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组长检查签名 _________ 家长检查签名_________一. 整式※1. 单项式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2.多项式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其他代数式多项式单项式整式代数式二. 整式的加减1.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2.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三. 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n m n m a a a +=⋅(m,n 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 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p n m p n m a a a a ++=⋅⋅(其中m 、n 、p 均为正数);⑤公式还可以逆用:n m n m a a a ⋅=+(m 、n 均为正整数)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m,n 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都为正数n m a a a mn m n n m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 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 )3化成-a 3⎩⎨⎧-=-).(),()(,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当一般地n a n a a n n n(2)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整式的运算单项式 整 式 多项式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幂运算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二、多项式1、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项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四、整式的加减法:整式加减法的一般步骤:(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五、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a n =am+n(m,n 都是正整数);2、幂的乘方:(am)n=amn(m,n 都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ab )n=a n bn(n 都是正整数);4、同底数幂的除法:am÷a n=am-n(m,n 都是正整数,a ≠0) ;整 式 的 运算六、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 1、零指数幂:a=1(a ≠0);2、负整数指数幂:p 是正整数。
七、整式的乘除法: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p 是正整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一、数与式
1、按数轴给出区间,在区间内求有限个数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和中项;
2、利用已知条件解动态系统;
3、两倍求和公式——全部求和公式,并应用;
4、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5、能够把多项式的标准根式换成指数表达式,指数表达式换成标准根式;
6、求多项式根;
二、几何
1、三角形的等份,三角形两边和夹角关系;
2、求J类锐角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斜边中点到另两边的距离;
3、极点、极角、极径的概念,求给出三角形的极点和极角;
4、旋转:比喻法、直线点式、方程式;
5、点是否在椭圆内,求椭圆外一点到椭圆上的切线;
6、判断两圆的关系;
7、求给定的圆的切线方程,由两点式求第三点的坐标;
三、弧与面
1、求三角形的外接圆;
2、求圆弧上一点的切线与覆盖圆内一点的切线;
3、球面、圆台面、球磨比较;
4、求圆锥、圆柱的体积;
四、统计
1、求分类数据的众数、比例;
2、求统计量: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平均数;
3、应用统计量求特定分类数据及误差;
4、直方图及其应用;
5、图表中图例的意义;
五、概率
1、区间的概念;
2、十架统一概念;
3、概率的概念,求统一概念的概率;
4、随机变量的概念;
5、概率分布的概念及特点;
6、正态分布的概念和应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七年级数学(下)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整式的运算一、概念1.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及其乘积、和、差、积、商等符号组成的式子。
2.单项式是由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不含加减运算,分母中不含字母。
3.多项式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减)组成的代数式,含加减运算。
4.整式是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
二、公式、法则: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a的m次方乘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
逆用:a的m+n次方等于a的m次方乘以a的n次方。
2.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a的m次方除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a≠0)。
逆用:a的m-n次方等于a的m次方除以a的n次方(a≠0)。
3.幂的乘方法则:a的m次方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
逆用:a的mn次方等于a的m次方的n次方。
4.积的乘方法则:ab的n次方等于a的n次方乘以b的n次方。
逆用:a的n次方乘以b的n次方等于ab的n次方(当ab=1或-1时常逆用)。
5.零指数幂:任何数的0次方等于1(注意考虑底数范围,底数a≠0)。
6.负指数幂:任何数的负整数次幂等于该数的倒数的正整数次幂(底数a≠0)。
7.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m乘以多项式(a+b+c)等于ma+mb+mc。
8.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m+n)乘以多项式(a+b)等于ma+mb+na+nb。
9.平方差公式:(a+b)乘以(a-b)等于a的平方减去b的平方。
推广: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只有符号不同,结果等于相同。
连用变化。
10.完全平方公式:a+b)的平方等于a的平方加上2ab加上b的平方。
a-b)的平方等于a的平方减去2ab加上b的平方。
逆用:a的平方加上2ab加上b的平方等于(a+b)的平方。
a的平方减去2ab加上b的平方等于(a-b)的平方。
完全平方公式变形:a的平方加上b的平方等于(a-b)的平方加上2ab。
2a的平方加上b的平方等于(a+b)的平方减去2ab等于(a-b)的平方加上2ab等于1.完全平方和公式中间项等于完全平方差公式中间项的相反数,等于完全平方公式中间项的一半。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知识点汇总全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单项式式多项式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式运算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整式的除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同底数幂的乘法1、n 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 相乘,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方(幂),其中a 为底数,n 为指数,a n 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 m ﹒a n =a m+n 。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 a m ﹒a n 。
5、计算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二、幂的乘方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
(a m )n 表示n 个a m 相乘。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 m )n =a mn 。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a m )n =(a n )m 。
三、积的乘方1、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2、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
即(ab )n =a n b n 。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n b n =(ab )n 。
