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学校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1教材分析:在同学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肯定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将援助同学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同学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同学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第一,形成温度概念。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试验——将手指分别插入冷、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杯内,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

接着请同学就这个现象做出自己的说明,同学将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凭手的感觉不能精确决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物体的冷热要用一个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引导同学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精确地测定物体的温度。

第二,学习测定水温,学习运用温度计。

测定水温的关键是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

测三杯水的温度,是测量水温的一次演练。

第三,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

热水变凉是生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同学可能从未想到过其中的科学道理。

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在于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育同学的记录技能,特别是连续观测并记录的技能,通过指导同学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同学发觉降温规律,从而激发同学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试验结束后,还要求同学通过争论来说明这个现象,这是培育同学科学分析和推理技能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觉热水变凉的温度改变规律。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对科学讨论有爱好,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到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预备:演示试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试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认识温度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同学站起来。

《冷热与温度》导学案

《冷热与温度》导学案

《冷热与温度》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冷热和温度的词汇,但是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冷热与温度的知识,了解它们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

二、知识探究1. 冷、热和温度的定义- 冷、热是我们对物体在感觉上的判断。

当一个物体的温度比我们的身体温度低时,我们感觉到它是冷的;当一个物体的温度比我们的身体温度高时,我们感觉到它是热的。

- 温度是用来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度来表示。

2. 温度计的原理- 温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它的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下的性质而设计的。

常见的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3. 温度计的刻度- 摄氏温标:以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作为刻度起点,将温度范围等分为100份。

- 华氏温标:以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作为刻度起点,将温度范围等分为180份。

- 开尔文温标:以绝对零度(-273.15℃)作为刻度零点,温度只取正值。

三、深化拓展1. 冷热对人体的影响-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容易导致感冒、喉咙痛等疾病。

-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导致中暑、脱水等危害。

2. 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夏天喝冰水可以帮助降温、缓解炎热。

- 冬天穿暖和的衣服可以保暖避免感冒。

3. 热传导与传热- 热传导是物体内部不同部位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通常是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热量。

- 传热是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传热、辐射等方式。

四、实践应用1. 温度计的使用- 利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温度,及时调节空调、暖气。

- 利用温度计测量食物的温度,确保食品安全。

2. 温度与工业生产- 温度控制是很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电子产品制造、食品加工等。

- 合理控制温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五、练习与检测1. 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冷、热和温度的区别。

2. 选择题:以下哪种温标以绝对零度作为刻度零点?A. 摄氏温标B. 华氏温标C. 开尔文温标D. 雷吉亚温标3. 应用题:夏天,一个人热得流汗,这是属于哪种物理现象?为什么?六、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冷、热和温度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了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认识到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温度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体验法:让学生亲手触摸不同温度的物体,感受温度差异。

第二章:温度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教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3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热胀冷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现象及其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

进行热胀冷缩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3 教学方法: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热胀冷缩实验。

观察法: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第四章:温度与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温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探讨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章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冷热与温度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章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提出与冷热与温度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5.3 教学方法:回顾法: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或口头总结所学内容。

提问法: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六章:温度与气候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与气候的关系。

《冷热与温度》作业设计方案

《冷热与温度》作业设计方案

《冷热与温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主题简介本次作业设计的主题是《冷热与温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温度概念、掌握与温度相关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冷热知识,同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适用年级本次作业设计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内容涵盖基础温度概念及相关实验等。

三、作业内容1. 温度概念及对比:要求学生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可以通过教材、视频等方式介绍温度的定义、单位以及不同温度下的感受和影响。

2. 冷热实验: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通过触摸物体、使用温度计等方式感受不同温度下的热冷变化,同时记录观察结果,并写下实验感受。

3. 温度计制作:指导学生使用简单材料制作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可以进行简单测温实验。

4. 温度测量与记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温度计,测量不同场所、不同时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5. 温度与季节: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季节的关系,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了解温度在不同季节间的变化规律。

四、作业要求1. 完成作业内容并按时提交,内容要求清晰、准确。

2. 所有实验操作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注意安全。

3. 学生需主动参与观察、实验和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和思考。

4. 作业完成后,学生可以结合作业内容展示成果,如制作展板、口头报告等形式。

五、评价标准1. 完成度:完成作业内容,包括温度概念理解、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等。

2. 准确性:对温度概念理解准确,实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准确。

3. 分析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关问题并加以思考。

4. 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出探究学习的态度。

六、延伸活动1. 温度实验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实验成果进行展示,与同学分享观察结果和实验感受。

2. 学校温度调查:组织学生对学校不同场所温度进行调查,了解学校温度分布情况,提出调查报告。

3. 设计温度实验: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一些简单的温度实验,展示在班级和家庭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冷热与温度》小店区东峰学校沈德强《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2、知道什么是温度。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准备】三个杯子、冷、温、热三种温度的水、温度计、三杯不同温度的水【教学流程】一、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老师这里有一杯开水,你们看热气腾腾的,很难靠近嘴,可是为什么过了一会之后就不在冒热气了,而且可以从容的喝了?二、探索和调查,试水温1.学生分组实验。

2.请你说说实验时的感受。

3.你能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解释吗?4.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5.要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要借助温度计。

