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专项题库(经济类联考写作试题详解及范文十六)【圣才出品】

经济类联考写作试题详解及范文(十六)论说文:“读经不如读史。
”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论述你同意或不同意这一观点的理由,可根据经验、观察或者阅读,用具体理由或实例佐证自己的观点。
题目自拟,全文500字左右。
【试题详解】(一)材料分析本题给出了一个观点,要求对这个观点进行分析、表明立场,或支持或反对,并找到相应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立场是有道理的。
“读经不如读史”是鲁迅先生在《读经与读史》一文中提出的观点。
发表于1925年12月10日北京《国民新报副刊》,后收入《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经”一般指四书五经,其中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史是指历朝断代史籍,一般可分为:正史、别史、杂史、野史、稗史。
其中只有正史为官方所修订。
《经》重于理论阐述,《史》重于史迹实录。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尽显沉沦之象,许多士大夫都铁肩担道义,倡导学以致用,力挽中国百年来倾颓之势。
面对这种情况,鲁迅先生倡议“读经不如读史,读史不如读子,读子不如读集”。
鲁迅反对封建复古教育,认为读经不如读史,读史可以以史为鉴,而且可以觉悟到中国的改革刻不容缓。
鲁迅实则在教育我们:全面地理解史实,才能更好地掌握从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二)名言警句1.欲灭其国,必去其史!2.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唐太宗3.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莎士比亚4.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
——史蒂芬·斯宾得5.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
——赫尔巴特6.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恩格斯7.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马克·布洛赫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9.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精品】(有参考答案)201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真题

201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一、单项选择题1.( )指行为人对财产加以控制的可能性A占有权B使用权C收益权D处分权答案:A解析:占有权能,指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使用权能,是指不改财产的所有和有的性依其用途而对其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收益权能,是指获取基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处分职能,是指法律所保障的改变财产的经济用途或状态的行为的可能性,他所反映的是人在变更财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A货币供给增加B斯阳老我育C技术进步D法定准备金下调答案:C解析:考题中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说明此时的总供给为潜在产出水平下的总供给,要想使得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需依赖于技术进步(内部突破)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提高产量3.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不包括( )A再贴现率B存款准备金政策C公开市场业务D不动产信用控制答案:D解析: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
4.关于公共物品的属性正确的是( )A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公共产品不具有排他性,容易造成免费搭车现象C公共产品不具有消费排他性,生产上具有竞争性D. (选项内容缺省)答案:B解析: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这一特征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
免费搭车行为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
非竞争性是指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消费者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5.以下符合基尼系数的选项是()A基尼系数越接近1越趋于平等B基尼系数越接近1越趋于不平等C基尼系数越接近0越趋于平等D.基尼系数越接近05越趋于平等。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总分:15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20.00)1.简述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阐述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并说明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
