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语文A版第四册《木兰从军》word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木兰从军》的教案

《木兰从军》的教案

《木兰从军》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和情节;(2)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3)能够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感受人物情感,体验故事氛围;(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善战的民族精神;(2)弘扬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3)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3)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英勇事迹。

2. 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文中古代军事术语和习俗;(2)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从军》的背景知识;(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2)剖析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5. 实践活动:(1)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情节;(2)进行情景模拟,感受人物情感。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题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强背诵;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领悟程度;4.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木兰从军》教学教案

《木兰从军》教学教案

《木兰从军》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情节,把握其主要内容。

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勇敢、智慧和忠诚的品质。

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讨论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木兰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木兰从军》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难点词汇和句式。

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内心世界。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回顾《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从军》的故事吗?请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2.故事梗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梗概。

3.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木兰的形象,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4.理解文言文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一些难点词汇和句式,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等。

学生跟读、翻译,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5.朗读与感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请谈谈你们的感悟。

”6.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木兰的爱国精神,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木兰的爱国精神体现在哪里?我们应该向她学习什么?”7.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同学们,如果你们遇到像木兰一样的困境,你们会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言文、朗读与感悟等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了《木兰从军》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管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分析《木兰从军》故事情节时,设计对话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例如:“同学们,你们注意到木兰决定替父从军时家里的反应了吗?她为什么没有告诉家人?”在文言文阅读方法学习部分,通过具体句子让学生实践断句、理解词义,例如:“请大家尝试朗读这句‘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并解释‘市’在这里的意思。

《木兰从军》的教案

《木兰从军》的教案

《木兰从军》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木兰从军》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了解花木兰孝顺父母、勇敢坚强、热爱祖国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3)学会通过课文的情感态度,培养自己的品德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花木兰的勇敢和坚强,学习她为了国家、家庭而奋斗的精神。

(3)增强爱国情怀,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木兰从军》的阅读与理解。

(2)花木兰孝顺父母、勇敢坚强、热爱祖国的品质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引入花木兰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花木兰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木兰从军》,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花木兰的形象特点,讨论她的孝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品质。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情感态度,培养自己的品德素养。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花木兰的形象特点和品质。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激发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木兰从军》,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花木兰从军的情景。

3. 思考花木兰的品质对自己的启示,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检查: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想象能力的发挥。

《木兰从军》教案优秀范文

《木兰从军》教案优秀范文

《木兰从军》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木兰从军》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意图。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体验角色情感,感受故事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善战的品质。

(2)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木兰从军》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分析课文,领会作者意图。

(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体验角色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设置战争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木兰的英勇与坚韧。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花木兰的传说,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

4. 情境体验:分组朗读、表演课文,感受角色情感。

5.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领会作者意图。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木兰精神的理解。

3. 选择一个角色,编写一段台词,展示角色特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阅读理解能力。

3. 表演评价:评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角色理解、台词表达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回顾课堂教学,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3.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木兰从军》教案【】

《木兰从军》教案【】

《木兰从军》word版教案【可编辑】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木兰的忠诚、勇敢、智慧、善良等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木兰从军》是一首北朝民歌,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为了替父从军,女扮男装,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凯旋而归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特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3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战争背景,感受木兰的忠诚和勇敢。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讲述关于木兰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的形象特点。

3.3 合作学习3.4 课堂展示选取代表性的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3.5 教师点评第四章:课堂练习4.1 练习题设计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效果。

4.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木兰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5.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5.3 教学改进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木兰从军》故事的理解、木兰形象的分析以及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的认同。

6.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书面作业和课后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6.3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熟悉程度。

学生对木兰角色特点的把握和分析。

学生对课文中所体现的忠诚、勇敢等品质的理解和表达。

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文本资源《木兰从军》原文。

关于木兰的背景资料、历史文献。

相关的故事、传说和民间艺术作品。

7.2 多媒体资源与《木兰从军》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片段。

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

电子书籍、在线文章和讨论区。

《木兰从军》教案范文

《木兰从军》教案范文

《木兰从军》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深入解读《木兰从军》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领悟到木兰的勇敢、坚韧和忠诚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木兰从军》文本,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2 文化背景学生了解《木兰从军》故事背后的中国古代战争史和文化传统。

2.3 象征意义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象征元素,如花木兰的象征意义,以及与家国情怀的关联。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对比,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阅读文本学生自主阅读《木兰从军》文本,理解故事情节。

4.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4.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点评。

