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汇总)1
管理心理学重点整理

管理学重点整理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生活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两大部分: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们在通过心理过程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的不同特点)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并控制发生的事情;预测将来的事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管理心理学:概念: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以最大限度的发掘人的潜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科学。
性质:管理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人性假设与管理: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组织中的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个人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科学心理学的开始:代表人物:威廉·冯特(德)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代表作:《心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①经济背景:社会分工---专业化—单调的工作②政治背景:劳资矛盾日益激化③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管理心理学的创立:①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埃尔顿·梅奥(美)等霍桑试验论点:人是社会人;生产效率取决于组织中成员的积极性;非正式群体的影响;注意工人的情绪反应等②群体动力理论:代表人:库尔特·卢因观点:行为是人和环境的一个函数{B=F(P*E)}③社会测量理论:代表人物:弗朗西斯·高尔顿,雅各布·莫雷诺新的研究方法:社会成员心理测试法实践中的应用:心理剧,社会剧的治疗④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美)内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观点:人的需要由多方面构成,并有一个高低顺序;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不再对行为产生激励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关人性问题的研究;人的需要、动机、激励的研究;组织中群体的研究;组织理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领导行为的研究发展时期呈现的新特点: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增加;研究范围扩大;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方向综合化3.霍桑试验: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人觉悟提高,工人学会用罢工、怠工的形式来对付资本家,泰勒的科学管理也不灵了。
管理心理学内容重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内容重点总结第一篇:管理心理学内容重点总结第一章管理心理思想和管理心理学历史一、早期管理心理思想(一)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
《老子》《荀子》(二)国外早期管理心理思想英国亚当·斯密从人性的角度建立管理理论。
美国的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后人把他的科学管理原理称为“泰勒制”。
泰勒发现工人磨洋工。
第一,合理的日劳动量第二,差别计件工资制第三,时间—动作分析法第四,选拔和培训工人泰勒的“心理革命”、蛋糕理论法国的法约尔,提出14条管理原则,5项管理职能。
1912年,被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业效率》,研究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工人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和被激励劳动积极性。
阅读教材28、29页的案例:《微软研究院的人才管理方式》。
二、管理心理学历史(一)西方管理心理学历史梅奥及其霍桑实验实验结论人际关系理论管理心理学最早被称为“工业社会心理学”。
引进这门学科时,称为“管理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
(二)我国管理心理学历史概况我国管理心理学的代表性研究1.关于工人思想动态的心理学研究2.关于集体意识的研究 3.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4.关于不同责任制的归因过程研究5.关于中国激励模式研究6.关于奖励方式改革研究7.关于职工组织承诺研究8.关于领导心理研究第二章人性假设理论对人性的认识是管理的基础。
人性假设理论是对管理活动中的人的本质特征所作的理论假设。
如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等等。
一、麦克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尽量逃避工作。
2.多数人不愿意负责人,心甘情愿受别人指挥。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管理目标是矛盾的,对他们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
4.多数人工作只是为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需要。
Y理论则刚好与X理论相反。
二、梅奥的社会人假设1.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管理心理学1-15.doc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l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l 现代管理学愈来愈认识到,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是管理的核心。
l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管理过程中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
1. 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及其活动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2. 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所有复杂的管理活动都涉及群体,没有群体成员的协同努力,组织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3. 组织心理: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里现象。
l 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也是管理心理学教科书的逻辑架构。
l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1. 区别: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