(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计算题(总题数:1,分数:15.00)设某资本主义农业公司投资3万元(均等的投在面积相同的优、中、劣三块土地上)进行农产品生产。
资本有机构成是6: 4,剩余价值率均为150%,平均利润率为30%,优、中、劣三块地上分别产粮食250担、 200担、 100担。
假设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相同。
那么:(分数:15)(1).级差地租I是多少?(分数: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绝对地租是多少?(分数: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存款利息为4%的情况下,土地价格分别为多少?(分数: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3.如何正确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判断。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专项题库(经济类联考写作试题详解及范文1-10)【圣才出品】

经济类联考写作试题详解及范文(一)一、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如果你要从股市中赚钱,就必须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基本道理,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股价的高低。
只有正确地判断股价的高低,上述的基本道理才有意义,否则就毫无实用价值。
股价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有通过比较才能显现。
一般来说,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但是,有人在判断当某一股价的高低时,不注重股票的历史表现,而只注重股票今后的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因为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具有无可争辩的确定性: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主观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再说,股价的未来走势充满各种变数,他的涨和跌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的表现均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大;加入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的表现不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小,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的表现不想一致,他的上涨概率就需要酌情而定,由此可见,要从股市获取利益,第一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二还是要握股价涨跌的概率。
第三也就是握股价涨跌的概率,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则,就会赔钱。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试题详解】1.文中认为“判断某一股价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
如果不注重股票的历史表现,而只注重今后的走势,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
这个观点有失偏颇,判断股票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历史表现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2.混淆概念。
材料中把股票的“历史表现”偷换成“客观事实”,把股票的“今后走势”偷换成“主观预测”。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专项题库(经济类联考写作试题详解及范文八)【圣才出品】

经济类联考写作试题详解及范文(八)一、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
600字左右。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字典里,“终身制”和“铁饭碗”作为指称弊端的概念,是贬义词。
其实这里存在误解。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有一个“期界问题(horizon problem)”,是指由于雇佣关系很短导致职工的种种短视行为,以及此类行为对企业造成的危害。
当雇员面对短期的雇佣关系,首先他不会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投资,因为他在甲企业中培育的专业技能对他在乙企业中的发展可能毫无意义;其次,作为一个匆匆过客,他不会关注企业的竞争力,因为这和他的长期收入没有多大关系;最后,只要有机会,他会为了个人短期收入最大化而损害企业利益,例如过度地使用机器设备等等。
