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总体构造教学设计方案样板
2《汽车构造》电子教案发动机总体构造

2《汽车构造》电子教案-发动机总体构造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及其功能;2. 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 能够识别并理解发动机各个系统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一、发动机概述1. 发动机的定义及其在汽车中的作用;2. 发动机的分类及特点;3. 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二、发动机主要组成部分1. 气缸体与气缸盖;2. 活塞与连杆;3. 曲轴与飞轮;4. 配气机构;5. 燃油系统;6. 冷却系统;7. 润滑系统;8. 排放控制系统。
三、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 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2. 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3. 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及燃烧过程。
四、发动机性能评价指标1. 功率与扭矩;2. 油耗与排放;3. 可靠性与耐久性。
五、发动机的维护与维修1. 发动机的日常维护;2. 发动机的定期维护;3. 发动机常见故障及其原因;4. 发动机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发动机在实际运行中的工作状态;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发动机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4. 安排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拆解发动机,加深对发动机结构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发动机总体构造的理解程度;2. 实践环节,通过观察学生拆解发动机的操作,评价其动手能力及对发动机结构的认识;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发动机各个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作用,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2《汽车构造》电子教案-发动机总体构造六、发动机的发展趋势1. 传统内燃机的发展趋势;2. 新能源发动机的发展趋势;3. 发动机技术的创新与挑战。
七、发动机的环保技术1. 排放控制技术;2. 净化技术;3. 替代燃料技术。
八、发动机的节能技术1. 提高热效率;2. 轻量化;3. 电子控制技术。
九、发动机的可靠性及耐久性1. 影响发动机可靠性的因素;2. 提高发动机可靠性的措施;3. 发动机的耐久性测试。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授课教案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包括气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等。
3. 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2. 发动机的分类3.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3.1 气缸3.2 活塞3.3 曲轴3.4 配气机构3.5 燃料供给系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配气机构和燃料供给系统的原理及维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使用图解法展示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使学生直观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维修和保养技能。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发动机的图片、图表和案例资料。
2. 准备教学PPT,展示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和各部件功能。
3. 准备发动机实物或模型,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发动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
3. 展示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图片,讲解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4. 深入讲解气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和燃料供给系统的原理和功能。
5. 分析实际案例,讲解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方法和技巧。
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绘制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图。
2. 列举发动机的分类及其特点。
3. 描述气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和燃料供给系统的作用。
八、课后作业:1. 复习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及其功能。
2. 了解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方法。
3. 收集有关发动机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十、课程拓展:1. 邀请发动机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生产工艺和新技术。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电子教案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电子教案教案: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和组成部分。
2.掌握各个构造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总体构造主要包括发动机的外部构造和内部构造两部分。
2.外部构造主要包括缸体、缸盖、气门机构和曲轴箱等组成部分。
3.内部构造主要包括活塞、气缸、气缸套、曲轴、连杆、凸轮轴等部分。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外部构造(15分钟)a.简要介绍发动机的外部构造,包括缸体、缸盖、气门机构和曲轴箱。
b.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例如缸体负责容纳活塞和气缸,缸盖覆盖在缸体上,气门机构控制气门的开闭等。
3.讲解内部构造(15分钟)a.简要介绍发动机的内部构造,包括活塞、气缸、气缸套、曲轴、连杆、凸轮轴等。
b.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例如活塞通过上下运动实现气缸内的压缩和燃烧等。
4.概括总结(10分钟)按照总体构造的顺序对发动机的构造部分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发动机的组成及其功能。
5.拓展延伸(20分钟)a.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探究发动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b.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或网站,了解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及其特点。
c.小组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分享。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撰写一份关于发动机的构造和发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及时给予激励和肯定。
2.评价学生的研究报告,看是否能准确描述发动机的构造和发展。
