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体会
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Absr c :Pevci lmm  ̄in i o ta t li r a d o sa c mmo ie s n g n c lg Th r dt aeo sd sa e h e n a nce s n rc n e r 。 nd n ds a ei e e oo y. emobiiyr t ft ie s a s e n i r ae i e e ty as a hi s te c n i o sq ie c mp ae Trame twih a tboisao e c n ta hiv o d e e t h o dt n i u t o  ̄c t & i e t n t i it ln a no c e e g o f c,whi h o n c l t e c mbiain o e Chnee ta i e n t ft i s d— o h r
慢 性 盆腔 炎 的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体 会
徐 蓉 ’
摘 要: 目的 : 索治疗慢 性 盆腔 炎的 最佳 方法 , 减轻 患者 的痛 苦 , 不孕 的 患者 , 以提 高 受孕 的机 会 。方法 : 用随机 分组 , 探 以 对 可 采 分别 采 用单纯抗 生素 治疗和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进 行 比较 。 果 : 用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的 患者 , 结 采 疗效 显著 ; 纯抗 生素 治疗 , 效欠佳 。 单 疗 结论 : 采 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优 于单 纯抗 生 素治 疗。 关键词 : 慢性 盆腔 炎 ; 中西 医治疗
t n dcn d tew sen me iiei st fig i u a v f c. jci :t e poeteb s meh dfrtet ameto ho i i a me iiea h etr dcn s a s n n crt ee et Obet e o x lr h et to o h e t n fcrhe ol n iy i v r
盆腔炎采用中西医疗法的心得

盆腔炎采用中西医疗法的心得对于女性而言,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妇科疾病,据相关数据显示,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女性患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妇科炎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威胁到身体健康,使得妇女的受孕率下降。
1 盆腔炎的种类及危害盆腔炎是女性生殖系统当中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
很多成年女性在日常生活当中出现白带异常以及腰骶酸痛时,没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然后渐渐的加重,诱发盆腔炎。
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在患者患有急性盆腔炎后,可能会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如果不对急性盆腔炎进行积极治疗,就会使得患者的病情慢慢的演化为慢性盆腔炎,形成盆腔炎性后遗症,若久治不愈,可致盆腔粘连,输卵管堵塞,卵巢粘连,使得女性出现不孕不育、盆腔疼痛的等症,为此加强盆腔炎患者的治疗十分重要,那么,从中西医的角度出发,如何对盆腔炎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呢?2 盆腔炎的治疗方法2.1 中医疗法在中医疗法当中,对于急性盆腔炎患者,辨证多以热毒为主,兼有湿、和瘀。
所以治法当以清热解毒、散结化湿为法。
1)热毒炽盛证,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药物为:金银花12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0克、大黄10克、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冬瓜仁10克、甘草10克。
用水煎服,一天三次,搭配清热散结丸与莲芝丸进行服用。
2)湿热型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通常采用中药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之法。
药物组成有:白芷10克、贝母10克、防风10克、赤芍10克、当归尾10克、皂角刺10克、川山甲6克(炮甲),天花粉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金银花10克、陈皮克、苡仁10克,甘草10克。
、黄芪30g、败酱草30g。
对于腹痛明显的患者,在药方当中还可适当的添加蒲黄10g、莪术10g等,对于有积液的患者,添加泽兰、土茯苓各10g;有包块的患者添加土鳖虫10g、鳖甲15g。
每天服用一剂,一剂分为三次,前两次早晚服用,最后一次进行坐浴,并将煎后的药渣装入布袋,热敷于腹部。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体会盆腔炎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常因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虚,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发病史,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
临床表现可有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
可导致输卵管堵塞性宫外孕或不孕症。
临床上治疗本病效果不是很好,病程长,疗效慢。
现我们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疗效显著,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将从2007 年4 月至2009 年1 月共有96位盆腔炎患者,我们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 组,治疗组48 人,年龄32~48 岁,采用抗生素应用 +中药治疗。
对照组48 人,年龄29~49 岁,采用单纯的抗生素治疗。
出院后我们追踪随访2 年内复发的人数比较。
1.2 治疗方法首先根据患者的证型,采用中医的辩证论治,制订中药处方,煎成药液,分为中药口服和中药灌肠,中药口服一般是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一次一包,在餐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灌肠的中药要浓煎,每日一次,灌肠前排空大小便,宜选在挂完水2 小时后、睡前灌肠,灌肠前药液加温至38~41 ℃。