为了解决“期界问题”,日本和德国的企业对那些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岗位上的员工,一般都实行终身雇佣制;而终身雇佣制也为日本和德国企业建立与保持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这证明了“终身制”和“铁饭碗”不见得不好,也说明,中国企业的劳动关系应该向着建立长期雇佣关系的方向发展。
在现代社会,企业劳动者个人都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而变化的环境必然导致机会主义行为。
在各行各业,控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唯一途径,就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感。
而培养忠诚感,需要建立员工和企业之间的长期雇佣关系,要给员工提供“铁饭碗”,使员工形成长远预期。
因此,在企业管理的字典里,“终身制”和“铁饭碗”应该是褒义词。
不少国家包括美国不是有终身教授吗?既然允许有捧着“铁饭碗”的教授,为什么不允许有捧着“铁饭碗”的工人呢?(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试题详解】题干的论证中存在若干逻辑错误或漏洞,以下要点供参考:1.论证中“终身制”、“铁饭碗”、“终身雇佣制”、“长期雇佣关系”这四个概念各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含义,上述论证中忽视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异。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专项题库(经济类联考写作试题详解及范文四十)【圣才出品】

经济类联考写作试题详解及范文(四十)论说文: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有一个猎人打猎带着条猎狗,突然前面蹿出只兔子。
猎人对猎狗说:“追!”猎狗拼命追,结果追了半天也没追上。
猎人很气愤,批评这条猎狗:“笨蛋!给你吃给你喝,连只兔子都抓不住!要你何用?”猎狗很委屈:“主人啊,我努力了!”“你努力了为什么抓不住?”猎狗说:“能一样吗?我是为了一顿饭在努力。
兔子呢?是为了活命在努力!”范文为生而战求生的本能是大自然赋予世间万物最高深莫测的宝贵礼物。
每当生命遇到威胁,求生的意志便能激发出个体潜能,使之迸发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毅力,不断克服重重困难,创造生命的奇迹。
求生的欲望可以使个头、体力都逊色一等的兔子逃脱猎狗的追捕,亦可使松柏从坚硬的石缝中萌发出幼芽。
为生而战,是生命最原始的动力,是个体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和不断前行的至高境界。
万物皆有其天赋和本能,在安逸和平的环境下,其外现的能力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其创造求强的动力亦是来得闲逸舒缓;当面临生死存亡之危、自身的根本利益受到威胁和挑战之时,求生的欲望所激发出来的能量无与伦比,可以带动个体超越自身极限,忘我地不断为求生而战,至死方休。
背水一战,使韩信以千人之兵大败赵国二十万大军;破釜沉舟,使项羽楚兵横扫秦国大军,威震诸侯;为生而战,可以使解放军依靠小米加步枪的简陋军事装备打败侵略者的坚枪利炮,赢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在企业的管理和运营领域中,为生而战的理念在激发企业活力和员工的积极性方面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4年遭遇兼并重组危机与资金匮乏之难的联想集团,在背死而生的战役中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企业上下合心,不断寻求出路,通过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终于渡过难关,并购了IBM的PC业务;此外,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员工管理模式上都采用了末位淘汰机制,使每个员工都心存生存竞争压力,一改以往员工消极懈怠,混沌度日的工作状态,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增强了整个企业和机构的活力和竞争力。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专项题库(经济类联考写作试题详解及范文十二)【圣才出品】

经济类联考写作试题详解及范文(十二)一、分析下面的论证在论点、论据、论证方式、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
600字左右。
某管理咨询公司最近公布了一份洋快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对洋快餐在中国的发展趋势给出了相当乐观的预判。
该报告指出,过去5年中,洋快餐在大城市中的网点数每年以40%的惊人速度增长,而在中国广大的中小城市和乡镇还有广阔的市场成长空间,照此速度发展下去,预计在未来的10年,洋快餐在中国饮食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0%,成为中国百姓饮食的重要选择。
饮食行业某些人士认为,从营养角度看,长期实用洋快餐对人体健康不利,洋快餐的快速增长会因此受到制约。
但该报告指出,洋快餐在中国受到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少年儿童消费群体的喜爱。
显然,那些认为洋快餐不得健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该公司去年在100家洋快餐店内进行的大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中国消费者认为食用洋快餐对于个人的营养均衡有帮助。