五、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资料展示发动机的构造。
2.相关文献或网站资料。
六、教学反思通过讲解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帮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拓展延伸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过程中要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结合示意图或模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汽车发动机 第二节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教案

教案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点名
提问:1、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2、汽油机与柴油机的不同第二节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各类发动机都是由曲柄连杆机构、配
气机构、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燃油
系统、进排气系统及排污净化装置和
启动系统等组成。
汽油机还包括点火
系统;增压发动机还包括进气增压装
置;电控发动机还包括电控发动机管
理系统。
1、曲柄连杆机构
作用是将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转
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再转变
为曲轴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2、配气机构
按照发动机各缸工作循环的需要,定
时地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使混合
气进入汽缸,而让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汽缸。
3、冷却系统
强制地将发动机燃烧所产生的热量
和各摩擦副运动中所产生的热量及
时适量地散发出去,使发动机的温度
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发动机
的正常运转。
4、润滑系统
PPT讲解
和动画模
拟
认真做好
笔记。
发动机构造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功能;(3)使学生熟悉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维护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技能;(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发动机构造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2. 发动机的组成3. 发动机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功能4. 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维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各个部件的结构,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发动机的构造,使学生了解各个部件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维护方法。
4.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发动机实际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发动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发动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讲解发动机的组成,包括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等。
(2)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3. 讲解发动机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功能(1)讲解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等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各个部件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4. 实验操作(1)指导学生进行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维护实验。
(2)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纠正错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5.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发动机构造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
发动机总体构造教学设计方案样板

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学习情境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总体构造认识目标内容与教学方法设计成都铁路工程学校2016〜201 7学年第2学期教学单元设计方案(任务类)单元教学设计00-00-00(总标题中的00-00-00,分别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学习单元的序号)1、初始情境(分析学习者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2、教学目标和内容3、课堂计划表格4、从教学论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解释教学流程安排说明:资讯:教学目标、任务:学生初步了解本次课程学习的目的及学习方式。
教师的工作:告知本次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过程及教材内相关内容,并分配小组。
学生的工作:了解学习目的,按自由组合的方式结组,并确定组长人选。
教学资源:无时间:10分钟。
预期成果:明确教学目标,有目的去观察。
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学生人员之间出分配不当,老师出面协调。
计划:教学目标、任务:学生制定初步观察计划。
教师的工作:倾听学生的计划,并记录内容。
学生的工作:分组讨论如何实现学习目地,进行简单的实施计划,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教学资源:无时间:10分钟。
预期成果:计划内容紧扣学习目的,无多余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计划易流于口头形式,要求学生记录计划内容。
决策:教学目标、任务:确定观察的顺序、步骤。
教师的工作:评价实施步骤的对错予以指导。
学生的工作:根据小组内人员的情况,确定实施步骤和明确个人分工。
教学资源:无。
时间:10分钟。
预期成果:实施步骤前后顺序正确。
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容易出现人员分工容易不明确的现象,个别学习好的同学全部包揽,要求明确小组分工并完成分内工作。
实施:教学目标、任务:观察学生实施的过程,指出错误。
学习效果检查说明: 5、附件附件1:任务工作页附件2:课堂练习工作页附件3:评价工作页附件1:任务工作页(参考)附件2:练习工作页成都铁路工程学校课堂练习工作页发动机总体构造认识学习单元一、选择题(1)、压缩比是指气缸()容积与()的比值。