将药液抽至50 ml 空针内,我们选用的是一次性吸痰管,选用它的优点是管子端头圆润,旁边有侧孔,细而长,减少插管时的疼痛感,液面距肛门小于30 cm,插入15—20 cm,缓慢推入药液,灌完后将臀部抬高10~15 cm,卧床休息1 个小时。
插管深、推药慢、压力低,这样病人痛苦感减低有利于对药物的充分吸收。
注意行经期间停止灌肠。
抗生素:生理盐水500 ml+左氧氟沙星0.4 克,0.5%甲硝唑200 ml,静脉点滴。
1.3 护理方法病人在病情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有利于渗出液积聚于盆腔凹陷处,促使炎症局限,促进炎症吸收。
饮食上补充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增强其抗病能力,忌食油腻生冷辛辣刺激之品。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40例的护理体会

疮”“ 、肛漏 ” 《 科 选 粹 》 “ 。疡 载 痔疮 绵 延 不 愈 , 热 瘀 久 , 穿 肠 透 湿 乃 穴 , 坏肌肉, 败 销损 骨髓 而 为 之 漏 焉 ” 现 代 中医 认 为肛 瘘 的病 因 。
2 2 d 两组 患 者年 龄 、 程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义 ( >0 0 ) .)。 病 P .5。
两组 临床 症 状 消失 时 间及 创 面愈 合 时 间见 表 1 。治 疗 组 在 疼痛 及 水 肿 消 失 时 间 和 创 面愈 合 时 间 与 对 照组 比较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两 组在 治 疗 过 程 中均 未 出 现不 良反 应 。 P .5。
红 , 腻 , 弦数 。妇 科 检 查 : 苔 脉 阴道 或 有 脓 性 分 泌 物 , 颈 或有 举 宫
与对 照 组 比较 , P <0 0 △ 5
痛 , 宫有 压痛 , 为 后位 , 动 受 限 , 件 区 增厚 , 有 包块 形 子 多 活 附 或 成 , 压 痛 。实 验 室 检 查 : 白 细 胞 、 有 血 中性 粒 细胞 正常 或 略 升 高 , 白带 常 规 检 查 可 见 自细 胞 增 多 。B超 检 查 示 子 宫 大小 正 常或 略 大 , 侧 或 一侧 卵 巢 边 界 欠 清 晰 , 双 或可 见 不 规 则 囊 性 包块 , 厚 , 壁 内 为密 集 光 点 反 射 , 腔 内有 积 液 …。 盆
患 者 均 连续 用 药 2个 疗 程 。
14 疗 效 标 准 .
两药合用 , 而收到明显的临床效果 , 且成本低廉 , 值得临床推广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护理体会-周继红

253第17卷 第6期 2015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6 Jun .,2015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或治疗,可能会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习称慢性盆腔炎。
主要病理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组织形成,常导致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1]。
是妇科常见病,主要表现是: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及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困扰女性的生活、学习及工作。
西医主要采用抗炎对症治疗,而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并配合灌肠及理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012年6月—2013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患者80例,得到了良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80例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的符合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40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5个月~4年;对照组40例,年龄23~49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7个月~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病程、病情、孕周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或排除标准符合以下其中3项者为入选病例:①低热、乏力、下腹痛或双侧下腹部坠胀感,腰骶部酸痛,病程3个月或者以上;②一侧或者双侧输卵管呈条索状增厚;③盆腔一侧或者双侧触及囊性肿物;④彩超提示盆腔积液或者输卵管积水。
有以下情况时除外:①宫外孕、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②高血压、糖尿病、盆腔静脉曲张等疾病;③不能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1.3.1 治疗组于月经净后第1天开始予头孢曲松钠、替硝唑治疗7 d,同时配合中药汤剂(红藤20 g,紫花地丁30 g,黄柏20 g,蒲公英30 g,莪术15 g,延胡索20 g,茯苓15 g,三棱15 g)保留灌肠10 d,1次/d,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微波治疗10 d,2次/d,每个月1个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及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89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研究组44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患者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并对比1年内随访患者的复发率。
