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PPt课件

2、分子的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单质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混合物、纯净 物、单质、化合物):
纯净物、化合物
纯净物、单质
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
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 什么不同?
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 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其它因素:
1、物质的颗粒大小;2、外力等
1、物质为什么会有三态变化?相同质 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时、
所占的体积相同吗? 2、物体为什么会有热胀冷缩现象?
3、1+1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等于2吗?5mL 酒精和5mL水混合后,总体积是多少?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起了变化,变
三、分子的构成
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物质的 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同种原子构成单质分子; 不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由不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原子
一、原子的基本性质:和分子相似。
二、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小结
一、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 (一)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二、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发生物理变化时: 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改变。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分析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
首先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响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课时分配:2课时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根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洁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化学反响的实质。
教具准备200 mL容量瓶、烧杯、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温度计、浓氨水、酒精、水、酚酞、黄豆、小米、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分子及其特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推进新课[演示]将蔗糖溶于水。
[提问]蔗糖为什么看不见了?难道消失了吗?[答复]水变甜了,说明蔗糖并没有消失。
分子及其特点[分析]蔗糖分散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一种粒子——分子。
就像生活中有时我们能闻到香味,但是却看不到这种物质。
[图片展示]分子的图片显微镜下苯分子的图象显微镜下C60分子的图象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析]一滴水中就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假设有人问你:“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需要多久才能把一滴水中的水分子全部喝到肚子里去?〞说出来一定吓你一跳。
原来,按照上面所说的喝水速度,喝完一滴水,竟需要五十万年!2.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实验]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
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1.通过物质具有可分性,进而认识分子和原子可分与不可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
2.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
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知道微粒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教师提供】红墨水、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
【板书】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
1、解释新课开始品红为什么会消失?为什么闻到手绢上的香水味?
2、湿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容易干,还是阴雨天易干?为什么?
你学到了什么?
观察后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
难
点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实验器材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8min
活动探究探求新知
22min
【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通过多媒体摸拟展示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形成表象。引出课题。
△通过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感知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具体数据和对比让学生理解“分子很小”,学生由于惊奇展开议论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ppt

二、原子
1、特征: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3)原子间有间隔
2、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
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精品课件.
33
Hale Waihona Puke 课题2 分子和原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固态非金属 和稀有气体,如:Mg,Fe,Cu,P,S,C, Si;He,Ne,Ar。
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
少得更快?
.精品课件.
21
应用与实践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1 、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 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是( )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 海绵能吸水
.精品课件.
22
我会课探题2究分子和原子
某同学在家做如图所示实验:在一 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 中放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 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 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具有哪 些性质?
.精品课件.
19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性质4: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精品课件.
20
巩固练习: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1)湿衣服为什么可以晒干?
(2)为什么能闻到远处花香?
(3)糖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会逐 渐消失,水却有了甜味?
(4)物体为什么有热胀冷缩现象?
(5)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水分子 氧分子
氢分子
H O
H
OO
HH
.精品课件.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时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知识回顾、检验】1.(1)电解水实验的现象(2)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电解水实验结论【自主学习】2.(1)分子的概念:分子式保持物质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_.(2)①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___________.②分子间有一定_________________,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少;③分子不停_________________,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④同种分子_______________,不同种分子____________。
3.原子(1)原子体积、质量__________,处于永恒___________之中。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各异。
(2)原子时物质起化学反应时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化学反应并没生成____________原子。
(3)原子时构成_____________的粒子,原子也是直接构成______________的一种粒子。
(4)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_______________原子一定都比分子小。
【合作探究】4.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很小,但真实存在。
(2)分子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3)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且分子之间的间隙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间隙越大。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即原子是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粒子。
6.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即化学反应的过程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肯定变,而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均不变。
课题2 分子 原子