四、三种“幂的运算法则”的联系1、法则中的底数不变,只对指数做运算。
2、法则中的底数(不为零)和指数具有普遍性,即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单项式或多项式)。
3、对于含有3个或3个以上的运算,法则仍然成立。
九、同底数幂的除法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m ÷a n =a m-n (a ≠0)。
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 a m ÷a n (a ≠0)。
五、零指数幂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 0=1(a ≠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复习整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整式的运算单项式整式多项式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幂运算 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整式的加减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整式的除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二、多项式1、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项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四、整式的加减法:整式加减法的一般步骤:(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五、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a n =a m+n (m,n 都是正整数);2、幂的乘方:(a m )n =a mn (m,n 都是正整数);3、积的乘方:(ab )n =a n b n (n 都是正整数);4、同底数幂的除法:a m ÷a n =a m-n (m,n 都是正整数,a ≠0) ;六、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1、零指数幂:a 0=1(a ≠0);2、负整数指数幂:p 是正整数。
七、整式的乘除法:1(0)p p a a a -=≠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p是正整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一、整式1、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
另外规定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注意系数包括前面的符号,系数是1时通常省略,π是系数,72xyz -的系数是72- 单项式的次数是指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几次几项式)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注意项包括前面的符号。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
项的次数是几就叫做几次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最明显的特征:分母中不含字母)4、排列多项式:①按某一个字母降幂排列:某一个字母的指数由大到小排列; ②按某一个字母升幂排列:某一个字母的指数由小到大排列。
二、整式的加减:①先去括号; (注意括号前有数字因数)②再合并同类项。
(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指数不变)三、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 n m n a a a +=•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nm m n a a =)(3、积的乘方: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n n n b a ab =)( 4、零指数幂: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10=a (0≠a ) 注意00没有意义。
5、负整数指数幂: p p a a 1=- (p 正整数,0≠a )6、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m n m n a a a -=÷注意:以上公式的正反两方面的应用。
常见的错误:632a a a =•,532)(a a =,33)(ab ab =,326a a a =÷,4222a a a =+四、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系数相乘,相同的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五、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用乘法的分配率,把这个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完整详细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完整详细版)本文介绍了数学中整式的运算,包括幂运算、单项式、多项式、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整式的加减、整式的乘法、整式的除法等知识点。
首先,单项式是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整式的加减法的一般步骤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性质包括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
其中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指相同底数的幂相乘,幂的乘方是指一个幂再乘以一个幂,积的乘方是指两个数的积的幂等于这两个数分别的幂的积,同底数幂的除法是指相同底数的幂相除。
整式的乘除法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是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方法是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方法是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方法是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最后,本文介绍了整式乘法公式,包括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平方差公式是指一个二次多项式的两个相邻项之间的差可以表示为两个一次多项式的乘积,完全平方公式是指一个二次多项式可以表示为两个一次多项式的平方差。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7、全等三角形: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对应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ABC≌△DEF。
8、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对应角相等;2)对应边相等;3)对应角平分线相等;4)对应角的余角相等;5)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6)对应边上的高线相等;7)对应边上的角平分线相等;8)对应边上的中线平行;9)对应边上的高线垂直;10)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整式的运算一、整式1、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
另外规定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注意系数包括前面的符号,系数是 1 时通常省略,是系数,-2xyz的系数是-2 7 7单项式的次数是指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几次几项式)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注意项包括前面的符号。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
项的次数是几就叫做几次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最明显的特征:分母中不含字母)4、排列多项式:①按某一个字母降幂排列:某一个字母的指数由大到小排列;②按某一个字母升幂排列:某一个字母的指数由小到大排列。
二、整式的加减:①先去括号;(注意括号前有数字因数)②再合并同类项。
(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指数不变)三、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 n •a m =a n +m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 n)m=a nm3、积的乘方: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b)n =a n b n4、零指数幂:任何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的 0 次幂等于 1。
a 0=1(a ≠ 0 )注意 00没有意义。
