热能力最强的散热器。

5.2 验证的方法5.2.1 CPU满负荷工作法国内对散热器的测试,所采用的软件多是SUPER 、3DMARK2000、QUAKE3等,实际上这些软件对CPU的使用率不是很高,在测试中CPU产生的热量不是足够大,引起的温度变化也有限,可能会掩盖一些超强散热效果风扇的能力,不能得到真正客观公平的数据。

所以一个CPU占用率高、适用于测试的软件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选择SISISOFT STANDRA系列最新版它本身就是一个测试软件,从测试的项目来说,SISOFT SANDRA2002 STANDARD与前一代相比改动不大,就是增加了一项循环测试,这对整机的稳定性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它能够撑得住几次BURN-IN的话,那么相信你的整机的稳定性就绝对没问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