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柳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
乐清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2013-2030)

乐清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2013-2030)目录第1 章规划编制背景与城市绿化发展分析 (1)1.1规划编制背景 (1)1.1.1编制工作背景 (1)1.1.2新形势的要求 (1)1.1.3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1)1.2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1)1.3 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 (2)1.3.1 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2)1.3.2 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 (3)1.3.3 城市绿地的美化功能 (3)1.4 国内外城市绿化目前发展情况 (3)1.4.1 国外城市绿化目前发展情况 (3)1.4.2 国内城市绿地目前发展情况 (4)1.5 国内外城市绿化未来发展趋势 (4)1.5.1 生态化趋势 (4)1.5.2 区域一体化趋势 (4)1.5.3 与景观建设相结合 (4)1.5.4 与慢行系统相结合 (4)1.5.5 与防灾体系相结合 (5)第2 章概况及现状分析 (5)2.1 城市概况 (5)2.1.1 自然地理条件 (5)2.1.2 社会经济条件 (5)2.1.3 环境质量现状 (6)2.1.4 城市建设概况 (6)2.2 城市绿地现状 (7)2.2.1 公园绿地 (7)2.2.2 生产绿地 (7)2.2.3 防护绿地 (7)2.2.4附属绿地 (7)2.2.5 其他绿地 (8)2.3建设园林城市的必要性、优势与制约因素 (8)2.3.1 建设园林城市的必要性 (8)2.3.2 建设园林城市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8)第3 章规划总则 (9)3.1 规划编制的意义 (9)3.2 规划依据 (9)3.2.1 法律法规依据 (9)3.2.2 相关规划依据 (9)3.3 规划范围 (9)3.3.1 市域 (10)3.3.2 中心城区 (10)3.4 规划期限 (10)3.5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0)3.5.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10)3.5.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 (10)3.5.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 (10)3.6 规划策略 (10)3.6.1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10)3.6.2维护和恢复乐清河道的形态 (11)3.6.3实现雨水的可持续管理 (11)3.6.4建立无机动车绿色通道 (11)3.6.5形成具有乐清特色的文化廊道 (11)3.6.6利用农业景观、绿带溶解城市 (11)第4 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11)4.1 规划目标 (11)4.1.1 2020 年目标 (11)4.1.2 2030 年目标 (12)4.2 规划指标 (12)4.2.1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12)4.2.2 浙江省园林城市标准 (12)4.2.3 规划指标的确定 (13)第5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3)5.1 目的与意义 (13)5.2 总体结构 (13)5.3 分项规划内容 (14)5.4 区域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14)5.5 湿地系统保护规划 (14)5.5.1湿地体系 (14)5.5.2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 (14)5.6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保护规划 (14)5.6.1 风景名胜区 (14)5.6.2 森林公园 (15)5.7 市域绿道规划 (15)5.7.1 市域绿道规划结构 (15)5.7.2 市域绿道网规划 (16)第6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 (17)6.1市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17)6.2 市区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17)第七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17)7.1 公园绿地(G1)规划 (18)7.1.1综合公园规划 (19)7.1.2 社区公园规划 (20)7.1.3 专类公园规划 (20)7.1.4带状公园绿地规划 (21)乐清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2013-2030)7.1.5 街旁绿地规划 (22)7.1.6 服务半径 (22)7.2生产绿地(G2)规划 (23)7.3防护绿地(G3)规划 (23)7.3.1规划依据 (23)7.3.2规划原则 (23)7.3.3 规划目标 (23)7.3.4 规划内容 (23)7.4附属绿地(G4)规划 (24)7.4.1单位附属绿地 (24)7.4.2居住区绿地 (24)7.4.3道路附属绿地 (24)7.5 其他绿地(G5)规划 (26)7.5.1 规划原则 (26)7.5.2 规划内容和指标 (26)第八章绿道规划 (27)8.1绿道意义与作用 (27)8.2 规划目标与原则 (27)8.2.1 规划目标 (27)8.2.2 规划原则 (27)8.3 规划布局与特色 (27)8.3.1 规划布局 (27)8.3.2 规划特色 (27)8.4 建设指引 (28)第九章城市绿线规划 (28)9.1绿线定义 (28)9.2绿线控制原则 (29)9.2.1权威性和严肃性 (29)9.2.2 可操作性 (29)9.2.3 特色性 (29)9.2.4 系统性 (29)9.3 乐清绿地布局与结构 (29)9.3.1 总体布局与结构 (29)9.3.2 公园绿地(G1)绿线划定 (29)9.3.3 生产绿地(G2)绿线划定 (31)9.3.4 防护绿地(G3)绿线划定 (31)9.3.5 附属绿地(G4)绿线划定 (31)9.3.6 其他绿地(G5)绿线划定 (31)第十章防灾避灾绿地规划 (32)10.1 防灾避灾绿地的作用 (32)10.1.1 城市绿地主要防御的灾害类型 (32)10.1.2 城市绿地在防灾避灾中的作用 (32)10.2 防灾避灾绿地规划 (32)10.2.1 防灾避灾据点规划 (32)10.2.1.1 一级避灾点 (32)10.2.1.2 二级避灾点 (32)10.2.2 避灾通道规划 (33)10.2.3 城市救灾通道规划 (33)第十一章树种规划 (33)11.1规划要求 (33)11.2规划原则 (33)11.2.1符合地带森林植被区自然规律 (33)11.2.2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 (33)11.2.3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相结合 (34)11.2.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34)11.2.5树种选择具备艺术性 (34)11.3植被类型 (34)11.4树种规划 (34)11.4.1 基调树种 (35)11.4.2 骨干树种 (35)11.5市树市花 (37)第十二章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37)12.1生物多样性概述 (37)12.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与建设的目标 (37)12.3规划原则 (38)12.4 规划依据 (38)12.4.1乐清市的自然立地条件 (38)12.4.2 地带植被条件 (38)12.5规划内容 (39)12.5.1植物物种多样性规划 (39)12.5.2植物基因多样性规划 (39)12.5.3生态系统多样性规划 (39)12.5.4景观多样性规划 (39)12.5.5编制乐清市园林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39)12.6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39)12.7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40)12.7.1以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环境 (40)12.7.2合理利用与保护并重的资源利用政策 (40)12.7.3建立植物多样性就地和迁地保护措施 (40)第十三章古树名木保护 (40)13.1古树名木概念 (40)13.2 乐清市古树名木现状 (40)13.3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41)13.4保护措施 (41)13.4.1古树名木保护范围 (41)13.4.2保护措施 (41)第十四章分期建设规划 (41)14.1分期建议 (41)乐清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2013-2030)14.2近期绿地建设目标和指标 (42)14.3近期建设项目 (42)14.3.1继续推进乐清市综合性公园的建设 (42)14.3.2逐步推进社区级公园建设 (42)14.3.3加快建设风景名胜公园 (42)14.3.4结合河道综合整治,同步建设两侧绿化 (42)14.3.5结合道路整治,同步建设两侧绿化 (42)14.3.6继续实施“绿荫工程”,增种、补种乔木 (42)14.3.7继续推进市区生态风景绿地建设 (42)14.3.8启动市域范围内的生态恢复工程 (42)第十五章实施绿化规划的具体措施 (44)15.1法规性措施 (44)15.2行政性措施 (44)15.3技术性措施 (44)15.4经济性措施 (44)15.5宣传性措施 (44)乐清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2013-2030) 1第1 章 规划编制背景与城市绿化发展分析1.1规划编制背景1.1.1编制工作背景受乐清市市政园林局的委托,浙江林学院园林设计院于2006年10月年编制完成了上一版《乐清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16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115号)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试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重要意义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以来,我省涌现出一批人口多、规模大、经济实力强、设施功能全、具有小城市形态的特大镇。
这些镇在我省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受现行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这些特大镇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着力破解这些困难和问题,加快实现特大镇向小城市转型发展,有利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覆盖和辐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缓解大中城市发展压力,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有利于探索建立权责一致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加快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着力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功能完备、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社会和谐的小城市,构筑集聚能力强、带动效应好、体制机制活、管理水平高的城市化发展新平台,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纳入小城市培育试点的中心镇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建设规模。
