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复习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复习梳理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 国际单位: , 用字母符号 表示1dm = m1km = m 1cm = m1mm = m 1μm = m1nm = m 一、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 米(m )2、单位间的换算:刻度尺单位换算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看:①零刻度线 ②量程(测量范围)③分度值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分度值1mm 2.放:①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②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③刻度尺放正3.读: ①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②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会认: 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会选:根据所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3)会放:把刻度尺 刻度线紧贴 被测物体,不能倾斜;(4)会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读: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数值和单位)。
A BC ×× √ 4.记: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0cm 1 2 3 4 5 2.33cm数字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一张纸的厚度(测多算少)化曲为直法(测铁路线的长度)配(组)合法(卡测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时间测量工具:停表。
国际单位秒,用符号 s 表示;单位换算:1h = 60min=3600s1s = 103ms= 106μs= 109ns误差:是指和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粗心造成的,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机械运动:把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选择的有关,如果物体对于参照物的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物体就是。
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3)比较速度 v=s/t 。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课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一、复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求平均速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三、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单位:长度测量工具:时间测量单位:工具:定义:机机械运动参照物:定义:械选择: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动运动快慢的描述:公式:运动的快慢速度单位:运动的种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二)典型示例,抽取规律考点一:物体长度的测量例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 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例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变式练习】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例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时间图像。
你从该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1)。
(2)。
(3)。
例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6 m/s,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方法归纳:如何求平均速度?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有:我还有这些疑惑:五、达标检测:1.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向北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

7、以地面作为参照物,一个人由西向东运动, 一辆汽车从后面赶上,如果以这辆汽车作为 由东往西 参照物,则此人____________ 运动。 8、甲、乙两车向东行驶,甲车比乙车走得快, 如果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 西 行驶;如 果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向 东 行驶;若以 沿同一方向行驶的,比甲车走得还快的丙车为参 照物,甲、乙两车均向 西 行驶?
单位换算的格式
500 cm 5m=_______
5m= 5×100cm = 500cm
0.04 42cm=_______m
42cm= 42÷100m = 0.42 m
单位换算的方法:
大单位
大单位前的数字×进率
小单位前的数字÷进率
小单位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2、长度的测量工具:(1)常用工具有:
×
对齐: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 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4、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
10
4、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 2.78cm .
0 10s 20s 30s 40s
0 0 10s
300m 20s
600m 30s
900m
1200m 40s
0
200m
450m
750m
1200m
2.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 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热点一 :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必会的“两个方法”(1)判断参照物:确定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与某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判断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根据参照物与物体位置是否变化判断,若变化,则研究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2.规避“两个失误点”(1)误认为参照物只能选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自身为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离开参照物谈运动和静止是没有意义的。
热点二:运动的描述1.必会的“两个方法”(1)判断参照物:确定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与某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判断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根据参照物与物体位置是否变化判断,若变化,则研究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2.规避“两个失误点”(1)误认为参照物只能选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自身为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离开参照物谈运动和静止是没有意义的。
热点三: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1.必会的“两个方法”(1)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求速度:v=s/t求时间:t=s/t求路程:s=vt(2)运动图象的分析:在s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为一条斜直线。
在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规避“两个失误点”(1)误认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等于某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
(2)利用公式v=s/t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各物理量要对应正确,勿张冠李戴。
热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必会的“探究实验”1)实验原理:v=s/t(2)测量物理量①测时间:用停表测时间②测长度: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实验注意事项:小车的坡度不能很大,这样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增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复习