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痊愈40例,研究组痊愈44例,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1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7例,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疗效明显,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并且复发率较低,临床上患者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71-02【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urative effect and nursing experienc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during Febr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2 to our hospital clinical data of 8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ill b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45 cases of patients, the team in 44 patients.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the team to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reasonable nursing measures, contras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and compared with 1 year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rate. Results: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40 cases recovered, the team recovered 44 cases,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t the same timeof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1 year after the team recurrence in 1 case, 7 cases, control group recurrence group recurrence rate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effectively improvethe clinical cure rate,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s low, the clinical patients with no adverse reaction and complications.【Key words】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ion; Nursing experience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严重时对患者女性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中西医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用3 d 。
得显著疗效 。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介 绍如下 。
1 临床资料
1 . 1一般 资料
本组病 例 6 7 例, 其 中急性盆腔炎 l 9例 , 年 龄
2 0  ̄3 7岁 , 诊断标 准符 合 2 0 0 2年美 国 C D C诊断 标准 ; 慢性 盆腔炎 4 8例 , 年龄 2 3~ 4 9岁 , 其 中子宫 内膜炎 1 3例 ( 2 7 . 0 8 ) , 一侧 或双侧 输 卵管炎 9例 ( 1 8 . 7 5 ) , 子 宫 内膜 炎合并 输 卵 管 炎 2 2例 ( 4 5 . 8 3 ) , 输 卵管 卵巢 脓 肿 2例 ( 4 . 1 7 ) , 盆腔结缔组 织炎 2例 ( 4 . 1 7 ) , 病程 0 . 5 ~3年 , 通过询 问病 史 、 妇科 检查 及辅助检查 , 此4 8例 患者 均符合 慢 性盆腔炎 的诊断标准 。
及其周 围结缔组织 、 盆腔腹膜发生 的炎 症 。常见 的有子 宫内 膜炎 、 输卵管炎 、 输卵管卵巢脓 肿、 盆 腔腹膜炎 等 。多见 于已 婚育龄妇 女 , 是 困扰广大妇女 的一种常见病 。我 院从 2 O 1 O 一 2 0 1 3 年对 6 7 例急慢 性盆腔 炎患者 采用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 取
护理干 预 , 此类 患者 的心理 情绪得 到 改善 和释放 , 特 别是 负 性情绪 的缓 解 , 有 利于 减轻对 疾 病 的不 良影 响 , 通过 心理 干 预, 增加 了患者 积极 配合 治疗 程度 。在 此类 患者 中 , 健康 教
( 32 ) : 1 1 2 - 11 3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 ] 潘 琳. 妊 高 征发 病 的 相关 因素及 护 理 ( J ] . 当代 医 学 , 2 0 0 9 ,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疗效体会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疗效体会由于慢性盆腔疼痛的复杂性、难治性和拖延性,针对患者的异质性主要从均衡女性内分泌及卵巢功用动手,采用中西医整体化治疗,进步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该病提供了新的思绪和办法。
标签:慢性盆腔疼痛;卵巢功用;中西医整体化长期慢性下腹部疼痛是女性患者就诊于妇科的常见病因之一。
然慢性盆腔疼痛(CPP)病因复杂且不明白,触及多个临床医学学科,临床医生常常难以做出确切的诊断,目前亦缺乏系统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身心及生活质量遭受着严重影响。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中西医整体化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其理论和临床经历总结如下。
一、概念、病因及病机1、慢性盆腔疼痛(CPP)是指慢性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衰退性疾病,常见于泌尿科、妇科和消化科。
许多医务工作者质疑慢性盆腔痛的存在,由于有些患者经过诊断性检查并不能发现明白的病理改动。
国际疼痛学会(IAPS)将慢性盆腔痛定义为没有明白病理改动的慢性复发性盆腔疼痛,有明显的妇科来源但没有明白的组织损伤和病因。
临床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发现许多CPP患者疼痛水平与病理改动的水平之间并不成正比,躯体化主诉常常是一种或独一的病症呈现在妇科医师面前。
目前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定义为:CPP是惹起盆腹腔多种组织器官功用障碍的常见疾病,通常是指由于盆腔脏器功用性和(或)器质性缘由招致的以盆腔及及其四周组织、器官周期或非周期性疼痛为主的一组疾病或症候群,持续6个月以上。