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形成布局合理的居住、工业、商贸、生态等功能分区。
建成区户籍人口6万人以上或常住人口10万人以上,建成区户籍人口集聚率60%以上。
城镇融合现象及其建设分析

城镇融合现象及其建设分析摘要:打破行政分割,发挥各自优势,统筹重大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按照区域的功能进行规划和建设,是集约型城市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本文试图通过对柳市和北白象城镇融合发展趋势中的几个方面的分析,来共同寻求解决其今后城镇建设的共同制约问题。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镇融合规划柳象片引言随着新一轮经济的发展,以低压电器市场闻名全国的柳市镇,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由于城镇建设基础建设薄弱,城镇中心功能不突出等问题,制约着柳市镇新一轮更好更快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柳市和北白象历史发展和边缘关系等原因,又迫切要求两镇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这为进一步实现柳象片区融合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根据《乐清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5)》提出将柳象组团建成乐清市低压电器贸易中心,为国家电器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
因此解决两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寻求解决其城镇建设的共同瓶颈问题的出路和对策。
1柳市和北白象概况1.1柳市概况柳市镇全镇总面积93.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1.42 万人,暂住人口20.05万人。
是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被称为“中国电器之都”。
201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609.9亿元,同比增长15.7%;财政总收入28.05亿元,同比增长2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17亿元。
2008年全国千强镇排名第12位,2010年底成为浙江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
1.2北白象概况北白象与温州市仅温州大桥一桥之隔,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全镇镇域面积83.2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12.42万人,暂住人口11万人(2011年底统计)。
拥有4个现代化工业园区,并形成低压电器、电子、家电家具、机械制造、服装工艺、建筑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和铁皮、小商品、摩托车、螺丝标准件、农副产品等十大专业市场。
201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25.04亿元,财政总收入19.27亿元,同比增长14.09%。
推进“镇级市”改革正当时

间的 矛 盾 日益 尖锐 。 域 经 济发 展 对 省 城 经 济发 展 水 平起 着 至 关重要 的作 用 , 镇 因此 , 区域 经济 发展 角度 来 看 , 强镇 域 经 济发 展 符 合 从 增 科 学发展 观 的 理 念 。 “ 级 市” 建 立是 打破 小城 镇 经 济 发展 瓶 颈的 重 要举 措 ,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必 然 选择 。 镇 的 是 关键 词 : 国 ; 中 镇级 市 ; 区域 经济
级市” 改革进行初 步探讨 , 以期增进 人们 的相关认识。
一
定程度上取决于县域经济 , 而县域经济的强弱又取决于镇域经济日 。 研究显示 , 经济发展 必然带来产业结构与城乡结构 的变化。 在此 , 我 们截取一个断 面数 据研 究各省 区经济发展水平 与其 城镇化水
平之间的关系。 由于各省区的面积 、 口及 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 人 故
b c m e ic e igl a ut. D e eop e t f o n c omy pa s a r ca r e t t e e o n ra n y c e s v l m n o t w e on ly c u il ol o h pr v n il c omy. The eo e 在om t e o i ca e on rf r . h pe  ̄pe tv of rg o l c omi de l p e , e h ncn t t w n c c e i e i na e on c veo m nt n a i g he o e ono y de eo m v lpm e t e t t c nc pt f s in fc n m es he o e o ce ti de eop e t i v l m n. “ wns i Ciy” i n m po tnt es r t bra t e ot e c s To hp t s a i ra m au e o e k h b t ne k of t e m al w o l h s l t n e ono c e l p e , a d i i as t c i m d veo m nt n t s lo he n vtb e h ie or he e i a e o m v lpm e t ie ia l c o c f t r gon l c no c de eo i n.