而已经喜爱上洋快餐的未成年人在未来成为更有效费能力的成年群体之后,洋快餐的市场需求会大幅度跃升。
洋快餐长期稳定的产品组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迎合了消费者希望获得无差异食品和服务的需要,这也是洋快餐快速发展的重要优势。
该报告预测,如果中国式快餐在未来没有较大幅度的发展,洋快餐一定会成为中国饮食行业的霸主。
【试题详解】上述题干在推理论证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一些逻辑问题:1.过去5年洋快餐在大城市中的网点数的增长速度,并不一定在未来10年仍能保持,更不能用洋快餐在大城市中的发展速度推断其在中国广大的二级城市和乡镇的发展速度。
如果我们发现洋快餐针对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甚至大城市的话,上述推断就会受到强烈的削弱。
另外,上述推论并没有考虑国内快餐和其他餐饮未来的扩张潜力以及未来消费者的偏好转移等因素,就此简单下定论,太过草率。
2.用在洋快餐店内进行的问卷调查来推广得出中国百姓的饮食营养观念,样本选择存在偏差,有以偏概全之嫌,即在快餐店内的消费者大多是认同洋快餐的,而总体中从来不去或很少进快餐店的这部分意见却没有能够在该样本中体现。
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75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共同价值拍卖答:共同价值拍卖是指拍卖商品对每一个投标人都具有相同的价值,但不同的投标人对这个共同价值可能具有不同预测的拍卖。
例如,对某个近海地区开采权的拍卖,不同石油公司由于勘探结果不同而对这个地区的石油含量有不同的估计,但无论谁在拍卖中胜出,该地区的石油都具有相同的市场价值。
与共同价值拍卖相对的是个人价值拍卖,它是指拍卖商品对每一个参与人都具有不同的潜在价值的拍卖,如一件艺术品对不同收藏家而言其价值是不同的。
2.拟线性偏好答:拟线性偏好的效用函数采取u(x1,x2)=v(x1)+x2的形式,对应的无差异曲线是相互垂直平移得到的,如图1所示。
商品1具有“零收入效应”,即对x1的消费达到某个固定的需求量之后将不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恩格尔曲线变为一条垂直线,如图2所示。
图1 拟线性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图2 商品1的恩格尔曲线3.激励相容答:哈维茨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中“激励相容”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
4.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答:如果一个社会决策机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①当任何一组完备的、自反的和传递的个人偏好集给定时,社会决策机制将产生具有相同性质的社会偏好。
②如果每个人偏好选择x超过选择y,那么社会偏好就应当把x排在y的前面。
③x和y之间的偏好唯一取决于人们如何排列x和y的顺序,而不是人们如何排列其他选择的顺序。
那么这样的决策机制必然是一个独裁:即整个社会的偏好顺序就是一个人的偏好顺序。
阿罗不可能定理表明社会决策机制的三个非常有道理且合意的性质是和民主不相容的:不存在进行社会决策的“完美”方式。
不存在完美的方式把个人偏好“加总”成为社会的偏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试题及详解
一、逻辑推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单选题)
1.龙蒿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菊科植物,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醛类物质,还含少量生物碱。
青海民间入药,治暑湿发热、虚劳等。
龙蒿的根有辣味,新疆民间取根研末,代替辣椒作调味品。
俄罗斯龙蒿和法国龙蒿,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俄罗斯龙蒿开花而法国龙蒿不开花,但是俄罗斯龙蒿的叶子却没有那种使法国龙蒿成为理想调味品的独特香味。
若植物必须先开花,才能产生种子,则从以上论述中一定能推出以下哪项结论?()A.作为观赏植物,法国龙蒿比俄罗斯龙蒿更令人喜爱
B.俄罗斯龙蒿的花可能没有香味
C.由龙蒿种子长出的植物不是法国龙蒿
D.除了俄罗斯龙蒿和法国龙蒿外,没有其他种类的龙蒿
E.俄罗斯龙蒿与法国龙蒿不好区分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未提及“观赏作用”,A项无关;B项俄罗斯龙蒿的叶子没有成为理想调味品的独特香味,而它的花有无香味未知;已知“开花”是“产生种子”的必要条件,并且俄罗斯龙蒿开花而法国龙蒿不开花,所以推出法国龙蒿不产生种子,C项说法正确;D项是无关项,题目不涉及这两个品种以外的其他种类龙蒿;E项,题目只说看起来相似,不必然得到“好区分”。
2.去年6月,股市出现了强劲反弹,某证券部通过对该部股民持仓品种的调查发现,
大多数经验丰富的股民都买了小盘绩优股,而所有年轻的股民都选择了大盘蓝筹股,而所有买了小盘绩优股的股民都没买大盘蓝筹股。
如果上述情况为真,则以下哪项关于该证券部股民的调查结果也必定为真?()Ⅰ.有些年轻的股民是经验丰富的股民。
Ⅱ.有些经验丰富的股民买了大盘蓝筹股。
Ⅲ.年轻的股民都没买小盘绩优股。
Ⅳ.有些经验丰富的股民没买大盘蓝筹股。
A.Ⅰ和Ⅱ
B.Ⅰ、Ⅱ和Ⅲ
C.Ⅱ和Ⅲ
D.Ⅱ和Ⅳ
E.Ⅲ和Ⅳ
【答案】E
【解析】因为所有买了小盘绩优股的股民都没买大盘蓝筹股,所以二者没有交集,而所有年轻的股民都选择了大盘蓝筹股,即所有年轻的股民是大盘蓝筹股的子集,也和小盘绩优股没有交集;而经验丰富的股民和大盘蓝筹股之间可能有交集也可能没有,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3.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赛决赛前,H国的教练在排兵布阵。
