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四大家(课件)

合集下载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开放分类: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楷书四大家目录•• 简介••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赵孟頫简介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

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欧体):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书法字体文化学习(楷书四大家)

书法字体文化学习(楷书四大家)

柳体
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 官至太子少师, 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 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 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之称。
人生经历:29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 吏。
40多岁时,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 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他的为人既有骨气又 一丝不茍,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 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 公贵族都不惜巨资争相请他。
享年80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 于任上。
己他新初意学,王使羲他之的笔字法避,h免e以r了e后横遍细阅竖近粗代的书态法势,,于而是取极匀力衡变瘦右硬军,法追,魏学碑习斩颜钉真截卿铁,势又,溶点会画自爽
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柳公权书法作品欣赏
赵体
人物简介
曰:“儿痴如此,曷[hé]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
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 /映长明灯⑥ /读之,琅琅达
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冕小儿,恬(tián)若不见。

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
• 【注释】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
• ②陇:通“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
•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三)理解
只要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
险要 就
问 详细情况 有时
[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
街市客店
校正
直接
合,则即坊肆[fāng sì]中发书而对勘[kān]之。或径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

赵体(赵孟頫)
代表作《洛神赋》、《三 门记》,元代最卓越的书 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婉丽 流美,与其他三位楷书名 家的刚健风格正好形成鲜 明的对比。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对东亚书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我们 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历史高潮,为后世书法写作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书法—楷书
楷书四大家及其流派
欧阳询 (欧体)
颜真卿 (颜体)
柳公权 (柳体)
赵孟頫 (赵体)
欧体(欧阳询)
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
独特之处:严谨工整、骨力 刚健。,既不过分瘦劲,又 不过分丰满。字形虽稍长但 分间布白,主笔伸长,更显 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 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 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恰到 好处 。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
重心仍十分稳固,无倚斜倾侧之 感,而得寓险庄表 竖雄作 粗伟品 ,,《 捺气多 脚势宝 空开塔 腹张碑 过,》 大刚
劲 独 立 ,
柳体(柳公权)
代表作品《玄秘塔碑》 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 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 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 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 字则稍清瘦,匀衡瘦硬, 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

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

1.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ppt课件

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ppt课件
• 3、《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公元841 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 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 书范本之一。 如《玄秘精品塔pp 碑》:
• 柳公权,世称“柳少师”,是唐代继颜真卿之后 的又一位楷书大家,其楷书与颜真卿的楷书一起 被后人并称为“颜筋柳骨”。他初学颜真卿,后 又深入研究王羲之父子及欧阳询的书法,而后自 成一家。所以柳公权的楷书掺有欧阳询的笔法, 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 笔画细劲,棱角峻厉,他的用笔虽然出自颜真卿, 却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显得特别英气逼人。 柳字清丽刚劲,这种独特的书风被后人称为“柳 体”。本书以米字格形式对柳公权楷书部首一百 法进行讲解。全书分笔画介绍、部首介绍、独体 字、复合结构、集字作品以及代表作品等六部分。 本书适合于不同年龄的书法初学者入门学习。
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
在书法中, 人们通常说的欧体、颜体、 柳体、赵体分别是以唐代欧阳洵、颜真 卿、柳公权、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这四位 的姓来命名的。他们是中国古代的四大 书法家。
精品pp
1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出 身名门,是著名学者颜师古的 五世孙。颜真卿为人笃实鲠直, 向以义烈闻名于官场,曾为四 朝元老,宦海浮沉,不以为意, 后奉命招抚谋反的淮西节度使 李希烈,为李所杀。
精品pp
• ”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 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 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 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 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 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 《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 等。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
公权( 778-865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京兆华原(今 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二十 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 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 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 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 悟其笔谏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 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 柳公权享年八十八岁, 一共臣事七位皇帝,历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 —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 上。
完 谢谢!
赵体——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宋太祖十世孙。这是个复杂的人物。他是宋朝皇室 的后代,却做着异族朝廷的官,虽然地位很高,实 际并不受重视,心里很苦闷,只是一味地吟诗作画。 他是中国文艺史上少有的全才,大概只有宋朝的苏 东坡、明朝的董其昌可以和他相提并论。除书法外, 他还擅长绘画,精通文学,通晓音律,熟谙道释。 是他,最先将“诗、书、画”三绝合为一体。不仅 如此,他的家族中也出了不少艺术名人:他的妻子 管道升、他的儿子赵雍都精通书画,他的外甥王蒙 是著名的“元四家”之一。
楷书四大家
欧体——欧阳询 颜体——颜真卿 柳体——柳公权 赵体——赵孟頫
这柳 是 体 在 四公 以 、 书 位权 唐 颜 法 的、 代 体 中 姓元 欧 、 , 来代 阳 柳 人 命书 洵 体 们 名法 、 、 通 的家 颜 赵 常 赵真体说 孟卿分的 頫、别欧

书 法 家
欧体——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 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 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 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 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 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 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 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 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 学,号为“欧体”。