4.5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文本的主旨和象征意义,反思自己的家国情怀。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5.2 文本理解评价学生对《木兰从军》文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5.3 感悟反思评价学生对木兰精神的理解和家国情怀的体现。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木兰从军》故事原文和相关注释版本,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材料。

6.2 影像资料为学生播放《木兰从军》的相关影视作品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

6.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解读的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本章节的教学计划安排为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7.2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阅读文本分析讨论第二课时:教师讲解总结反思布置作业第八章:作业设计8.1 课后阅读学生回家后,阅读其他关于《木兰从军》的文学作品或评论,拓宽视野。

《木兰从军》教案设计

《木兰从军》教案设计

《木兰从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情节,感受花木兰的勇敢与智慧。

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形象、情感变化的语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族英雄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挑战,树立勇敢、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花木兰的形象。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花木兰勇敢、智慧、坚强的内心世界。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播放《木兰从军》动画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3.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解释词义。

4.分析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花木兰最勇敢、最智慧的地方。

5.小组讨论花木兰为何要替父从军?花木兰在军中如何掩饰身份?花木兰战胜敌人的关键是什么?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木兰从军》,谁来说说花木兰的故事?2.分析花木兰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花木兰的形象,从勇敢、智慧、坚强等方面进行阐述。

3.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花木兰从军、战胜敌人等场景。

4.分析课文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篇关于花木兰的短文。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花木兰的形象,谁来说说花木兰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2.优秀作文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教师进行点评。

4.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花木兰的品质,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5.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如何学习花木兰品质的作文。

《木兰从军》语文教案

《木兰从军》语文教案

《木兰从军》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从军》全文;(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替父从军”、“英勇善战”等;(3)掌握一些文学常识,如诗歌的韵律、对仗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复述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花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2)感受古代战争的残酷,珍惜和平生活;(3)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木兰从军》全文;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掌握诗歌的韵律、对仗等文学常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战争背景;2. 深入领会花木兰的精神品质;3. 运用文学常识分析诗歌特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3. 课堂讨论所需的相关问题;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花木兰的传说及《木兰从军》的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花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花木兰的形象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替父从军”、“英勇善战”等;(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花木兰的角色,体会其孝敬父母、勇于担当的心情;(2)引导学生珍惜和平生活,尊敬民族英雄。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花木兰的精神品质及诗歌的韵律特点。

6. 作业布置:(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花木兰从军的情景画;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木兰从军》全文;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替父从军”、“英勇善战”等;3.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常识分析诗歌的韵律、对仗等特点;4. 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花木兰的精神品质,珍惜和平生活,尊敬民族英雄;5. 学生能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姓名赵军清学校名称:山东省诸城市明诚学校联系地址:山东省诸城市南环路53号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1)□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1课时3、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前诵读《木兰诗》教学课题:12 木兰从军教材分析:《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

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

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木兰代父出征,征战沙场、重试女儿装。

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开篇即写木兰是古代英雄。

寥寥几笔活化了人物,为日后成为“将军”打下伏笔。

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对亲人的爱。

“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

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日后战场上的勇武、威猛,屡建战功。

而最后一段中的“惊呆了”则急转直下,原来“花将军”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从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策略: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文中人物形象,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2、重视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采用自主、合作、评价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老师曾经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

(师背诵《木兰诗》第一段)/question/248526666.html师:你们知道这首民歌写的是谁的故事吗?(生答:“花木兰。

”)师:花木兰的故事千百年前就在中国流传开来,如今又被搬上了欧美银屏,引起了巨大轰动。

大家请看:(截取动画片《木兰从军》进行播放)/show/Vg1QqbOOrKuQ6Sk1.html师:看完动画片,想必你们对木兰有了更深的理解了?今天老师就领大家学习一篇有关花木兰故事的文章——《木兰从军》。

(生齐读课题)师: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谁来说说“木兰从军”是什么意思?二、预习检查1检查生字词(多媒体出示字词):(1)自由读(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3)教学2个多音字(4)去音节读。

(5)开火车读2检查课文阅读:(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指名读(3)同学评议(4)同桌互读(5)经过预习 ,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1、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花木兰的年代,来认识花木兰。

课文是这样介绍花木兰的。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多媒体出示“花木兰是。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木兰到底作了那些事,被人们称为英雄呢?自渎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学生自由读集体交流:相机出示多媒体课件(1)展示朗读;(2)木兰从军的原因:a朝廷征兵:原来,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