1.小明端坐在教室里不动. 2.小明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 3.太阳东升西落 4. “小小竹排江中游”, 5.“巍巍青山两岸走” 6.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7.坐在运动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以_____ 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以_____为参照物, 他是静止的。 路边的树木
乘客 司机
你能判断参照物?
例6
识记巩固
机 械 运 动
7.运动的分类:按轨迹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而直线运动分为: 匀速 直线运动和 变速 直线运动。 8.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探究方案: A 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B.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方法:控制变量法 。 9.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叫做速度。 公式: v=s/t 。变形公式: s=vt 、 t=s/v 。 单位:国际单是 m/s ;常用单位是 km/h 。 1m/s= 3.6 km/h
s s
o
v
静止
t v
o
匀速直线运动
t
o
匀速直线运动
t
匀变速直线运动
o
t
变速直线运动:把物体沿直线且速度
变化的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不相等)。用 平均速度 来描述 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
哪一段路程 或 哪一段时间 。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
v=s/t , 必需的器材: , 刻度尺和秒表 其中 刻度尺用来测量 路程 ; 秒表用来测量 时间 。
例4
5.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 位置的改变 叫做机械运动。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则该物体是运动 的; 物体的位置不变,则该物体是 静止 的。
例5
6.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 参照物 而言的。所以说运动是 绝对 的,静止是 相对 的。 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 速度大小 和 速度方向 都相同。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

确保小车终点始终在同一位置 (4)实验中斜面的末端放有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实验中测量时间容易产生误差,为减小实验误差的做法是___________ 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 增大斜面的倾角(使小 (6)如果想增大小车的平均速度,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从斜面更高处下 (写出一种即可)。 滑) (7)木块沿斜面自由下滑时,它的速度会越来越____( 快 选填“快”或“慢”); 若将斜面由上往下依次分为AB、BC两段,则这两段的平均速度(vAB、vBC)与全 vBC>vAC>vAB 。 程的平均速度(vA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8)小车在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 一对__________ 相互作用 力;撞击底端金属挡板后,挡板发生了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________ 形状 。
例2. 用两把不同分度值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0
1
2
3
4
(cm)
1.66cm 准确值为_________ 1.6cm ,估计值为________ 0.06cm 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0
1
2
3
4
(cm)
该物体的长度为1.7cm ________,准确值为_______ 1cm ,估计值为______ 0.7cm
板块二、运动的描述
答案:⑥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⑦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事先假定不动,作为标准的物体
⑧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情况的描述也可能不同
考点2、有关参照物的问题
1.参照物的选择:
2.运动与静止的判断:
机械运动复习要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jīxièyùndòng)和声音(shēngyīn)背诵(bèi sònɡ)一、相对运动(xiānɡ duì yùn dònɡ):1、机械运动(jīxièyùndòng)三要素:解题关键点:找出被研究对象,即某个动、或者不动的物体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一般参照物选取题目中出现的。
如果题目中只有一个物体,则参照物可选择大地或者太阳。
3、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题型一、判断运动、静止(1)坐在汽车内的乘客,如果以车中的座位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分析:被研究对象是:(2)坐在甲车里的人看到树木向后退,则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的分析:被研究对象是:(3)坐在甲车里的人看到树木向北运动,则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运动;分析:被研究对象是:(3)坐在甲汽车里的人看到停在马路旁边的乙车向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运动分析:被研究对象是:5、题型二、选取参照物(1)月亮在云中穿行分析:被研究对象是(2)甲乙两个同学并排走,甲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分析:被研究对象是(3)坐在动车上的小明,看到树木向后退,他选择的参照物是()分析:被研究对象是(4)小小竹排江中游,微微青山两岸走。
前半句参照物是()后半句参照物是()分析:被研究对象是:(5)小英乘坐在行驶的列车上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小英是以为参照物的。
分析:被研究对象是:(6)中秋的夜晚,小华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小华选择的参照物是。
分析:被研究对象是:6.相对静止: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都是静止的。
例: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是相对静止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也是相对静止的;正在行驶的传送带与上面(shàng miɑn)的货物也是相对静止的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biànhuà)。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

解:(1)从表中可以看出,D92次列车从南昌发 车的时刻是8:34,到上海南的时刻是13:49,故 行驶的时间为5小时15分,即315 min。 (2)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时间是5小 时15分,即5.25 h,运行路程是840 km,故平 均速度������=160 km/h。
不是。前半路程的速度为5 cm/s,后半路程的速度为 7.5 cm/s,前后半路程的速度不同,不符合匀速直线 运动沿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的条件。
• 6. (2013•佛山)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 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 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 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直线 且________ 速度 不变的运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________ 动. 6.平均速度:在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和所用时
s 间的比值,公式为 v . t
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 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 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 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 的厚度约0.1 mm. 常考的时间估测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 跑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 数约75次.
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 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D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 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 均速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