汽车发动机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三、课程目标:1.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2.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保养及故障诊断方法;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兴趣,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程内容:1. 汽车发动机概述1.1 发动机的发展历程1.2 发动机的分类及特点1.3 发动机的性能参数2. 发动机结构2.1 发动机总体结构2.2 发动机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2.2.1 气缸体与气缸盖2.2.2 活塞与连杆机构2.2.3 曲轴与飞轮2.2.4 配气机构2.2.5 冷却系统2.2.6 供油系统2.2.7 点火系统2.2.8 排气系统3. 发动机工作原理3.1 发动机工作循环3.2 发动机燃烧过程3.3 发动机动力输出过程4. 发动机维修与保养4.1 发动机维修原则与步骤4.2 发动机保养方法与周期4.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5. 发动机新技术5.1 发动机电控技术5.2 发动机节能技术5.3 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结构、原理等;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3.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发动机拆装、检测等技能;4.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5.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汽车发动机概述2. 第二周:发动机结构(一)3. 第三周:发动机结构(二)4. 第四周:发动机工作原理5. 第五周:发动机维修与保养6. 第六周:发动机新技术7. 第七周:综合复习与考核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试:笔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3. 实践操作考核:发动机拆装、检测等技能考核。
八、课程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2. 教学课件、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3. 汽车发动机相关网站、论坛等九、课程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考试、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2.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发动机总体构造教案

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名称汽修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师学校课题序号1授课班级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讲授板书授课章节名称第一章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第二节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使用教具教材多媒体教学目的1识记和理解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即“两大机构、五大系”,以及它们的作用,了解零件的专用名词,连接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对发动机内部结构的认识,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对本专业的热爱。
教学重点本章节的重点是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及每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各部分的具体组成零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安装部位等。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冷却系统冷却循环、润滑方式课外作业课后习题教学后记1.掌握重点内容,概括总结基本内容。
2.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3.布置新课内容。
发动机总体构造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功用:机体组组成:汽缸体、曲轴箱、汽缸盖、汽缸垫功用:曲柄连杆机构组成: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功用燃油刚给系分类定义、功用:配气机构分类:侧置气门式、顶置气门式冷却系功用:组成:水泵、散热器、风扇功用润滑系组成功用点火系组成功用启动系组成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复习提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导入:了解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想要进一步了解发动机,就必须知道发动机是由哪些机构、系统组成讲授新课:第二节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一、机体组1、定义:机体组是构成发动机的骨架,是发动机各机构和各系统的安装基础。
2、组成:由气缸体、气缸套、气缸垫、气缸盖和油底壳等不动件组成。
二、曲柄连杆机构1、功用:将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再转变为曲轴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2、组成:(1)活塞连杆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和连杆运动件组成。
(2) 曲轴飞轮组:由曲轴、飞轮、扭转减震器等组成。
三、配气机构1、组成:(1)气门组: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座、弹簧座、气门弹簧、锁片等零件(2)气门传动组:一般由摇臂摇臂轴、推杆、挺柱、凸轮轴和正时齿轮组成2、功用: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闭进、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进入气缸,并及时排出废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铁路工程学校
学习情境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总体构造认识目标内容与教学方法设计
成都铁路工程学校
2016 ~201 7学年第 2学期
教学单元设计方案(任务类)
单元教学设计00-00-00
(总标题中的00-00-00,分别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学习单元的序号)
1、初始情境(分析学习者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2、教学目标和内容
3、课堂计划表格
6
7
4、从教学论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解释
5、附件
、
附件1:任务工作页(参考)
附件2:练习工作页
成都铁路工程学校
课堂练习工作页
发动机总体构造认识学习单元
一、选择题
(1)、压缩比是指气缸()容积与()的比值。
A、工作---燃烧室
B、总----燃烧室
C、总----工作
D、燃烧室----工作
(2)、发动机排量等于气缸各工作容积()。
A、之差
B、之和
C、之比 D乘积
(3)、四冲程发动机在进行压缩时,进气门(),排气门()。
A、开----开
B、开----关
C、关----开
D、关----关
(4)、四冲程柴油机在进气行程时,进入气缸的是()。
A、纯空气
B、氧气
C、可燃混合气
D、纯燃料
(5)、四冲程发动机一个工作循环,曲轴共旋转()周。
A、一
B、二
C、三
D、四
二、判断题
(1)、活塞行程是指上、下两止点的距离。
()
(2)、发动机排量是指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
()
(3)、四冲程发动机在作功行程,进、排气门都是开启的。
()
三、问答题
(1)、简述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
(2)、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总体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它们所用的压缩比为何不一样
(4)、为什么拆卸的零件要分类放好写出你的理解。
附件3:评价工作页成都铁路工程学校
任务评价工作页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认识学习单元
班级第组 201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