情况万分紧急,这时不出征行不行?(生答)这是为谁而出征?(板书:为国)b木兰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扣住“焦急万分”来指点:)“焦急”就是着急?木兰为什么着急?指名说。

读:“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

”再焦急地读这句话。

再读:“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再焦急地读这句话。

从这里你读懂了什么?这是为谁而出征?(板书:为家)c就在国家危急,家庭着急的时候,花木兰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板书)d但家人又怎会同意呢?这毕竟是去打仗,古诗《凉州词》中说:“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木兰一一说服全家人,她会怎样说服父亲,弟弟,母亲的?e课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的父亲、弟弟、母亲。

学生演花木兰。

看看你们怎样说服我。

(生自由表达,注意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

)(3)看到这一幕,你认为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花木兰,你真是个——”体会木兰热爱祖国、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3、学习第三自然段: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图片文字。

尽管家人万分舍不得木兰去从军,可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同意了。

(男女生分组读)老师听出来了,这几个红字你们读的特别好,你们为什么这样读?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述:从军的路上怎会一帆风顺呢!同学们,在古书中有明确记载: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师读一读,稍稍解释。

师述:同学们,虽然木兰有一身好武艺,但从她的家乡到达前线,要有万里的行程。

要想尽快赶到前线,得马不停蹄地赶路,夜里只能稍作休息。

在此期间,且要渡国黄河,翻越燕山,真可谓经历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啊!到达前线的路是那样长,充满艰难。

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她是如何来到前线的。

引导背诵:能根据老师的动作来背诵吗?尽管这样,木兰还是勇敢地来到了前线,从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理解木兰从军作战时间长,英勇善战,赫赫战功)4、学习第四自然段:这仗一打就是十二年,父母盼儿归盼了十二年,木兰总算胜利回乡了。

(出示课件,齐读)从这里你又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观察图片,将士的表情,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生答)身为女子,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生活中聪明机智,做到了许多男人都做不到的事。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木兰说些什么?(出示课件“花木兰,你真是——”)5、你认为木兰是英雄吗?让我们带着敬佩的心情再次朗读课文吧。

(生读)6 、欣赏豫剧:木兰从军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被人们广为传颂,有许多艺术家通过各种形式来赞扬她。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儿童歌曲——《花木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多媒体播放歌曲:《花木兰》,师生共同学唱,跟唱。

)/u/vw/31016?s=new&bc=4&sc=4&d=week四、拓展延伸:阅读关于女英雄的故事。

/question/232587948.html/f?kz=139318024五、实践活动:1.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 继续搜集关于女英雄的故事。

教学流程《木兰从军》课堂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观看了动画片《花木兰》。

在观看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人物形象上,可怎样让学生从文字中体会人物呢?我以课题中的"从军"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什么叫“从军”,找出木兰从军的句子,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从军”一词,接着,引导他们读读木兰在从军中的飒爽英姿,这对认识木兰这个人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再向学生介绍了当时女子不能从军的背景。

学生们自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木兰要从军?于是孩子们积极自主的学习了文本,就扣住了“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等词语一次又一次地体会,也对木兰产生由衷的敬佩。

我借助书后的“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这个想象作业,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抓住木兰的话“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国忧、家忧,及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学生们演演父亲、母亲、弟弟,他们会说些什么?而木兰听了他们的话后,又是怎么回答他们的话的,让孩子深入地揣摩木兰的心理活动,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木兰为什么要“理应分忧”:本来应征入伍是男的事情,但处在特定的情况下,女子也该承担责任,为国为家当仁不让。

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情可感,有话可说了。

再次,让学生想象当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会想些什么,学生说的头头是道,也更加钦佩这位女英雄。

这时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这样通过在一系列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

可能有前面精彩动画的放映,对学生来说这些动人精彩的情景时刻呈现在眼前,也使孩子们想说爱说,原本有些不大爱回答问题的孩子也积极地参与其中,和同学、和老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对话,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同时老师也有很大收获,很受启迪,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但是在教学中我感觉到了自己评价语言的单调、这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教之源致力于打造一个完全免费的教学资源平┆┆┆┆台,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教学素材┆┆┆┆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站。

┆┆┆┆教师之家: ┆┆┆┆教育资源吧: ┆┆┆┆中小学资源网: ┆┆┆┆中小学学科网: ┆┆┆┆教之源总站: ┆┆┆┆教之源分站: ┆┆┆┆联系方式:QQ:24526632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