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诵读底稿 2017 纯文字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道德经全文打印版版

(完整word版)道德经全文打印版版

(完整word版)道德经全文打印版版老子道德经全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完整word版)道德经全文打印版版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全文(背诵版)

道德经全文(背诵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 G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f⑪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m)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①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 ◎籥(yu ©乎?虚而不屈(ju令,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 Q屡次)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n)。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j)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①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w①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1三十辐(f d)共一毂(g①,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 01)埴(zh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o①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 c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1-40章(注音版)

道德经1-40章(注音版)

道dào 德dé经jīng[ 先xiān 秦qín ] 老lǎo 子zǐ第dì0011章zhāng :道dào 可kě道dào , 非fēi 常cháng 道dào 。

名míng 可kě名míng , 非fēi 常cháng 名míng 。

无wú, 名míng 天tiān 地dì之zhī始shǐ。

有yǒu , 名míng 万wàn 物wù之zhī母mǔ。

故gù常cháng 无wú, 欲yù以yǐ观guān 其qí妙miào 。

常cháng 有yǒu , 欲yù以yǐ观guān 其qí徼jiào 。

此cǐ两liǎng 者zhě同tóng 出chū而ér 异yì名míng , 同tóng 谓wèi 之zhī玄xuán 。

玄xuán 之zhī又yòu 玄xuán , 众zhòng 妙miào 之zhī门mén 。

第dì0022章zhāng :天tiān 下xià皆jiē知zhī美měi 之zhī为wéi 美měi , 斯sī恶è已yǐ; 皆jiē知zhī善shàn 之zhī为wéi 善shàn , 斯sī不bú善shàn 已yǐ。

故gù有yǒu 无wú相xiāng 生shēng , 难nán 易yì相xiāng 成chéng , 长cháng 短duǎn 相xiāng 形xíng , 高gāo 下xià相xiāng 倾qīng , 音yīn 声shēng 相xiāng 和hè, 前qián 后hòu 相xiāng 随suí。

道德经-注音版完美版

道德经-注音版完美版

埏 埴 以 为 器,当 其 无,有 器 之 用。
záo hù yǒu yǐ wéi shì dāng qí wú
yǒu shì zhī yòng
凿 户 牖 以 为 室,当 其 无,有 室 之 用。
gù yǒu zhī yǐ wéi lì
wú zhī yǐ wéi yòng
故 有 之 以 为 利,无 之 以 为 用。
天 门 开 阖,能 无 雌 乎?
míng bái sì dá néng wú wéi hū
明 白 四 达,能 无 为 乎?
shēng zhī xù zhī shēng ér bù yǒu wéi ér bù shì zhǎng
生 之 畜 之, 生 而 不 有,为 而 不 恃, 长
ér bù zǎi
shì wèi xuán dé
夫 唯 不 争 ,故 无 尤。
-8-
第九章
chí ér yíng zhī
bù rú qí yǐ
持 而 盈 之,不 如 其 已;
chuǎi ér ruì zhī
bù kě cháng bǎo
揣 而 锐 之,不 可 长 保。
jīn yù mǎn táng mò zhī néng shǒu
金 玉 满 堂,莫 之 能 守;
ér yù chū
而 愈 出。
duō yán shù qióng bù rú shǒu zhōng
多 言 数 穷 ,不 如 守 中 。
-5-
第六章
老子《道德经》
gǔ shén bù sǐ
shì wèi xuán pìn
谷 神 不 死,是 谓 玄 牝。
xuán pìn zhī mén shì wèi tiān dì gēn mián mián ruò cún yòng

《道德经》全文诵读(字幕版)

《道德经》全文诵读(字幕版)

《道德经》全文诵读(字幕版)《道德经》原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全文+诵读+译文

《道德经》全文+诵读+译文

《道德经》全文+诵读+译文《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

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

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年》,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

《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

……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

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

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

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

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

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

“反者道知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坐,以柔弱胜刚强。

道教知道之论与政治观、伦理观,大体不出老氏体系。

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觉”,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

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

“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

河上公章句《道德经》

河上公章句《道德经》

河上公章句《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卷一体道第一道可道,谓经术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