2、慢性盆腔病因:CPP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育龄女性占领十分大的比例, 14.7%的育龄女性患有盆腔痛。
其病因包括:盆腔粘连、盆腔静脉瘀血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腺症、盆腔术后、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和后屈子宫,及其他相关疾病引发的。
3、慢性盆腔炎症与状危害:1、起病时下腹痛,伴发热、寒战.如伴有腹膜炎,则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2、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出现月经增多的情况;当卵巢功能受到损害时,女性会出现月经失调;当输卵管粘连、阻塞时,会导致女性不孕.3、急性炎症转为慢性炎症时,形成的瘢痕粘连和盆腔充血,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和腰骶部酸痛.这种症状一般会出现于劳累、同房后及月经前后.4、如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如膀胱刺激症状和直肠刺激症状.病人体温高,心率快,腹胀,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5、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出现低热,易感疲乏.病程时间若较长的话,一些患者会有神经衰弱症状,如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10-09T10:47:08.44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戎飞玲[导读] 痊愈:病人自觉症状消失,体征子宫触诊无压痛,未触及包快,B 超示盆腔无积液或包块。
戎飞玲(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妇产科 210024)盆腔炎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常因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虚,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发病史,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
临床表现可有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
可导致输卵管堵塞性宫外孕或不孕症。
临床上治疗本病效果不是很好,病程长,疗
效慢。
现我们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疗效显著,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将从2007 年4 月至2009 年1 月共有96位盆腔炎患者,我们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 组,治疗组48 人,年龄32~48 岁,采用抗生素应用 +中药治疗。
对照组48 人,年龄29~49 岁,采用单纯的抗生素治疗。
出院后我们追踪随访2 年内复发的人数比较。
1.2 治疗方法
首先根据患者的证型,采用中医的辩证论治,制订中药处方,煎成药液,分为中药口服和中药灌肠,中药口服一般是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一次一包,在餐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灌肠的中药要浓煎,每日一次,灌肠前排空大小便,宜选在挂完水2 小时后、睡前灌肠,灌肠前药液加温至38~41 ℃。
将药液抽至50 ml 空针内,我们选用的是一次性吸痰管,选用它的优点是管子端头圆润,旁边有侧孔,细而长,减少插管时的疼痛感,液面距肛门小于30 cm,插入15—20 cm,缓慢推入药液,灌完后将臀部抬高10~15 cm,卧床休息1 个小时。
插管深、推药慢、压力低,这样病人痛苦感减低有利于对药物的充分吸收。
注意行经期间停止灌肠。
抗生素:生理盐水500 ml+左氧氟沙星0.4 克,0.5%甲硝唑200 ml,静脉点滴。
1.3 护理方法
病人在病情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有利于渗出液积聚于盆腔凹陷处,促使炎症局限,促进炎症吸收。
饮食上补充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增强其抗病能力,忌食油腻生冷辛辣刺激之品。
做好心理护理,尤其是本病迁延难愈,易复发,导致病人心情郁闷,失去信心,认为是“不治之症”,所以要向患者耐心讲解本病知识,成功的案例,解除思想顾虑,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
嘱病人每天清洗会阴及肛门,勤换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禁止盆浴及性生活。
平时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本病。
2 结果
痊愈:病人自觉症状消失,体征子宫触诊无压痛,未触及包快,B 超示盆腔无积液或包块。
表1 我们对以上2 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中医古书上没有明确的诊断,但是史书上有记载“经行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结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根据其特点,应属于带下病、痛经、月经不调、经病疼痛等。
采用抗生素治疗是从西医角度出发针对致病菌选择抗生素,这只是对症治疗。
但是本病病程长,盆腔组织增厚、黏连,形成包块,局部循环障碍,气滞血瘀,湿热与瘀血夹杂,导致病情加重;或随虚寒体质寒化而成寒湿凝滞,湿性缠绵,瘀血阻络则造成病情迁延难愈。
病人的气血阴阳已经混乱,中医强调: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
已经形成慢性就应该根据八钢辩证结果采取相应治疗原则调节全身,多以中药随证内服、保留灌肠为主抗生素治疗为辅巩固治疗。
中药保留灌肠针对其病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或温化寒湿;通过局部用药直达病灶,改善局部疼痛与炎症症状,使增厚、增粗的附件组织黏连消退,包块缩小。
机理是经直肠给药,使药物与盆腔病灶直接接触,药物局部浓度高,中药有效成分渗透直肠壁进入盆腔,直接作用于盆腔内炎靶器官,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作用,从而避免了单纯口服给药后,经肝脏代谢后药物浓度下降,药效降低。
运用中药口服与灌肠、抗生素同治,中西结合,内外兼治,巩固治疗,促进痊愈。
使用这种方法,既可以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而且方便、安全、疗程短、疗效好、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