2. 联系: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运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l 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1. 区别:把人和机器当成一个人-机系统进行研究,使机器更好地适应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以便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机器的性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把人与人当成一个人-人系统进行研究,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科学分析,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正确预测人的行为,充分调动的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
2.联系: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二者关系极为密切。
管理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管理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管理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1 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心理决定行为(包括内容的形式、逻辑性);语言是表达心理的行为方式、;行为控制是指心理倾向的建立和保持。
2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管理目的下的心理引导和行为控制。
3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指个性心理特征、倾向);群体行为与心理。
心理过程4 知觉的定义:广体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并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赋予意义。
(认知对象的头脑中的整体反映)。
知觉和现实不具一致性5 知觉的特征:晕轮效应;选择性;对比效应(知觉主体对知觉对象的对比效果);刻板印象(对知觉对象形成的固定印象);心理投射(将自己的愿望等心理状态反映到对知觉对象上,产生不同的知觉效果);归因理论(三要素:一致性、一贯性、区别性,学会利用这三个因素分析实际问题,归因失真——自我服务便见)6 情感(绪)的分类:心境(微弱、持久);热情(强烈、稳定、深刻);激情(迅速、猛烈、短暂);应急(意外产生的情感状态)7 意志与情感的关系:情感是正体验,不存在不确定性,意志不是自面现实,与意志努力相关,存在不确定性;正负情感体验可以成为意志动力或阻力个性心理8个性心理的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指与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的本领。
能力的工具性因素:智力(记忆、注意、逻辑:天赋(训练)18到25岁。
);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系统知识);技巧(体验、经验、实践、反思和总结)。
气质(巴甫洛神夫神经活动四基本类型说)性格对行为的影响:A或B型人格。
A型(做事想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有妨碍性的人会进行攻击;生活节奏比较快;经常处于中度或高度焦虑状态中;总是为自己设最后的期限)。
B型(没有紧迫感;认为没必要表现自己的业绩;注重享受娱乐和休闲)。
性格理论的发展:阿吉里斯性格发展过程理论(主要是讲述了衡量一个人心理时候成熟的影响因素,几点因素要求掌握)9 心理倾向两种意志行为模式:目的导向行为(以目的为导向,围绕目的选择行为方式,不关注行为结果评价,但关注行为方式评估);结果导向行为(以行为评价结果为行动约束原则,围绕评价结果选择行为方式,不关注行为目的)。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重点第一章:p18小结。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实质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的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提高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技巧,以达到最大限度提高功效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观测法、实验法、调查法、定量法第二章:p32小结结合p69人的心理现象归类图1、管理现代化:(1)管理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竞争、服务、创新、效益、战略等观念(2)管理组织的高效化集权和分权、统一性和灵活性等(3)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准确化、文明化等(4)管理技术的计算机化(5)管理人员的专业化(6)管理方式的民主化2、人类行为特征自发性、因果性、目的性、可塑性、持久性行为的种类按活动领域分:管理行为、政治行为、社会行为、文化行为、战争行为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4、人的心理(1)心理的含义——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5、心理过程即使心里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应。
即包含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6、按基本表现形态可以将情绪分三类:激情、心境、热情情绪劳动的含义:员工在工作中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
情绪是对工作环境中的事件的消极或积极反应人格和心境决定了情绪反应的强度。
情绪能影响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7、理论的应用个人反应反映了情绪和心境周期当前的和过去的情绪影响工作满意度情绪波动影响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变动消极的和积极的情绪导致员工不能专心工作,使工作绩效下降。
8、按社会性内容可以将情感分三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感的影响因素:人格、每周和每日的时间、天气、压力、社会活动、睡眠、锻炼、年龄、性别9、情绪智力1)自我意识(体味自我情感的能力)2)自我管理(管理自己情绪和冲动的能力)3)自我激励(面对挫折和失败依然坚持不懈的能力)4)感同身受(体味他人情感的能力)5)社会技能(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研究发现:高成就者的典型特点是情绪智力,而不是认知智力第四章人的个性1、个性——一般是指一事物区别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管理心理学重点

管理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1.研究方法从研究的性质分,可分为(一)经验研究:包括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案例研究法和内省法;(二)实验研究:可以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三)测验研究.: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社会心理测验.2、管理心理学的四大理论基础1)、闵斯脱博格.,1912年《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论述了运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
2)、人际关系学(霍桑实验)----梅奥、罗特利斯伯格(1)人不仅是追求物质享受的“经济人”,而且是追求社会需要和心理满足的“社会人”。
(2)劳动生产率不仅受物质条件与管理制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
(3)改善企业管理,既要发挥“正式团体”的作用,更应重视“非正式团体”(亲密伙伴或哥儿们团体)的作用。