非自然生长之道也。

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

名可名,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

非常名。

非自然常在之名也。

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

无名,天地之始。

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

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

有名谓天地。

天地有形位、有阴阳、有柔刚,是其有名也。

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妙,要也。

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道之要,要谓一也。

一出布名道,赞叙明是非。

常有欲,以观其侥。

侥,归也。

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两者,谓有欲无欲也。

同出者,同出人心也。

而异名者,所名各异也。

名无欲者长存,名有欲者亡身也。

同谓之玄,玄,天也。

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也。

玄之又玄,天中复有天也。

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污辱,则生贪淫也。

众妙之门。

能之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门户也。

养身第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自扬己美,使彰显也。

斯恶已;有危亡也。

皆知善之为善,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

人所争也。

故有无相生,见有而为无也。

难易相成,见难而为易也。

长短相较,见短而为长也。

高下相倾,见高而为下也。

音声相和,上唱下必和也。

前后相随。

上行下必随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以道治也。

行不言之教,以身师导之也。

万物作焉各自动也。

而不辞,不辞谢而逆止。

生而不有,元气生万物而不有为而不恃,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

功成而弗居。

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

夫唯弗居,夫惟功成不居其位。

是以不去。

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

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疾。

上六句有高下长短,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

安民第三不尚贤,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也。

河上公本老子道德经

河上公本老子道德经

河上公老子道經河上公章句第一體道第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養身第二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安民第三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無源第四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乎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虛用第五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成象第六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韜光第七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運夷第九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能爲第十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專氣致柔能嬰兒滌除玄覽能無疵愛民治國能無知天門開闔能無雌明白四達能無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無用第十一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檢欲第十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猒恥第十三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辱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爲天下者則可寄於天下愛以爲天下者乃可以託於天下贊玄第十四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怳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顯德第十五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爲之容與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歸根第十六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萎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河上公章句第二淳風第十七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俗薄第十八大道廢有仁義慧惠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還淳第十九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欲異俗第二十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若海漂兮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虛心第二十一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爲物惟怳惟忽忽兮怳兮其中有像怳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眞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益謙第二十二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虛無第二十三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爲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於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苦恩第二十四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象元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天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重德第二十六重爲輕根靜爲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巧用第二十七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讁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反朴第二十八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爲器聖人用之則爲官長故大制不割無爲第二十九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爲也爲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吻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儉武第三十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偃武第三十一夫佳兵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爲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聖德第三十二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天亦將知之知之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辯德第三十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任成第三十四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愛養萬物而不爲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爲主可名爲大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仁德第三十五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微明第三十六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使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爲政第三十七道常無爲而無不爲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無名之朴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河上公老子德經河上公章句第三論德第三十八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爲之而有以爲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法本第三十九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蹷故貴以賤爲本高必以下爲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此非以賤爲本耶非乎故致數車無車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去用第四十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同異第四十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眞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夫唯道善貸且成道化第四十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爲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爲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爲教父徧用第四十三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立戒第四十四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洪德第四十五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爲天下正儉欲第四十六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鑒遠第四十七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爲而成忘知第四十八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無爲而無不爲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任德第四十九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怵怵爲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貴生第五十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避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養德第五十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孰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歸元第五十二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復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益證第五十三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俓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劒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夸非道哉修觀第五十四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眞修之於家其德有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玄符第五十五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摶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䘒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啞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日明益生日祥心使氣日強物壯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玄德第五十六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踈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爲天下貴淳風第五十七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順化第五十八其政悶悶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爲奇善復爲訞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曜守道第五十九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剋無不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河上公章句第四居位第六十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謙德第六十一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爲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爲下爲道第六十二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爲天下貴恩始第六十三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易爲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守微第六十四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爲者敗之執者失之聖人無爲