5、负整数指数幂: a -p = 1a p(p 正整数,a ≠ 0 )6、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 n ÷a m =a n-m注意:以上公式的正反两方面的应用。
常见的错误: a 2•a3=a 6,(a 2)3=a5,(ab)3=ab3,a 6÷a 2=a3,a2+a2= 2a4四、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系数相乘,相同的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五、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用乘法的分配率,把这个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
六、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连同各项的符号把其中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a +b)(m +n)=am +an +bm +bn七、平方差公式两数的和乘以这两数的差,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即:一项符号相同,另一项符号相反,等于符号相同的平方减去符号相反的平方。
(a +b)(a -b)=a 2-b 2八、完全平方公式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两数积的 2 倍。
(a +b)2 =a 2+b 2+ 2ab常见错误:(a +b)2 =a2+b2(a -b)2 =a 2+b 2- 2ab (a -b)2 =a2-b2九、单项除以单项式:把单项式的系数相除,相同的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十、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连同各项的符号,把多项式的各项都除以单项式。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一、互余、互补、对顶角1、相加等于90°的两个角称这两个角互余。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相加等于180°的两个角称这两个角互补。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或者一个角的反相延长线与这个角是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相邻且互补)二、三线八角: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①在两直线的相同位置上,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旁)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②在两直线之间(内部),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在两直线之间(内部),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四、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五、尺规作图(用圆规和直尺作图)①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一、百万分之一有多小、近似数与精确数近似数:通过测量、估算、统计得到的数;精确数:真实的数值二、科学记数法:1、绝对值大于 10 的数:a ⨯10n2、绝对值小于 1 的数:a ⨯10-n (1≤a 〈10 ,n 是原数的整数位数减 1〉(1≤a 〈10,n 是有效数字前 0 的个数)三、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是 0 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注意: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有效数字看a 的有效数字。
如2.35 ⨯104的有效数字是 2、3、5②几万或几亿的有效数字看万或亿前面的数。
如 2.56 万的有效数字是 2、5、6四、精确度的两种表示方法:①保留几个有效数字:②精确到哪一位:注意:怎样确定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看这个近似数的最右边的数字在数位表中的位置,如果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或是几万几亿的数先求出原数五、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时,如果去掉了原数的整数位数则要转化成科学记数法表示。
六、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第四章概率一、概率:反映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
事件P 的概率=二、事件的分类三、游戏是否公平:双方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否相等。
第五章三角形事件P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出现的结果的总数一、认识三角形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已知三条线段确定能否组成三角形,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4、三角形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5、三角形的特殊线段:a)三角形的中线:连结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
(分成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到内角所在的顶点的线段。
c)三角形的高: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
(每一种三角形的作图)二、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内容简称注意: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形全等;AAA两条边与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能判定两个三角三角形全等。
SSA 4、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作三角形1、已经三边作三角形2、已经两边与它们的夹角作三角形3、已经两角与它们的夹边作三角形(已经两角与其中一角的对边转化成这种情况)4、已经斜边与一条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第六章生活中的变量一、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①两个变量 x 与y,y 随x 的改变而改变,那么 x 是自变量(先变的量),y 是因变量(后变的量)。
二、变量之间的表示方法:①列表法②关系式法:能精确地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数值的对应关系。
③图象法: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坚直方向的数轴(纵轴)表示因变量。
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①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成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②两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这两个图形能完全重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③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线段(两条对称轴),角,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扇形二、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 ∠1=∠2PB⊥OB PA⊥OA∴ PB=PA三、线段垂直平分线:①概念:垂直且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OA=OB CD⊥AB∴ PA=PB四、等腰三角形性质:(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重合;(三线合一)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五、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所对的两条边也相等。
(简称:等角对等边)六、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①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等于60;②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七、轴对称的性质:①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② 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且平分;④对应线段如果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八、镜子改变了什么:1、物与像关于镜面成轴对称;(分清左右对称与上下对称)2、常见的问题:①物体成像问题;②数字与字母成像问题;③时钟成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