“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并影响内部成员的行为。
(4)新型领导既要考虑职工合乎逻辑的理性行为,还应重视职工非逻辑性的情感需要。
领导要经常与职工进行意见沟通,尽量满足职工的心理需要。
3).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主要研究群体活动、情绪和相互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群体中的领导方式;群体成员参与;群体规模等问题.“群体动力”理论对于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研究群体行为做出贡献。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作为人的动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理论对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1.“九德”的含义: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简而廉(具大略而能务实)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强而义(刚强而不任性违理)2. 各家的管理思想(1)形成阶段:道家——以“道”为中心,讲“无为而治”,偏重于对管理的规律、方式和艺术的探求。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概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的学科,旨在通过对人的行为、态度和心理过程的研究,解决组织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幸福感。
本文将对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二、领导力与管理1. 领导风格:包括权威型、民主型和激励型等不同领导风格,不同风格适用于不同情境和员工特点。
2. 调整型领导:根据员工个性和背景,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和行为,以提高员工表现和满意度。
3. 变革型领导:通过设定愿景、激励员工,促进组织创新和变革。
4. 人际影响力:指领导者通过交往、说服和建立良好关系来影响他人的能力,包括权威、吸引力和专家力量。
三、决策与问题解决1. 决策类型:包括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前者适用于结构化问题,后者适用于复杂和不确定性较高的问题。
2. 决策风格:涵盖理性决策、直觉决策和政治决策等不同决策方式,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特点和情境需求。
3. 择时决策:指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决策,避免因紧迫感或不确定性影响判断。
四、激励与动机1. 需求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解释了员工需求对激励的影响。
2. 动机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强调员工对工作结果的期望和对待遇的公平感。
3. 激励方法:包括奖励、赞扬、晋升和培训等手段,以激励和满足员工的需求。
五、团队与协作1. 团队建设:包括明确目标、建立互补能力和促进团队凝聚力等,以提高团队绩效和合作关系。
2. 组织文化:指组织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对团队凝聚力和员工行为产生影响。
3. 冲突管理:包括竞争式冲突、合作式冲突和妥协式冲突等不同冲突处理方式,依据情境和目标选择适当方式。
六、组织发展与变革1. 变革管理:指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策略性调整和变革。
2. 增量变革:以小幅度调整、渐进方式逐步改进组织绩效和管理方式。
3. 革命性变革:大幅度调整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文化等,以应对重大变革和严峻挑战。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级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规律性。
2、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里倾向系统。
价值观往往容易被看作仅属于认知的范畴,其实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3、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里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里特征。
4、知觉:是对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但知觉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5、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它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并影响个人的行为。
6、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和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7、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8、自我知觉: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已的生理,心理,行为状态及自已同周围关系的认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知觉,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已是有效地从事社会活动的前提,人们对自已的认识,决定了自已的生活态度,决定了自已是否能对自已加以控制,是社会化成熟的标志。
9、社会知觉: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翻与判断的过程。
10、知觉错误:指的是由于受知觉规律的影响,社会知觉可能产生的偏差。
也称知觉效应,效应即作用的结果。
11、晕轮效应:亦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看问题时,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点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是一种以突出特征来推论其他方面特征的一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
12、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环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13、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评价性。
14、动机: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和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振管理学院
我们为什么需要管理
※管理的价值与作用
1. 保持目标导向(效率与效果) 2. 配置有限的资源 3. 追求行为的一致性 4. 获得外部资源
7
亚振管理学院
管理的五个阶梯
☆第一个阶梯: 科学化管理的阶梯, 以解决企业管理的效率为中心
8
亚振管理学院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1856—1915)
15
亚振管理学院
管理的五个阶梯
☆第四个阶梯: 企业文化的管理阶梯, 以解决企业经营灵魂和集体个性
塑造中心
16
亚振管理学院
企业如何基业长青? 企业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指导做事? 企业的真正使命是什么? 企业的愿景是什么?
