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教案完整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材分析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总复习第一课时总复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第二课时总复习(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在本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左右,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第三课时总复习(三)教学目标: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第四课时总复习(四)教学目标:使学生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复习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
第五课时总复习(五)教学目标:1、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2、通过引导与交流来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培养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的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进而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灵活解题。
教学难点:拓展思路。
后记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认识水果)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认识
水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学生对水果名称的认识,巩固其所学的词汇。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游戏和活动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水果图片、课堂游戏材料等。
2.学生准备:研究用品、记事本。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水果名称。
- 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水果的名称。
2.复和巩固(10分钟)
- 分发水果图片,让学生互相观察,并说出各自手中的水果名称。
- 引导学生根据颜色、形状等特征,将水果进行分类。
- 使用课件展示不同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名称。
3.游戏活动(15分钟)
- 进行水果拼图游戏,将打乱的水果图片重新拼凑起来。
- 利用课件或实物,进行数水果游戏,学生根据指示说出相应
的水果名称。
- 进行数水果比赛,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口令快速说出
水果名称,比赛哪个小组说得准确并快速。
4.总结(5分钟)
- 提问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水果名称,并展示学生的答案。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奖励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和巩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了已学过的水果名称,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游戏和活动的设计增
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活动中要确保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发言,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总复习》教学设计(共4课时)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总复习》教学设计(共4课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洪志秋(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
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共4课时)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共4课时)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共4课时)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洪志秋(初稿)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一)回顾梳理: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二)交流感受: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2.学生自主发言。
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让学生简单回顾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并通过让学生谈学习体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1-20的数词和数字。
2.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3.复习简单的图形和图形的特征。
二、复习内容1.数字和数词(1)复习1-20的数字和数词。
(2)练习用数字和数词表示数量,如:用数字和数词表示教室里的学生人数等。
2.加法和减法(1)复习1-2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练习简单的加减法口算,如:3+2=5,8-4=4等。
(3)教学生使用算术符号+和-进行加减法运算。
3.图形和图形的特征(1)复习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简单的图形。
(2)练习观察和辨认图形的特征,如:圆的特征是没有角、三角形的特征是三条边等。
三、教学活动安排1.数字和数词的复习(1)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排列1-20的数字。
(2)老师呈现一些物品,让学生用数字和数词表示数量。
(3)练习用数字和数词进行口算。
2.加法和减法的复习(1)利用算术题卡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口算练习。
(2)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图形和图形的特征的复习(1)利用图形卡片展示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图形,让学生认识并背诵图形的特征。
(2)老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如:请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这个图形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四、巩固练习1.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练习数字和数词的写法,以及加减法口算题。
2.利用学习软件或者教学游戏,让学生进行数字和数词、加减法的练习和巩固。
五、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六、反思1.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就是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的内容,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字和数词、加减法运算以及简单图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一节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二节
一、情境导学,揭示主题
学生认真计算。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1)学生独立完成本题,集体订正。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找学生板演。
四、展示评研,形成结论
*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三节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上课时间:
一、情境导学,揭示主题
学生认真思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1)学生独立完成本题,集体订正。
三、小组讨论,交流发现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找学生板演。
五、展示评研,形成结论
*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五、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练习十七,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教师总结。
学生能说
出自己学
会的内容。
板书设计
课后
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一年级数学下册所学内容,巩固基础知识;2.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弥补学习中的漏洞;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加减法运算、数字比较大小、认识图形、认识时间。
难点:分辨数字大小、计算加减法、认识时钟。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学实物、教具;2.复习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数字的认识1.数字1-100的认识教师可通过数字卡片、数字棋盘等教具让学生认识数字,逐渐加深对数的理解。
并可以通过数字游戏,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字认识。
2.数字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掌握数字大小的概念,可以利用比大小游戏或者卡片比大小练习。
二、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1.复习加法运算让学生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掌握加法的概念和方法。