想一想、议一议
已知:H2O→H2+O2 从分子的角度看, 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何不同?
在水蒸发和水分解这两种变化中, 分子本身的性质有无改变?
水蒸发示意图
H2O分子
H2O分子
水蒸发是物理变化,分子间间隔增大,但水分 子本身没有改变,物质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水分解示意图
H2分子 O2分子
H2O分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棠中外语学校
代倩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干冰由CO2分子构成
铜由铜原子构成 金刚石由碳:如:O2 CO2 H2O
物质的构成 原子:如:Fe Cu He 金刚石
离子:如:氯化钠NaCl由钠离子和 氯离子构成。
一滴水中大约1670000000000000000000(1.67×1021) 个水分子,如果动员我们全中国的人民,每人每分钟数 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
知识点小结
一、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三、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我的感悟
经过这个课时的学习,你肯定会 有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或许你还 有些疑问,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 享。
氨水能使 酚酞变红
交流 汇报
1.瓶盖内液体有何变化? 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
能有哪些?
酚酞
现象:酚酞变红
原因:
浓氨水挥发到A处,使酚酞变红
空气与酚酞反应,使其变红
第三步 热水
2.该实验能得出分子具有怎样的性质呢?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 关系,内涵明晰,外延 宽广的素材中, 抽取有 启发性的情节, 提出富 于思考性、 激发想象力 的化学话题, 激起学生 寻求变化本质和内在 原因的欲望。 引领学生 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 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 的微观世界。 布下的悬 念为进一步研究物质 的微粒性, 分子的可分 性埋下了一条线索。 学生置身于特定文化 背景的学习情景中, 被 新鲜、 生动的实验所吸 引,获得情感的激发, 顺利切入主题内容的 学习。 不拘一格, 按照一定的 思路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 学生的想法可能是 多种多样的, 让他们充 分回味实验,解惑释 疑。 该环节通过有趣的 开放性实验和问题 思 考、讨论、争论达到思 想的碰撞,激发新思 维。 通过物质及其变化 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 质的联系, 促成形象思 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 培养良好的微观想象 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开放的问题设计使学 生能用多种多样的方 法达到目的, 重在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 与意识
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课题二:分子和原子 原州四中:刘继贤 课 题 分子和原子 知识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微观性, 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不断运动、 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 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讨论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 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 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 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发展目标: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 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认识分子、 原子是客观存在的, 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认识微粒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 实验启发式与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篇1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是九班级化学课标试验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本课题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中,我按如下特点进行设计.1、体现课改理念,把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力量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探究氨分子集中试验时,留给同学宽阔的思维空间,让同学大胆猜想。
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试验。
让同学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培育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2、创设问题情景,设计试验奇妙,预备充分的资料。
在介绍分子的性质时,给出了鲜活、真实的情景资料。
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增补了直观、明显的试验。
3、设计比较紧凑,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从而培育同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篇2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1、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走在花园能闻到花香、湿衣服能晾干、常温下敞口容器中的水会越来越少等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这些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事例着手,利用同学的奇怪心,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学问,并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
其次,引导同学依据现象大胆猜想,并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探究分子的性质。
以苯分子的图示和水分子的质量及一滴水中的分子数目让同学直观的感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以品红的集中为演示试验和氨分子集中试验为例,指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用"1+1'是否等于2、注射器抽压试验比较验证,形象说明分子间有间膈,并且分子间的间隔可以转变。
在整个过程中,都以探究教学为主线,不断进展同学的思维,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现实,化难为易。
既加深了同学对学问的理解,培育了同学的抽象思维力量、想象力和分析、推理力量,又使同学体验到了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胜利后的喜悦,从而使同学产生亲近化学、喜爱化学,渴望进一步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念。
2、其次课时教学反思鉴于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是关于微观粒子的纯理论学问,同学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力量,假如按正常的理论性的讲解,会让同学产生枯燥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下列情况能够导致分子间间隔缩 小的是( )
C
A、晾晒湿衣服 B、装有酒精的容器敞口放置 C、向车胎内充气 D、将氧气常温密封保存在贮气瓶中
5、某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固体变为该物 质的液态或气态,主要是由于( )
D
A、分子形状发生变化 B、分子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讨论】H2O分子中含有H2分子吗? CO2分子中含有O2分子吗?为什么?
【答案】不含有,因为H2O分子中的两个H 原子并没有连接在一起,它们是分别与O原 子连接的。(CO2同理)。
实验探究1: 分子运动的现象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仍为无色 酚酞溶液遇水不变色
2、取烧杯A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 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 结论
无色溶液变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观察与思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和
墙内开花墙外香
实验3-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不断向水中运 动, 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现象.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
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中文字
【小结】科技的进步证明:物质确实是 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试一试, 走进生活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100mL。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练一练, 你会了吗
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 的选项是( )
B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选 项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 分子是有质量 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⑴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⑵分子间有间隔
2. 上下两瓶气体均匀混合(上下两瓶气体的颜 色完全一致)后,瓶中分子的运动是否停止?
水的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有没有发生变化?
水
电解
氢气 + 氧气
H2O
水分解示意图
H2
氢原子
O2
氧原子
填一填
类比 变化类型 水分子 水的化学性质 水的蒸发 水的分解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 水分子;一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如果10 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 日夜不停的数,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以上说明:分子大还是小?
结论:分子的质量 和体积都很小
二、分子
1、分子的特点
1 2
.
3
分子的 质量和体 积都很小
HH 2O2 H H
O O
2H2O
O O
2H2
4.分子理论的应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⑴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分子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⑵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 速率加快,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 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
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将 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 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现象 结论
空气易压缩,水难压缩 空气中气体分子的间隔大,易 压缩;水分子的间隔小,难压缩
2.原子的特点
⑴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⑵原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⑶原子之间有间隔
氧化汞 HgO
加热
加热
汞 + 氧气 Hg O2
你能归纳出化学反应的实质吗?
3、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 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练一练, 你会了吗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 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 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B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从这一现象中你可 以得出什么结论?
B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烧杯A 烧杯B
现象
溶液逐渐变红
溶液不变色
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进入 A 解释 烧杯中,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二、分子
1、分子的特点
1 2
.
3
分子的 分子在 质量和体 不停的做 积都很小 运动
湿衣服在阳光 下为什么更容易 晾干?
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
在通常情况下: 气体分子 液体分子 固体分子 > > 间的间隔 间的间隔 间的间隔
气 体
液体
固体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 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二、分子
1.分子的特点
1 2
.
3
分子的 分子在 质量和体 不停的做 积都很小 运动
分子之 间有间隔
1 + 1 是否一定等于 2 ?
一起来 分析!
在化学变化 中,发生变 化的是分子 还是原子?
氧化汞 HgO
加热
加热
汞 + 氧气 Hg O2
氧化汞分子
( HgO ) 破裂成汞原 (Hg) 2) (O
子和氧原子
汞原子 氧分子
氧化汞 HgO
加热
加热
汞 + 氧气 Hg O2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 类是否发生了改变?
三、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1.原子的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1.O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N2 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吗?为什么? 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O2 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吗?
通过这两个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 不同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玻 璃 片
空 气
⒈ 从分子角度分析 并解释,左图中的有色 气体为什么会扩散?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判断 下列各组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
混合物
纯净物
能力源于运用 分析与归纳
1、碘的升华 碘(固体)→碘(气体)→碘(固体) 2、水的三态 冰→水→水蒸气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 没有变化。
3、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发生了 变化,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物理变化 不变 没有改变
化学变化 改变 发生了改变
结论
分子只要不变,水的化学性质就不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
+
H2O2
O2
H2O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H H 水分子 (H2O)
O
O O
氧分子
HH 氢分子
(O2)
(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