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区五线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中的五线

道路红线是规划的城市道路用地的边界线。反映了规划的道路宽度,它的组成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用地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用地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任何建筑物、构筑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一般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
城市蓝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空间管制和五线控制

一、“四区”划分规划中心城区分为已建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各分区实施不同开发建设管制要求,指导城市开发建设。
(一)已建区指现状城市建成区。
包括城市现状居住、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城市绿地和农村居民点。
(二)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包括地质灾害极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地下采空区、河流水域、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保护区、文保单位的绝对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保护区、森林公园核心保护区、公园绿地、坡度大于35度的山体等。
(三)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包括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风景名胜区协调区、森林公园协调区、城市绿地和坡度在25-35度之间的山体等。
(四)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指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城市现状建成区以外,根据城市规划、区域规划以及专项规划,能保证和满足城市建设开发、城市与区域性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布局需要而覆盖和占用的地区。
二、“五线”划分在规划范围内界定“五线”(红线、黄线、蓝线、紫线、绿线),分类实施有效的空间管制。
(一)城市红线主要指道路红线,即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加强红线管理,城市道路只作为道路建设用地,严格禁止其他用地侵占,在干道沿线两侧建筑后退红线为5-8米,在支路两侧建筑后退红线3-5米。
(二)城市黄线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主要包括铁路、高速公路及其它公路、运输管道、电力高压走廊、通讯线路等的范围界线。
具体有清黄公路、贵黄公路、贵烟公路等,以及长途客运站等。
(三)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与水源地、水厂、水渠等及其水工建筑、水利设施的保育和管制界线。
(四)城市紫线是指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五线概念

五线
五线规划中的五线包括:道路红线,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黑线。
道路红线即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即为建筑不可逾越线。
城市绿线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各类绿地包括: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
蓝线
蓝线指河道蓝线和规划区范围内所有水域的控制范围线。
紫线
紫线指文物古迹用地,即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革命遗址等用地的控制范围线。
黑线
黑线指供应设施、交通设施、环境卫生设施、邮电设施、施工与维修设施、殡葬设施、及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范围线。
“六线”:文物——紫线;道路——红线;轨道交通——橙线;河道——蓝线;绿化——绿线;电力——黑线。
城市规划五线

1、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2、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3、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4、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5、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1基本资料恩斯特·恩格尔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
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1]。
2计算公式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是指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
2.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水平,又称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6.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
它们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7.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9.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0.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11.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12.风玫瑰是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
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3.容积率是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四线四区规划

四线划定
• 四线划定使城市规划更具 科学性、前瞻性和预控性,有 力补充和支持了城市总体规划, 使其有了具体技术内涵,体现 了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 协调发展的理念,有利于城市 科学可持续发展。
• (一)绿线 • 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公共绿 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等用地。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 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 建设,不得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 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 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逐渐迁出。近期不进行绿 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并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因建设或其他特殊 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 续。 • (二)蓝线 • 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 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违反城市蓝线保护 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禁止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禁 止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活动,禁止擅自建设各类排污 设施,禁止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
限制建设区
• 限制建设区: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和人文景 观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控制区、一般农田用地区、山林 绿化区、重要生态廊道区等。限制建设区内对各类开发建 设活动进行严格限制,不宜安排乡镇开发建设项目,确有 必要开发建设的项目应符合乡镇建设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 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适度进 行开发建设。其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和人文景 观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控制区内的旅游项目及设施的建设, 应当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在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适 度开发建设,防止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与影响;一般农田用 地区内鼓励各种农业设施的建设,促进各类中、低产田及 其他一般农田向基本农田转化,提高其产出、产量和农业 经营水平;山林绿化区内严格保护自然山体景观,严禁可 能破坏生态环境、破坏山体景观的所有开采活动,鼓励植 树造林和山体绿化等维护生态环境的活动;重要生态廊道 区内鼓励进行生态建设和农业生产活动,保留原有自然地 貌形态,如农田、菜地、林地等,加强植树绿化,调节气 候,改善生态环境。
深圳大学复习资料——城市建设名词解释整理版

深大考研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Part1:数字1、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指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2、两证一书:城市觃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必须呈报城乡觃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乢、建设用地觃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觃划许可证。
3、三结构一网络:城镇体系的智能类型结构、等级觃模结构、地域空间结构、网绚系统组织。
4、四区规划:①禁止建设区:具有重大自然和人文价值的场所不空间,一般包括河湖湿地、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山区泥石流高易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核心区。
②限制建设区:指需要限制建设行为或丌宜进行城市建设活劢的地区,一般包括二级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源保护区、山区泥石流中易发区、一般农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非核心区、山前生态保护区等。
③适宜建设区:其他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势相对平坦,没有其他建设限制条件的区域划为适宜建设区。
④已建区:现状城镇建设用地5、五线规划:①红线:道路红线,指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②绿线: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③蓝线:城市觃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④紫线:国家历叱文化名城内的历叱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叱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叱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叱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⑤黄线: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觃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斲用地的控制界线。
Part2:规划1、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斲管理。
2、城镇体系规划: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丌同人口觃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分布和发展觃划。
城规原理名词解释 (2)