柳市镇市场概况

柳市镇市场概况一、概况柳市镇隶属于浙江省乐清市,位于乐清市东南部沿海乐清湾之滨、瓯江口北岸,北临乐清市中心城区,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为乐清“一心两翼”的南翼副中心。
2014年镇域面积92平方公里,辖10个城乡新社区、158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2万人,外来人员24.5万人。
2016年柳市镇实现GDP 242.1亿元,财政总收入35.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5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26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69.6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第三产值增加值86.4亿元。
2010年底,柳市镇被确定为浙江省小城市培育的27个试点镇之一,并于2011年开始为期3年的第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2014年进入第二轮。
去年3月,柳市镇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四个镇级单位之一。
据柳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近6年的试点工作,柳市镇已实现由“镇”向“城”的跨越。
柳市镇今年1—6月份,完成生产总值106.8亿元,同比增长7.2%,财政总收入17.8亿元。
中国电器之都——柳市南接七里港港区,东临大门岛港口石化中心,北承乐清市区,西靠工业重镇北白象镇,乐清至温州必经路段,位居柳白滨江组团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独特。
柳市作为温州都市圈以及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温州经济”模式的典型和乐清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其雄厚的电器生产、研发能力,使其成为“中国电器之都”。
全区总面积总面积为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0万人,下辖东城、南城、西城、北城、新城、象阳、黄华、七里港八个办事处、21个社区、158个行政村。
柳市人口:户籍人口约21.9万人,外来人员约23.5万人。
北白象镇距离柳市镇9.58公里,北白象人口:户籍总人口约12.4万人,外来人口约14万人。
柳白地区常住人口:约71.8万人。
二、柳市镇及周边商圈如今的乐清传统商业街区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一站式购物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仍未兴起。
乐清市柳市镇柳青锦园(一期)业主委员会、乐清市柳市镇人民政府二审行政裁定书

乐清市柳市镇柳青锦园(一期)业主委员会、乐清市柳市镇人民政府二审行政裁定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其他行政行为【审理法院】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2.26【案件字号】(2020)浙03行终757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郑宇曾晓军诸智影【审理法官】郑宇曾晓军诸智影【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乐清市柳市镇柳青锦园(一期)业主委员会;乐清市柳市镇人民政府;乐清市柳市镇柳青锦园业主委员会【当事人】乐清市柳市镇柳青锦园(一期)业主委员会乐清市柳市镇人民政府乐清市柳市镇柳青锦园业主委员会【当事人-公司】乐清市柳市镇柳青锦园(一期)业主委员会乐清市柳市镇人民政府乐清市柳市镇柳青锦园业主委员会【代理律师/律所】方君伟浙江迦金律师事务所;黄秋士浙江嘉瑞成(乐清)律师事务所;黄菲、胡仕演浙江择法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方君伟浙江迦金律师事务所黄秋士浙江嘉瑞成(乐清)律师事务所黄菲、胡仕演浙江择法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方君伟黄秋士黄菲、胡仕演【代理律所】浙江迦金律师事务所浙江嘉瑞成(乐清)律师事务所浙江择法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乐清市柳市镇柳青锦园(一期)业主委员会【被告】乐清市柳市镇人民政府;乐清市柳市镇柳青锦园业主委员会【本院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权责关键词】合法违法第三人书证关联性维持原判改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的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9.02•【字号】温政办〔2016〕88号•【施行日期】2016.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温政办〔2016〕8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9月2日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扩大有效投资战略部署,以重大项目作为引领精准投资、有效投资的发力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重大项目建设攻坚,早日发挥实效,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保障改善民生,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重大项目支撑“补短板”工作的要求,以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以全面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以杭州、宁波等先进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为努力方向,集中梳理一批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产业转型等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事关长远、支撑力强的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带动全市面上项目建设整体提速提效,为加快建设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提供项目支撑和保障。
二、工作目标围绕注重工程形象进度,强化设施能力提升,实效优先、有序推进的目标导向,优化项目工期安排,促进一批项目建设时序往前赶,加快投用,尽早发挥项目效益。
总体安排810个项目,按照计划建成年限倒排工作节点,争取三年开工建设重大项目446个,建成463个,计划投资5076亿元。
按年度分:2016年开工248个,建成107个;2017年开工128个,建成158个;2018年开工70个,建成198个。
乐清市柳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

乐清市柳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乐清市人民政府乐清市柳市镇人民政府二O一一年二月上报单位:乐清市人民政府乐清市柳市镇人民政府委托编制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乐清市人民政府关于上报柳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的函浙江省中心镇发展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关于抓紧上报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评审资料的通知》(浙镇协办﹝2011﹞1号)的要求,经乐清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审议,同意柳市镇制定的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现予以上报,请审核批准。