《楷书四大家》课件

《楷书四大家》课件

赵孟頫的影响与贡献
赵孟頫的书法对元、明、清三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作品被誉为“赵体”。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代表。
赵孟頫的艺术风格
总结词
温润典雅、秀逸潇洒
详细描述
赵孟頫的楷书以温润典雅、秀逸潇洒为特点,其字形结构自然流畅,线条温润柔和,给人以舒适、愉悦之感。他 的楷书在用笔上讲究流畅自如,注重笔画的粗细、浓淡变化,使得字体更加有韵律感。
03
CATALOGUE
楷书四大家的影响与贡献
柳公权的影响与贡献
柳公权的楷书被誉为“颜筋柳骨 ”,其书法结构严谨,骨力矫健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其字体结 构严谨,骨力劲健,被誉为“颜筋柳 骨”。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709年- 784年),字清臣, 汉族,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
他的楷书作品包括《 多宝塔碑》、《颜勤 礼碑》等,对后世影 响巨大。
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 伟,气势开张,世称 “颜体”。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 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 今湖南长沙)人。
响,其作品被誉为“颜体”。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广为 流传,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
载体。
欧阳询的影响与贡献
欧阳询的楷书结构严谨,笔法规范,被 誉为“欧体”。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其 作品被广泛临摹和传承。
欧阳询在书法理论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的《九成宫醴泉铭》等作品在书法史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楷体书法四大家》课件

《楷体书法四大家》课件
楷体的演变过程
在历史上,楷体书法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汉代的隶书 到魏晋时期的楷书,再到唐代的楷书,其风格和特点不断演 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楷体书法都有着不同的代表作品和 代表人物。
楷体书法的特点和风格
笔画规范
楷体书法的基本笔画包括点、横、竖、撇、捺、钩等,这些笔画都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在书写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标准进行笔画组合,以达到整体协调、美观的效果。

实践应用
将所学楷体书法应用到 实际书写中,多写多练 ,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
不足。
如何欣赏楷体书法作品
笔画质量
观察楷体书法作品的笔画是否 流畅自然,起笔、行笔、收笔
是否到位。
结构安排
欣赏楷体书法作品的结构是否 匀称、稳定,字形是否美观大 方。
章法布局
欣赏楷体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 是否协调有序,整体效果是否 和谐统一。
楷体书法在文化中的地位
艺术价值
教育价值
楷Hale Waihona Puke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 是一种文字书写形式,更是一种独特 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传达出人类情 感和思想。
楷体书法在中国的教育史上也占有重 要地位。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现代的 语文教育,楷体书法一直是学生学习 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楷体书法,学 生不仅能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技能 ,还能够培养细心、耐心和专注等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楷体书法四大家》ppt课件
目录
• 楷体书法简介 • 楷体书法四大家介绍 • 楷体书法四大家的艺术影响 • 学习楷体书法的意义和方法
01
楷体书法简介
楷体的起源与演变
楷体的起源
楷体书法起源于汉代,是汉字书写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笔 画规范、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 ,楷体书法不断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

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
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
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

人物简介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他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特点。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世称“唐人楷书第一”,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风格特点
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楷书碑版多为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等。

用笔特点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

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

”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

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

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

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代表作品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

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

欧阳询奉敕书。

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

明陈继儒曾谓:“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驾也。


原碑24行,1108字,由于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后人又加以开凿修补,以至笔画锋芒全失。

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1]
颜真卿(709-785),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字清臣。

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
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颜体”。

风格特点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

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

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人物评价
颜真卿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

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

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

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

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现存作品
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等。

他和唐代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0多种。

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但笔画横细竖粗及捺脚空腹过大之处,在学习时应求其神韵,不应单纯追求形似。

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出来的佳作,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行书还有《争座位帖》、《裴将军帖》等。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楷书,岑勋撰文,徐浩题额。

字体匀称,丰腴。

725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四月立。

碑存陕西西安碑林。

[1]
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

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公为之动容,如其笔谏也。

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

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

”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会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主要特点
晚唐书法经历盛中唐之后,盛极而衰,柳公权虽号一时中兴,但与颜书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

唐代书法隆盛一时,至此已见式微。

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代表作品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1、《神策军碑》:楷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

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是较好的临写范本。

2、《柳书金刚经》:楷书,唐长庆刚年(公元824年),四月刻。

原石毁于宋代。

有甘肃敦煌石室唐拓孤本传世,一字未损,今在法国巴黎博物院。

评论家认为楷书金刚经,具备了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东之)各体之长,有很高艺术价值。

3、《玄秘塔碑》:楷书。

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

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

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

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

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

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

著有《松雪斋集》。

他是赵宋一个没落贵族,后来与元朝合作。

赵孟頫等二十余人是至1287年(元二十四年)第一批被征召,其后,屡次征召江南士大夫,也有通过赵孟頫而求得利禄职位的。

赵孟頫受到元代皇帝的宠爱,“荣际五朝,名满四海”,官至翰林学士,艺术上成为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

风格特点
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

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

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
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

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

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代表作品
赵氏楷书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

赵氏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如《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

人物评价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

《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6
永字八法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