三、测水温1.如何借助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呢?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2.布置实验要求。

利用教学光盘,播放前半段,提醒学生听清要求。

3.再次提醒: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

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4、学生分组测水温5、学生汇报读数。

四、猜测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1.那么你们知道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吗?2.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下来。

3、实验: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证明热水变凉温度变化规律。

A.我们要想通过实验来知道热水是怎样变凉的,你们认为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热水、杯子、温度计。

”B.那么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C.布置实验要求。

D.再次提醒:a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b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c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d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E.学生分组实验,并在实验记录上做下记载。

F.探究常温下一杯水的温度变化规律五、回顾和解释1.教师请学生汇报。

《冷热现象作业设计方案》

《冷热现象作业设计方案》

《冷热现象》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冷热现象》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这个主题的进修,可以让学生了解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环境珍爱和能源利用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热量传递的方式,掌握冷热现象的基本原理;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和能源利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认识。

三、教学内容:1. 热量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2. 冷热现象的实验现象;3. 冷热现象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观察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冷热现象的好奇心;2. 观点讲解:介绍热量传递的方式和冷热现象的基本原理;3. 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4. 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冷热现象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了解更多与冷热现象相关的知识。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冷热现象;2. 实验器械:准备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器械,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2. 知识检测:进行知识点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冷热现象的掌握水平;3. 进修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2. 教学效果: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不息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冷热现象》这一科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和能源利用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下册《冷热与温度》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下册《冷热与温度》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教学难点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资料】歌谣
测量温度要注意, 轻拿轻放不易碎; 液泡全插液体中, 不碰容器底和壁; 等到液柱不动时, 视线要与液柱平。
5、读数 “甲”温度计是_____,“乙”温度计是______。
6、练习使用温度计 测一测前面三杯水的温度,然后记录下来。
(三)、探究热水降温规律 1、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匀速下降,还是先快后慢地下降,或是其 他?请做出自己的假设。 2、实验器材 铁架台、烧杯、热水、温度计、秒表、石棉网、三脚架
3、实验设计 ①摆好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把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②在烧杯内倒上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 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③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 表格的0分钟格内。从此时起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连续记录6次。

《冷热与温度作业设计方案》

《冷热与温度作业设计方案》

《冷热与温度》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冷热与温度的观点,掌握温度计的应用方法,了解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冷热与温度的观点2. 温度计的应用方法3. 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温度计的应用方法,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

2. 难点:理解冷热与温度的观点,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展示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图片,引出冷热与温度的观点,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冷热与温度的观点,介绍温度计的应用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

3. 实验设计(20分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确定实验材料和步骤,讨论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

4. 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并记录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

5. 数据分析(15分钟):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规律,讨论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五、作业安置:1. 每组学生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

2. 每位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关于冷热与温度的科学展板,展示在班级展示区。

六、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2. 科学展板的设计和展示效果。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七、延伸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深入了解温度和热力学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温度测量实践,探究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对温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ﻩ
第五小学
李瑞霞
冷热与温度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李瑞霞
一、教学课题: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

二、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一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建立温度的概念;二是学会测量水温;三是探究热水降温规律。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多以小组合作、实验实践的教学方法开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4.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科学实践。

五、教学准备:烧杯、热水、温水、冷水、温度计、秒表、记录表、铁架台。

六、教学过程:
(一)、感觉物体的冷热:
1.导入:以小朋友Kimi为话题引出冷热与温度。

板书课题:冷热与温度
2.活动: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

5秒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每个小组长都试一试。

3.学生试验并交流。

(二)、测量水温:
1.师: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不能,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来进行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2.测量前面三杯水的温度
师: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教师出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

小组合作分工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

3.交流测量结果。

(三)、猜测“热水变凉”的降温规律:
1.师出示一杯准备的热水,师述:老师这里有一杯热水,大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这
一杯水会怎样?
2.指名学生回答。

3.让同学猜测一杯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
4.出示几种预测
学生的猜想估计有这样两种可能:一种是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有规律;(温度变化先快后慢,温度变化先慢后快,温度变化速度均匀)另一种可能是温度变化没有规律。

(四)、研究“热水变凉”的降温规律:
1.师:怎样才能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对的,还是错的呢?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实验。

2.分组实验,明确注意事项:
①实验所需材料有温度计、杯子、热水、记录纸、秒表;
②第一次测量数据为0分钟时的温度,以后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
③正确使用温度计,读数要准确;
④小组成员拿温度计、读数、记录要分工明确。

(五)、绘制“热水变凉”的降温曲线统计图:
1.师: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数据,更重要的是分析整理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科学往往会把记录单绘制在曲线图上。

2.师: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可以用曲线统计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

(教师给各组分发“热水降温折线统计图”的表格,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一是根据测量数据描点,二是把描得的各点用线连接起来。

)
3.学生根据各自测得的数据在表格中绘制“热水降温折线统计图”。

小组分析记录表和曲线图,讨论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原先的猜想进行比较。

班级交流各组的发现:温度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步下降的,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六)、后续研究:
师:如果我们继续测量下去,温度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课后研究)
七、作业布置:
再次预测: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水温究竟下降到多少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