他的想法是:如果1号队员的竞技状态好并且伤势已经痊愈,那么让1号队员出场。
只有1号队员不能出场时才派2号队员出场。
如果决赛时2号队员出场,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1号队员伤势比较重
B.1号队员竞技状态不好
C.2号队员没有受伤
D.如果1号队员伤已痊愈,那么他的竞技状态不好
E.1号队员出场
【答案】D
【解析】设“1号队员的竞技状态好”为P,“1号队员伤势已经痊愈”为Q,“1号队员出场”为M,“2号队员出场”为N,可得P∧Q→M,N→¬M。
已知决赛时“2号队员出场”即N为真,可得“1号队员不能出场”为真,则¬M→¬P∨¬Q,即1号队员的竞技状态不好或者伤势没有痊愈。
D项,若Q为真,那么¬Q为假,在“¬P∨¬Q”为真的条件下,¬P必然为真,P为假,即竞技状态不好。
4.按照上帝创世说,上帝在第一天创造了地球,第二天创造了月亮,第三天创造了太阳。
因此,地球存在的头三天没有太阳。
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指出了上述断定的逻辑漏洞?()
A.没有太阳,一片漆黑,上帝如何创造地球
B.上帝创世说是一种宗教想象,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C.上述断定带着地球中心说的痕迹,在科学史上,地球中心说早被证明是错误的
D.“一天”的概念是由太阳对于地球的起落周期来定义的
E.众所周知,没有太阳就没有万物
【答案】D
【解析】题目的推理逻辑为:上帝在头三天没有创造太阳→地球头三天没有太阳,即太阳的存在是上帝在头三天中创造而来的。
A项中的“如何”创造,与是否存在无关;BC两项从“是否科学”的角度说明逻辑错误,但上帝创世说并不需要符合科学范畴;E项诉诸权威。
只有D项切断了“存在”必须由上帝在“三天”内完成的桥梁,力度最大。
5.违法必究,但几乎看不到违反道德的行为受到惩治,如果这成为一种常规,那么民众就会失去道德约束。
道德失控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并不亚于法律失控,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任何违反道德的行为都不能不受惩治。
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的评论最为恰当?()
A.上述论证是成立的
B.上述论证有漏洞,它忽略了:有些违法行为并未受到追究
C.上述论证有漏洞,它忽略了:由违法必究推不出缺德必究
D.上述论证有漏洞,它夸大了违反道德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E.上述论证有漏洞,它忽略了:由否定“违反道德的行为都不受惩治”推不出“违反道德的行为都要受惩治”
【答案】E
【解析】“不能不受惩治”即“任何违反道德的行为都要受惩治”,题目的推理逻辑为:“违反道德的行为都不受惩治”→“失去道德约束”→“威胁社会稳定”,即“违反道德的
行为都不受惩治”是“威胁社会稳定”的充分条件,但是否定前件不能必然推出后件。
6.李刚:在所有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其父母拥有博士学位的儿童比那些其父母不曾获得博士学位的儿童,更可能获得博士学位。
张丽:但是要考虑这种情况:在博士学位拥有者中,超过70%的父母双方都不曾获得博士学位。
以下哪项最准确地评价了张丽的回答?()
A.它表明李刚的观点夸大了
B.张丽所答倘若为真,则有力地表明李刚的观点不可能准确
C.它与李刚的观点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
D.它为接受李刚的观点提供了另一种理由
E.它错误地将决定事情发生的必要条件当作了充分条件
【答案】E
【解析】李刚的观点是“其父母拥有博士学位”则“儿童更可能获得博士学位”,而并非一定,是必要不充分条件,而张丽的观点“父母拥有博士学位”是作为充分条件来论证的。
7.贾女士:在英国,根据长子继承权的法律,男人的第一个妻子生的第一个儿子有首先继承家庭财产的权利。
陈先生:你说得不对。
布朗公爵夫人就合法地继承了她父亲的全部财产。
以下哪项对陈先生所作断定的评价最为恰当?()
A.陈先生的断定是对贾女士的反驳,因为他举出了一个反例
B.陈先生的断定是对贾女士的反驳,因为他揭示了长子继承权性别歧视的实质
C.陈先生的断定不能构成对贾女士的反驳,因为他对布朗夫人继承父产的合法性并未予论证
D.陈先生的断定不能构成对贾女士的反驳,因为任何法律都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实施E.陈先生的断定不能构成对贾女士的反驳,因为他把贾女士的话误解为只有儿子才有权继承财产
【答案】E
【解析】贾女士说明的是:儿子有优先继承权,“是儿子”→“能继承”,儿子是充分条件;而陈先生的论证逻辑为:“继承财产”→“是儿子”,认为儿子是最终继承家庭财产的必要条件,即为E选项的表述。
A项中,英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女性不能继承,布朗公爵夫人不能算是反例;BCD三项讨论的是法律的合理性,与题目本身的逻辑无关。
8.某些种类的海豚利用回声定位来发现猎物:它们发射出滴答的声音,然后接收水域中远处物体反射的回音。
海洋生物学家推测这些滴答声可能有另一个作用:海豚用异常高频的滴答声使猎物的感官超负荷,从而击晕近距离的猎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上述推测构成质疑?()
A.海豚用回声定位不仅能发现远距离的猎物,而且能发现中距离的猎物
B.作为一种发现猎物的讯号,海豚发出的滴答声,是它的猎物的感官不能感知的,只有海豚能够感知从而定位
C.海豚发出的高频讯号即使能击晕它们的猎物,这种效果也是很短暂的
D.蝙蝠发出的声波不仅能使它发现猎物,而且这种声波能对猎物形成特殊刺激,从而有助于蝙蝠捕获它的猎物
E.海豚想捕获的猎物离自己越远,它发出的滴答声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