2.复习减法运算同样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减法运算的练习,巩固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复习认识图形1.复习认识几何图形通过图形卡片和实物教具,让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并能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2.认识立体图形通过实物教具,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球体、长方体等。
四、复习认识时间1.复习认识钟表通过钟表教具,让学生认识钟表上的指针和数字,学会简单的时间概念。
2.认识一天的时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一天的时间概念,如早上、中午、晚上等。
五、综合复习通过综合练习题目,让学生对数学下册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
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复习教学,学生可以对数学下册所学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为新学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8 《总复习》教案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8 《总复习》教案1一、教学目标1.总结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一年级下册所学的数学内容。
2.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综合应用。
三、教学内容1.复习数字0-100的认识和写法。
2.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3.复习简单的数学综合运用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数字0-100的认识1.让学生依次读出十位数和个位数,认识数字的构成。
2.让学生用正确的顺序写出数字0-100。
第二步: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1.让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口诀。
2.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进行练习,检查他们的运算能力。
第三步:复习数学综合运用问题1.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理解并解决数学问题。
2.给学生提供一些综合运用问题,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辅助措施1.利用数字卡片和算术符号卡片让学生进行操作。
2.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效果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表现。
2.通过练习题和问题解答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漏补缺,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八、作业布置1.按时完成课堂上布置的练习题。
2.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以上是《总复习》教案1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教案
期末总复习教案复习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本学期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整理,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
提高计算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00以
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元角分的复习,认识图形的复习,分
类统计的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应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4、教师应激励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期末总复习教案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100以内的认识和100以内加减法、。
复习目标: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知识。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复习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
复习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复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师:这节课老师又要带小朋友去数学王国了,你们高兴吗要进大门,必须做出这些题目,你想试试吗
课件出示题目 14-5= 16-9= 13-4=
12-8 11-6= 9-6=
学生口答完,师:大门开了,看,智慧爷爷来迎接我们啦!
二、知识整理。
师:智慧爷爷要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大草坪,哎哟,草坪上有很多的卡片,很杂乱,我们去捡起来,让大草坪重新美丽,好不好?原来这些卡片上是些计算题呀,没关系,我们能把它们算出来。
让我们小组合作,每人做3题,把它们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目都是属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1、请小朋友把这些卡片分成两大类。
(学生自主分类)
分完之后,请小组代表(两人)到投影上展示,并分别说一说每一类相同的地方,即分类标准。
可能有两种答案:
(1)加、减
(2)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整十数
2、把每部分进行再分类。
3、观察一下,还有哪些是可以分成两种情况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请同学就各种小类型分别举例出题,指名说答案和计算过程,板书括号里的内容。
5、师:100以内的加减法除了这些类型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类型?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指名举例,并计算出来,说出计算方法。
练一练:看谁跑得快: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得数的十位是几吗?
31+6=□7 75-6=□9 74-20=□4
54+9=□3 37-8=□9 35+30=□5
三、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们喜欢开动脑筋,在玩中又复习了知识,收获可真多。
你觉得你在数不学王国里哪些地方表现很出色呢?
第二课时:元角分的复习
一、教学内容:复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初知道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四、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五、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填空题:
1.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角、()角、()角。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分、()分、()分。
2.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 )张5角的人民币和( )张1角的人民币.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 )张5角的人民币.也可以换( )张1角的人民币.
3.一个足球46元,小明:我带的钱正好够买一个足球,我最多带了()张十元?
小红:我买足球付的钱全是十元的,我付了()张?
4.一张50元可以换()张20元和()张10元。
45.一张100元的可以换()20元的,也可以换()张10元的。
角=()元()角 100分=()元3元6角=()角
二、选择题:
1.一个篮球的价格为() A:68分 B:68元 C:68角
2.一本字典的价格为() A:8元2角 B:8角2分 C:82分
3. 2角可以兑换成()个5分。
A:1 B:2 C:4
三、解决问题:
1.小亮买了一个练习本用去6角,他付出1元,应找回的钱是多少钱?
2.小红买文具用去9角,还剩1元1角,她原来有多少钱。
3.小兰有2元5角,买学具用去1元2角,还剩下的钱数是多少?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的复习
教学内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圆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教会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形、平行四边。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116页第4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
二、小结: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特点?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分类统计的复习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4、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5、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6、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7、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2、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3、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4、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5、活动、统计数据。
6、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