乐清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八日上报材料1、《乐清市柳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文本2、《乐清市柳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评审意见3、乐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柳市镇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扶持政策的通知4、中共乐清市委办公室乐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乐清市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的通知5、中共柳市镇委柳市镇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柳市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乐清市柳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文本目录一、功能定位 (1)(一)温州大都市经济圈重要城市组团 (2)(二)国家先进电工电气制造业基地 (2)(三)创业投资总部经济示范基地 (3)二、行动目标 (3)(一)城市形态更加优化 (4)(二)经济实力更加雄厚 (5)(三)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5)(四)城市环境更加友好 (6)(五)社会管理更加高效 (6)三、主要任务 (7)(一)城镇化质量优化提升 (7)(二)特色产业转型提升 (8)(三)现代服务业壮大提升 (9)(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提升 (11)(五)社会事业发展提升 (13)(六)环境保护整治提升 (15)(七)城乡统筹发展提升 (17)(八)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18)(九)体制机制创新提升 (21)四、保障措施 (26)(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考核机制 (26)(二)加强跟踪服务,明确工作职责 (27)(三)加强要素保障,统筹用地指标 (27)附件:1、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指标及年度安排表2、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分类汇总表3、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表4、三年行动计划建议列入省重点项目表5、乐清中心城市空间示意图6、三年行动计划空间布局图乐清市柳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柳市镇是著名的“温州模式”重要发源地,有“中国电器之都”之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清市柳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乐清市人民政府乐清市柳市镇人民政府二O一一年二月上报单位:乐清市人民政府乐清市柳市镇人民政府委托编制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乐清市人民政府关于上报柳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的函浙江省中心镇发展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关于抓紧上报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评审资料的通知》(浙镇协办﹝2011﹞1号)的要求,经乐清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审议,同意柳市镇制定的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现予以上报,请审核批准。
乐清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八日上报材料1、《乐清市柳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文本2、《乐清市柳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评审意见3、乐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柳市镇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扶持政策的通知4、中共乐清市委办公室乐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乐清市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的通知5、中共柳市镇委柳市镇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柳市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乐清市柳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文本目录一、功能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温州大都市经济圈重要城市组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国家先进电工电气制造业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创业投资总部经济示范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行动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城市形态更加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经济实力更加雄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城市环境更加友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社会管理更加高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城镇化质量优化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特色产业转型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现代服务业壮大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社会事业发展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环境保护整治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城乡统筹发展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体制机制创新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保障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考核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加强跟踪服务,明确工作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加强要素保障,统筹用地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指标及年度安排表2、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分类汇总表3、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表4、三年行动计划建议列入省重点项目表5、乐清中心城市空间示意图6、三年行动计划空间布局图乐清市柳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柳市镇是著名的“温州模式”重要发源地,有“中国电器之都”之称。
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根据《乐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乐清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5)》、《乐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115号)文件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 (浙政办发[2010]162号)文件“努力把一批规模大、条件好的中心镇培育发展成为现代新型小城市的目标”,按照省政府对小城市培育提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发展建设要求,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功能定位基于柳市镇的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区域职能和综合实力、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等方面要素分析,结合小城市培育目标,柳市镇功能定位为:温州大都市经济圈重要城市组团,国家先进电工电气制造业基地,创业投资总部经济示范基地。
(一)温州大都市经济圈重要城市组团柳市镇作为温州大都市区北部副中心(即乐清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将承担温州大都市区的部分城市功能和产业集聚功能,与温州中心城市在空间、功能上的互补效应将进一步得到强化。
加速融入温州大都市区,无疑将提升柳市镇在高新技术产业、高素质人才、先进管理经验等高级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上产生积极作用。