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爲淳德第六十五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於大順後己第六十六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三寶第六十七天下皆謂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夫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配天第六十八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與善用人者爲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玄用第六十九用兵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知難第七十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知病第七十一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愛己第七十二民不畏威大威至矣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任爲第七十三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踈而不失制惑第七十四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爲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貪損第七十五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爲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戒強第七十六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天道第七十七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任信第七十八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任契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爲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獨立第八十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轝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不相往來顯質第八十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经三十一
•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 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 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 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 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而 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 莅之。战胜而以丧礼处之。
•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 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 之争。
•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 归之。
虚无第二十三
•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 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 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
• (“太上”句,列举人际或者统治者和人民的 四种关系类型。每况愈下,原因在于“信不 足”,因此,“贵言”——多言数穷、轻诺 寡信。老子的人生智慧。)
俗薄第十八
• 大道废,有仁义;智惠(慧)出,有大伪; •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养身第二之“相对论”的又一次具体应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 矣……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苦恩第二十四
•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章, 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 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物或恶 之,故有道者弗处也。
• 本章苦恩,似言道“恩”“用心之苦”, 非常理可解。
• 基督教:我鞭打你们,是因为爱你们。
象元第二十五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 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 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 迷,是谓要妙。
反朴第二十八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 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 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 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可知,26—37主要讲体道 为用,无为而治的具体内 涵。
圣德第三十二
•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 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无用第十一
•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 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 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承体道第一,“无中生有”,是论其具体层 面。)
• (因无而有之能用;) • 有→利;无→用,即“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用”。
检欲第十二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 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防。
•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以顺众
父)。吾何以知众甫之然也?以此。(夷希 微)
益谦第二十二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 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 式。
•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
已,果而勿强。 •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与前面“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似乎 有别,意义进一步;“得到胜果之后仍不能满足 于已有”——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一九四九年四月)
还淳第十九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
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异俗第二十
•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 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 我独怕(泊)兮其未兆,如婴儿未孩。
赞玄第十四
•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白敫 jiao),其 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 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忽恍。迎 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 谓道纪。
• (“一”,在这里第一次提到,后面篇章有更多论 述。)
• 通行本此作偃武第三十一章。
• 32圣德 知止不殆 (重德、反朴)
• 33辩德 知人者智 (巧用、俭武)
• 34任成 终不为大 (重德、无为)
• 35仁德 往而无害 (巧用、无为)
• 36微明 国之利器 (巧用、反朴、俭 武、无为)
• 37为政 道常无为 (反朴、无为)
• 26重德 重为轻根 • 27巧用 常善救人 • 28反朴 知雄守雌 • 29无为 去奢去泰 • 30俭武 故善者果 • 31偃武 不祥之器
• 是以圣人治,虚(静)其心,实其腹 (精神与物质满足),弱其志(志意, 不使民生心),强其骨(骨气、风骨, 内壮)。常使民无知(智人)无欲(奢 求),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 无不治。
无源第四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 宗。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 兮,似若存。
•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虚用第五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 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成象第六
•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 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徐梵澄:“勤”,甲、乙两本皆作 “堇”,劳也。
•注:“尽心尽力,无所爱惜为勤”。
韬光第七
•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揣(读如锤)。
能为第十
•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 • 专气致柔,能婴儿? • 涤除玄览,能无疵? • 爱民治国,能无知? • 天门开阖,能无雌? • 明白四达,能无知? •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
不宰,是谓玄德。
• 一 章 体道[道,可道,非恒道] • 二 章 养身[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三 章 安民[不尚贤] • 四 章 无源[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 五 章 虚用[天地不仁] • 六 章 成象[谷神不死] • 七 章 韬光[天长地久] • 八 章 易性[上善若水] • 九 章 运夷[持而盈之] • 十 章 能为[载营魄抱一]
《道德经》
(河上公章句)
《道经》1—37
• 老子道经河上公章 句卷一 体道第一 养身第二 安民第三 无源第四 虚用第五 成象第六 韬光第七
• 易性第八 运夷第九 能为第十 无用第十一 检欲第十二 餍耻第十三 赞玄第十四 显德第十五 归根第十六
• 老子道经河上公章 句卷二 淳风第十七 欲薄第十八 还淳第十九 异俗第二十 虚心第二十一 益谦第二十二 虚无第二十三 苦恩第二十四 象元第二十五
• 归根第十六
• 归根第十六总结以上第十一至第十五章, 一方面重申“无用之用”,如何应用;一 方面总结“无用”的效用——归根复命, 知常而明,通道乃久,天人合一!
淳风第十七
• 太上,不(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 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 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之又玄,众妙之门。
养身第二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 为善,斯不善已。
•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 物作焉而弗治,生而弗有,为而弗恃, 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安民第三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 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人如何能做到“无用”? →“检欲”为 其始基。“去欲”)
厌(餍)耻第十三
• 宠辱若惊,贵(畏)大患若身(大祸 临身),何谓宠辱?(宠为上,)辱 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 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 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 患?
•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于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归根第十六
• 至虚极,守静笃。 •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
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一至第十六章:“无用”之 用
• 检欲第十二
• 餍耻第十三
• 赞玄第十四
• 显德第十五
乘乘兮若无所归! • (徐梵澄:累兮似无所归!)
异俗第二十
•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湷湷)兮! •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 •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 忽兮若海(晦),漂(恍)兮若无所止。 •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 我(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虚心第二十一
参考圣德第三十二
•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 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 而自均。
•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之;知之所以 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也。
• (内容上与本单元多章有关联。)关键词:常 德、朴、无极、大制。
• 本章讲如何“体道为用”;或言其内涵、实践 方法。(之二)(巧用第二十七,之一。)
无为第二十九
•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结束)。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 无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