17
亚振管理学院
管理的五个阶梯
☆第五个阶梯: 电子商务时代的管理阶梯, 以解决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对企 业管理形态的重新构建中心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对他们并不多地进行说 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 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 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 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起给自己最亲爱的 人。
25
亚振管理学院
(4)现象解读
➢心理规律一:贴标签效应
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 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 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 规军来毫无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 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 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 上也叫暗示效应。
主要内容包括:
(一)工人是社会人,而非是经济人,金钱不是工人们工作
的唯一积极性,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人工作的积极性也有
一定的影响。
(二)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的组织,它以它独特的感情,规
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们的行为,它以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
生产率有着重大的影响。
(三)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除了
结果五子各得其所! 3
亚振管理学院
目录
1 管理心理学概论
2 认识个体心理 调动员工激情
3 认识群体心理 成为沟通达人
4 结束语
4
亚振管理学院
1 管理心理学概论 (1)企业管理发展的五个阶梯 (2)管理心理学发展历程 (3)管理心理学基本常识
5
亚振管理学院
(1)企业管理的五个阶梯
管理智慧从何而来?
10
梅亚奥振(管G理eo学rg院e Elton Mayo,1880-1949)
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
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
主要代表著作有《组织中的人》和《管理和士气》在美国
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长达九年的实验研究——
霍桑试验,真正揭开了作为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社会因素,在人际关系上也要有一定的满足度。
11
亚振管理学院
Hale Waihona Puke 12亚振管理学院需求决定动机, 动机引导行为。
经营一个企业的最高境界是经营人心! ---稻盛和夫
13
亚振管理学院
管理的五个阶梯
☆第三个阶梯: 系统化思想的管理阶梯, 以解决思维方式为中心
14
亚振管理学院
全局性的思考, 系统化的管理。
做生意是机会导向, 做企业是能力导向。
这一心理规律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 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多贴正向的标签。
26
亚振管理学院
(4)现象解读
➢心理规律二: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 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 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 不理想。后来,心理学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实验, 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 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 意见和不满。
一个在死后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一个 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产生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 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
泰勒一生致力于科学管理,他的著作包括《计件 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 理原理》(其中包括在国会上的证词, 1912年)
亚振管理学院
第二期中层管理特训营
管理心理学
亚振管理学院 2014年7月26日
1
亚振管理学院
管理者如何用人?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清朝学者顾嗣同
2
亚振管理学院
管理者如何用人?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西邻五子》:
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 盲,一子偻,一子跛。西邻将质朴的 儿子安排种地,将机敏的儿子安排经 商,将双目失明的去卜卦,将背驼的 去搓麻,跛足的去纺线。
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进行动作研究,确定操 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完善科学的操 作方法,以提高工效。
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 具、材料、工作环境尽量标准化。 实行计件工资,超 额劳动,超额报酬。 管理和劳动分离。
9
亚振管理学院
管理的五个阶梯
☆第二个阶梯: 行为科学的管理阶梯, 以解决人的激励为中心
18
亚振管理学院
互联网思维 颠覆传统的思维方式 高效配置资源的方式 人人参与的方式
19
亚振管理学院
(2)管理心理学发展历程
人性观念与管理理论发展角度探讨历程
20
亚振管理学院
理论发展简史
21
亚振管理学院
(3)管理心理学基本常识
(1)定义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社会
心理现象,揭示其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 等各方面的具体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心 理学。 (2)研究对象
测验法、个案法……
23
亚振管理学院
(4)现象解读
➢心理规律一:贴标签效应 议一议,如何将一批犯人在短期内,
训练成能够赶赴前线英勇作战的军人?
24
亚振管理学院
(4)现象解读
➢心理规律一: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 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 决定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 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站前的训练 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人、心理、行为
22
亚振管理学院
➢(3)研究方法
观察法:观察者以感觉器官(眼、耳等)为工 具,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的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 行为,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推测人们的心理状态。
谈话法: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北调查 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法:设计内容明确的问卷表,让被试者根 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回答,然后通过分析这些回 答来研究被试者心理状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