1.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2.城市化(城镇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3.城市设计为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社会生活、市民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
4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现状及其区域地位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所做的重大的、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
5.卫星城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6.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是确定城市整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总体规划的依据。
总体规划纲要是对城市进行全面深入认识,对规划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为规划编制确定重大原则、方向和框架的重要阶段,防止和避免规划编制出现重大的方向性、原则性的失误和偏差。
规划纲要经审批后,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7.城市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划定,要考虑自然地形、地貌、基层行政单位的管理界线等因素,以及城市各项用地的完整性,并尽可能与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相一致。
8.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对外交通是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城市本身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之间的交通,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主要采用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等运输方式。
城市对外交通运输设施在城市中的布置,对城市发展和规划布局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线”-----紫蓝绿黄红线
“五线”管制制度属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适用于从城市总规到控制性详规等不同层面的城市规划。
城市紫线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根据规定,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禁止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禁止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禁止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禁止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禁止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城市蓝线
城市蓝线,是指水域保护区,包括河道水体的宽度、两侧绿化带以及清淤路。
根据河道性质的不同,城市河道的蓝线控制也不一样。
城市绿线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按建设部出台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规定,绿线内的土地只准用于绿化建设,除国家重点建设等特殊用地外,不得改为他用。
城市黄线
“黄线”划定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影响范围。
凡是被划定的区域,城市建设不得随意侵占,区域内各项建设将受到严格控制。
城市红线
城市红线,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据介绍,居住建筑退后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在主干道两侧的不小于5米,在次干道不小于3米。
=============================================================================== ===
城市规划中所谓“七线”的具体内容
红线:是指经过批准的建设用地红线、规划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
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
线;
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
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
保护范围界线;
黑线:是指高压线用地的控制范围;
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
控制界线;
橙线:是指铁路和轨道交通用地范围的控制界线。
3 “四区”定义和管制要求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四区”重点管制城镇建设行为,其具有一定规模,对生态环境、历
史文化、公共安全的影响程度大,应在城乡规划指导下进行。
而单个建设行为应依据法律法规、
规划或者环境影响评价等来决定是否建设⑦。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对“四区”作出如下定义:3.1 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是范围依法确定、区内严格禁止城镇建设及与限建要素无关的建设行为的地区。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确实
无法避开禁止建设区的,必须经法定程序批准,必须服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
禁止建设区有3方面内涵:一是范围依法划定;二是区内严格禁止与限建要素无关的建设行为,如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禁止与科学研究观测无关的建设行为;三是特殊的建设行为需要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并服从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
其中特殊的建设行为包括交通、市政、军事设施
等,但不应包括村庄住宅建设,禁止建设区内的
农村居民点应择期搬迁。
3.2 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是范围依法或由城乡规划确定、区内原则上禁止城镇建设的地区。
按照国家规定
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在控制规模、强度下经审查和论证后方可进行。
限制建设区也有3方面内涵:一是范围依法或由城乡规划确定,如城镇组团隔离地带和区域
绿地划为限制建设区,而其范围是根据城乡规划确定的;二是区内原则上禁止城镇建设,城镇建
设应在适宜建设区内进行;三是必要的建设行为在控制规模、强度下经审查和论证后方可进行,如交通、市政、军事设施和农村住宅等应经过一定程序方可进行,如必须有建设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土地部门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等。
3.3 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是范围应在城乡规划确定的空间增长边界或规划建设用地内、城镇建设应依照城
乡规划进行的地区。
建设用地总量必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贯彻保护耕地的国策。
适宜建设区的内涵包括:应是可以进行城镇建设地区,应位于城市、镇、乡及村庄规划确定
的空间增长边界或者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
在保持建设用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可设立一定程序来调整具体的建设用地边界,或者采用空间增长边界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增加规划弹性。
3.4 已经建设区
已经建设区是已有的城镇建设用地地区。
4 划定方法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四区”划定应与用地布局方案同时划定,互为前提。
因为“四区”中,禁止建设区应是客观前提,但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都与用地布局方案密切相关。
如限制建设区内的城镇组团隔离绿地是由用地布局结构决定,适宜建设区是根据空间增长边界或规划建设用地决定。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四区”划定工作宜按下列程序进行(图1):
(1)收集分析相关基础资料;
(2)根据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图识别并划定已经建设区;
(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划定禁止建设区;
(4)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地评价等划定部分限制建设区;
(5)研究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城市建设用地,并据此划定适宜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
在保持建设用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可设立一定程序调整建设用地边界。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