同时,融入温州大都市经济圈也为柳市镇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广域交通条件。
温州中心城市的水运口岸、航空口岸为柳市镇参与地区分工,甚至国际分工提供了支撑条件;甬台温等高速公路和甬台温铁路通车后,成为柳市镇拓展经济腹地的重要通道,省域三大中心城市杭州、宁波和温州都成为柳市镇一日交通圈的组成部分;杭州湾大桥通车,也使柳市镇与上海的时距将进一步缩短。
对外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时距缩小,为柳市镇构筑开放型经济格局、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国家先进电工电气制造业基地乐清市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而柳市镇综合实力最强, 连续16年在温州市30强镇中排名第1位。
改革开放以来,柳市镇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被经济学家誉为“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以低压电器、电子元器件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发育良好,竞争优势明显。
在国内市场上,柳市的低压电器市场占有率高达60%以上,发展势头迅猛,拥有“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断路器生产基地”、“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中国低压电器出口基地”四张国字号金名片,已成为我省浙南地区名副其实的国家先进电工电气制造业基地。
(三)创业投资总部经济示范基地柳市镇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足,发展后劲巨大,有多家企业名列中国民营企业前20强。
此外,乐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超过100亿元。
丰厚的民间资本积累,不仅给柳市镇造就了强有力的区域竞争优势,也为柳市集聚了商业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商务办公、文化休闲、现代工业(以电器业为主)等功能的几十家创业投资总部,为柳市长远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行动目标今后三年,柳市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多管齐下,通过实施规划带动、政策推动、投资拉动、改革促动等发展策略,以优化城市形态为主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优一强二提三”为主的产业发展平台构建,以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为主的城乡社会事业升级,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的城乡统筹发展,将柳市培育发展成为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合理、经济繁荣、集约节约、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管理高效、彰显浙南特色的宜居宜业现代化小城市。
(一)城市形态更加优化2011-2013年将是柳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城市发展按照“一中心四片区一廊道”的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城市总体布局。
“一中心”:即以行政中心区为核心的城市服务中心;“四片区”:即旧城改造区、新城拓展区、工业功能区、生态抚育区;“一廊道”:沿104国道产业服务廊道。
全面实施“百项百亿”工程,把柳市建设成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现代化小城市。
到2013年,三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7亿元,其中,政府性投资25亿元,企业和社会投资80.7亿元;三年使用建设用地5786亩,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6平方公里,其中,三年新增3.2平方公里;全镇人口达28万,建成区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其中,新集聚6万人。
(二)经济实力更加雄厚围绕“优一强二提三”的目标,到2013年,全镇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670亿元;基本建成“产品高新化、经营集约化、品牌差异化、产业国际化、产出高效化”的国内领先、国际著名的现代工业电气产业集群,初步建立专业化生产协作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
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将柳市镇建设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业投资总部经济示范基地和浙江省工业电气产业集群示范区,形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年完成工业和第三产业投入28亿元,GDP总量达171亿元,第三产业比重为40%,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9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25.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增长达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6500元。
(三)社会发展更加和谐进一步优化完善教育布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提升公共文明指数。
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服务管理,提供市民化服务,促进新柳市人与柳市人和谐共融。
三年完成公益事业投资25亿元,形成便捷畅通、运行安全的市政设施网络,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社会事业网络;完成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的各类平台建设,形成高效便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四)城市环境更加友好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不断改善、提升大气和水环境质量。
加强河道水系的保护,在河岸种植桃树和柳树,打造桃红柳绿、交相辉映的滨河景观休闲带;注重保护柳市特色文化、历史遗迹等人文资源,在城市开发中注重文化元素的契入;扩大城市公园、绿地和休憩场地面积,建设高品质、高水准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形成山水、人文、城市一体融合的建设格局,人民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五)社会管理更加高效着力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柳市镇党委、政府的综合调控能力和服务能力,加快形成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有利于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增强城市发展实力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切实增强柳市作为柳象组团区域中心的带动辐射作用。
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快形成与城市管理相适应的机构设臵和人员配臵,构筑数字化、社区化、专业化的小城市行政和社会管理体制。
三、主要任务以推进柳市镇的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目标,加快建设发展、加速体制创新、加强服务管理,全面推动柳象组团的形成,加快推进柳市小城市建设。
(一)城镇化质量优化提升三年完成总投资105.7亿元,城镇人口达20万人;建设改造住宅130万平方米。
1、提升城镇化质量城市户籍人口达8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2万人,城市常住人口集聚率达70%。
进一步优化提升城镇化质量,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化。
2、加快住宅区建设建设高品质、高水准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
三年完成投资53.1亿元,建设改造住宅130万平方米,其中,商住房1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3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